为什么隋朝骁果军在弑君北返时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合力打击?
谢谢悟空邀请!
为什么隋朝“骁果军”会在北返的途中连连遭到打击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骁果军”。“骁果”就是骁勇果敢的意思,那么“骁果军”就是骁勇善战、果敢顽强的军队,这个意思。
据《资治通鉴》卷182《隋纪文》中记载:
“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春正盯丑诏征四天下兵集涿郡,始募民为骁果,修辽东古城以伫军粮。”原来隋炀帝在613年的时侯,向民间大举募兵充入禁卫军之中,所募之兵都是一些牛高马大、身强力壮的关中大汉。从这个“募”字可以看出这类军队隶属于雇佣兵,并非义务兵,雇佣兵是有很高的报酬的。
公元616年,隋炀帝在他的十万由虎贲中郎将司马德戡率领的骁果军簇拥下,浩浩荡荡往江都南下。然而此时“瓦岗军”首领李密却乘机派兵占据了洛口,切断了隋炀帝的回归之路。
面对兵强马壮的瓦岗军扼守洛口,其兵锋直指东都,隋炀帝十分害怕,不敢回归洛阳,于是就在江都建立了宫殿,准备长期伫守江都。不料他的骁果军士兵却因此有了意见,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骁果军”全是关中有了家小的“雇佣兵”,这些关中兵离家时间一长,大部分都产生了思归情绪。隋炀帝为了平息士兵们的思乡之火,搜刮江都所有的女子和寡妇妻之,但是此举还是没能煞住将士们的思归心情。
于是隋炀帝的女婿南阳公主之夫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伙同虎贲中郎将司马德戡刺杀了已经同意西归的隋炀帝杨广,并且立其从子杨浩为傀儡皇帝。而后宇文化及率领十万剽悍的骁果军西归洛阳。
此事《隋书》之中是这样记载:
“……化及至城门,德戡迎谒,引入朝堂,号为丞相。令将军出江都门以示群贼,因复将入,遣令孤行达弑帝与宫中。……”那么为什么骁勇善战的骁果军会遭到各种各样的人马合力打击呢?难道那些义军都要替昏庸无道的隋炀帝报仇?不!据我了解,骁果军遭到的打击并不是各路人马合力的打击,而且也不是替隋炀帝报仇。
1、童山大战。童山大战是宇文化及和瓦岗军之间的一场势均力敌的血战。原因是骁果军吃光了粮食想要抢夺瓦岗军的军粮而引起的一场恶战。当时虽然瓦岗军虽然占据了洛口,但是骁果军如果不抢粮食完全可以绕道而归。
然而骁果军的粮草已经支持不了几天,于是走到“滑台”之时,两军布阵于淇水岸边。瓦岗军首领李密派使者赴骁果军营假装求和,并允诺愿意借粮给骁果军。
宇文化及大喜,以为军粮无忧,于是全军大排筵席、开怀畅饮,不几日军粮殆尽。待到宇文化及发觉受骗之后,率领骁果军像饿狼一样向瓦岗军发起进攻,这一战的剧烈程度世所罕见。
整个瓦岗军拼尽全力,投入全部人马,连李密也身受重伤差点殒命,幸而被秦叔宝救出。
瓦岗军从此元气大伤,但是瓦岗军到底还是击退了骁果军的进攻,取得了胜利,但是饿着肚子的十万骁果军能够击败处于巅峰时期的30万瓦岗军,骁果军的战斗力真是古今罕见。
战后骁果军只剩下两万人马,由宇文化及率领投往魏郡。人困马乏的骁果军在奔往魏郡的途中,曾经因为不堪负载宇文化及所搜刮的金银财宝而发生骚乱。
宇文化及杀了司马德戡,又杀了傀儡皇帝杨浩后,称帝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
2、攻魏郡损兵折将。宇文化及率领骁果军残部攻打魏郡之时被魏郡郡守元宝藏打败,死伤1000多人,并未拿下城池,后来改为攻打聊城,但是此时的骁果军已是强弩之末,朽木难支了。
3、宇文化及与骁果军最终亡于李神通、窦建德的内外夹击之下。宇文化及带领的骁果军残部因为战斗力减员严重,开始沿途拉拢山贼、土匪入伙。当时齐州有一个义军首领叫做王薄的,听说宇文化及所带的金银财宝多得数不胜数,于是假意受降于宇文化及。
后来王薄暗中联系窦建德对宇文化及的骁果军来个内外夹击,活捉宇文化及和他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杀了以后,窦建德听说突厥人非常痛恨宇文化及,为了巴结突厥,于是窦建德就把宇文化及的首级送给了突厥自黑。
问题回答完毕,请大家指正!谢谢!
为什么隋朝骁果军在弑君北返时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合力打击?
