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到底是他们的儿女不孝,还是老人闲不住?
这个题目说的不对。农村老人70多岁还在地里干活,主要是因为没有钱,不干活,没有饭吃没有钱花,活不下去。如果能向城市职工那样,每月有几千元的退休金。谁爱到地里干活啊。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可怜农村老年人了,每月才给100元的养老金,不够养老的不干活,没办法,无法生存丨。更不是农村儿女不孝顺,因为儿女都在外面打工,不打工自己都无法生存,哪有能力养老人呐?农村孩子结婚以后需要还房贷,还车贷,养小孩儿,他们自己生活的都很艰难,没有能力养老人的。还有一些家庭是因为家庭困难,孩子长大了,没有能力给孩子买车,买楼给彩礼,最后孩子连媳妇都没娶到,都打光棍了,他们没有能力养老人。所以对于我们农民老人来说,还是希望国家增加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如果每月能给到500元以上,就能使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好一些,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这样既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希望国家重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让普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所有老年人身上。朋友们认为说的对,请点击关注。
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到底是他们的儿女不孝,还是老人闲不住?
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单纯从儿女是否孝顺或老人自己闲不住这两方面来看。
拿我奶奶来说,我奶奶今年82岁,身体还算健康,可毕竟这个年纪了,她竟然还是会去下地干活。是儿女不孝吗?她的五个儿女加上孙辈每年给她的红包不低于一万,她吃住都在我家,日常的开销由我们负责。她的钱是够用的。为什么还要下地去干活呢?
奶奶自己的想法是,有几片地她种了一辈子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地荒掉。还有她自己喂了鸡,鸡产生的肥料也刚好可以用来种地,土地可以继续保持养分,顺便种点菜或者鸡吃的作物,就不需要去买粮食了。每年过节的时候,或者孙辈种有人生孩子坐月子,她就可以送两只自己喂的鸡,送一些攒下的鸡蛋去。这样她心里也会觉得很开心很宽慰,她作为祖母或曾祖母见证后辈成长、享受后辈对她的孝顺的同时,也能给后辈们一点她的心意,她个人的成就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然我奶奶并不代表所有,很多年长的老人家下地干活确实也存在儿女不孝顺的现象,自己吃饱不管年迈父母的死活。但我觉得这也不是普遍现象。
还有一种现象是,儿孙辈本身条件拮据,老人不想伸手向他们要,或者不愿意增加他们的负担,自己还有一点力气就自己去耕种,自己养活自己。
现在70多80岁以上的老人家,他们那一辈是从最艰苦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不像我们现在的90后和0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出生的时候物质已经极大丰富,完全不用愁吃穿。对于年长的 老人还要下地劳作的现象,我觉得应该在完善农村养老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中国传统孝道的宣传,敬老爱老尊老,这样才能让老年人真正有个幸福的晚年,才能够让中华优秀品德代代传承!
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到底是他们的儿女不孝,还是老人闲不住?
七十岁已是古稀老人了,应该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才对呀!而对于一辈子抠土为食的老农民来说,那是既不想过,也不愿过,更不敢过的。有些人70多岁了还在下地干活,既有儿女不孝敬的,也有还真闲不住的。
儿女不孝敬。本村有一小伙,也算堂侄。今年都30多岁了,还孑然一身。五年前,撬开了父亲的箱子,偷走了父亲的存折。那钱是妹妹的彩礼钱,十多万呢!是给他准备娶媳妇用的。待他老父亲发现时,已取出了八万多元,既买彩票又赌博,输了个精光。父亲本是个病身子,气得死去活来,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离去,唯一的亲人只有母亲。他母亲更管不住他,存折还是被要了去,剩余的六万多元还是被他挥霍一空。这样的败家子,根本不管种地的事。家里的承包地还靠母亲一人耕种。无奈的是,山地还得靠牛耕人割。都已经是村里低保户了,也舍不得掏钱畜力耕作,全靠母亲自己挖地耕种。一个快七十岁的老太太还在那挥揪撒汗,看了都让人心酸。而他儿子呢,整天来往于河滩,在拣石“寻宝”。听说只是“收藏”,没赚到一分钱。零花钱只会向母亲要那低保的钱。
这虽是个例,但在农村也不乏不孝敬父母的儿女。他们为家财分配、为躲避债务、为逃避照顾父母的责任,更多的还是嫌弃父母是“累赘”。或遗弃父母、或与父母分户、或对父母不管不顾,哪还管什么养育之恩的报答?
自己闲不住。农村老人也是从艰苦的年代里一步步熬过来的。广种薄收,生产效率低下,却练就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闲不住的习惯。
近几年,都机械化耕作了,庄稼人也轻松多了。耕种、收割季节只要有人去田间地头操个心就行了。这也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原因。要不那化肥种子、耕种收割的钱,家里的开支从哪里来?老人们就是闲不住,不到地里转转、挖一挖,老觉得闷得慌。这胳膊腿这痛那痒,还全身的不舒服。有的去机械不能耕作的地块种油料作物、洋芋,有的老人还耕种了他人荒芜的田地。
“父母在人生才有来处”,没有父母的家那不叫家。父母都是老人了,要的是儿女的孝敬和伺奉,否则会让父母寒心的。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待你老了,也被你的儿女“不孝敬”,你又该怎么办?对那些“闲不住”的老人,做子女的,也要体贴和关心,尽量做到力所能及就行了。而不能一味的听之任之,毕竟父母的年纪大了,身上的病也不少呢!能劝住还是不去干的好!
