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认为哪个更孝顺?
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尽从这一点说,两个人的孝心都是可敬的,但要比较哪一个更孝顺,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下。
我们先讨论那一个出钱的兄弟。判断他是不是真孝,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出钱的兄弟是不是出了足够的钱。在我们单位也有这样的情况,我的一个同事,他的母亲瘫痪在床,他的姐姐在农村,负责在家里侍候老娘,而他每月给姐姐一千五百元的生活费,这种情很明显时姐姐很不公平,因为伺候一个瘫痪老人,不仅需要时时的打理老人的吃喝拉撒,还要时时的陪伴,在当今社会,一千五百元钱根本就不值一提,这种情况很明显,出钱的兄弟是不孝的,他出钱仅仅是买个心安而已。
第二,出钱的兄弟有时间是不是能够陪伴一下父母。尽孝,并不等于出钱,另外还有陪伴。下面这个例子继续说那个同事。我那个同事平时很忙是不错,但是我们是有假期的,有时候假期还很长。但我这个同事仗着自己出了钱,从来没有长时间的陪伴过自己的母亲,一般情况下,去一次也是来去匆匆走个形式。从来没有为自己的母亲端过屎尿,洗过衣物,这样的做为,很难说得上孝顺。他给钱也只是尽了赡养的义务而已。
而对于那个出力的兄弟,我们看一个方面就足够了。他是不是真的尽心尽力了。在老家我们也有见过那些出力的兄弟。有的真的是对父母孝顺的,经常给他们晒太阳,拆洗被褥,让他们住的干干净净的,有时间陪他们说话等,但也有的对父母则是走形式,每一次把饭碗往父母那儿一放,然后走人。既不经常给他们打扫卫生,也不陪伴父母,甚至对父母的温饱问题都不太在意,每天送饭也是走个形式。这样的出力,实际上与孝顺一点儿也爱不上边儿。
其实无论出钱还是出力,都在于一个尽心尽力。出钱不等于孝,出力也不等于孝,真正的孝在他们的孝心
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认为哪个更孝顺?
出钱出力都是好子女,各家情况都不同,兄弟们能达成一致或默契就是好家庭。我兄妹六个,就我一个在外地,父母年龄大了不习惯城里生活,都是兄妹在农村老家轮流伺候,我负责父母的零花钱医药费,人老了吃不动也没花钱的欲望,现在都有医保和老龄补助,一年也就几千块钱的事。但天天伺候父母衣食拉尿真的很辛苦,所以每次回老家都要给几个嫂子带礼物,有时候会找点借口每家放两千元,就说是给父母代买吃的,平时也难免鸡毛蒜皮的事,总体和谐。
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认为哪个更孝顺?
虽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但有钱的话,还是出钱为好,因为出钱的神气,出力的受气。
村子里,老王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老实巴交,农忙时靠地里的农活,农闲时则外出打点零工,维持生计,一家子生活很是艰难。反观小儿子,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赚了很多钱,在市里买了豪华大别墅,很少回老家。
随着年龄的老迈,老王两口子需要儿女来照顾,由于老王就生了两个儿子,这养老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两个儿子的身上。
由于小儿子常年不在家,这照顾老王两口子的重担,最后就落在大儿子的身上,至于小儿子则负责出钱。
就这样,老王的大儿子负责出力,小儿子负责出钱。
大儿子把老王两口子接回家,常住在自己家,这样方便日常照顾,也不用天天两头跑。
刚开始的时候,小儿子把钱转给大儿子,再由大儿子日常去采购,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老两口很满意。
可没过多久,老两口就不乐意了,他们觉得,小儿子把钱转给大儿子,大儿子虽照顾他们的日常饮食起居,但跟着大儿子一大家子吃大锅饭,非常的不划算。
所以,老两口就跟小儿子提出,以后这钱直接转给他们,他们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打这以后,老两口掌控着小儿子给的钱,每天想吃什么,就拿点钱给大儿子,让他去集市上买,买回来后就由大儿媳妇负责烹饪,给他们独立开小灶。
就这样,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有钱花,想吃什么就让大儿子买什么。
于是,老两口逢人就说,小儿子如何如何的好,每个月都寄钱给他们花,如果不是小儿子,他们肯定过不上现在的好日子。
有人就不爱听,反驳老两口,替大儿子说好话,要不是大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对此,老两口却嗤之以鼻,告诉别人,只要有钱,即便大儿子不来照顾,请个保姆,照顾的更是贴心。
当这些话,添油加醋的传到大儿子两口子耳朵里,大儿子很无奈,却也唯有一笑而过,自己的父母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比谁都清楚。
但大儿媳却不这样想,她觉得,小叔子寄钱回来赡养老人,这是孝顺,他们两口子起早贪黑的照顾公公婆婆,虽没怎么给钱,但没有功劳,也应该有苦劳啊,怎么到了老人嘴里,成了一无是处了?!
