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
这个问题有点大,这不是几个人在这里探讨几句就能解决了的问题。
农民不愿种地和出现一些弃耕撂荒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顽疾,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个产业链有很多脱节和不完善环节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在社会上的所有物品价格都放开的情况下,粮食价格也应该相应的改革,中国的大宗商品价格有一个接轨机制,比如油化品。粮食价格也应该实行接轨机制,油化品价格和国际接轨,粮食价格绝对应该和农资价格接轨,一些主要农资(化肥,农药,良种,农膜)价格几十年来涨了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而粮食价格从2000年的最低收购保护价1.18元每市斤到现在的每市斤1.16元,粮食价格二十多年来不升反降,这种粮食价格倒挂机制,严重伤害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连各大官媒也承认“粮贱伤农”。承认归承认,就是没有改变“粮贱伤农”的措施。
改变农民种地态度,必须要有制度体系保障,上层建筑领域改变改变粮食价格的固定模式,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加大对土地的直接补贴力度。让种地的农民直接得到实恵,而不是用大量的支农资金让各级各地拿来做面子工程,给各级官员们脸上贴金,说实话,用大量的支农资金用作什么亮化工程,这不是官员们的政绩,而是“劳民伤财”丑恶行为。
支农资金一定要加强监督管理,让它支到农民手里,而不能层层截留挪用。
说也是白说!唉,顽疾呀!
三农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
想有目标的人种地,努力奋斗的为自己幸福去主动!
三农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
谢谢悟空平台邀请!这类内容的问题回答过多次了,昨日邀请回答的是“如何才能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今天邀请的是“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这内容成了一样了,千万别判定为重复回答吆!
国家确实一直对三农很重视,通过具体实践也可以看出来,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实到位,新农村建设、农业农田设施建造、免除各种税费、农业生产各种补贴、义务教育、养老生活医疗保障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那么,为什么仍有大批的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不愿意安心种地,而纷纷弃地而选择出去打工创业呢?实质问题是,人均土地太少是主要原因,其次粮食价格低、农资价格高,投资大收益少也是一个因素。
受土地少、粮食不值钱,投资大收入少的困惑,种地土地的产出值,无法应对现代社会环境高消费的生活。
家庭生活开销、孩子上学、结婚车房彩礼、老人养老、农业生产投资、社保、医保费等等开销。只种分得一亩三分地责任田,其收入真得是“杯水车薪”,难以应对!即使把地里的土、沙卖掉也不行,再说了,采挖土地是犯法的。因此种种原因,农民要想发展,跟上和适应现代生活形势,就不适宜再种一亩三分地,就需弃地而寻觅其它谋生之路。
如何让农民自愿主动去种地?目前,真没有切实可行的良策!
一、农民不种地也无妨
国家实势的土地流转措施,还算一个解决农民不愿种地的好办法。农民不愿意种地就可以不种地,把土地流转了,想干嘛就干嘛,能挣钱养家糊口或发家致富即可。
农民不种地了,也可以挣钱应对生活所需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或土地承包大户等经营,也不误粮食的生产,又保证了粮食安全,一举多得,农民还需要种地吗?
二、如果让农民继续种地也行,如何让农民自觉主动的愿意种地呢?
这就需要国家出策,改变农耕体质做法,从社会待遇、种地收入上下功夫了。恐怕现阶段也是难以办到的。
个人观点:
1、耕者有其田,把土地按实有农村农民的人数均分,按土地亩数完成国家的税收暨缴粮任务(无偿),剩余部分归农民自己所有。
2、实行农民工资制,把种地当成工作职业来对待,完成国家税收任务的。每月发多少工资,完不成的按比例扣除(特殊灾荒年份另论,国家灵活应对,可免除税费等。工资照发)。
3、实行缴社保和退休制
60岁以前的农民必须缴纳社保费,退休后有退休金。
4、孩子们上学、医疗全享受免费,或提高医疗报销比例。老人养老问题,子女负责一半,国家补贴一半。无子女的鳏寡孤独老人由国家全包。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可以想象,农民还能有不愿意种地的吗?做不到这些,谁还愿意种地呢?农民也不是实傻子,都要想办法生活下去的!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友友批评扶正!谢谢!!!
三农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
我们这里的人从未放弃种地。
三农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
组织起来,走农村协作之路,提高机械化自动生产条件,让农民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走农工商一体的发展道路,农村后继有人!
三农是国家一直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让农民主动自愿去种地?
加大扶持力度,让暖人心的政策落实到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