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到底是他们的儿女不孝,还是老人闲不住?
【超姐观点】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下地干活有下面几种原因:
一、单纯的喜欢,闲不住的人我老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今年快七十了地里的活一样不差年轻人,用我老妈的话说:到了地里我的心都敞亮!
我们家是医生世家,祖上都是行医的至我弟弟这。自己家开诊所活钱就多些,爸爸和妈妈都有退休金,他们即使不开诊所光退休金也吃不尽用不完,但爸爸习惯与病人接触的工作,为了自己有个事干生活有活力在老家开了一个诊所,弟弟是爸爸单传的徒弟,虽然在农村诊所的收入也足够家里开销的。
妈妈属于闲不住的人,家里的几亩地一直是妈妈和弟妹耕种,农忙时雇人收获,细算下来每年地里的收入还不够工钱,可老妈执意要种我们只能妥协。
地里的农活老妈也是量力而为,自己能干就干,干不动就雇人帮忙老妈在旁边指挥,总之老妈是一刻也闲不住!
有时村里的老人笑话我老妈财迷心窍,都什么岁数了还舍不得休息,老妈不置可否的笑笑,我们劝也没有用。老妈说在地里干活才有生存感和成就感,整天在家吃了睡无所事事的养老她可受不了。
我们也就默认老妈的这种做法,只要保证身体健康,不过度劳累的情况下可以下地干农活。老爸说老妈干农活权当锻炼身体,在家她会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到了地里那都没事了!
二、没有其他收入迫不得已农村有的老人家里没有其他收入,只能靠种地维持生计,年轻时没有存款,老了看病就医什么地方都是钱,不下地干活就没有经济来源,不得已而为之!
农村好多年轻人结婚就分家单过,农村的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存款是不敢歇下来,他要靠地里的作物变钱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退休金地里劳作的老人个别是儿女不孝顺,也有的是儿女自己都无暇顾及真没有能力照顾老人。老人为了不给儿女添负担就自己继续在地里劳作。
三、为了子女无私奉献农村现在的彩礼多的吓人,年轻的人都出去打工赚钱,地里的农活都留给老人,有时农忙时孩子们能回来,有时回不来,久而久之地里的农活就成了老人的活,老人为了自己的子女有个好的出路,不给子女添乱,能娶上媳妇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
我家的一个亲戚就是在地里干农活去世的,孩子们都在南方打工,家里的农活都由老俩一起忙活,老人年纪大身体有毛病也没在意,赶上农忙时上些火老人早起晚睡休息不好引起心脏病,在去地里的路上给去世了!
农村好多这样的父母,倾其一生为了孩子,能供孩子上学就尽力供孩子上学,孩子读大学结婚、买房子什么地方都要钱,作为农民只能靠几亩薄田。孩子实在读不出来,要张罗给孩子盖房娶媳妇,老人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在农田劳作,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下地干活,直到自己干不动为止!孩子不是不孝顺只是他心有余力不足!
超姐觉得无论是老人闲不住还是迫不得已子女们都要尽到自己的义务,老人辛苦一辈子生儿育女,老了就让他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安享自己的晚年!
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到底是他们的儿女不孝,还是老人闲不住?
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普遍现象!
首先说,这是环境影响,在农村,不论年龄,只要能动就不退休,这是普遍现象,人们都在为生存忙碌着,谁也不愿拖家庭的后腿,你家这样,他家也是这样,是勤劳朴素传统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生活的人们!
其次,农村的发展,使得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模式,一家人虽然没有仔细分工,但是年轻人外出打工,中年人种地忙碌,老年人闲着无事,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这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本能!
三,人活着就有向上之心,一家人的和谐生活,来源于心灵相通,来源于颗课向上之心的凝聚,好的家庭,和谐的家,都是人人自觉的为这个家的付出!
四,人一生的付出,老了是闲不住的,农村老人是干点家活,城市老人也是想活动干活的,但是,没那个环境,所以,城市的老人也是闲不住的,下棋,跳舞,旅游,都是闲不住的表现!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观点请来评论区评论!
农村有些七十多的老人还在下地干活,到底是他们的儿女不孝,还是老人闲不住?
农村的这些老年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劳作与子女孝不孝顺没有半毛钱关系。
其根本原因在于:
一,勤劳朴实的农村老人,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们对土地有很多舍不了,非常爱的情节。他们知道,土地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人离开了土地将会无处存身。
二,土地现在虽然经营不景气,社会什么都放开,粮价一直控制住不放,但老农民有直观的认知,那就是粮价不高,但可以用来填饱肚子。农村老人认为,我手中有粮,不管社会有什么灾害和动荡,我心中不谎。
三,有些年轻人在外岀打工时,已经明确告诉自己的年迈的父母,种地不赚钱,不要再种了,但这些老人劳动已经成为了习惯,他们认为地又不多,种一些懒庄稼,一可以活动身体,二可以收获一部分粮食,以供家庭之用,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有些没有老人的农村家庭,土地已经撂荒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