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八九十年代坐火车,尿裤子司空见惯,至于解大手,有的人实在憋得没办法,就不顾羞丑,只能恳求大家动一动,就地蹲下拉到塑料袋里,然后从车窗扔出去。
经历过八九十年代坐火车的人都知道,那时候坐火车,必须练就饿功和憋功。车上挤得水泄不通,厕所里站满人,根本没空隙转身、走动,饿了没法吃东西,想上厕所没地方。
1990年是我上班的第一个春运,春节收假回单位,凌晨四点赶到家乡火车站,可到了下午六点还没坐上车。那时候车次本来就不多,又是趟趟爆满,我一个身单力薄的小姑娘根本挤不上去。
下午六点半是最后一趟车,再坐不上,第二天就没法上班。
万般无奈,只好拿着铁路工作证找到与车站办理手续的车长。车长是位三十多岁,看起来非常干练的女人。她很熟练的从一个厕所窗户爬进去,然后和车站工作人员配合,上边拉下边推,把我弄上车。
厕所里也是人满为患,车长叮嘱我站在窗边别动,然后给旁边的旅客交代,到站帮我从窗户下车。
过了两个小时,我该下车了。几个热心的旅客真的帮我从窗户下了车,可是悲催的是,我的眼镜掉到车下股道上了。
我满站台跑着找到助理值班员,请求他先别发车。助值员是位老师傅,他调侃说,你放心去找,不用走后门,这趟车一时半会发不了。
姜还是老的辣。果然,等我把眼镜取上来,回宿舍换掉满是污垢的衣服,再把脏衣服洗干净晾上,到站台上一看,车还没开出去。
助值员师傅说车底弹簧压死了,车没法开了,在等待救援处理。
那趟车最终在晚上九点半发出,可是到了11点多,站台上、候车室、车站广场还是挤满了旅客。站长、客运主任不停地解释,嗓子已经哑得没声了。我也提前上岗,到售票室给旅客办理改签或者退票。
(图片来自网络)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我以90年代初的亲身经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那是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的那一年。当时厂里的效益还算可以,于是研究决定要隆重地搞一下活动,组织厂里的离退休老人到南京市旅游几天。
厂领导把我和离退办的孟师傅找了去,给我俩布置一项任务:打前站。去南京安排一下食宿及旅游线路等。
让我去是因为我四叔是在南京的离休干部,请他帮忙安排。
我俩去南京,去时因为买的卧铺,挺好。但回来时因都是过路车,连座位票都没有,只好买站票上车了。
上了车,挤到车厢中部,就走不动了。满满的都是人。连厕所也没法上,只能别喝水,别吃东西,就这样忍着。
列车员每逢到一站,也只在车厢连接处喊一声,也不进车厢打扫卫生了,其实也不愿他,连下脚的空都没有,怎么打扫?
我们俩就这么昏昏欲睡的站着,累极了就再挤着坐在车厢的地上。这时一个意外发生了,旁边座位上有一不满周岁的小儿要拉屎,可根本挤不过厕所去,怎么办?他妈妈就把他抱着两腿叉开,拉在了地板上,这摊屎就在我俩身旁,可又实在没地儿躲,怎么办?
我俩不约而同的撑着站起了,可站不久又累的必须再蹲下,就这样我们在大便旁呆了数小时,满车厢的人味、便味简直令人窒息。
就这样从南京到枣庄,在火车上呆了7个多小时,简直如同炼狱!到了站,车下不去,咋办?打开车窗,我俩站了下去。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火车上人最多,最挤不在八九十年代,而是在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小将大串连的66.67年。
火车上的人真的是用水泄不通来形容恰如其分,人挤人,甚至有的人坐在别人身上。
平台上有一些串连过的红卫兵是最有体会了。
当时的火车上下人,基本都是利用车窗,车门挤的根本打不开!
参加过串联的红卫兵朋友们,可以谈一下你们的感受!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拥挤到什么程度,看看印度满车挂人的火车就知道了。
只是中国的列车管理,没敢放开到火车外挂人程度,但是,车里的拥挤程度也不比印度差。
这其实是一种供需矛盾,有限的铁路客运能力,在巨量春节返乡族客需求下,直接崩溃。
绿皮车只能用它宽容的车箱,包容下超量的旅客。行李架上有人,座椅下还躺着人,过道上站满了人,总之,当年那种情景令人恐怖。
现在,随着高铁和机场建设的推进,这种坐车拥挤现象,早已尘封于人们的记忆中,但每当想起过去,依旧紧张到冒汗。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绿皮火车》
排队买票几条龙,
卧铺买票望天空。
车窗爬挤跑步行,
人满为患厕所中!
能说说八九十年代火车挤到什么程度吗?
对于在那个时期经常坐火车的人来说,向您说点经历:
一九九四年乘火车由金华到上诲,身上背着三十多斤的东西,在火车上不用说座位满满、站着都是人挤人!没办法只能有车箱结合部、凑合站了八小时!这种不能动的恣式、对于一个五十岁的退伍军人来说、下了火车并不觉得累,而同事却累得受不了!
那时出差远道、买卧铺非常难!即使买到了,卧铺通道上、也站满了未有座位的旅客,如果我们是下铺、白天看到站着的老幼旅客、我们时常请他们到我们下铺休息……那时火车上虽然挤,大家互助精神很强!
更令人难忘的是:大约在一九九三年前、每次由始发站乘火车之际,列车长都是请大家公推旅客代表!如果车上有解放军、都是这些军人一路上为乘客服务,并为旅客与列车员之间互相沟通!那时车箱内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大爱!
那时还有一个特别良好的环境:火车上虽然乘客非常多,但沒有小偷!在硬座车箱内的人的头预货架上,人们放满箱包、不用担心货架上衣物丢失,在夜间、人们都是大胆地合眼睡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