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枪真的打不中100米的目标吗?
我是当兵的出身,使用过56式半自动,冲锋枪和班用轻机枪,79式微冲。手枪用过54式,64式,59式。
在我新兵连第一次打靶时,用56冲锋枪5发子弹打了48环,那个年代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冲锋枪打单发要比半自动步枪难的多,换个角度讲,自认为射击天赋还说的过去。
真正使用手枪是到了老兵连之后,54式手枪,弹容七发,有效射程50米,一百米内有杀伤力。当时54式三十米立姿有依托射击,同样5发子弹,命中一枪七环,四枪跑靶。
这不单单是我,其他新兵同样跑靶无数,就连老兵射击成绩也是不忍直视,原因有部队不太重视手枪射击训练,更多的是手枪射击精度确实不好掌握。
懂枪的都知道,普通的手枪本身就不是精度射击的首选,做为配枪主要是防身之用。
枪管长,标尺距准星距离远,射击精度越好掌握,何况手枪根本没有标尺。
在后来的一次射击中更得到了验证。
我们内卫武警受公安局的业务领导,当时我们县局与下面某村是共建单位,在一次义务劳动中我们中队也参加了,收工后,按计划公安局举行了一次射击演练,在一个荒废的采砂场,拿砖头,啤酒瓶,树桩做靶子,这射击场面可谓惨不忍睹,中靶的极少。
我当时射击目标是十七米距离的啤酒瓶,4枪无一命中,后来换了一块整砖,3枪命中两发,这都能引来掌声,哈哈。
朋友们,可别相信影视剧中抬手一枪空中掉下来一只鸟,回手一枪把挂铜钱的线绳打断了,那都是在考验我们智商的。
当然,我不否认手枪也有打的准的,比如视频中有一名军人十米打钉子,枪枪命中,但那是极少数的,而且仅仅十米而已,除了本身的天赋,还需要大量的子弹消耗以及严格刻苦的训练才行的。
仅仅学了些理论知识,十发二十发的子弹就想喂出个神枪手,做梦吧。
综上所述,我认为手枪打100米距离的目标,无论是胸靶还是全靶都几乎无法击中目标,即使偶有击中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运气而已!
手枪真的打不中100米的目标吗?
确实,尤其是一些体验过手枪射击的人会表示这玩意太难打了。15米、25米的半人形靶脱靶是个常事,但我想说的是,这锅不能全怪手枪。
事实上,对于手枪本身而言是打得中的,比如下图这个老外在100码(91.4米)上用格洛克19打人形标靶,虽然脱靶的也挺多,但这和人本身有关系。
毕竟手枪这玩意没有枪托,也没有前握把,更没有托腮板,在瞄准远距离目标的时候非常的抖。
小伙伴可以自行拿家里的吹风机瞄准一个百米的人形大小目标,然后看看抖动有多大。
同时也因为缺乏因此在射击的时候也会因为扣动扳机的力导致击发瞬间破坏瞄准线,也可能是食指与扳机的位置不对,导致开火的时候枪歪向了一边。
我的意思是,影响手枪精度的人为因素比步枪要多,所以新手打手枪确实很难,但熟练了之后,静态射击打个100米还是可以的。
然后还有人会说,手枪在百米外没威力,但我想说的是,就这距离,手枪弹在动能方面损失的不算太多,丢表看
上图是两种9mm弹(+P是指增压弹),.40SW、.45ACP和.357SIG总计五种手枪弹在枪口和100码(91.4米)上的存速,单位是英尺/秒(1米秒约等于3.28英尺秒,自行换算)。除了.357SIG的存速损失比较大之外,其余弹平均也就丢了10%的存速
这张表则是在膛口和100码对弹道凝胶的穿透对照,单位是英寸(2.54cm)。可以看到9mm弹的穿透反而提高了(或许是在100码距离上9mm的两种空尖弹弹头趋于稳定,没有完全扩张,因此受阻较小),而其他子弹穿透力的损失也不算太多。.45之所以没有百码数据... 因为这货弹道太差了,100码真的打不中....
总的来说,手枪因为人机功效的原因,让射手在100米这个距离上很难命中人形目标。但如果把手枪用机器夹起来固定射击,打100米肯定没问题。而且动能损失不大,肯定能打死人。
手枪真的打不中100米的目标吗?
从这张54式手枪的基本性能介绍来看,7.62×25毫米子弹在100米距离仍然有杀伤力,这说明打不中100米距离的目标不是枪和子弹的问题,也就说并不是子弹发射药推力不足导致子弹够不到100米的目标,而是射手的技术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掌握不了手枪击中100米目标的技能。
我军组织手枪射击训练,从距离上看这是25米靶,可以击中25米的目标这已经是特种部队的标准了。
那手枪为何很难击中较远距离(50米外)的目标呢?这是因为手枪有先天性不足,标准制式手枪的枪管都比较短,子弹被击发之后,弹头在枪管里停留时间要大大少于枪管较长的冲锋枪和步枪,这样弹头就不能充分的利用膛线的束缚稳定性,出枪口的一刹那弹道就变得弯曲了,射手本来瞄的比较准,结果弹道的不确定性导致击中目标概率大为降低。
子弹出枪口的瞬间弹道就已经弯曲了,往往是偏差一点点就很难击中目标。
第二个问题,就是手枪子弹的发射药量太少了,就拿大口径的11.43毫米普通弹来说,发射药量仅0.32克,推力肯定要低,甚至枪口初速都是亚音速,推力低(衰减的非常快)会让子弹的弹道更加弯曲,也更难击中目标,并且弹头轻再加上推力低受到横风影响很大,要想击中50米外的目标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更不要说100米的目标了。
特警解救人质训练用的都是5米靶,要是狙击步枪起码是200米靶。原因就是手枪威力低、10米之外弹道很难掌握,通常来说一般的警员手枪训练是在5~25米之间,特警和特战队最远也就50米,100米不作为训练科目,因为这个距离能大上靶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而且100米这个距离,使用卡宾枪或者步枪更容易击中目标。
总之,使用手枪射击100米的技术太难掌握了,因为受手枪性能的制约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就是奥运会冠军使用警用/军用手枪都未必能击中10环(比赛靶和胸环靶是不一样的),可见多么的不易。
手枪真的打不中100米的目标吗?
