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儿孙后代,来往到几代合适?
像你这样的情况,等你父母和他们那一辈人都去逝后,就可以断绝来往。
不过在断绝来往之前,互相之间先通一下气,可以坐在一起把这个事情说一下,也可以用现代通讯工具打个招呼,这样的话比较有礼貌。
当然了,如果想继续来往,可以无限制辈分的互相来往。老旧亲戚的来往与否,因家庭情况而宜吧!没有什么硬性规定。
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儿孙后代,来往到几代合适?
没什么合适不合适,有钱千里来相会,无钱对面手难牵!
按过去的风俗,父系的家人,一般出了五服,就按本家同族对待,当然走的近的也有;
母系的亲眷,一般不超三代,既外祖父母、舅、姨,老表。一般二世老表有长辈还来往。比如我父亲的两个表哥(我奶奶的娘家侄),我记事时来往很密切,经常从阴平农村来,甚至带好几个乡邻来吃住;他们的儿子当年也上厂里找过我,但父辈去世后基本断了来往了;
印象最深的是我姨,80多岁时和孙媳妇吵架上了吊,我娘去大哭一场,骂了句:我姐都气死了,和你们这些龟孙还有嘛?真应了“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
但例外的也有。记得当年上班时,某副厂长是附近农村人,把七大姑八大姨、本族子孙招进厂很多,许多出了五服的同姓侄孙动辄都以“俺X叔、俺X爷”而相称并感脸上有光。但该厂长失势后,不但门庭冷落,那些人也不把称谓挂在嘴边了。
所以题主问来往到几代合适?还是你自已酌情处理吧!
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儿孙后代,来往到几代合适?
一、老家湖北荆州有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就拉倒。这句话我相信很多答友都说到了,但为什么一代亲二代表?为啥三代四代就拉倒?相信没人说清楚过,王侯有种正是研究人之“种”~遗传问题的,将研究结果共享下:
中国传统,家族至少是子辈和父辈居于一院的,通常是爷父子(孙)居于一院、谓之三世同堂(老舍的《四世同堂》较少见了),所以一代(子)是亲兄弟,二代虽也有的住在一起有的不住在一起,即便同院也不同屋,表面上从一个院门出来实际上却“隔”壁了,所以一代亲、二代“表”。
三代四代为啥拉倒?我就问一句:你们有几个知道自己曾祖辈姓名的?高祖呢?不瞒大家,这个我专门调查过~知道曾祖辈名讳的已屈指可数,知道高祖辈名讳的凤(基)毛(本)麟(沒)角(有)。而对“我”来说~曾祖是第三代、高祖是第四代。虽然有一个共同的祖宗可已经没人知道他是谁了,不拉倒也站不住脚了啊!
当然,除非你家是帝王将相、名公巨卿。
二、上面之说也不一而论~《增广贤文》有句云: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但这话一分析即明白:那远亲不是血脉之亲而是钱财之亲~即便无血缘也可以白胡子老头拜奶娃子当干爹的,不说也罢。
三、物以类居人以群分,环境变了亲情也在发生巨变。前述一二三四是传统格局下(闭塞、交通阻塞通讯不畅人口流动少且慢),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多且频且快且远,虽亲兄弟也因所处环境可能差异巨大而格格不入,所以现代社会的亲情已淡不如水了,有些一代(子)就拉倒了,甚至常见报道连父母都不膽养的不孝子女不绝于途,足以说明了。
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儿孙后代,来往到几代合适?
看你的为人
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儿孙后代,来往到几代合适?
从人类发展来说血脉传承源远流長,现在有的人修家谱可追索到过去几百上干年。从实际情况来看亲不过三五代,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了了。
父母的兄弟姐妹家的儿孙后代,来往到几代合适?
有情有义代代亲,传承血脉骨连筋,无情无义母不认,势利之人只认钱,堂兄表兄如兄弟,血源关系永不休,但愿世间充满爱,兄弟姐妹心连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