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中午蜂箱子里温度过高,它们受不了,出来凉快凉快!
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从一年的时间来说,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蜜蜂我们会发现,蜜蜂在每个季节出行都是有规律的,可以说一年的时间里,蜜蜂的出行和季节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比如在春季的时候,蜜蜂的出行方式必然与夏季的时候不相同,所以我们没有经验朋友在发现蜜蜂在不同的时间出行时就有问题了。
比如这里提到的蜜蜂在早上出行较少,中午出行多是不是正常,其实我们只要搞清楚蜜蜂出行的条件,看蜜蜂的出行是否正常,很自然的就知道了蜜蜂在早上出行少,中午出行多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一种异常现象,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
影响蜜蜂出行的因素如果我们想要找到影响蜜蜂出行的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蜜蜂的需求来看,蜜蜂为什么要出去,蜜蜂能不能出去,蜜蜂出去有没有意义,就这么三个问题,解决了我们自然知道影响蜜蜂出行的因素。
①蜜蜂为什么要出去:我们先看这个问题,蜜蜂一般都是住在窝里,但是蜜蜂的食物主要从野外采集,而且蜜蜂是不会在蜂箱里面排泄的,所以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蜜蜂出去的理由,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蜜蜂采蜜,这是蜜蜂生存的根本,其次是排泄飞行,这些都是蜜蜂出去的理由。
②蜜蜂能不能出去:蜜蜂能不能出去,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然气候的问题,就像我们人一样,如果外面狂风暴雨,相信我们没有人愿意出去,蜜蜂也是一样,如果外面的雨很大,蜜蜂自然也是不愿意出去的。
除了下雨之外,还有高温,毕竟蜜蜂就是一只小昆虫,如果温度过高,蜜蜂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也是不利于蜜蜂外出的,所以从蜜蜂能不能出去的这点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影响蜜蜂出行的气候条件。
③蜜蜂出去有没有意义:我们都知道,蜜蜂出去的目的,其实主要就是采集花蜜或者花粉的情况最多,那么蜜蜂出去的时候,是不是说随时都是很多蜜蜂出去呢?很显然不是的,如果外面蜜源不足,蜜蜂为了节约粮食,通常只有少量的蜜蜂外出侦察蜜源,其他蜜蜂都是在蜂窝中静养的,减少活动对于蜜蜂来说可以减少蜂蜜的消耗,所以说蜜蜂如果没有出去的必要,根本不会出去,比如说在缺蜜期的时候,出行的蜜蜂会比较少,但是一旦蜜蜂找到了蜜源,出行的蜜蜂就会增多。
为什么蜜蜂会早上出行少中蜂出行的多?好了,有了上面影响蜜蜂出行的因素,我们不难找到蜜蜂为什么早上出行的少,中午出行的多,蜂部落小编认为跑不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温度影响,二是蜜源影响。
①温度影响:对于温度的影响来说,其实比较典型的就是在早春的时候,早春的时候由于冬季刚结束,所以说早春往往是残留着一些寒意的,而蜜蜂外出活动,通常需要适合的温度,一般温度要在14摄氏度以上的时候蜜蜂才能真正的正常活动,而早春这样的温度很少,可以说一天之中只有短时间可能出现。
很显然,对于早春的温度来说,早上的时候温度并不高,下午的时候温度也不高,温度最高的时候出现在中午,如果蜜蜂想要采集花蜜或者花粉,最好的时间就是在中午,而且蜜源植物流蜜在高温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都会受到影响,这样在早春或者说早上和下午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蜜蜂就很有可能在中午大量活动,而早上和下午活动比较少。
②蜜源的影响:这个和上面说的一样,对于蜜蜂来说,飞行对饲料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如果说温度正常,但是外界缺蜜,这时候蜂群中的飞行机制是侦察蜂外出侦察,其他蜜蜂伏在巢脾上,也就是蜂群内的蜜蜂减少活动,减少蜂蜜的消耗,当侦察蜂寻找到蜜源的时候,采集蜂才大量出行采蜜。
