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现在除了鸟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东西都少了?
记得小时候,麦收前后,蜻蜓是最常见的昆虫,它们在街上成群地飞舞,那个时候拿个扫帚不一会就能扑到好多蜻蜓。
到了春夏交季时,去到田野里一些荆棘丛中,就能发现各种颜色的鸟蛋,听到各种鸟类的叫声,到了夏夜,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青蛙的大合唱,我老家东边有一个下雨存水的大坑,到了夏天青蛙的叫声能吵得人睡不着觉。
当然,作为一种让人惧怕的动物,田野里怎么能少得了蛇呢?在夏天,艳阳高照时,从一些空旷的地方经常能够看到各样的蛇在盘踞着晒太阳。
但是,如今我们长大了,再去到田野上,除了鸟的数量没有太大变化(其实种类少了很多)外,青蛙、蛇以及蜻蜓都少了很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青蛙和蜻蜓为什么少了?青蛙和蜻蜓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它们的差异非常的大,我们之所以会放到一起说是因为二者的减少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食物的减少。青蛙和蜻蜓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食虫类动物,蜻蜓作为一种昆虫,它是肉食性的,它们的成虫主要以蚊、蝇、蝶、蛾、蜂等昆虫为食,而青蛙的食性与蜻蜓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青蛙只能看清移动的物体(大脑无法处理静态的物体信息),所以飞行的昆虫也是它的主食。
虽然如今的蚊子还是比较得多,但是蚊子只是青蛙和蜻蜓的猎物之一,占比较小,而其他的昆虫,就连苍蝇如今也比以前少多了(厕所的改造和升级是主因),其他的昆虫减少是因为农药的使用,大家可能也发现了曾经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翩翩飞舞的蝴蝶如今也非常的少了。
农药的大面积使用,虽然让我们增收了,但是许多昆虫也越来越少了,这导致了青蛙和蜻蜓的食物越来越少,种群数量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了。
第二:繁殖空间。蜻蜓与青蛙还有一个共同点:繁殖需要水。其中青蛙对水的依赖度更高,因为青蛙是靠自己湿润的皮肤呼吸的,一旦离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随着体表水分的减少,它最终会窒息而死,所以白天青蛙都是待在水中的,只有晚上才出动。
在繁殖期,青蛙需要把自己的卵排在水中然后孵化,蜻蜓也是一样的,虽然蜻蜓成虫会飞,但是它的卵和幼虫必须要在水中才能孵化和存活,其中蜻蜓的幼虫就是我们常说的水虿。
水虿作为蜻蜓的幼虫需要在水中待相当长的时间,除了极个别的只在水中2-3个月就能成虫外,大多数种类至少需要1-3年,有些种类甚至需要7-8年才能成虫,在此期间,它们在水中会以蝌蚪、小鱼虾、孑孓(蚊子幼虫)等为食。
但是,如今比起以前来说,野外的水体减少了,许多小河、小池塘干涸了,让青蛙和蜻蜓的繁殖地大大减少,而且如今在农村地区也有许多的工厂,一些工厂排污也会对野生水体形成污染,这些污染同样能够杀死蝌蚪和水虿,这就让青蛙和蜻蜓的数量越来越少了。
蛇为何减少了?蛇虽然在当下依然相对的常见,但是比起以前来说要少得多了,而它们如今还相对常见的原因是蛇的种类太多了,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400种蛇,在我国有220种,而且多数的蛇还是全国性分布的。
蛇的减少与青蛙和蜻蜓的原因并不相同,不过,也是有两个主要的因素:
第一:食物。大多数的蛇主要以鼠类为食,以前农村经常见到的“家蛇”就是晚上出来捕鼠的,而如今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老鼠也少了很多,家蛇也比较少见了。在野生环境下也是如此,化肥、农药的使用也使得田鼠的数量减少,这样蛇类的食物减少也影响了它们的数量。
第二:捕杀。蛇是人类最害怕的动物之一,正是因为害怕,才有了那句俗话“见蛇不打三分罪”,因此,一部分经常与人相遇的蛇就被人打死了。
除了因为恐惧而捕杀外,许多地方的人还有吃蛇的习惯,因此一些蛇被人捕捉后端上了餐桌,还有许多人会把毒蛇拿来泡酒,还有一些人会走街串巷的收购毒蛇,目的一般都是为了泡酒、食用或者提取毒液。在这种捕杀下,蛇的数量想不少都难。
地方名菜“蛇咬鸡”
鸟的数量为何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在如今的农村地区,鸟依然很常见,但是最常见的也就是那几种,比如麻雀、喜鹊等,而鸟类的多样性要比以前差了很多,以前常见的一些鸟如今也都销声匿迹了,比如禾花雀、翠鸟等等。
这些销声匿迹的鸟消失的原因也与人类活动有关,比如禾花雀这是一种被人活生生地吃到极危的物种,早在2004年它还是我国常见的鸟类,属于近危物种,但是仅仅是13年后到了2017年,它就成为了比大熊猫还濒危的极危物种。
而翠鸟这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鸟则是因为人为的过量捕鱼以及水体的污染导致了食物减少,而逐渐地减少的,还有一些鸟类是因为人为的砍伐树木,造成了可供繁殖的树木越来越少导致的。
麻雀、喜鹊等鸟依然还有庞大的种群数量的原因与它们成为三有保护动物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这些杂食性的鸟类凭借着对食物的不挑剔成功的活了下来,像喜鹊这种依靠高大乔木繁殖的鸟类也在人类大肆砍伐树木下成功找到了新的繁殖地点(比如高压线塔),从而度过了艰难的时刻。
在如今,人们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加强后,它们才再次得以恢复往日的数量。
总结我们以前常见的许多动物如今都已经很少看到了,比如青蛙、蜻蜓、蝴蝶等等,这些动物的减少与农药的使用以及繁殖地的缩减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一些动物是因为人们处于种种目的过量的捕杀导致的减少。
而鸟类虽然也在人捕杀和影响的动物之中,但是好在一些鸟类凭借着不挑食的习性,成功地躲过了一劫,之后再在国家的保护下,再次的繁衍生息,所以在我们眼中才呈现了“鸟类没有大幅度的减少的”景象,不过尽管如此,许多“狭食性”的鸟类还是明显的少了,或者干脆不见了。
为什么农村现在除了鸟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东西都少了?