大儿媳妇很不甘心,她就开门见山的跟公公婆婆说,他们在外面的这些言论,已经伤害到他们一家人了。
老王老两口自然不乐意,当天就直接搬了回去,并给大儿子下了通牒,以后他们不用大儿子伺候,但每个月的赡养费必须要给,一人一千,两个人就需要两千。
就这样,大儿子不用每天伺候着老王老两口,而是直接给两千块钱的赡养费,当这事情在村子里传开,引起村民们阵阵的热议,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老两口这是老糊涂了,大儿子一家是什么样的家境,他们不知道吗?也有人说,大儿子一家这是咎由自取,本是顾虑到他们的家境,让他们只出力,现在却弄成要出钱的地步。
为了这每个月额外多支出的两千块钱的赡养费,大儿媳妇也只能利用闲暇时间去打零工,贴补家用。
至于老王老两口搬回去后,每个月有着两个儿子给的数千块钱的赡养费,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但买回来后却又煮不好,厨艺不过关,弄得很扫兴。
有次,由于南风天地上潮湿,老王还摔了一跤,把小腿给摔骨折了,这可把他的媳妇给吓坏了,赶紧到处打电话求救。
结果,把手机通讯录里的号码给打了一圈, 大儿子外出打工,小儿子更不在家。没办法,他们只能够求助左邻右舍。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又是七八千块钱打水漂,两个儿子一人分摊一半。
后来,老两口一合计,这样可不行,要是再发生个什么意外,可真的是个灭顶之灾。最后决定请个保姆来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结果一问,像他们这样的情况,请个保姆每个月的费用,包吃包住五千块钱起。
这样的一个报价,彻底打消了老两口请保姆的心思,但他们又确实需要人来照顾,想来想去,他们就把主意打到大儿子的身上。
结果,大儿子却情愿一个月负担两千块钱的赡养费,也不愿意出力照顾他们。没办法,他们只能够请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出面去做大儿子一家的思想工作,这才彻底了化解此事,他们重新搬到大儿子家里,由大儿子出力照顾,由小儿子出赡养费。
打这以后,有人问起老两口,大儿子孝顺,还是小儿子孝顺?
老两口就微微一笑,很自豪的说,大儿子孝顺,小儿子也孝顺,他们都很孝顺!
回到题主的问题,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到底哪一个更孝顺?
个人觉得,不论出力也好,还是出钱也罢,这都是一种孝顺,这种孝顺并没有谁重谁轻,谁更孝顺的问题存在。
毕竟,每个人都是基于自身目前的情况,然后做出决定,到底是出力,还是出钱。
事实上,手心手背都是肉,出力也好,出钱也罢,这属于互补的性质,老年人的生活,不仅仅只需要金钱,更需要守护。
不过,很多的时候,具体的情况需要具体去分析,就像老王老两口一样,刚开始以为,出钱的小儿子最孝顺,但经历过一些事情后,这才明白,原来大儿子跟小儿子一样,都是非常的孝顺。
所以,到底出力的孝顺,还是出钱的孝顺,这样的答案,别人说了不算,只能由被赡养的父母心里的那杆秤说了算!
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认为哪个更孝顺?