骁果军是隋炀帝在大业九年招募的一支禁卫军,是精锐中的精锐。我们知道,北周、隋、唐初实行的最主要兵制就是府兵制,但是隋炀帝却在征收府兵的同时,又募民为骁果,这是一支雇佣兵性质的禁卫军 。当时的隋炀帝还是雄心勃勃的,只是三年后,他就在一万余名骁果军的护卫下游江都,并心灰意冷,试图偏安一隅,建都于丹阳。
为了安抚骁果军,隋炀帝自然也是下了功夫的,给他们美女,给他们房子,希望这能给他们家的感觉,但曾经的那万余名骁果军还是思念家乡,又加上在有心人的鼓动下,时时都想西归关中,不断有逃亡的骁果军,但大都没有好下场,郎将窦贤试图带着他的部下逃走,结果在半路上被隋炀帝派人抓住,全部处死。
但是这仍然阻挡不住骁果军的西归之心。隋炀帝又让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骁果军驻扎在东城。司马德戡比较聪明,他并没有贸然逃跑,而是先找了几个平时关系比较好的郎将,与他们商量好,然后继续扩大队伍,相互约定好逃跑的时间和地点等等。即便有人告到了隋炀帝那里,隋炀帝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去处理这件事。
但有人却就这件事做起了文章,那就是宇文述的次子宇文智及,此人心思缜密歹毒,他告诉司马德戡如果只是这样逃跑,和被杀的窦贤会有同样的结果,即便隋炀帝再怎么不得人心,他还是这天下的主人,还是会有人为其效力,所以一旦逃跑还是会被抓住,唯一的办法就是除掉隋炀帝造反,乱世之中谁得天下还不一定呢。
大家豁然开朗,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决定,有骁果军在手,可以说是难逢敌手,但是他们却找了一个愚蠢又懦弱的人做首领,这个人就是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他只是享受到了胜利的果实,在不需要他出力的情况下就绑了隋炀帝,然后由他来下命令处死隋炀帝以及隋室宗亲。
隋炀帝死了,骁果军却真正遇到了麻烦,因为宇文化及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的领导,甚至远远不及隋炀帝,所以很多骁果军的小领导们又开始想到了隋炀帝的好,决定为隋炀帝报仇,自然一个个的都被宇文化及收拾了。成为大丞相的宇文化及开始带兵西归。
然而,内忧外患最终让骁果军土崩瓦解。骁果军的内部,自然是不满宇文化及的人要么来时联合起来反对宇文化及,要么逃跑,最终也并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甚至司马德戡也对宇文化及失望透顶,试图杀了宇文化及自立,只是同样也失败了。内部的矛盾宇文化及都强行压下去了,但是外部的危机才是真正要命的危机。
隋末群雄并起,很多人都想杀了隋炀帝自立,但是在实力不够的时候大家都只是在扩充底盘,现在宇文化及带着骁果军杀死了隋炀帝,给了群雄讨伐骁果军的借口,弑君灭隋,人人得而诛之,于是纷纷扛起讨伐宇文化及和骁果军的大旗。
比如说后来在江南立足的沈法兴,当初还是吴兴太守,举兵讨伐宇文化及,然后队伍不断壮大,就开始在江南自立了,这样的割据势力比比皆是。
但是这还不是宇文化及面临的大问题,毕竟他们都是小角色,根本不能和骁勇善战的骁果军相抗衡。之后骁果军想西归却遇到了难题,这样一支大军,带着新立的皇帝杨浩西归,其实就是争夺地盘,当时的长安有李渊扶立的隋恭帝杨侑,洛阳有王世充等人扶立的皇泰主杨侗。骁果军其实已经无家可归,这股势力不容于任何割据势力,所以在他们西归的路上,必然只能强攻。而他们向西面临的第一个敌人就是李密的瓦岗军,瓦岗军正好就横亘在骁果军西行的路上。
瓦岗军和骁果军之间的童山之战是相当的精彩,同时也是非常凶险的,几乎可以说没有赢家。当时的骁果军是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开战的,他们又累又饿,从江都出发的时候,宇文化及弄来了2000马车专门装隋炀帝的妃子和宫女以及财宝,而骁果军们却要自己扛着自己的行头,而且他们没有多少粮食。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和瓦岗军开战,当然另一方面说这是他们的背水一战,如果打不过也得饿死,所以是真的拼了。
这一战打了整整一天,李密一度被流矢射中,滚下马来,如果不是秦琼救援及时,李密可能就死在这里了。秦琼重新聚合瓦岗军进行战斗,最终险胜,宇文化及带着仅剩的两万人马逃亡魏县。
在逃往魏县的路上,又有不少人离开,等到了魏县,宇文化及已经是郁闷到了极点,他和弟弟宇文智及相互指责,认为当初就不应该造反。但是如今已经是这样,也只能走一步是一步,宇文化及在魏县杀死杨浩,自立为帝。准备夺下魏州做为自己的地盘。
只是魏州的元宝藏并不如宇文化及的愿,后来又有唐将李神通奉命攻打宇文化及,然后窦建德也来讨伐宇文化及,最终,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兄弟被窦建德所杀,再也没有了骁果军。
骁果军做为隋炀帝的王牌禁卫军,战斗力是惊人的,但是却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被消灭殆尽,实在是没有遇到一个好的领导,让宇文化及这个愚蠢懦弱的人来领导骁果军,本身就预示了这支军队的未来,更不用说他们西归的路上还有那么多的敌人。
为什么隋朝骁果军在弑君北返时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合力打击?
