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双胞胎办喜宴,我随礼500,为何他会退给我,并疏远我?
一,双胞胎就喜事就是两个喜事一起办,但客人知道的,基本上都出双份礼。二,也许你确实不知道,也没有人提醒你,以前也出过双胞胎喜礼过,主家要求就出一份礼。三,可能主家也有误解,随礼500,各自250,不好听,又不节利,引起主家反感。四,主家一些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有不好下台的感觉,亲朋好友是相互的,只么能这样对客人不尊重呢?五,把金钱看的太重的人,不会和任何人走的更好更远。
同事双胞胎办喜宴,我随礼500,为何他会退给我,并疏远我?
朋友,你还是不懂得人情世故!
同事为双胞胎办喜宴 ,你给600块钱,你或者给400块钱。你给500块钱真的让同事不高兴!
中国人随礼这个事,都知道避开250!
同事把钱退回来,同事觉得你侮辱了他!
同事疏远你,可能是觉得你不成熟!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找个机会和同事聊一聊吧。承认自己没有想到随礼避开250!
我是春韵刘姥姥:花钱应该知道,花多少的钱,都要赢回来最大的面子!
2021.12.28.
同事双胞胎办喜宴,我随礼500,为何他会退给我,并疏远我?
双胞胎办喜宴,你这人很大方,一下就给了500块钱,两个孩子平均下来每人就是250😀。
你这不是分明诅咒他这两个孩子不正常,都是250吗?
如果换一个角度,你有两个双胞胎办喜宴,对方给你随了500块钱的礼,两个孩子都是250,你会怎么想?
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被动方考虑一下你,考虑的目的就是,怎么样去做合适,怎么样去做不合适,扫了对方的兴,怎么办?
农村一般像这种情况随礼,大部分都是双数2.4.6.8.10。随1.3.5.7.9的很少很少。
你是犯大忌啦。
如果是很一般的朋友,对方把礼金退给你又疏远你,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和对方断绝关系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会避免今后的很多尴尬。
同事双胞胎办喜宴,我随礼500,为何他会退给我,并疏远我?
同事双胞胎办喜宴,你去随礼500元,这就说明,你这人不懂人情事故,更不懂民间的风俗习惯。
农村人凡事讲一个吉利,买房子不买18层,说是“十八层地狱”,要买十七层,说叫七上,是蒸蒸日上的意思。
而民间出行,讲究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还有要出远门,还讲究初五十四二十三,说是月忌,有诗云,初五十四二十三,太上老君都不安。
此外,还有"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之说等等。
同事之间,办理喜事,一般送礼讲究的是一个吉字,铁杆哥们用66、88、12等数据,比如660元,880元,1200元等。而一般朋友不去特另计较。
但有一些特殊的数字要避讳的,比如77,44和250,前两个很多人认为不吉,如5,44为死死谐音,250则是"憨"与"傻"的代名词。
你的同事是双胞胎办喜事,你去送了500元,从单方面讲,这没什么,但是如果西个孩子一撤解,即为两个250,同事心里认为你在憨笑他,因此就心中不悦,对你产生了看法。
因此,社会交往是一门学问,有可能一个无意的举动我们平时葬送了你的一生。
疏远你说明对你有了看法,这一点你应该要清楚。
同事双胞胎办喜宴,我随礼500,为何他会退给我,并疏远我?
人在人情往来中,总要知道点避讳。不然好心可能会被人当做驴肝肺。
人家双胞胎,你送五百,两孩子平分礼金,每个人名下是多少?也许你是广东人,也许你根本不知道世上还有二百五这一说,但你这无心之举却让收礼的人心里犯了膈应!合着人家俩宝贝都成了二百五?孩子是自己的亲,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刚生下来就被你搞成二百五,肯定会生气退钱疏远你。有些地方还讲究好事成双,你即便送上200寓意都比五百好。
但如果碰上广东人双胞胎送贺礼估计五百没问题,因为我真心知道广东人对二百五不在乎,因为我卖衣服的时候经常碰到本地人来买衣服,外套不管你打完折多少钱,凡超过两百五这个数字的,他都会给你来句:两百五了,卖木卖,木卖走人喽!让你又好笑又好气的。
但尽管如此说,真遇到广东朋友有双胞胎喜宴,请到了,我还是不会封五百的,毕竟自己不喜欢二百五这个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同事双胞胎办喜宴,我随礼500,为何他会退给我,并疏远我?
别说那些没用的,其实就是钱多少闹的。四忆一下你们的人情往来,是不是你欠他的人情债。包括你有事时他花给你多少钱,或者他借给你过钱也没要你的利息,或者他给你帮过什么忙等等等等。
人常说的,世上最难还的就是人情。
比如说,以前在农村,媒人给你孩子介绍了个对象。你逢年过节都得给人家送礼,人家有红白喜事啥的你得比一般人多花钱。否则人家会给你脸色看。再如人家给你帮过忙,你得借人家红白喜事把这情分补过去。
有人说什么500元口彩不好,一个孩子250太难听,这想法特别没意思。你觉得口彩不好,不会向好处寻思,大孩268元,小孩232元。再说你若找毛病,花多少也是毛病。花400元,每孩200,不都"二"了;花600元,每孩300元,"3"通"散",也不吉利。
不信,你花5000元试试,没人找毛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