所以说从蜜源的影响来说,我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侦察蜂在早上的时候没有寻找到蜜源,中午的时候找到了,所以在中午大量的蜜蜂外出采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受到当地蜜源的影响,比如当地的蜜源特点是早上的时候没有蜜源植物流蜜,但是到了中午的时候有较多的蜜源植物流蜜。这完全是后可能的,因为每种蜜源植物需要的温度并不是完全一样,蜜蜂也只有在蜜源植物流蜜的时候采集,导致早上没有蜜蜂出行,下午出行的蜜蜂多。
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蜂友你好!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养蜂人必须得从有的蜜源植物的流蜜习性,当中去寻找原因。
在我国的蜜源植物中,有上千种流蜜量大大小小的植物。从各种植物的流蜜习性中,并不是所有上千种的蜜源植物都是在同一个时间流蜜。而是在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时间段内,有正在流蜜的,有停止流蜜的,分布在各个时间段内。这主要是根据蜜源植物,对外界的温度,阳光,空气湿度,等等在大自然的条件反射下,才造成的原因,才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开始流蜜。
象瓜果一类的蜜源植物,地瓜,也叫南瓜它的流蜜量属于中等性植物蜜源,在面积较大的地方可以取商品蜂蜜。它的流蜜时间是在黎明的早起开始流蜜,早起八点一后停止流蜜。象我地的白樁也叫臭椿,它的流蜜习性就和其它植物蜜源完全不同,它一天是二个时间段都会流蜜,并且流蜜量还強。它是.黎明和早起开始流蜜一次,到了下午傍晚以前还会再流蜜一次,白天其它时间段不流蜜,这就完全证明了臭椿不喜欢強烈的阳光的原因。
在我地还有一种观赏花,我地叫作喂汤花,它是傍晚以后花开流蜜,一直到夜色全部降下,蜜蜂才会收工。象枣花它的流蜜习惯,就是十点以后到中午以后才开始进入大流蜜,因为枣花流蜜它需要高温蒸发下才会流蜜的,枣花早起就不会流蜜。根据我一上举出这么多植物蜜源流蜜情况,这就不难找出你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上午出入少,中午时间段蜜蜂出外多采集的原因了。
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 大家好!我是天数茫茫A很高兴就“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的时段较多”这一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 蜜蜂是我比较常见的有益昆虫。养殖蜜蜂对农业生产,有着较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为我们提供优质的蜂产品,也可以为我们的种植作物传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可以算得上是,现代农业中不可缺少的“传统项目”,但是养殖蜜蜂是一门学问,常常有一些现象令人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新涉足养蜂的朋友们更是如此。就如题主提到的问题,要搞清楚题主的问题,就得先从蜜蜂的活动习性说起。
- 蜜蜂在黑暗的蜂巢里,利用重力感觉器与地磁力来完成筑造巢穴的定位,在外出采集来往飞行中,蜜蜂利用视觉和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物体与太阳位置等来定向,而在近处则主要依靠颜色和气味来寻找巢门位置和食物。
- 蜜蜂是变温动物,个体体温接近气温,也就是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那么显然气温太低,蜜蜂就不能出巢活动了。一般来讲,中蜂个体外出安全活动的最低临界温度为10℃,而意蜂则为13℃。当然蜂群的最佳活动温度为15~25℃,超过35℃工蜂出巢活动会减少。蜜蜂出巢飞行的时间,与植物泌蜜时间相吻合,或与蜜蜂交尾等活动相适应。
- 蜜蜂出巢活动主要是为了采集(采粉,采蜜,采水等),试飞,交尾,排泄,清运垃圾等。
- 蜜蜂的采集活动主要是受“温度,气候,以及蜜源流蜜时间”的影响。在我们常见的花卉中,大多数都在上午流蜜,因此蜜蜂大多很早就会去采集。但是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蜂群才能出巢活,特别是在早春季节,上午虽然蜜源较好,但是工蜂们却不能出去采集,只有等到中午后,气温升高后才大量的出巢,从事采集活动。此外雨天,大雾等恶劣天气,也会担误蜂群的出巢活动。
- 蜜蜂的其它活动,如试飞,出巢交尾,清理垃圾,排泄等,都与温度与天气有关。如蜂群中幼蜂(处女王)试飞,处女王以及雄蜂出巢交尾等,都会选择在晴天的午后进行,因为这时天气好,温度以及空气湿度等也适合蜜蜂飞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天气炎热时,气温超过36℃时,蜂群中午基本就不出巢活动了,而是选择天气凉爽的上早或傍晚时出巢活动。