看回答问题的,都说是出力的孝顺,那我就说说我家的事情吧。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我的公婆在农村老家。公公先生病,因此照顾公公的时候,是这样分工的。我们出钱,家里哥哥出力。因为我们不在家,在外面上班,哥哥在农村。
那年公公脑梗,走路不太麻利了,后来慢慢的就躺床上了。
按说兄弟俩,一人出钱一人出力,公平合理,自己做好自己那份义务就是。谁也别挑剔谁。
但是,正如回答里人们的普遍认识,认为是出力的更孝顺。我就想好好说说这个问题了。
虽说是哥哥伺候,但是家里老人做饭洗衣服,所有事情都是婆婆在做。
偶尔大姐会过去帮忙,大姐嫁的近。
所谓的哥哥伺候,就是在每天早上过去看看公婆,帮公公穿一下衣服。晚上睡觉前再去帮公公脱掉衣服。
大姐说,嫂子从未过去干过活,一个碗没刷过,一件衣服也没洗过。
我们是负责父母所有的开支,生活费用以及医药费。
如果是在村里拿药,就记账,我们回家结账。
然后呢,哥哥一家人吃药的账也全部记在公婆的账上。
我们息事宁人,一概不说,照单全付。
我们出钱,因为我们都上班,不可能回家照顾。
心想出钱买个心静,也算是值得。但是,我们想的太天真了。
哥哥在家,公公就是有芝麻点的事儿,也要给我们打电话,喊我们回家处理。
整天打电话,就没有安静的时候,是因为他孝顺吗?不是,他就是不能让我们心静。
比如公公有几天大便干燥,也得打电话过来,让我爱人回去。我爱人就得回家处理这些事情。
公公病的那几年,我们就跟一个罪人一样。
所有的钱我们出,回家给哥哥嫂子买各种礼物。
还每天被他们的各种电话打扰,还必须召之即来!
就这样还不行,嫂嫂说,要我们除了给父母钱,还必须每年给他家五千块钱。
理由是因为公公生病,哥哥不能出门打工,得把哥哥出门打工的钱,让我们赔出来。
我说,那这样不等于是我们出双份了?我们出了自己那份钱,还得把你们的钱出了?那你们付出了什么?
我孝顺公婆是应该的,我怎么还得孝顺哥嫂?而且五千块钱,当时我们两口子一年也挣不了五千块钱啊。
我们拒绝后,就又是各种找麻烦,不胜其扰。没办法,谁让我们要上班呢,我们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我们俩当时商量的是,公公已经定了这样了,没有办法了。等到婆婆病了的时候,坚决不跟他这样算。两家轮着管,一人一个月,不跟他有丝毫关系。
哥嫂看这样不行,又想了个主意,跟我们借钱,要借五千块钱。
我就知道这又是他们的花招,就是想从我们手里拿五千块钱。
我说不借,我老公要借。为此大吵一架,最后还是没借。
一直到公公去世后,老公才跟我说,他们当时就是想讹我们五千块钱。
就这样过了几年,公公去世了。所有公公的丧葬费用我们一家全包。
亲戚朋友随的礼,谁的关系谁拿走。只有我们一家出钱。
也就是说哥哥姐姐们,因为死了公公都挣了钱,就我家一家完全是贴钱的。
我什么也不说,我就想着是花钱买个清净了。
但是还是不行,最后还是吵了一架,哥哥还是觉得吃亏。
一分钱不出,自己挣了钱还不满意,最后差点打起来。
这更坚定了我的想法,如果婆婆病了,我坚决不跟他这样分工。
我就不明白了,我们出钱,他出力,怎么他就是孝子,我们就是罪人?况且主要还是大姑姐帮忙伺候的。
他们几乎没有做什么,怎么就那么大功劳?我们就屁也不是?我想来想去,就是我们的钱出的太痛快了。
要多少出多少,哥哥怎么刁难我们,我们从未表达过不满。所以就觉得我们占了天大的便宜。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个人活了好几年。婆婆能自理,自己做饭洗衣服。
因为就一个人,也不花多少钱。我们就全包了。也没跟哥哥提过这个问题,按说婆婆花钱应该是两家出才对吧?