别人说的都很专业,我就这么告诉你吧
十米靶,上靶不算啥,十五米靶,挺好。二十米,二十五米,有射击天赋。
手枪要想打中100米的,跟中彩票的几率差不多。很难的!别以为三点一线就能打准,那开玩笑呢!超过10米的移动靶手枪能打中就不错了!
如果有不信的,问问身边当兵的,别犟。
手枪真的打不中100米的目标吗?
50年前我在集训队用的是54式手枪,有人说用双手握枪,这是不允许的,经过一个月的训练,5发子弹,距离25米基本不会脱靶,但100米的距离就只有中地球了。我见过一些射击高手,用54式手枪击断25米距离吊着啤酒瓶的绳,但这是射击高手,普通人应做不到。有人用德国的驳壳枪说事,这很无聊!你刚趣用一枝半自动步枪当手枪好了。我96年在拉斯维加斯一个美军射击场,用美军的现役军用手枪打了30发子弹,全部中靶,不过距离只有15米,很多弹着点都在8环以上,当时在我旁边的是一美军上尉,他问我在中国当了几年兵,我说没有,他和旁边的几个同事都不相信。
手枪真的打不中100米的目标吗?
怎么可能打不中,如果真打不中的话,毛瑟C96手枪也就不会搞出个1000米的照门刻度了,哪怕它的有效射程100米,最大射程200米。
在实际使用中,初代盒子炮就已经弄出了300米靶的成绩。1896年8月20日,保罗·毛瑟请德皇威廉二世观摩1895年获得专利的自动手枪射击,射手采用了枪盒托抵肩射击,命中了300米靶。
这种百步穿杨的打法在我们国内记载更多,其中最大名鼎鼎的应当是杨靖宇将军。
鬼子的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在《东北大讨伐》中回忆,他们追捕杨靖宇时,“伊藤警卫补”跑倒300米处喊话劝降。
杨靖宇假意投降,让他们派个人去,结果鬼子伊藤刚站起来,杨靖宇啪啪啪就是三枪把他弄死了。
(关于这个伊藤的说法我见过三种,1.伊藤肠子都被打出来了 2.弹药余势不够,一颗子弹击穿棉衣打在伊藤胸口离心脏不远处 3.三枪全中,当场让伊藤扑街。)
当时汉奸“崔贤警察大队”的队长崔胄峰也带人跳起来要追击,结果又是一颗子弹飞来,将其大腿打断。他的手下也被打倒了好几个,一共死1人,伤6人。
杨靖宇没有别的武器,他使用的就是盒子炮而已,顶多动用了枪托。
驳壳枪的枪管较长,枪身沉重,如果配用稳定的枪托,确实可以击中百米外的目标。
而且该枪的毛瑟7.63 mm子弹与后来苏军的托卡列夫手枪7.62x25mm子弹几乎是一个东西,“波波沙”等冲锋枪也使用这种子弹,200米造成杀伤是毫无问题的事情,500米都能形成一定的杀伤力。
所谓的“有效射程”更多的是考虑了人机功效,而非机械的能力,冲锋枪管长、枪身稳定,子弹密集,故而采用同样的弹药,有效射程却远大于手枪。
C96同时代的竞争对手鲁格P08也差不多,它的炮兵型(Artillery Luger)表尺射程能达到800米,而且据说可以“100%准确命中200米处的目标”。
现代的手枪远射比C96和炮兵P08这俩老货要难得多,只有个简洁的3点1线准星,枪管还短,要人怎么往远了打?尽管许多手枪的子弹还是当年那个鲁格弹,理论上能像炮兵P08那样打200米外,但你也要打得中才行。
现代一些改装强为了迎合玩枪人的远射挑战欲望,倒是增加了这些模块。比如下图这把勃朗宁手枪,它就是典型的给DIY过的东西。你问打不打得中?反正是玩儿嘛,还真指望中门对狙呢?
尽管许多手枪的子弹还是当年那个鲁格弹,理论上能像炮兵P08那样打200米外,但你也要打得中才行。
手枪的实际使用一言难尽,个人认为这是最最难用的枪支。相比可以依托射击的步枪,手枪的瞄准控制非常不理想,抖动大震动大,瞄准归位难, 瞄准基线短,想打中远处的目标并不容易。
所以当年就有些说法,认为手枪15米靠苦练,25米靠天分,50米上靶叫天助我也,100米……就没见过练100米的,你步枪100米打好了吗?
何况平时打靶与战斗中的射击完全是两码事,杨靖宇将军那种真的是神人级别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