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小麦孕穗期的周期比较长,小麦从抜节开始孕穗,周期可长达两个多月,在这两个月中间,需要做很多管理工作。
一是防病治虫,现在由于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秸秆还田,各种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小麦在生长阶段,会产生比以前多的多的病虫害,主要害虫有,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病害主要有,锈病,白粉病,枯萎病。小麦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会极大的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所以小麦在孕穗至抽穗期,一定要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虫害以治为主,病害以防为主。
二是清除杂草,现在的小麦由于机耕机收,小麦的收割机械都是跨区作业,这就很隐性的带来一些当地从来没有过的小麦恶性杂草,这些杂草很难用除草剂清除干净,所以,在春季小麦管理中,这些除草剂不能清除的恶性杂草,需要人工进行清除,否则,等这些恶性杂草成熟,有了种子以后,对第二年的小麦将是毁灭性的。
三是进行灌溉,春雨贵似油,一般情况下和正常的年份,在小麦春季生长旺盛期,降雨量会比较小,为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干旱期应该及时对小麦进行灌溉,使生长旺盛期的小麦有足够的水分吸收。
四是适时对小麦进行追肥和根外施肥。应该以速效氮肥为主。土壤施肥以尿素为主,叶面喷施以磷酸二氢钾和其他叶面肥为主。叶面肥可以和酸性农药一起施用,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这个时候管理很简单,但是效果很重要,可是,80%的人“不真懂”或“真不懂”【这是“二八定律”所决定的】,往往出现一些管理失误,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只是,不是同一地块做对比,种植户对减产的损失感觉不到】。
小麦孕穗到抽穗的管理,就2点:
第一点,拔节后到抽穗前,遇旱要早一些浇水俗话讲“一水晚,二水赶”,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但是,一些人往往“第一水”浇灌偏早,导致了“第二水”不浇或者浇灌过晚,对小麦的高产十分不利。
所以说,只要春天干土层不超过3厘米,“第一水”一定要晚浇,然后,一有受旱的迹象,马上浇灌“第二水”。如果土质偏沙质【保水保肥能力差】,可以结合浇水亩用5公斤左右的尿素,对于增产大有好处。
第二点,抽穗前喷药,抽穗后喷药“大不一样”小麦春季最关键的2遍药,用药的种类大不相同:
第一,抽穗前的喷施,主要以杀菌剂和多元微肥为主,因为要预防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多种根茎部病害,而且春节分蘖80万左右,群体太大,必须大量的多种类地使用杀菌剂为好,如43%戊唑醇【1000毫升越80元左右】,25%吡唑醚菌酯【1000毫升约70元左右】,80%乙蒜素【约95元左右1000毫升】。可以根据麦田上一年或者上一茬作物的病害情况,确定用量,适当加大用量为好。而且尽量不要喷施芸苔素、吲哚乙酸、赤霉素之类的激素,以免刺激旺长或诱发倒伏。而且,旺长的小麦或者高秆的小麦,最好加配多效唑预防倒伏为好。最高档的多元微肥含有(锌硼锰钼铜铁)蓝色晶典或精兵强将,一般都是购买玉米种子有免费赠送,不用单独花钱。
第二,抽穗后喷药,一定要在扬花前。主要是预防赤霉病和吸浆虫,亩用43%戊唑醇25毫升左右+10%菊酯类农药鼎攻10克+噻虫嗪或啶虫脒常规用量即可。这个时候不要用吡唑醚菌酯和多菌灵,因为容易刺激赤霉毒素【这是南京农大周明国教授的科研结果】。
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小麦孕穗到抽穗的管理和防治。
- 孕穗期管理,孕穗期间要适时浇水。小麦孕穗期是开始长粒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小麦从抽穗到成熟是整个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缺水会导致肥料的利用价值降低,影响小麦抽穗,造成小麦穗粒数减少。因此,根据小麦生长需要和田间情况适时浇水,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水份的供应,对平抑地温、调节田间小气候、防御干热风危害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 注意孕穗期间一定要进行生长调节。孕穗期养分、水分都要适宜,一定要注意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好引导小麦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之间的转化,从而保证小麦大穗。提倡应用植物诱导剂200—300倍叶面喷施。
- 小麦抽穗后,对水肥的需求量很大,冷空气会带来一定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的湿度,因地因苗制宜,合理的统筹水肥。
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你好
关于你提出的小麦孕穗到抽穗期管理问题,庄稼一颗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各地有各地不同的种植管理方法,在华北鲁东南地区我们这里种植和管理,以及小麦孕穗到抽穗期如下,通常在种植小麦的季节,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得好,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宜,
第一,基本上都是按照每亩地16至20斤左右麦种,同时每亩地100斤,含高氮三元素肥及微量元素肥,也称为小麦转用肥料,同时播种,与天气干旱无雨,急时浇水灌溉,7天左右待苗全苗旺,应急时滑锄保墒情,
第二,通常待来年4月中旬追施一次含氮高的复合肥,浇一次返青水,次时,喷雾一次小野麦,以及野菜杂草的灭草剂,
第三,客观的说,基本上4月上旬,小麦进入孕穗期,同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抽穗期,此时,应该喷雾一遍磷酸二氢钾800倍,尿素500倍,配置的叶面肥,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必须浇灌一遍小麦灌浆水,利用现代化新农村,精心细致的科学管理技术,一定有共ok的大丰收。
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小麦孕穗到抽穗期管理很重要,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管理时期。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水肥管理
一般在拔节期都已经浇过水追过肥了,到此期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应变浇水,如果天气干旱的,必须浇水(当然具体看土壤墒情而论),一般情况下就不再追肥了。高产麦田或脱肥麦田,可以在孕穗、抽穗、扬花期浇水时酌情追施少量尿素,以7.5~10公斤/亩为宜,不可过量,防止贪青晚熟。
在孕穗~扬花期间可喷施叶面微肥,如1~3%的尿素+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对防止叶片早衰、保证灌浆、抵御干热风、提高产量与品质大有益处。
二、防治病虫害
防治病虫害是小麦中后期管理的重点。需要重点防治的虫害有吸浆虫、蚜虫、棉铃虫、赤须盲蝽等,病害是白粉病、赤霉病、锈病和各种叶斑病。
防治方法:
1、蛹期防治。小麦挑旗孕穗期是吸浆虫在地表大量化蛹时间。可拌毒沙土撒于麦田,随后浇水更好。
2、成虫期防治。小麦抽穗至开始扬花前。是吸浆虫集中羽化产卵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兑水喷雾。
3、幼虫期防治。灌浆初期为最佳防治时间。用毒死蜱、氯氰菊酯等兑水喷雾。
4、病害防治。重点是防治赤霉病,麦田出现死穗、或半截干穗,系赤霉病危害。可用氰烯菌酯、咪酰胺、烯唑醇等对水喷雾。
具体防治方法可以“一喷多防”。按说明使用操作,以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同时加入,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小麦孕穗到抽穗如何管理?
