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的老人没有力量挣工分,他们能分到口粮吗?能分多少?
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可能是80后,年轻的哪一代人。
因为,在你们岀生以后,总是能听到一些,走集体化吃大锅饭,岀勤不岀力,搞平均主义分配,在人民公社化生产队时期,饿死了多少,多少人的说法,所以,你总想了解那个时代的真象。
我是50后老农民,对于那个时代,我还是比较了解的,我实事求是的说,在我们这里不存在,生产队吃大锅饭的问题,饿死人的情况有过,但是,哪只限于在一九六0年,三年自然灾害,生产队里的土地,粮食棵粒不收的那三年,我们村确实是,饿死了几个人,我认为这不是人为造成的,它是自然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天象,造成的饿死人问题。因此,除了自然灾害这三年,我们村再也没有发生过饿死的情况。
关于沒有劳动能力,不能干活争工分,孤寡老人和儿童吃饱饭的问题,我们实行的是:生产队核算工分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奖勤罚懒,按劳分配的政策。
至于不劳不得问题,我们指的是:那些有劳动能力,而不去参加生产队劳动的懒汉子人群,并不是指向那些,失去了劳动能力,老人和正在成长的青少年。
生产队在分配囗粮时,-般要走以下程序:
(一)有队长牵头领着会计及队委会成员,先到大田进行粮食总产量平固,然后,开队委会会议,作岀分配方案。
(二)根据上级下达给,生队交国家公粮的任务,从总产量中减去公粮数量,在留足种子,提留公积粮的全题下,(这里的公积粮,有的地方叫战备粮,也有的叫公益救济粮)有会计作岀口粮分配计划方案,进行计算分配。
(三)根据队委会分配方案决议,一般情况下拿岀口粮食的十分之三,或者是十分之四,作为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工分分配,剩下的十分之六,或者是十分之七,作为社员口粮平均分配。
(四)至于你说不能挣工分的老人和孩子,能分到多少囗粮,这要看生产队粮食丰收情况而定。
比喻:六十年代我们生产队,粮食亩产量只有四五百斤,因此,社员平均口粮,只能分到三百六十斤左右,甚至是还少些。所以,社员每人每天,只靠不到一斤毛口粮维持生活,是远远不够吃的,还需要增加些野菜,来填饱肚子,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
到了七十年代,我们有了农药化肥之后,粮食亩产量,就开始翻倍的增长,从六十年代的四五百斤,猛增到一千三四百斤,社员平均可分配到口粮,可达到四百二到四百五十斤,这就基本解决了社员温饱问题。
总之,根据我们生产队发展情况看,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社员生活水平,是在稳步提高,不会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如果有因病反贫的家庭现象,队委会会及时作出决定,从每年提留的公积粮中,拿一岀部分,去救济那些,贫困家庭户,让他们也能吃上饭,不至于饿死。
(原创于2021年11月30日)
生产队时期的老人没有力量挣工分,他们能分到口粮吗?能分多少?
过去生产队时期的老人虽没能为挣工分,依然能分到口粮。那时候以生产小队为作算单位,每年夏秋两季,会计要造方案,以人七劳三分配,人口占七成,工分占三成,老人不能挣工分,仍然能分得口粮,维持基本生活。那时候老少一家人很少有老人单过現象,五保户有集体供养。
生产队时期的老人没有力量挣工分,他们能分到口粮吗?能分多少?
生产队时期,基本在上学。但村里的事情是知道的。那时候,生产队的老人干不了活,挣不了工分,是有基本口粮的,是能吃饱饭的。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生产队也会安排人照顾。我记得,我父亲就照顾过一个五保户老人,直到他去世。那时候,虽然贫穷些,但相互之间差不多。生产队,村集体,人民公社,就是一个大家庭,很团结,很温暖,也很有号召力。
生产队时期的老人没有力量挣工分,他们能分到口粮吗?能分多少?
这是一段有趣的历史!生产队时期没有饿死人的!没有力量挣工分的,如果是孤寡老人即五保户,队里免费供应基本口粮,有子女的无劳动能力的老人照样分基本口粮,不过其费用由子女出,基本口粮要出钱买!
据我堂叔(当过8年生产队长)讲,当年老家生产队每份基本口粮出钱约60元……当年的基本情况是:①生产队每年春秋两季收粮,首先上交国家公粮,其次留足种子,第三队里提留一部分储备粮库存起来,预备特殊情况下使用,剩余部分才用来分配。
②剩余粮食除以全队人口总数,得出一个人均数量……然后队委会(由生产队长、副队长、会计、出纳、保管组成)开会讨论确定人均基本口粮(维持每个人基本生活),人均基本口粮占总粮食的60%,小孩和老人分基本口粮,五保户稍多点,那时小孩多的家庭占便宜,因为小娃食量小……
③凭工分分钱:首先核算生产队全年总收入(卖公粮的收入、经济作物收入、其它收入);其次核算队里全年挣的总工分;总收入除以总工分得出每个劳动日(10分)的分值钱……
当年我队每个劳动日分值多年维持在0.6元一0.7元之间(属中上水平),即每个壮劳力每天能挣0.60元一0.70元人民币。这样每个社员、每个家庭的总收入就出来啦!
④凭工分分粮。用基本口粮等等之外的余粮总数除以总工分数,得出每个劳动日(10分)的分粮数,这样一家人的分粮数就出来了。
⑤春粮预分,秋粮总算结帐。基本口粮要出钱,工分粮不出钱,杂粮(土豆、红薯等)4斤折算1斤主粮。
⑥那时农民活到老干到老,干不了集体活就做家里事……直到干不动为止。正常男人每天挣10分,妇女8分,老人守棚之类按月算。
岁月悠悠,我把这讲给年青人听,他们认为每天挣几毛钱不可想像,但历史就是如此!
生产队时期的老人没有力量挣工分,他们能分到口粮吗?能分多少?
那是70年我当生产队会计,对粮食分配我是记忆尤新,老人无劳动能力只分″基本口粮".按总队粮食人平水平的4成或3成,例如全队产粮每亩双季稻20万斤,交农业税公粮送公粮1万多斤,剩下的按人口基本口粮每年600斤谷,其余按工分算每10分工1斤谷,一个正劳力每年大概4000多左右就可分400斤,妇女半劳力200斤。一家老小5,6口人全年可分粮4千多斤做12个月按月发粮。
按现在每个人吃的粮食完全够了,为什么那时期大部分家每月吃不到发粮期,就是肚量里油水少,平时也没什么副食品零食吃,劳动量大。
生产队时期的老人没有力量挣工分,他们能分到口粮吗?能分多少?
老人有老人的活,还有基本口粮作保证。虽说吃的不好,但基本都能吃饱。如果说常饿肚子的话,人口如何能连年大幅增长,国家建设怎能一步一个台阶,经济指标增速每年都在世界前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