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什么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要靠天吃饭。遇到一些妨碍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灾害,农民们一年的寄托可就付诸东流了,不过老一辈的农民们倒是在多年的耕种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俗语,基本上看看天,就能知道这一年的收成怎么样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句农村俗语?那自然是跟田地里农作物的生长时间有关的。那么为什么农民们会说有钱难买5月旱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原因如下:

第一, 因为五月是播种的季节。

五月这个时候天气温度比较舒适,而大多数的农作物也刚播种不久,正是根系发展生长的时候,适宜的土壤墒情就可以满足生长需要了,如果过多的雨水可能会导致根系腐烂。所以说,农民们觉得,如果在5月份经历适度的干旱时期,这就能有助于大部分农作物的根系牢牢扎根,生命力自然就更加顽强了。

第二,六月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期。

进入六月份,许多农作物已经进入生长旺盛期,而这时天气也开始逐渐转热,如果气温太高,很容易就将农作物中的水分蒸发,这时,农民就必须对田地里的农作物进行灌溉。但是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就能为农民们省不少功夫,也省下灌溉费用。 所以农民们才会觉得六月遇到连续的阴天,就能吃饱饭了。

第三,我们对本意的理解。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句农业俗语,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看也非常容易理解,五月别下雨,六月多下点。我们都知道,在南方的五月就进入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但是每年的这个时节,正好赶上夏收,这个时候农民是不希望下雨的,总是下雨,夏收不及时就导致秋收的庄稼不能种,种晚了错过了节气和时间,就会导致庄稼成熟期推后,或者晚熟,造成减产。

第四,农村俗语是农民伟大的智慧结晶。

在农村很多的俗语一直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深刻的哲理,指导农民科学农耕生产,这些俗语是农民伟大智慧的结晶。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会经常听老人说一些农村的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俗话了,这些俗话就是农民这一辈子做事、做人,或者种地种菜总结出来的经验,用顺口溜的形式表达出来,虽然只是一句极为简短的俗语,但其中却蕴含着不少道理呢!

总之,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不断总结,不断实践,然后又科学归纳,用于指导农耕生产。这些来自实践的经验和方法,人们口口相传,形成了民间的俗语,或者说是口书,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我们要科学地加以利用,按照规律进行农耕生产,这样才能更有效、更简捷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实现年年良好的收成。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什么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

在以前这话是极其对的,掏钱难买五月旱:五月正是扶夏苗整地的关键时刻,小麦收获后秋庄稼已经种上岀苗,由于当时没有化学除草剂,农田里面的杂草全靠手工清除,旱天抑制住了杂草的生长,有利于手工彻底清除杂草。而且庄稼小苗在旱天可以蹲一下苗,使苗比较健壮。

六月连阴吃饱饭,经过五月一个月的清除杂草整地和蹲苗,六月是庄稼旺盛生长阶段,这时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供养植株,六月如意经常下雨,正好可以满足庄稼旺盛生长所需水分,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这话已经过时了!

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什么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

中国农村农民的谚语,能够流传下来的,其实就是对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尤其是地处中原周边地区的农民安排农时,只要根据二十四节气,该种的季节就种,该收的时候就收,大差不离。

针对题主所问的“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说的啥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本博告诉你,你题目中的“五月、六月”指的是农历。农历的五月,正是一年中的“三夏”大忙季节。三夏指的是:夏收、夏种和夏管。讲究的是抢时间,不误农时。

到了农历的六月,该收的庄稼如油菜籽、小麦和豌豆等都已颗粒归仓。该种的晚秋作物都已破土长出嫩芽,急需雨水来滋润。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旱地庄稼需要连续降雨,才能是农作物尽快生长,为秋季的丰收打下基础。

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掏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雨)吃饱饭”不但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除非星球大爆炸,重新来一次宇宙的大安排。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气象卫星。能够作到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对天气进行预报,彻底解决了老农们凭借个人的经验来观察天气的变化。

但对于具体的农时安排和计划,农村人所总结的谚语或称俗话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用一句话来举例,本博所处的秦岭一一淮河一带,农村人常讲:麦收八十三场雨。猛一听好家伙,下那么多雨,不把小麦给淹死了。其实不然,八指的是农历八月只要下一次透墒雨。为整地、播种打下基础。而十指的是农历十月,再下一次雨,也为小麦越冬保足了墒情。到了春节过后的农历三月份,春雨贵似油,只要老天此时来上一场罕畅淋漓的大雨,小麦的丰收指日可待。

所以说,农谚对指导农业生产还是有积极意义,不要轻视农民所总结出来的种地的简单偏方。(2020/04/13)

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什么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这句谚语並不虚谬,是很切实际的。

我有幸在农村度过十来年的光景,深深感到天时对庄稼收成好坏简直太重要了。

为什么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呢?在北方地区,播种比较晚,农历五月份,正是铲(有的地方也叫耪地)头遍地和二遍地的时候。

