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树去树头好栽活吗?
去了头的核桃树比没有去头的核桃树成活率要高一些,成话率最高的是去头带土球的核桃树,这样的核桃树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但去头的同时对核桃树上的枝丫也要截枝,留下20公分就可以了。
核桃树去树头好栽活吗?
只要温度在15度~23度之间很容易栽活的,核桃树苗进行移栽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春季和秋季。但是实际的移栽日期,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域、气候来进行决定为宜。通常只要气温达到15度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核桃树。
核桃树怎样种成活率高?
核桃树又叫胡桃,植株高大,枝叶茂密,春季开花,夏季结果。
核桃是一种经济作物,在我国的分布相对比较广泛,因为是国际上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所以需求很大,种植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核桃树的种植方法
1、选品种
根据当地土壤情况、空气温度来选择核桃苗,切忌盲目追风。好的的核桃苗品种,是核桃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虽然核桃对土壤要求很低,但是贫瘠的土地上也长不出好核桃。
2、选种植土地
核桃的生长除了跟温度和湿度有关系外,土壤的好坏也决定核桃的产量。选择排水性好、肥沃的土壤最适合种核桃,沙质的土壤可以在雨季及时排水,保持土壤透气性。
3、挖土坑
因为果树苗根系发达,这里有栽培核桃树经验的果农建议,种植核桃树时候不要懒省劲,尽量把树坑挖得深一点,核桃苗的根很发达,太浅会限制生长,树形长得不够大,结果少。
4、种植间距
种植核桃树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这样接受阳光光照和吸收水分肥料比较均匀,才会使每株核桃树产量得到提升,总产值达到最高。每棵树苗之间有三米宽,行跟行间隔四米左右,在结果期树的冠幅达到的合适距离,利于产量和结果质量的提升。
核桃树小苗
核桃树嫁接苗的特性
嫁接核桃树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品种也有所提高,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当年就能结果,大大缩短了果实的成熟年限。总而言之,嫁接成活的植株是集两种品种优点于一身的物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及生产能力。
核桃树嫁接
当年种的核桃苗也可以嫁接
当年春季种植的核桃苗,如果土壤肥力好,养护方法得当,植株长得健壮,也是可以作为砧木来嫁接的。核桃嫁接一般是秋接和春接,其中春接成活率高一些,进行的时间一般是三月初左右。当年生的核桃树苗很细,很多嫁接方法是不实用的,贴式枝接法是最佳嫁接方法。
核桃苗
核桃是大名鼎鼎的坚果,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核桃树的耐受性极好,环境适应能力特别强,很多地方都可种植,由于近些年市场比较稳定,种植核桃树的经济效益很不错。年春季种植的核桃苗,如果土壤肥力好,养护方法得当,植株长得健壮,也是可以作为砧木来嫁接的。核桃嫁接一般是秋接和春接,其中春接成活率高一些,进行的时间一般是三月初左右。当年生的核桃树苗很细,很多嫁接方法是不实用的,贴式枝接法是最佳嫁接方法。
核桃树去树头好栽活吗?