一、小麦生长中期特点
小麦拔节到抽穗、开花是小麦的生育中期,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生育特点是,叶面积迅速增加,茎秆急剧伸长,幼穗分化长大,干物质积累最快。因此,此期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土壤干旱或养分不足都会严重影响叶面积扩展和穗花发育。但是,如果肥水过多,又会使茎叶郁蔽,株间光照不良,甚至发生倒伏,所以这一阶段是高产栽培中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形成的关系,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应当是:促进分蘖的两极分化,使大蘖迅速生长,小蘖很快死亡,茎层整齐,麦脚干净;控制基部节间过长,增加单位长度干重,达到壮秆防倒;培育良好株型,协调群体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对光能的利用;增加小花数,减少退化数,提高结实率,争取穗大粒多。
小麦生长拔节至抽穗期怎样管理?
二、小麦生长中间管理方法
1、巧施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期的肥水营养,不仅对穗数、粒数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小麦后期籽粒灌浆和粒重也有间接作用。一般来说,小麦高产栽培时基肥、苗肥均较充足,拔节初期可能不出现缺肥,甚至尚需控水控肥,实行蹲苗,但在大面积生产中,拔节肥则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追肥时期及数量,应以苗情和营养指标为准,如群体偏大,叶片披垂,可以迟施;相反,可在第1节间定长时及时追肥,每亩尿素约6~8千克,并配合施适量钾肥。
在小麦幼穗分化至药隔期以后,特别是减数分裂时期,是肥水、营养的临界期,如果剑叶露尖时叶色转淡,则有早衰现象,每亩需补施尿素5~6千克,以提高结实率。
2、春灌和防渍:北方地区小麦在拔节孕穗阶段,正值冬干春早之际,加之气温回升快。小麦植株叶面蒸腾和株间蒸发加大,所以合理浇灌拔节孕穗水十分重要。所谓合理,就是一要“看土”,二要“看苗”,即在土壤耕层含水16%以下、麦苗瘦弱、群体偏小时,则应以水促肥,提前浇灌;相反,须要适当节制用水,或延至孕穗前浇灌。
另一方面,部分稻茬麦田,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不良,土壤湿度过大,在气温逐渐升高的情况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有毒物质产生,渍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生长,所以要认真清沟排渍,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使根系发育良好,达到根深叶茂。
小麦生长拔节至抽穗期怎样管理?
3、防止倒伏:在小麦高产栽培中,一般是肥水充足,群体较大,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倒伏的威胁是很大的。小麦一旦倒伏,不仅使收割困难,而且影响产量和品质,主要原因是:①光合器官相互遮蔽,有效叶面积减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②有机物质的积累和消耗之间矛盾突出,甚至使茎叶中的贮藏物质分解,增加不实小穗和小花;③小麦株间湿度大,温度低,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虫的滋生与危害;④影响灌浆速度,造成小麦贪青迟熟,千粒重降低,品质变劣。据调查,孕穗至抽穗倒伏,小麦减产在50%左右,开花至蜡熟倒伏,减产20%~40%,蜡熟以后倒伏,减少5%~10%,倒伏愈早,损失愈大。
小麦的倒伏可分茎倒和根倒两类:茎倒是茎秆发生不同角度的倾斜,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恢复;根倒则是大角度的倒伏,甚至平铺地面,而且不能恢复直立,影响最大。
小麦倒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考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在内因方面,主要是品种抗逆性不良,植株过高,根系发育差,株型松散等。在外因方面,主要有播量过大,群体发展过头;或氮肥用量偏多,磷钾肥料不足;或肥水运筹不当,植株发生徒长;或土层浅薄,结构不良,整地粗施,影响根系发育等。随着穗重增加,重心逐渐升高,在雨多、风大季节易造成倒伏,所以生产上要采用综合性防倒措施。
对于群体过大和已有旺长趋势的麦苗,除前述深中耕、镇压等措施外,生长抑制剂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其中主要有矮壮纱及多效唑。矮壮素浓度为0.25%~0.4%,每亩药液50~60千克,分蘖至拔节初期喷施;多效唑(15%)粉剂每亩33~50克,兑水50千克,在3~5叶喷施。它们均能抑制细胞伸长,缩短基部节间长度,降低株高,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效率等。
小麦生长拔节至抽穗期怎样管理?
4、病虫害防治:小麦生长中期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红蜘蛛蚜虫等,要根据发生危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