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虽然现在有的农村已经奔小康了,但还是不免有很多的农村,生活条件很差。特别是随着现在互联网、纪录片的普及,我们也从很多方面看到了一些很贫困的农村。

之前在一个扶贫博主那里看到他发的贫困山区照片,有秦岭一带的也有云南贵州深山里的村庄。有的村庄甚至现在都没有通电,没有修路,人们还是过着那种天亮起床干活天黑了睡觉的生活。住的房屋都是很破旧的土坯房,做饭也没有厨房就是在屋里放个铁架子就生火做饭。生病去拿药都要步行一两个小时才到医院,不过他们也没有钱去医院,生病了都是找一些草药自己胡乱吃。有村民看见记者去访问的时候都不会说汉话也听不懂汉话。

每次看到这种报道都觉得很难受,我们没办法体会他们过得究竟有多艰难。但是还是希望多多看到这些报道以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更多的爱心人去帮助他们,哪怕是送一件衣服送几袋大米对于他们都是莫大的帮助。

文/小花牛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世界这么大,我想走一走。别人花大钱去大地方旅游,我花小钱去了小地方,不知算不算旅游,但我见到了今生我认为最穷的农村。

那是1996年国庆放假期间,跟着老公,领着小孩儿,去他扶贫的地方看了看。老公说我没见过窑洞,更没有住过,去看看就不用担心他的衣食住行了。

那时候没有通县城的火车,是坐小巴去的。下车后,又雇了辆个体跑运输的车,一路摇摇晃晃不说,有时还能把人颠起来再落下,我笑称,”这要是大肚婆,还要把孩子给颠出来呢”。

也不知走了多远、多久,那一路扬起的灰土跟着我们来到了目的地——一个小山村。

我们脚下的路,比窑洞高,眼前看到的窑洞就是老公的居住地,需先下了大土坡方能走进。

那时没有通讯设备,人到了,才找拿钥匙的开门。

等待时间,我看了看周围,妈呀,这窑洞都有裂纹了,外表破旧不堪,说不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只是窗户纸还马虎过得去。

老公说,他来扶贫之前,这里是本村的小学校,一共三孔窑洞,已属于危房。一间是教室,十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都坐在一起;一间是放羊小伙儿居住,老公来此扶贫,与他同住;一间已倒塌,羊群晚归后就圈在这里。

学校只有一个老师,除了上课,没有活动场所、活动器材,不知情的,哪能看出是个学校呀?估计孩子们连体育器材、体育比赛的种类有哪些都不知道。

老公说正因为这是危房,关系到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他了解情况后,首先打报告新建学校。我来到这里时,孩子们已经搬进了新教室。

听说我们来了,几个平时在工作中支持老公、接触较多的村民纷纷发出邀请。

村民们很朴实,因为中秋节前,老公带了一部分挂面和月饼送给他们,他们这次就要回请,但对他们来说也是件困难的事。

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太低了,没有拿的出手的饭菜。他们平时的食物就是炖土豆、稀饭里煮土豆,白面馍轮不到孩子吃,只有待客或者办事情。

老公扶贫就在老师家吃饭,一来不想跑路(老师家就在坡下不远处),二来看着老师还干净点。

老师给老公专门蒸了馍,而他们就是盛一碗土豆吃,搞得老公怪不好意思的。

窑洞里的陈设嘛,除了土炕,就是有个衣柜,有个橱柜,家家大致如此,好坏不同罢了。

噢,对了,钥匙没到之前,从地里回来的老师看到我们,就让先去她家。

进门就招呼洗脸,灰头土脸的,我也不客气了,从水缸中舀了一瓢水洗了手脸,清爽多了。

擦脸就用她家的毛巾,若是讲究人,根本不会用,因为太旧了,都看不出原来是什么颜色。

但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了解情况,再者你不用会与她有距离感,反倒是她有些不自在。

不一会儿,有人喊老公,钥匙送来了。开门进去,黑黢黢的窑洞,窑顶上挂着个小灯泡,即使打开也是昏黄不亮。除了能睡觉的土炕外,没有其他东西,窗户纸是老公来后重新糊过的。

我在这里睡了两个晚上。白天,去地里转过,让孩子见识了一下农作物,走到河边告诉孩子,村民吃水就从这里挑,看着脏,就像公园里的水似的,可是没办法,这是唯一的生活用水,有人洗衣服也来这里,省得挑水嘛。

因这里是山沟沟,地势不平,去别人家串门,还得上大坡、下大坡,空人走着都费劲,可是村民们还要挑水、背柴、运粮食。小雨过后,坡面很滑,生活练就了他们生存的本领。

这里确实很穷,很多人一辈子也没走出过山村。本村的姑娘都往相对富裕点的地方嫁,外村的姑娘嫌这里穷不愿来,单身大龄小伙儿娶不上媳妇,愁啊!