- 从上面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蜜蜂的活动主要受温度与天气的影响。而造成上午出入的少而中午多的原因,可能主要就是在春季上午时气温较低,不利于蜜蜂活动。而中午时温度升高了,比较适合蜂群活动了,于是蜂群出入活动的就多了。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蜂群的幼蜂在出房试飞(认巢),以及雄蜂出房寻找处女王交尾等。
-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题主所处的地方,蜜源植物中午后流蜜较多,所以这时蜂群才会大量出房去采集。
- 首先,蜂群的活动主要跟温度有关,因此温度对蜂群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低温,因此应做好蜂群的保温防寒工作,但是保温应该有度,特别是在冬未春初,不能让蜂箱温度过高。如果温度过高,蜂群可能会提早出箱活动,这样容易使出箱蜂群遭受冻害。
- 其次,可以利用雄蜂喜欢,在午后大量出箱寻找处女王交尾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选择在雄蜂出房后,对蜂箱加装防逃片,阻止雄蜂回箱,并清除它们。
- 总结,蜂群的活动主要受气温,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其活动的情况多与蜜源植物的泌蜜,以及它们的社交活相适应。因此可以看出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可能是上午气温较低,而中午出入多,肯定就中午的气温更适合蜂群的活动。天数茫茫A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蜜蜂出巢活动,采集花粉、花蜜、水和其他一些生活所需物,如盐分。所以,蜜蜂出巢,一是跟蜜粉源植物泌蜜排粉有关,二是气候炎热干燥,需要用水调节蜂巢湿度和降低巢温,三是巢内缺乏某种生活所需物,需要蜜蜂出巢采集,在农村我们经常看到臭水沟、发酵池有蜜蜂,就是蜜蜂需要盐分了。前者能明显地看到蜜蜂出入,后者几乎很难发现。
一、与蜜粉源植物泌蜜排粉有关对于大多数蜜粉源植物来说,其开花泌蜜的温度一般在16-25度,所以观察到多数流蜜期:上午和傍晚出入的蜜蜂最多,中午温度高,蜜粉源泌蜜排粉会高温蒸发,加上有些蜂种不耐热,出入的蜜蜂较少,当然也有例外的,如枣花流蜜期就需要高温才能泌蜜,此时蜜蜂受到蜜源的吸引也会不顾高温,大量外出。
二、与气候炎热干燥有关蜜蜂进入度夏阶段,蜜源枯竭,气候炎热干燥,无法从花蜜中获取足够的水分,此时就会有大量蜜蜂外出采水,尤其是巢内有较多蜂儿的条件下更为明显。采水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身需要、稀释蜂蜜饲喂蜂儿、降低巢温,增加巢内湿度。因此,度夏阶段我们发现,中午时分有较多蜜蜂出入,而其他时间出入较少,就是这个原因。
综上:蜜蜂上午出入较少,中午时段较多,可能是蜜粉源在中午泌蜜排粉,也可能是气温太高,蜜蜂外出采水,我更倾向于后者。
为什么蜜蜂上午出入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巢门,是蜜蜂通往外界的交通咽喉,蜜蜂的采集、试飞,交尾,排泄,清运垃圾等,都必须从巢门出入。从事巢外活动的主要是采集蜂,雄蜂、新蜂试飞、蜂王交尾等只是繁殖期来凑凑热闹而已。蜜蜂的采集活动主要受到蜜源植物和气候的影响,蜜蜂上午出入巢门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仅仅是某个时期的表现,常见于外界气温较低的春季和冬季。
关于蜜源植物蜜蜂的食物是蜂蜜和蜂粮,来源于植物的花蜜和花粉。具有蜜腺而且能分泌甜液并被蜜蜂采集酿造成蜂蜜的植物,称为蜜源植物,如龙眼、野坝子等。能产生较多花粉并被蜜蜂采集利用的植物,称为粉源植物,如玉米、蚕豆等。既能分泌花蜜又能产粉并能被蜜蜂采集利用的植物,称为蜜粉源植物,如油菜、枇杷等。在养蜂生产中,凡是能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的植物,都被统称为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开花泌蜜主要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如遗传基因、树龄、大小年等。外在因素如光照、气温、水分、风等。一般来说,阳光充足、雨水适中、风和日丽、温度在15-35度,植物分泌的花蜜和花粉较充分,更能被蜜蜂采集利用。