的确如此,田间地野里很少看到蛇、青蛙、蜻蜓之类的动物了,特别是蜻蜓,几乎有十几年不见其踪影,想想小时弄个网兜就能随便捕捉到几只的情景,心里难免会有些迷惑。
而天空上,飞鸟成群,麻雀数目大肆增长,有时竟然能达到铺天盖地的程度。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产生呢?
蛇、青蛙少了的原因
凡是农民,都清楚这个原因,因为经常打农药,青蛙吃了带毒的东西,然后又被蛇吞食,两者的性命还能长久吗?这是其一。
其二,曾经的水田被改造成了旱田,青蛙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繁殖能力渐渐下降,蛇没有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数量自然就会减少。我怀疑农药有破坏青蛙、蛇等动物的生产繁殖能力。
飞鸟多的原因
飞鸟有食肉类和食草类之分,现在天上成群结队的飞鸟多是食草动物,专门吃人类种出的粮食。而食肉类飞鸟却很少见了。以前满空盘旋的鹰,乌鸦类食肉动物已经绝迹,根本看不到了。农民不可能往成熟的粮食上打农药,故飞鸟吃了,繁殖力增强,数量就多了起来。而蛇类动物喜欢吃青蛙、老鼠,人类施放的毒药让老鼠数量大减,没有了食物,蛇渐渐自我灭亡。
人类是罪魁祸首
蛇数量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大肆捕杀造成的。以前,农村人无事干,专门捕蛇到广东贩卖,赚起暴利。一直持续了好长时间,国家才颁布法律规定,不得捕杀野生动物。我村有个树林,几十年前住着穿山甲,穿山甲打的洞随处可见,经过不法分子的捕猎,现在穿山甲没有了,洞也不见了。
我亲自目睹我村曾经的野生动物狼、野山羊、獐子、野鹿、黄鼠狼、豹猫等野生动物,他们绝灭仅仅几十年的时间,除了居住环境被任意破坏外,人类就是他们的天敌。
破坏容易,恢复却是万般困难。曾经消失的野生动物不可能再在人们面前生龙活虎的模样,有些野生动物,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看见它们美丽的身影了。
为什么农村现在除了鸟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东西都少了?
因为农村环境改变了,以前的环境适合它们生活。现在由于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了导致环境被破坏,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很多就都灭绝了 。就像人类一样,环境不适合生存的地方,人就少一点,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人就多一点 。
为什么农村现在除了鸟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东西都少了?
这和社会的一些制度体系有一些关系。
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四害之一麻雀,那时是被歼灭之例,不允许它繁殖,现在市场经济它成了保护动物,任它们快速无序繁殖糟蹋庄稼,庄稼人如果伤害它,要受到法律治裁。其它鸟类也和麻雀一样,受到的法律的保护,所以才大量繁殖甚至成了鸟害
蛙,蛇等没有鸟类那样的生存环境,它们的生存环境被化学肥料,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所以它们都患了不愈之症,慢慢的死去了,由于生存环境问题,它们的子孙也都未能幸免。
这就是它们多它们少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农村现在除了鸟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东西都少了?
那些以水为繁殖条件的蛙蜓之类,因水污染原故即将断子绝孙;而认蛙鼠为食的蛇因食物链断绝也难添丁进口。另外,农村及周边环境的改变和大量有机无机农药的使用也是其重要原因。
为什么农村现在除了鸟多,像蛇,青蛙,蜻蜓等很多东西都少了?
农村现在鸟多,实际上所有的鸟类及爬行类小动物都少的可怜,有些甚至几乎不见。我们这里是平原地带,昔日的莺歌燕舞,蛙噪蝉鸣已不多见。象灰喜鹊,布谷鸟,乌鸦,野外的雀鸟类几乎绝迹。
国家环保已多年,主要注重了环境优,把一些野生荒草铲除,栽上了单一的花草,又加上农村过多地使用化肥农药,使得昆虫大量减少,对生态造成了破坏,破坏了食物链。有些禽兽类直接被毒死。
此外,现在到处建立旅游景点,公路纵横交错,车来人往川流不息,这些飞禽走兽受到了惊吓。
适者生存,若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其后果堪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