那个放羊小伙儿就快三十岁了,好容易有人介绍了个外地姑娘,满心欢喜地借钱给了彩礼,办了酒席,结果却是个骗子。

洞房花烛夜,新娘子说是累了,第二天是不舒服,第三天不愿意……总之,钱花了也没让近身,几天后要回娘家住,从此一去不复返了,提出了离婚。

这不是雪上加霜嘛,本来就穷,折腾了一番更穷了。

这就是我见到的最穷的农村,衣、食、住、行都很落后,没文化、没见过世面的占多数,像那个放羊小伙儿就不识字。村民们只能吃饱,其他条件还达不到,孩子们见了汽车围着看,稀罕着呢。

老公扶贫一年,帮这里盖了新学校,劝说了几家孩子上了学,学校升起了五星红旗,看着像个学校了;帮他们买化肥,有了肥料就能多收粮食;

帮忙卖土豆,留下种子和一年的吃用,村民拿到了多年未见的现金;单位组织捐衣捐物,改善他们的穿衣问题,学校里也有了课外书,孩子们终于能开开眼,看看外面的世界……

现在,这里的村民们,统一搬到平坦地带,与其它村庄合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希望他们越过越好,越来越幸福!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我见过最穷的村庄在国内来说也不算穷,但是相比东部地区还是很穷。

那是2011年的冬天,我去了一个中西部地区的村庄,到那边是去收一些流苏村,因为他们很多人家都在山脚下种了很多。因为交通不便,我就住在了附近的老农家中,他们的房子全是土房。

每天吃饭都是面条或大米,但是基本上是没有肉,偶尔也有鸡蛋。平均每五天左右才有人到村里卖菜,也是没有肉,最多就是鸡蛋。他们的吃的肉基本都是达春节时杀一头猪,然后煮熟在放在缸里在淹起来,刚好够他们吃一年。因为我是冬天去的,他们一开始便做一次肉给我说,他们拿到肉时我看到上边都长满了毛。

后来,我早上就坐车到镇上或县城去买肉回来让他们做,坐好了一起吃。我在那待了三个多月,瘦了20多斤,一是和吃饭有关,二是和我天天爬山有关。

满村不到00多户人家,没有年轻人,只有50岁以上的人或有小孩子的妇女。20-50岁以内的男人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即使在腊月我回家时,他们村子里回来的人也没有多少。

村里的房子有几天盖的是平房,其它的房子基本都是土房和砖土房,很多家庭连电视都没有,洗衣机或空调更不用想了。每天经过村子里的公交只有两班,早上7点30分和11点到县城,下午3点和5点30分回村。

这个村子是我见过最穷的村,但是那里的农民很纯朴!在2015年我又去过了一次,依然没有改变!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2015年的5月份,在快进村的途中我看到了蜿蜒的山区泥土小道上清晰的轮胎痕迹,告诉我前方不远处将有人居住。这是映衬在山林浓郁的绿色中宽窄不一、高低不平、弯曲不直的,由泥土小道构成的村外十字路口。上完陡坡便立马进村了。这是村里的一户人家。

我另外看到的最穷的一个村,其户籍人口1400多人,而现在实际常驻人口仅仅只有800多人;全村留在村里的70%左右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14岁以下的儿童,其余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在住房建设方面:砖混结构的建筑在这里很少很少,多数都是土墙房子,还有很少一部分木板房子,房前屋后脏乱差现象很严重。

在穿衣方面:在这个村,你不要奢望能看到穿着时装的村民,这里不会出现靓丽的风景线。你所看到的,都是农村典型的略带破旧的老式衣裳,孩子穿的,都是弟弟妹妹接着哥哥姐姐的穿,小孩偶尔能得到一套新衣服,那是比过年还高兴哟。

总之,随着国家对农村的大力扶持,以及乡村振兴计划的进一步实施,许多贫穷的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好多贫穷的农村,偏远的农村,山区的农村进行了整村搬迁,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他们一个脱贫致富的机会。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有个朋友曾经到藏区去支教两年,她跟我说过当地农村的情况。她当时对我说的原话是:穷到无法想象。

