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不是不想调,是有诸多问题存在。黑龙江是我国北方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一条边界河,在我国境内全长3420公里,流域面积90万平方公里,总径流量2709亿立方米,为黄河水量的5.58倍,整个水系的流域面积甚至超过长江,是东亚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水量这么多,流域面积又这么大,白白的流入太平洋。我们为何没有调水,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最棘手的是地缘政治问题,黑龙江是蒙古、俄罗斯、中国三国共管的河流,中俄的交界长3000公里,俄罗斯境内长1400多公里。这里不是咱自家门口的汉江,各省之间关系可以通过国家协调,咱们面对的是强大的俄罗斯和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关系,估计这个问题目前是没办法解决的。

其次,国际水法也有一些规定,各国境内产水量、对国际河流的水资源贡献量在水权分配中应给予一定的权重。这意味着我们调水,三个国家得坐在谈判桌上讨论一番,是通过利益交换还是用其它方法解决,目前还不是时机,等中华民族强大了才是机会。

历史上整个黑龙江水系都是我们国家领土,只是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与俄罗期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让我们丢失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区域,直至目前现状。

其次是结冰问题,黑龙江地处亚欧大陆东岸,这里是寒流爆发的前缘地带,北部是世界寒极中心,冬季哈尔滨最低温度多在-30°C以下,而且一年之中得有5个多月的冰期,而对应的是京津冀正处于枯水期,正是闹“水荒”的季节,恰恰是需要调水的时候,而黑龙江不能供给, 这个矛盾难以解决。如果要解决冰冻问题,势必增加工程成本。

再次舍近求远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至北京大约1400多公里,而从黑龙江调水得需要2000多公里,而丹江口水库引水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实现自流,成本要低很多。如果要从黑龙江引水区间段得需要提水,从长远来看,这个成本提高,经过长时间累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丹江口引水成本就已经很高了,农业用水根本用不起,只能是国家给予补贴,但长期的补贴并不是办法,还得要用市场来调节。

生态补水问题 南水北调不仅仅是解决十多个城市用水问题,还有一些生态补水任务,尽管不多吧,但长期积累,也能使华北平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缓解,南水北调可利用汉水流域的洪水期,多调水,利用沿途18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2019年补水4.56亿立方,以后还会加大补水量。

而目前从黑龙江调水,沿途城市缺水并不是那么紧张,能够依靠大气降水和节约用水,实现自我调节,这个工程还是不如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意义重大。

跨流域引水本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我们不得已而为之,从长远来看,不能依靠调水来解决一个区域的水资源问题,更多的是节约用水,合理用水才是城市发展之道。

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南水北调总投资2289亿元,贯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主要供应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市缺水的问题,京杭大运河补水,惠及人口4亿多,从战略上考虑不从黑龙江调水是有道理的,我们拿中线湖北省丹江口水库调水作比较:

第一:安全得不到保障,黑龙江处于边界黑龙江省省份,流经蒙古,俄罗斯,那里外国人进出流量很大,无法控制水源安全问题,例如敌特分子破坏,边界冲突等等很多不安全因素。

而湖北属于内地,丹江口水库周围外国人稀少,容易监控水源安全问题。

湖北省属于国家地理中心位置,不担心边界安全引发的水源安全问题。

第二:工程浩大成本高,从黑龙江引水,路途遥远,黑龙江相对较近的黑河港到河北邯郸距离近5000里。到山东聊城也是近5000里距离。翻山越岭穿越所有山脉最低占50%的工程量。

而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离河北邯郸只有1000里左右,距离短,沿途平原多,到山东聊城也不过1500里左右,节省很大的成本支出。

第三:黑龙江水资源相对湖北水资源来说不是很充沛。

黑龙江年径流量只有3500左右亿立方米,而长江流域年径流量近9600亿立方米。

我们国家也是个缺水的国家,淡水总量只有全球的6%左右,新疆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很多地方还处于水资源匮乏的境地。

希望所有人生活中节约用水,为华夏民族长久持续健康发展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以上属于个人浅见,欢迎你发表不同的看法,谢谢光临。

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问题问得比较好,南水北调之所以不从黑龙江取水,而是取自长江流域,主要有三个原因,分别是地势地貌、距离以及气候变化,其中地势地貌是最主要原因。