这时候也是苗和草同时长,铲地主要是剔除杂草和疏松土壤,利于庄稼幼苗生长。

这个时候若正置天气干旱少雨的话,铲下来的杂草就很快晒干了,人们常说“草死苗活地发宣”说的就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月如果连续阴天降雨,铲下来的杂草就会扎根复活,铲过的地活就白干了。所以在北方农村最希望五月份干旱不下雨,这是求之不得的事。

再说说“六月连阴吃饱饭”,庄稼经过五月份的铲趟都长起来了,这时节庄稼最需要的就是水份的供应。农历六月天气炎热,极利于庄稼生长,也是孕育籽粒的时期,如果六月份少雨,农村就叫掐脖子旱。会造成严重的减产。

所以有些农谚都是在长期的生产中积累总结的精华。虽然现在农村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绝大部份农活都实现了机械化,不再用人工铲地除草趟耕了,但是节令与天气的变化仍然是决定农作物收成的关健因素。

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什么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

农村俗语‘’有钱难买5月旱,6月连阴吃饱饭‘’这句话是针对春种庄稼而言,它的含义是有很多科学道理的。

我们春种的庄稼,大部分在谷雨前后,也就是在4月20号左右。比如红薯,在4月20号左右栽植后,需要发苗壮苗,让秧蔓吸收阳光,增加光合作用,把吸收的养分传输给秧茎;而秧茎则需要借助阳光的温暖,吸收空气中的养分和土壤中的养分(沤制肥、复合肥和土壤中自然形成的养分),返还给秧蔓。但此时若阴雨连绵,不但不利于发苗,反而会使体弱的秧茎‘’感冒、发烧直至病倒‘’一一形成烂根。包括其他农作物也是,地下作物尤其明显。这是有钱难买5月旱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需要6月连阴呢?栽植的秧苗也好,种植的农作物种子也好,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和考验‘’,已经身强体壮。进入6月后,气温增高,基肥(农家肥和复合肥)蠢蠢欲动,这时,正是需用水份满足种植农作物要求的时候。正所谓’不仅能吃饱,还需要喝好’。我们再以红薯为例,此时水份的增加,以利于地上茎叶健康生长,地下根茎扎根增胖,以利于根的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红薯扎的根就是薯块。所以,进入6月后,春种作物时时处处需用‘’水的光临‘’。

凡事一分为二。刚种植的庄稼不需用大量水分时,麦子却需用大量水分来吸收地上、地下的养分,为高产做准备工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有钱难买5月旱,6月连阴吃饱饭‘’这句话并不是适合所有的农作物,只是针对春种作物说的。

所以,很多农村的俗语,是人们在实际劳动中提炼的精华,我们必须理解它,才能为我们在生产劳动中有所利用。

农村老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是什么意思?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吗?

首先说明一下,问题中的五月和六月指的是农历时间,不是阳历。

在我们河北沧州,进入五月份,各种农作物正处于幼苗期,有的刚刚种上还没出土。特别是种上的谷子、芝麻最怕下大雨,大雨过后,地面经过风吹日晒地面就会形成一层硬壳,垅沟土层加厚,增加了种植深度,会严重影响出苗率。因为颗粒越小的种子出土的能力越弱。

另外刚出土的幼苗,并不需要太多的水份。雨水过大反而容易倒伏,影响作物的生长。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和风细雨,最怕狂风暴雨,只可惜老天不听指挥呀。

在我们这里有个谚语"芒种三天见麦茬″。过了芒种就进入了五月,麦子收割已进入收尾,正是种植秋季作物的关键时刻,下雨就会影响种植时间,种的晚了收的就晚,推迟了收获时间,如果作物还没成熟天气就冷了,就会影响粮食的产量和质量,也就应了一句老话″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还有一个原因,以前收麦种地都靠人力和牲畜,进度慢时间长。麦子脱粒需要晒场压场扬场,赶上突然的风雨天气,如果来不及抢场遮盖,小麦就会遭到损失,这是农民在麦后期间最不想遇到的。

现在五月下雨对农业的影响小多了,得益于机械化的提高,收的快,种的快。所以"有钱难买五月旱"的说法更适合以前。

"六月连阴吃饱饭″,是因为庄稼到了生长中期,抗倒伏抗涝能力增强,正是庄稼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要大量的水份,连阴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如果六月雨水充足,你晚上在玉米地里就能听到"咯吱、咯吱"的拔节声。

农民都知道,在六七月份,太阳最热气温最高,不但庄稼吸收水份快,水份蒸发也快,如果二十天不下雨不浇地,就会出现旱情,庄稼就会打蔫发黄,要是能下上俩三天雨那是最好不过了。

以前水利条件差,主要是靠天吃饭。要是六月不下俩场透雨,庄稼就会减产或绝收,所以很早就有了″六月连阴吃饱饭″的说法,流传至今。

当然了,要是整个五月干旱无雨,六月长时间连阴雨,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影响部分作物的授粉,造成减产或病害。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虽然不是绝对正确,但还是很有道理的,很有指导意义,值得借鉴,这是农民通过长期劳动积累出来的经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