骁果军众将挑动大家造反,就是利用了军中的思乡情绪。诛杀杨广后自然要帅军北归,几万军队要回北方安家找地盘,各家反王谁有实力接纳,更何况他们有弑君前科,所以只有剿灭
为什么隋朝骁果军在弑君北返时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合力打击?
感谢邀请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 年),骁果军北返长安,途中先后遭遇李密、李神通、 窦建德等多方阻拦与攻击,他们最终败亡殆尽。
为什么他们会成为当时混乱的世势下,最显眼的目标?
骁果军,曾经是军中娇子骁果军最初成立于隋文帝时期,隶属朝廷的左右备身府,是两支御林军——骁卫军与果毅军的合称,负责日常宿卫与战时出征。
骁果军的人数
在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为扩充军队,除了征发府兵之外,又招募新军扩大骁果的规模。新募集的将士多为身强力壮和骁勇善战的关中人。
《资治通鉴.卷182.隋纪六》: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春正月丁丑,诏征天下兵集涿郡,始募民为骁果,修辽东古城以贮军粮”。图一:“骁果军者,隶右屯卫,乃上之亲勋卫率,开皇三年,文皇帝集骁卫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捡军中壮士充任,以血鹰刺左臂。”(《隋实录》)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杨广下江都时以虎贲郎将司马德戡,统领一万余骁果为禁卫军随行,并屯驻于江都东城。随行的还有宇文化及(时任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等。及至弑君北归时期,骁果军已经扩充到不下4万人。
《隋书.卷八十五.列传第五十》:其将陈智略率岭南骁果万余人,张童儿率江东骁果数千人,皆叛归李密。化及尚有众二万,北走魏县。骁果军,流亡的弑君者大业十四年(618 年)三月二十七日,在杀死杨广后的第18天,数万骁果部队,簇拥着宇文化及和一群后宫、官僚等人,踏上了回长安的路。
船队行至彭城郡时,由于运河不通,因此需改陆路。流亡军队再夺当地人牛车共两千辆,来装载宫女、珠宝。而武器铠甲,都交给士卒背着,致使军中多有怨言。
(注:文献中只提到当时运输钱财之浩大,而未提及粮草准备情况,只说会战李密时缺粮严重,由此可以判定宇文化及没有携带充裕的粮食,江都的筹粮也没有作好。)
图二:北魏牛车
用江湖的眼光来看,这批流亡者,
是一大群肥羊。两千车的财宝和美女,无论对于当时的哪一方势力而方,都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这是骁果军处处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拿下骁果军是为了自己的利益1. 李密
为了阻拦骁果军,皇泰主楊侗册封瓦岗领袖李密(自称魏公)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一长串头衔后面,还承诺李密将来可到东都辅政。
李密接受了册封,接着就开始对骁果军下手。
这也算是投名状吧。
(注:或许李密当时的想法,和多年以后《水浒传》中宋江的想法不谋而合,上山是为了下山。)
结果是经过连番激战,骁果军在缺粮的情况下被打散,约2万人投降了瓦岗,这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当然,瓦岗军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连李密也险些亡于此役中。
2. 李神通和窦建德
当时隋朝还健在,为先帝报仇,无疑可以占据道义的至高点,为己方势力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隋炀帝杨广还和李神通有亲戚关系,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报仇,也是一个理由。
尽管这个哥活着的时候被千万人唾骂过。
(注:淮南王李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弟,而李渊和隋炀帝是姨表兄弟。)
骁果军失败的原因总结1. 弑君的思想包袱难以放下,高层严重分裂,西归战略目标模糊;
2. 缺粮直接影响作战规划,并导致战斗力持续下降;
3. 最大的不幸就是和一个人扯上了关系:宇文化及。
第3点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为什么历史会给楚义帝熊心、更始帝刘玄,还有这位世称“轻薄公子”的宇文化及,以登台亮相的机会?
因为身出望族。
血统决定上位的概率,和能力、才干、智慧等等,连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选错了领导,加上弑君的不义性质,因此骁果军,是一支被诅咒的军队。
他们只能走向灭亡。
家乡,还在很远的地方……
(注:在此说明一下,把骁果军定性为不义,主要是因为他们杀死隋炀帝的动机不纯,是基于私利,而非为了推翻暴君。)
最后是彩蛋时间:这首诗只在儿时的历史课本上被一句带过……《无向辽东浪死歌 隋·王薄》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莫向辽东去,迢迢去路长。
老亲倚闾望,少妇守空房。
有田不得耕,有事谁相将。
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龙堆忆故乡。
莫向辽东去,从来行路难。
长河渡无舟,高山接云端。
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
日落寒山行不息,荫冰卧雨摧心肝。
莫向辽东去,夷兵似虎豺。
长剑碎我身,利镞穿我腮。
性命只须臾,节侠谁悲哀。
功成大将受上赏,我独何为死蒿莱!
(不得不说王薄还是挺有文采的,诗写得生动大气,很有感染力)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为什么隋朝骁果军在弑君北返时会遭到各路人马的合力打击?
历史评说,感觉本人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哦……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