但是,婆婆是烈士子女,有遗属补助。还有农村老人补贴,也有土地补贴。
一年下来也有差不多一万块钱。
但是,这所有的钱,都在哥哥手里。一分钱不给婆婆,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钱。
因为婆婆比较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就是买药,我们有时候也买药回家。所以,我们也不用给她多少钱。
婆婆日常所有的开支,我们就一家都出了。也不提谁出多少钱这事儿。
就这样又过了几年,婆婆摔倒了,骨折。住院,哥哥家当时养鸡,婆婆在县医院住院。
住院期间,哥哥一个鸡蛋一只鸡都不肯给婆婆吃。
都是我们几百里地带回去给婆婆补身体。钱,哥哥更不会出了,好在也没多少钱,有人出就行。
没多久,婆婆又一次骨折,这次是股骨折,要换关节。
住院下来除了医保是需要出三万多块钱。大姑姐主动提出来出一万块钱。我们主动把三万多的那个多算到我们头上,我们出一万多,哥哥出一万块。
哥哥出了一万块,心里不舒服。开始跟我们电话,要跟我们把钱要回来。
说当初公公的时候就是我们出钱,他出力的。怎么婆婆就要他出钱了?
我说,第一,婆婆从未商量过怎么养老,一直是我们一家出钱的。你一直在占便宜。
第二,婆婆能自理,一直是自己住,自己做饭洗衣服。哪里需要你伺候了?
我们肯定是不会出钱的。
然后,婆婆出院后,就是婆婆跟着谁住的问题了。
因为公公生病,受够了哥哥嫂子的气。所以公公特意祝福大姐,如果你妈病了,千万别让哥哥一家伺候。
所以,婆婆出院后,就一直住在大姐家。我们就多回家看看,给大姐买点东西,过年给点钱。
后来,婆婆病重了,在大姑姐家住不合适。
这时候哥哥就非要跟公公一样,让我们出钱,他出力。
我坚决不同意,我老公又跟我生气,各种找事儿,吵架,生气。
最后他给我来一句,其实我也是跟你一样的意见,我只是需要你说服我。
qnmd,傻缺,神经病,气死我了。
我说,怎么养老婆婆,是很多年前就商量过的。受你哥哥嫂子的气还没受够吗?
已经定了的事儿,你也跟我意见一致。还要跟我吵闹。还要我说服你?不是神经病是什么?
后来,无论哥哥怎么要求,姐姐们怎么威逼劝诱,我坚决不同意再那样分工。
我说既然公公那时候哥哥嫂子天天委屈巴巴的,葬礼上跟我们快打起来了。
说明那种方式不合适,既然不合适,为什么到婆婆病了,你们还要这样分工?
最后定的一个人一个月。两家轮流管婆婆。
我就是铁了心,不要跟哥哥嫂子发生任何关系!
最后一直到婆婆去世,婆婆的遗属补助各种补贴钱都在哥哥手里。
婆婆生病去世这钱就是不拿出来,也不说有多少钱。婆婆跟我们都没看到过一分钱,婆婆的钱,就这样成了他家的私房钱。
这就是那个孝顺的出力的哥哥。
看看我家这情况,你还觉得是出力的更孝顺吗?
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认为哪个更孝顺?
谢邀,两者都需要不可缺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只要父母晚年幸福,儿女在生活上照顾老人,吃穿不愁,看病有钱医治,都是孝敬父母的好儿女!
但是反过回答,有钱孝顺,出力孝顺,本人认为出力比出钱更孝顺。为什么呢?因为出力肯定基本上都在父母身边,每天照顾多一些,如果父母有身体不舒服,出力的第一时间就到父母身边照顾或者到当地医院看病。出钱的儿女可能工作忙,一下子抽不出时间,照顾父母应该少一些,所以本人认为是出力比出钱更孝顺。
两兄弟照顾父母,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你认为哪个更孝顺?
公平,两个孝份的儿子,父母生了这一对兄弟真是太幸福了,配合到了极致,可谓有智吃智无智吃力,都是爹妈的好儿子。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