蜜蜂的采集活动蜜蜂的采集活动主要包括采集花蜜、花粉、和水等。一般的蜂群中,大约三分之二的蜜蜂留在巢内从事哺育、酿造、筑造蜂巢等工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蜂参与出巢采集工作。
一、采集花蜜
蜜蜂每次采集花蜜大约需要27-45分钟,需“访问”上千朵花,在巢内停留4分钟左右继续出巢采集。每天平均出巢采集10次最高可达24次。最适宜的采集气温是20-25度,10度以下、40度以上,中蜂停止采集;12度以下、32度以上意蜂停止采集。温度适宜、蜜源丰富,每次采集花蜜的时间就越短每日采集的次数就越多,反之亦然。
二、采集花粉
蜜蜂每次采集花粉大约需要“访问”100朵花,历时6-10分钟,最高187分钟。每天平均采集10次,最多达47次。气温低于12度、高于35度,风速每小时大于17.6km时,不利于蜜蜂采集花粉。同样,温度适宜、风速正常、粉源丰富,每次采集花粉的时间就越短每日采集的次数就越多。
三、采水
采水工作一般由老年工蜂担任。蜂群对水的需求一般都能够从采集的花蜜中得到满足,只有在早春、盛夏和比较干旱的季节,蜜蜂才需要采水稀释蜂蜜、调配幼虫饲料、降低巢温、调节湿度以及满足自身需要等。
案例分析案例1:油菜花期
油菜遍及全国各地,蜜多、粉多,是养蜂生产获取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早的,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通常气温在12度以上的白天开花,泌蜜适宜温度为16-25度,相对湿度70-80%,气温低于10度以下或超过30度时,泌蜜减少。
早春各地的气温普遍较低,上午气温往往达不到油菜泌蜜的适宜温度,即使有少量流蜜,蜜蜂采集难度大,延长了采集花蜜的时间,减少了采集次数。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只有到了中午前后,才达到最佳泌蜜温度,同时也是蜜蜂最适宜的采集温度,这时候,采集耗时缩短、次数增多。比如说,上午蜜蜂每次采集耗时需要45分钟的话,那么,中午就只需要27分钟了。也就是说,早春油菜花期,采集蜂上午每小时仅在巢门出现一次,而到了中午前后可以达到二次,因此,看起来蜜蜂上午出入巢门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案例2:荔枝花期
荔枝是南方主要蜜源,开花期为2-4月,气温10度以上开花,18-25度开花最盛、泌蜜最佳。荔枝在傍晚或夜间泌蜜,雄花花药开裂散出花粉主要在7-10时,蜜蜂7时以后开始采集花粉。虽然泌蜜很多,但上午雾露重、湿度大、花蜜含水量高、甜度低,蜜蜂不采集,直到气温升高、浓度变大蜜蜂才积极采集。荔枝花蜜多、花粉少,不能满足蜂群的繁殖需要。
由此可见,在荔枝蜜花期,上午采集蜂只能采集为数不多的荔枝花粉,中午前后才会采集花蜜,因此,蜜蜂上午出入巢门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
案例3:山乌桕花期
山乌桕是南方山区的重要蜜源,始花期为6月初,花序数量多、花期长、蜜腺发达、泌蜜量大,雄花多、花粉丰富,无明显大小年现象。泌蜜适宜温度为25-32度,上午9-10时,下午3-4时,泌蜜最佳,刚开花时,蜜蜂就开始采集。
6月初,南方已经进入了夏天,中午气温常常在35度以上,因此,在南方的山乌桕花期,上午和下午更适宜植物泌蜜和蜜蜂采集。这时候,蜜蜂往往上午出入巢门较多到了中午时段反而较少。
案例4:玉米花期
玉米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不分泌花蜜,是主要的粉源植物。春玉米在6-7月开花,夏玉米在8-9月开花。蜜蜂采集玉米花粉十分活跃,其采集活动一般在上午9点之前,因为9点后,花粉被太阳晒干,失去水分的花粉没有黏着力而四处飘散,蜜蜂难以采集。
案例5:枇杷花期
枇杷是冬季的主要蜜源,花期在12月左右,气温在11度以上开始开花,15度开始泌蜜,18-22度为泌蜜最适宜温度,相对湿度60%-70%,冬季气温低,枇杷花期,蜜蜂主要采集活动集中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前后。
总结:在养蜂生产中,凡是能为蜜蜂提供花蜜和花粉的植物,都被统称为蜜源植物。阳光充足、雨水适中、风和日丽、温度在15-35度,植物分泌的花蜜和花粉较充分,更能被蜜蜂采集利用。温度适宜、蜜源丰富,每次采集花蜜、花粉的时间就越短每日采集的次数就越多,反之亦然。蜜蜂的采集活动主要受到蜜源植物和气候的影响,早春和冬季,上午气温较低、泌蜜较少,一般情况,蜜蜂上午出入巢门较少到了中午时段较多,如油菜、荔枝、枇杷花期等。中午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上午和下午更适宜植物泌蜜、散粉和蜜蜂采集。这时候,蜜蜂往往上午出入巢门较多到了中午时段反而较少。如山乌桕、玉米花期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