当时去支教的时候,是村里两个村民下来接的。走到半道上,朋友已经因为高原反应,有点喘不过气来,根本走不动了。而到了村子里以后,朋友被他们贫穷的景象震惊了。

全村没有一处像样的房子。所谓像样的房子就是砖瓦结构,有窗户,有门,有玻璃。他们当地的房子全都是用石头加砖块加木料加茅草盖起来的,非常低矮,而且不够保暖。屋里阴森森是潮湿湿的。而且当时那里不通电,手机到半道上就没有信号了,到了村里根本就无法使用,既找不到充电的地方也没有信号。

更关键的是村子里面非常缺水。正常来说,他们一个月洗一次澡就非常不错。朋友一开始去非常不习惯,她低估了西部农村的贫穷。但是村里人却非常善良,将自家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支教的几个老师盖了两间砖瓦房,每天都有专门的农民挑水给他们使用。一旦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打了野味之类的,都会送给支教老师们。

小朋友也非常懂事,学习态度非常认真端正。只不过是基础太差,没有办法跟城里人比而已。他们所在的村子还算比较好的,在往山里去还有几个村子。那些村子的孩子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来到这个村子上学。天晴的时候还好下雨,下雪的时候山路湿滑非常难走。但即使这样,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因此而退学。

朋友在当地支教了两年,回来以后跟我说,如果不是去支教,自己根本无法想象竟然还有连衣服都穿不暖,饭也吃不饱的地方。已经到了21世纪,仍然没有通电,没有信号,没有任何的娱乐活动,每天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来没有其他的想法和梦想。这样的农村不光是在物质上贫穷,在精神上也非常贫穷。

你见过最穷的农村有多穷?

1、前年吧,一同事父亲去世了,同事是安徽阜阳的,我代表公司去慰问,去了阜阳农村他的老家了;阜阳的农村有些穷,可能我走的地方是个特例,但无论如何,同事家父母年岁也不算很大的,父亲走的时候也才五十多点,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正当年的年纪,穷得那个样子,真的有点出乎我的意外的;

2、我同事家里就两间瓦房,那种老式的一层连三的结构,中间一堂屋、两边是厢房,面积都不大、连堂屋的面积都最多只有20来个平方;地面还都是土质的,房里面除了床和衣柜,还有一些零星的农具,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看着都有些寒心,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这样的房屋住着人的?同事叔伯告诉我,阜阳土地的土质不好,种庄稼赚不来钱,好多人家就钟点麦子、黄豆什么的,经济作物根本种不上的,一年收成不到五六千的人家大有人在的;

3、然后,说说我打工时间呆得最长的温州。在大家的心目中,温州老板多、有钱人多,其实呀,这还真是相对的,温州靠海的地方是不错的,但温州山区的穷呀,甚至比内地还穷得厉害的;

4、我五年前在温州的时候,温州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苍南、平阳、永嘉、泰顺、文成都是的;现在好像永嘉、苍南还有其他县都先后摘掉帽子了;泰顺呢,那是真的山连山连山连山,地理条件真的不适合现代工业进驻的,泰顺的脱贫的重点其实就是搬迁,把深山内的人口搬出来,解决深山发展困难的窘境;

5、温州的这个贫困县,贫困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地理条件不好,多山不靠海,无地耕作,交通堵塞,发展过于困难;然后,温州还是传统的农业落后地区,七山两水一分地,东南沿海打渔船,台风肆孽不归来;

6、就是在几年前,温州山区的穷困程度也是令很多人想象不到的。就在八年前吧,我跟老板一起下乡去扶贫,到了泰顺的一个村子里面,那个村子好像还是乡政府所在地;那种穷呀,真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过的;

7、全村吧,仅有的两栋红砖楼,都是七十年代的建筑了,一栋是学校、一栋就是乡政府了。短短的不到百米的水泥路上,就两三家卖肉店、副食店、小吃店;山居人家、几乎全部都是住在茅草棚里的;而且人烟稀少、十户九空,都是些小孩、老人;

8、大概是十年前的样子,还有兄弟穷得娶不上媳妇,兄死娶嫂的,还有姐妹之中姐姐死了,妹妹嫁给姐夫的;还有穷得没裤子穿的,一家五口人,就一件裤子,谁出门谁穿,轮换着穿。这个可能是有些极端的例子了,但是我还真见识过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