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打包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生事物,叫:吃不完兜着走。

以前(改革开放以前包括旧中国)人们请客吃饭是中规中矩的。

请人吃酒席之人必须要向人家发出邀请帖,帖子上写明请客人的姓名,请客人赴宴的事由,请客人赴宴的时间,地点。最后还要写上:“恭侯大驾光临”字样,以表邀请人的恭敬。

赴宴人,接到邀请赴宴秉帖之后(是主人家亲自送达的),不但要准备好礼物,而且还要准备好各种穿戴。

宴席,宴席上最讲究的是位置,客人,陪客都要分主次,各人有各人的位置,如果一乱就要闹大笑话。

就位后主陪要按顺序敬酒,酒过两巡才发筷子,这时才开始在主陪相让下动筷子吃菜,宴席是很规距,主客之间是很客气的,

水席如果开始上热菜,是要把大部分凉菜撤下去的,然后上一个热菜,撤下去一个以前上的已经吃过的热菜,这样桌子上的菜品很少,主客只是享用,没有人想着要打包,因为那样是很丢人现眼的事情。谁也不想在那种场合出丑。

现在已经没有规矩了,很多宴席岀现了壮观的抢菜大战,菜上来还没有吃就被抢走,现在的人已经没有了羞耻心。

以前主人家的剩菜折在一起,给左邻右舍送一些。

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我是襄阳微闻,谢谢邀请,我觉得这提问有意思,但又不准确。

一是有意思。塑料袋在我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使用,只是用部分商品包装。真正在农村大量使用是九十年代以后。

二是不准确。九十年代以前农村红白喜菜品不是跟丰富,没有打包这一说法,既使有剩菜也是由主人家来分配给亲友。当时,都是用搪瓷盆装着送过去的。

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应该是新世纪以后比较普遍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别说农村办红白喜事没有打包这一说,就是城里也没有。那时候办红白喜事,桌子上的菜基本上剩不下,几乎是所有的菜品,统统吃光。

八九十年代后,生活好一些了,办完事,才会有吃剩下一些食物。无论剩下多少,都不会扔掉。怎么办,一般情况是都倒在一个大盆子里,我们老家说法叫折摞。然后把折摞拿回家,每顿饭热着吃,如果剩下的很多,再分给亲属吃。

使用塑料袋装吃剩下的食物,我的记忆中,是新旧世纪前后。这个阶段,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经济条件好的人家,办事有时选择在饭店,经济条件一般的,杀一口猪,然后请厨师。不管是选择饭店,还是在家里办,为了体面,菜品品种和数量上都是非常上档次的。加上人们肚子里不缺油水了,所以,剩下的的菜品很多。这时,塑料袋的用途充分地发挥了作用,也就有了打包这一说。需要说明的是,农村打包的人,一般都是亲属,或者关系很好的朋友,普通的交往关系是不会这样做的。

2022.7.5 上午

图片选自头条平台免费图库

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红事白事,红事是喜事,白事是丧事,而不是红白喜事!

不说白事,就说红事吧,就在过去,别说没有塑料袋,就是有塑料袋,农村办红事也是用不上塑料袋的,因为,在过去农村的红事,没有吃不完的食物,所有的食物,都会一扫而光的,农村过去的生活,是很困难的,在我们东北老家的农村,办喜事的宴席,有两种标准,一个是六顶六,一个是八顶八,六顶六就是六个盘子的菜加上六个碗的菜,八顶八就是八个盘子的菜加上八个碗的菜。

那个时候的碗不是农村用常用的大碗,而是农村常用的中碗,那个时候的盘子是一种比较浅的盘子,因此碗与盘子中的菜也不是很多的,而那个时候宴席的菜基本上也是没有肉的,一张桌子坐10个人,当一碗菜或者一盘子菜上桌之后,每个人一大筷头子就会夹光了的,甚至有的人还没等伸筷子,碗或盘子就没有菜了,也就是说,这十二个菜或者这十六个菜上完之后,所有的碗或盘子都是吃的光光的,连吃都没吃饱,哪里还没吃不完的食物呀!

更有甚者,当时还有“搂席”的,所谓搂席,就是一碗菜或者一盘菜上来之后,还没等大家都夹完之后,搂席者端起碗或者盘子里的剩下的菜,啪的一下扣在自己的饭碗里,这样恶劣的搂席行为,也会影响别人的情绪,既然你能搂席,别人也就跟着搂席了,这样做,也是因为农村太穷太困难了,就是这样的情况,连吃都不够吃,哪还有吃不完的菜呀!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塑料袋发明之前,农村红白喜事差不多了都吃完,即使吃不完剩的也不多,大都由主家收回,有的自己留着慢慢吃,有的则用盆子端着送给亲戚邻居。

塑料袋发明以前,过去农村红白喜事,吃不完食物打包用什么袋子?

在我们这里,七十年代以前不但没有塑料袋子,甚至于连多余的玻璃瓶子也没有,只有极其有限的洋瓷盆。

过去农村办红白喜事,大多属于四碟凉菜加八碗饭。四碟凉菜都是农家自产,八碗饭是豆腐、猪肉、丸子、鸡肉苫碗面,底下用萝卜、白菜之类垫底,每样两碗共八碗。另外,中间置一碗豆芽之类的公菜。

四碟凉菜,供喝酒用。主人,劳客轮番敬酒,客人边吃边喝。

八碗饭同时上桌,敬酒算是结束。上席动筷子,其他人才能动筷子。上席筷子夹到哪一碗,其他人的筷子便跟着夹到哪一碗,吃完一碗便再动另一碗,连碗里的汤也要轮转着喝干。

吃完八碗饭,大家各自泡一碗馒头(俗称蒸馍馍)或花卷(只有喝满月酒才有花卷)才离开。

这就是以前我们这里的宴席。那时间,大家生活都困难,一桌席吃得干干净净,哪有打包的。

现在物质丰富,一桌宴席对半剩下了,根本吃不完。虽然有塑料袋,人们也没有打包的习惯,全浪费掉了,真可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