从地势上看,虽然在文化习俗以及传统的地理划分上,我们习惯说“南下北上”,似乎北方的地势更高,从东北黑龙江调水南下更符合水往低处流的逻辑。但其实南水北调工程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调水河道几乎没有翻山越岭,而从黑龙江到华北,要跨越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以及燕山山脉,比南水北调工程量还大。

从距离上看,可能很人认为华北和东北都属于北方,所以两者的距离可能要比从长江流域调水更近,其实这只是理解上的错觉。以南水北调中线来看,从起点丹江口水库到终点颐和园团诚湖,直线距离是900公里左右,而从颐和园到黑龙江,直线距离超过1400公里,两者相差500公里,明显南水北调距离更短。

最后从气候上来看,前段时间还有网友曝料说冬季南水北调到达河北后有结冰现象,需要除冰设备进行处理,南水北调尚且结冰,更何况从更寒冷的东北黑龙江调水。且黑龙江本身就有四五个月的封冻期,用做南水北调需要大量除冰设备,成本抬高。

综上,南水北调从黑龙江根本不可行。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一起探讨。

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这条比较长的黑龙江水资源相当丰富,盛产几十种鱼类,当然还有大王八。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这是因为整个黑龙江不是属于我们中国,而是边境线上的界河,归几个国家共有,所以我们没有权力在河上筑坝调水的权力。

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山不怕高,水不怕长,只要地势条件符合,不管从哪里调水都是合适的。其实从黑龙江调水有以下几个理由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是黑龙江有水可调,经流量比较大,调一个黄河量级的水,对黑龙江生态及航运没有什么影响。并且可串联松花江。(松花江经流量700多亿、而汉江只有200多亿)二是黑龙江虽是国际河流,但中俄蒙国际关系比较友好且没有边界纠纷,容易协商。三是俄罗斯蒙古国等远东地区人烟稀少,工农业人蓄用人量很小,不会有大的利于冲突,这与人口大国印度孟加拉不一样。四是有利的自然条件,黑龙江漠河段海拔在200米以上,比三峡丹江口的坝程还高,水渠可以绕山而行,完全可以实现全程自流调水。五是实行季节性调水,冬季可以休水。现在丹江口调水压力就比较大了,中原有很多城市的人口饮用水都想着丹江口了,关中河南包括鄂北城乡甚至是大武汉了。

南水北调为什么不从黑龙江调水?

黑龙江是我国北方地区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达到3700亿m³,仅次于长江和珠江,在我国排名第三。然而,南水北调(当然如果从黑龙江调水就不能叫这个名字了)并没有选择黑龙江,而是选择了长江,这是综合考量了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黑龙江是我国北方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原因一:建设及调水成本太高

如果南水北调要从黑龙江调水,距离将超过2000公里,比现在南水北调东线(1156公里)以及中线(1400公里)距离都要长的多,距离长了好几百公里,建设成本将会高出很多。再加上东北地区到华北平原有山脉的阻隔,线路上只能选择山海关通过,地势上很难做到从上而下的自然流淌,需要布置抽水泵,运水成本同样会大大增加。因此,从成本上来说,黑龙江调水到华北地区不占优势。

(图:南水北调中线线路示意)

上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线路示意图,调水源头湖北的丹江口水库海拔大约为145米(丰水期和枯水期有变化),调水的终点北京市海拔大约是43.5米,两地海拔落差大约是100米左右。从线路流经的地区来看,南水北调中线主要沿着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地带,地势平缓,可以保证全程水流靠着地势平缓流淌,不管是建设成本还是调水成本都是非常经济的。

原因二:黑龙江属于三国共管河流,水资源分配需要协商

黑龙江流经蒙古国、俄罗斯以及中国三个国家,属于三国共管,在国际法上水资源的分配是需要协商的。显然,要从黑龙江调水,需要先和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商量,虽然这两个邻国跟我们国家关系都不错,但是真正牵扯的资源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必要的资源交换是少不了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没有从黑龙江调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黑龙江属三国共管河流)

原因三:东北地区冬季严寒的气候降低调水效率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以严寒著称,冬季寒冷而漫长,最低气温常常跌至零下30摄氏度。如果从黑龙江调水,冬季结冰期将会大大降低调水效率,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点击关注,欢迎留言讨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