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刘备可以带500人打大胜仗,带75万人却全军覆没?

刘备有将才,但是却没有帅才

为何有人说刘备可以带500人打大胜仗,带75万人却全军覆没?

75万人夸大其词了……且不论人数上有多少,刘备可能治国还行,论打仗估计就没那么厉害了

为何有人说刘备可以带500人打大胜仗,带75万人却全军覆没?

这只是小说而已,我感觉作者更深的是想表达夷陵之战失败后对蜀国后期北伐失利的影响。

为何有人说刘备可以带500人打大胜仗,带75万人却全军覆没?

75万是小说瞎编的,蜀国灭亡时清点户籍,总人口不过90万。夷陵之战刘备五万加数千武陵蛮,陆逊部六万,吴国在江夏另有五万驻军。以少打多还分两路沿长江两岸进攻,蜀国水军又薄弱,不得不在强攻吴军夷陵营垒不克后,沿长江布置兵力保护自己补给线。刘备素不知兵犯了分兵的大忌。

为何有人说刘备可以带500人打大胜仗,带75万人却全军覆没?

谢谢邀请!

您好!我是农夫看天下,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这个问题。热切地渴望着您能够关注我。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刘备为什么只有500人的时侯却能够打胜仗,然而拥有75万人的时侯却打了败仗呢?

刘备早年与公孙瓒一起拜经学家九江太守卢植为师。而卢植、郑玄、管宁、华歆这些人都是太尉陈球的弟子。

这些人对于儒学和政学方面是深有研究的,但对于兵法常识还是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就带出什么样的弟子,当然,刘备的兵法知识自然也只是那么个半桶水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兵法还不是那么熟悉的刘备是怎么样用他的500人马击败了黄巾军5万人马的。

刘备虽然自幼家境贫寒,但是他生性豪爽,花起钱来手头却是非常阔绰,从不吝惜钱财。并且生性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然而天下英雄闻刘备的威名也是乐于之交。刚开始在涿郡起事之时,就受到中山大富豪张世平、苏双的巨额援助。

刘备用这些财物在幽州涿县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500人的队伍。刘、关、张三人对这支队伍进行了严格的训练。没过多久,黄巾军手下大将程远志率领5万人马往刘备的所在地涿郡杀奔而来。

涿郡太守刘焉慌得六神无主,刘备却主动要求出击。这个刘焉也不知道是存心刁难刘备,还是对打仗一窍不通,竟然要刘备以500兵开出城外去抵御5万的敌军。

年青气盛的刘备竟然也不推辞,率领人马当即出城迎敌。刘备、关羽、张飞身先士卒冲向敌阵,张飞一枪刺死了黄巾军来犯人马的副将郑茂,关羽砍死了对方主帅程志远。

一时之间5万人马群龙无首,慌作一团,逃的逃、跑的跑、降的降,倾刻间土崩瓦解。刘备得胜押回降卒几万,自己却不敢组织队伍,交于太守刘焉。

从这次战斗中可以看出,刘备三兄弟是凭着勇敢和“擒贼先擒王”的策略,赢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后来邹靖要刘备带兵5000去相助青州太守龚景守城。刘备安排关羽、张飞各领1000兵左右夹击,又一次打败了黄巾军,说明刘备带5000兵是没有问题的。

后来刘备向公孙瓒借了2000兵救了陶谦。陶谦临终之时当面托付徐州给刘备,又怕刘备再行推辞,叮嘱糜芳务必把徐州交于刘备手上。

从那时起,刘备有了10万人马,刘备运用这10万人马取了汉中。不过此时诸葛亮已经来到他的身边,不能算是刘备一人带兵10万。

那我们来看看刘备是如何以75万人马败给了只有5万人马的东吴。

公元221年,刘备南面称帝。但是守荆州的关羽却被孙权杀了,荆州五个郡也没了。刘备大怒,再也不顾姻亲关系,也不管诸葛亮等朝臣苦苦相劝。于222年召集75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往东吴杀去。

孙权只有区区5万的兵力相比之下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根本就无法相比。只得派诸葛瑾向刘备求和,诸葛瑾说:

“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存?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刘备不听,执意挥师南下。

孙权无奈,只得任用年纪轻轻的陆逊为都督组织抗敌。陆逊自知敌强我弱难以正面相抗,于是采取节节败退、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将蜀军引到猇亭一带。

然后陆逊坚壁清野、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任凭蜀军如何搦战,如何侮辱,只是不出。时间一直拖到了夏天,水路士兵在高温的煎熬下苦不堪言。

刘备只得撤水军移于山上扎营,75万士兵依山傍水连营达七百多里。探马报到诸葛亮那里,诸葛亮大惊失色,流泪叹息,连忙命令探马日夜兼程赶到猇亭,务必使刘备改变行营布署。

但是等到探马从千里之遥的蜀地赶到时,为时已晚,陆逊使用火攻将刘备的75万大军烧了个精光。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又羞又恨,不久也一命升天。

那么为什么刘备会败给年纪轻轻的陆逊呢?本人认为刘备犯了以下几个错误。首先刘备所起的并非正义之师。

大家知道荆州其实是孙权看在他妹妹的份上,借给刘备暂时栖身所用,不料刘备却一直赖着不还。

其次刘备犯了越俎代庖、本末倒置、轻重不分的错误。

当时刘备已经称帝,何必以九五之尊去做这种手下人所做的事呢?如果一定要报仇,随便派个得力的手下去打就好了。一个统帅竟然去抢将官们的饭碗,做这种得力不讨好的事,岂不是轻重不分、本末倒置?

还有刘备犯了轻敌的毛病。

刘备自恃拥有75万大军,踌躇满志,视东吴都督陆逊如同黄毛小儿一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所以才敢连营七百余里,以刘备带兵多年的经验来看,他应该知道连营七百多里的后果。

最后,刘备犯了兵法运用上的错误。

当曹丕听说刘备连营七百多里以拒敌时,说道:

“备不晓军机,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乎?包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法所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当然刘备还有犯了其他错误,如以怒兴师、恃强冒进,以及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等。

夷陵之战对于蜀汉来说是一个由强转弱的转折点。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不但使得蜀汉君臣数十年来辛辛苦苦所积攒的一点资本灰飞烟灭,更是使得蜀汉从此开始走向衰弱,一统中原的愿望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问题回答完毕,请大家发表不同意见。敬请賜评,谢谢!

为何有人说刘备可以带500人打大胜仗,带75万人却全军覆没?

刘备是一方俊杰,深得蜀国人民的爱戴。如果君临天下,必定是一代明君。但他不是一代名将,带兵方略的欠缺和全局评估的失误,使刘备一败涂地。

三国时期,蜀国是弱国,要想生存,只能联吴抗曹,在狭缝中求生存。从综合国力考虑,单打独斗,不论魏国还是吴国,蜀国都打不过。

因此,从个人能力上讲,称得上一代明君,但不是一代名将。从综合国力上讲,强弱差距太大,以弱胜强,只能搞联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