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效果?
这是一个颇引争议的问题。
农村麦收后及秋收后的秸秆处理,经常会引起人们的争议。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有些人对禁止焚烧秸秆颇有岐议,及力反对。
我们这里搞秸秆还田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以前,村民们大多养有牛羊,这些秸秆恰好是牛羊的最好粗饲料。
近几年,老村迁往公路边的新村。没有了养牛羊的条件。人们才将如何处理秸秆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开始,也有人焚烧秸秆。这样做除冒烟污染环境外,最大的害处是影响山林的安全。另外,秸秆中所含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除钾会增加一些,其它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都会付之一炬。
这样,秸秆还田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的海绵田就是搞秸秆还田。
叶落归根。植物秸秆的还田,可以还土壤以其中的营养成分。会将它一生中所汲取的养料重新变作腐殖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这样做的弊端只有一个,随着土壤肥力的增加,也给害虫及病菌病毒提供繁殖的温床。所以,大搞秸秆还田,必须防止病虫害的孳生。解决了这一问题,无疑,秸秆还田是目前处理废弃秸秆最好的办法。
除此以外,秸秆的再利用应该更好。如以习惯做牲畜的粗饲料,用麦秸造纸等。可惜,这些都被环保局叫停了。所以,怎样做好不影响环境的秸秆再利用,怎样做好地下病虫害的防止,才是那些专家们该做的事情。
至于坚持秸秆还田十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状况。我虽然没有看到,但据我推测,应该是更肥沃。
谢邀谢阅谢评!
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效果?
不要说十年,三年田地就废了,科学的秸秆还田是一亩地有计划的(大约是150公斤左右),要粉碎。多了绝对不行。没有在农村田地里摸打滚打十年以上就不要胡说八道来误导大家,祸国殃民……
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效果?
专家们认为秸秆还田,会增加土壤的营养,培肥地力,提高土壤通透性,减少化肥使用量,增产增收。我们是中部粮产区,冬季种植油菜、小麦,夏季种植水稻和玉米。秸秆还田对水稻种植有利,但对种植玉米、小麦、油菜却是弊大于利,不仅没有增产,却大量良田荒芜,严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种植水稻时,大量的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被粉碎。不管是用小型拖拉机翻耕还是大型拖拉机旋整,都可以把秸杆和泥接合,施入适量的复混肥。秸秆腐烂时耗去大量的氧气,刚好复混肥中的氮肥补充了,加速了秸秆的腐烂。肥水不外流,秧苗长势旺盛,金谷累累。少施肥,可以增产增收。腐烂的秸秆在泥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供秧苗的生长。到了冬播时,我们发现翻过来的泥都是酥软的,中间有许多小孔,地力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地肥了,矿物质含量丰富了。
但是油菜小麦田种植的旱粮作物,就没有秧苗那么幸运了。由于翻过来的地都是被秸秆支撑着,不保墒,特别是玉米,没有大墒生不齐,断垄严重。生出来的苗也是黄黄的,要多次追施尿素才能获得丰收。秸秆在旱地难以培肥地力,反而要加大投入。
收获稻谷后粉碎的大量秸秆,在水田里铺上厚厚的一层。不管翻耕还是旋耕,田中厢面上都是一层,油菜和小麦无法落种。苗出的不齐,大量的草籽留在了田里,明年会有更多的杂草。要加大农药使用量,才能让草不会荒芜苗。大量的虫卵藏在秸秆中,来年必须多次防治。加大了农民的投入,不光是金钱上的,也加大了劳动的强度。由于投入大,产出少,农民干脆撂荒。万亩油菜花不见了,只有稀稀散散几块油菜花田。由于没有种植,田间杂草丛生,长去大量肥料,来年必须施更多的肥才能长出好秧,收获稻谷。没有翻耕的闲田没有得到风吹,也没有得到阳光的照射,板结历害。这样的田地力下降,投入增加,产出减少。
希望专家们给出合理的建议,适度放开秸秆禁烧。让老百姓和合理安排农作物。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彻底解决撂荒田问题,不仅仅是粮油价格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老百姓种足种好现有的土地,一年不知道又要多产多少粮和增加多少收入。
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效果?
我家是鲁西南的,秸秆还田后大田地里蜗牛成灾了,用两遍农药都不管用。到玉米收获的时候能把玉米叶吃光。我家邻居在地里放了一次火,烧了我家的半亩地,烧过的地方一点蜗牛都没有。
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效果?
半年以后了,秋天了,补充一下,秋收了,年景还行,正常年头……秋收第二天……再补充一点图片,今年秋天热,霜下的晚,估计黑龙江大规模正式秋收要等到十月五六号以后……
黑龙江水稻地秸秆还田四五年了,我家一块好地,现在可以说废了,每年秸秆还田腐烂的都不彻底,土地中有很多积攒的秸秆,造成土地保水,现在高速插秧机和大型拖拉机,只要下地,就会旋到地里,打误,无法正常插秧和耙地。造成插秧成本增加,插秧质量降低。水稻地缺苗。同时因为常年秸秆还田,秸秆腐烂不彻底,周边水稻地这几年经常会出现水稻硫化物中毒。 补充一下,这几年野草也多了很多,加大了农药药量,并且使用了一些比较贵的农药。各种害虫也很多,虫子药也加大了药量,加多了次数,今年黑龙江鹤岗地区水稻覆泥虫爆发,一次两次虫子药都没有完全打住。就这样下去,哪里有什么绿色食品,扯淡……。 针对评论补充,我们这里收割机尾部直接就带抛洒器,没有抛洒器是不允许下地的,边收割就边粉碎,秸秆还田了,十月一日秋收,十月十日秋收完毕开始翻地,大概十月十五到二十日上冻,土地就冻上了,第二年四月土地能化开,但有秸秆覆盖的地方得四月底能化开,五月一日地里放水耙地打浆,五月十日左右插秧。气温太低秸秆难腐烂。 家家基本上都是十公顷土地到几十公顷土地,秸秆跟山一样,不夸张,根本没地方堆放。你就是打包,拉到工厂处理,也不会有那么多货车,你得排队,从秋天拉到第二年春天很多家都拉不完,等待期间,秸秆打包在地里,如何翻地?如何修渠修梗?现在就那么几家打包货车都拉不过来,别说大家一起打包送工厂了。难道别人买新货车就为了秋天拉几天秸秆,平时没那么多货物拉,不得赔死[微笑]
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田,现在是什么效果?
坚持秸秆还田10年以上的农因,现在是什么效果?我第一个看到是田变小了。很多田块,都留有一块堆秸秆的地方。第二沟渠变小了,很多秸秆都堆在渠边上,第三是很多收割机都有粉碎功能,但是还是翻不下去。所以播种后都经常缺苗断垅只能再进补缺补种。耽误很多人工。还有的是播种玉米,收获后留下了很多秸秆还在田野。那么是不是有好处呢。不过我们是老农民,确实没看到什么好处,看到是环保专家一鼓吹,沒有看到他们给农民出招。大概是不种田,不知道农民苦吧!
实际上对于秸秆处理,改革开放之前就做了,如堆肥,做饲料。还有的搞沼气发电。但是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首先是农民做饭都需柴草,八亿人单煮饭就可以消耗所有秸秆。第二冬天,耕牛的饲料,那时候那个生产队不是大草堆小草堆,第三是造纸,一到收割后很多秸秆都被造纸厂收去。所以对于堆肥,沼气的发展就没有资源。而今那些方法不提倡。非要搞禁烧,农民心里肯定不高兴,如果专家们在秸秆利用方面出点力的话。农民肯定会感恩戴德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