一般树去了树头都能栽活,核桃树生命力顽强,肯定没问题
核桃树去树头好栽活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如果植株不大的话,根系比较多,栽植的成活率还是有的。根据实际种植经验,总结几条提高核桃栽植成活率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栽植时选嫁接壮苗 要选购壮苗,因为其成活率高、生长快。壮苗应该是在嫁接部位以上木质化程度高,直径在1厘米以上、长度80厘米以上的苗子。
二、栽植前浸根 核桃树体内含单宁质较多,其影响生根,因此栽植前一定要浸根,使苗木充分吸水稀释其体内的单宁质,这样有利于栽植后生根。通常将新购进的嫁接苗的树根放入清水中浸泡3天后再栽植,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三、秋栽树苗的越冬保护 一般讲,核桃秋栽比春栽成活率高。俗话说,“秋栽一场梦,春栽一场病。”核桃落叶后只要土地不冻都可以栽植。但秋栽的弊端是树苗上部易抽干,特别是木质化程度不好的弱苗,甚至可以抽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些能弯倒而又不至于折断的小树苗定植后可以折弯后培土,待来年春天发芽前扒出。对不能折弯的大树苗可以将下部培土,地面以上部分全部用塑料薄膜长筒套住,中间用细绳扎几道,待来年春天芽前解除。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核桃秋栽抽干严重的弊端。
四、栽植后不能立即修剪 实践证明,核桃栽植后定干修剪会导致死树。核桃与其他果树不一样,是一种剪口伤流非常严重的树,无论是秋栽还是春栽,栽后如立即定干修剪,必然导致大量流伤而造成营养损失。因这时树苗下部土壤中的根还未伸展成活,无法吸收营养供应树体,上下不接,必然导致死树。核桃不仅定植后不能立即修剪,在多数情况下栽后的第一年也不宜修剪。核桃栽后第一年生长主要是扩展地下的根系,地上部枝叶生长相对较少,如果当年修剪,必然减少枝叶量,影响树的整体生长。所以在栽后的第一年,嫁接部位以下的萌蘖将全部抹除,而嫁接部位以上的枝叶应全部保留。原则是尽量扩大枝叶量,不必考虑整形修剪,待生长一年树势形成后,再根据树型要求进行修剪。
五、树坑土壤必须折实后再行栽树薄壳核桃喜深厚土壤,在山岭地上栽种最好挖大穴。树坑1米见方、深70厘米以上,但这样的大树穴挖好后不宜立即栽树,应加入秸秆回填土壤,几个月折实后再行栽树。如大穴填土后立即栽树,以后还会不断下沉,往往会将树“空死”。
核桃树的施肥特性和施肥方法:
一、核桃树需肥时所表现出的特性 核桃树体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寿命长,需肥量尤其是需用氮量比其它果树大1~2倍。据法国和美国研究,每产100㎏坚果,核桃树须从土壤中吸收氮1465g,磷187g,钾470g,钙155g,镁39g。比每产100㎏梨需氮450g,磷200g,钾450g,分别高出225.55%,6.55%和4.44%;比每产100㎏柑橘需氮600g,磷110g,钾400g,分别高出144.17%,70.00%和17. 50%。如果再加上根、干、枝叶的生长,花芽分化、淋洗流失和土壤固定等,核桃树每年应补充的各种元素应比这大2倍以上。因此,核桃不施肥,单靠土壤供应显然是不能满足需要的。 核桃树除对大量元素和中量元素需要量大外,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也全面而充足。
如果缺少或供量不足,就会发生生理障碍而出现缺素症,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如缺锌,就会出现叶小而黄,卷曲,严重时全树叶子小而卷曲,枝条顶端枯死;缺锰,叶子失绿,叶脉之间变为浅绿色,叶肉和叶缘发生枯斑点,易早落;缺硼,枝梢向下枯萎,小叶叶脉间出现棕色浊点,小叶易变形,幼果易脱落;缺铜,常与缺锰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核仁萎缩,叶片早黄脱落,小叶表皮发生黑死斑点,严重的造成枝条死亡。
核桃树缺某种元素只有补充该种元素才能矫正过来,若补充其他元素,不仅无济于事,有时甚至引起拮抗作用抑制对其他元素的吸收,从而引发其他缺素症或肥害。因此,对核桃树施肥,肥量要大,元素要全,比例要协调,施肥要适时,方法要得当。
二、 核桃树对基肥的要求 基肥是供给核桃植株全年生长发育所需的基础肥料,是当年结果后恢复树势和次年丰产的物质保证。因此,至少每隔1a就应施1次基肥。施基肥的时间,以采果后的9~10月份为宜。肥料用厩肥、堆肥、土杂肥、沤制过筛的垃圾肥、绿肥和饼肥均可,最好是用以上2~3种肥再加适量磷、钾化肥混合拌匀施用。
施肥量,按照25~30a生的结果大树每株需纯氮1.5~1.8㎏计算,那么如用厩肥作基肥50~100㎏,盛果期树则施200~250㎏,更大的树可施400㎏,并加适量化学磷、钾肥和80~100g硼砂,使氮、磷、钾的比例保持在3:1:1.5为宜。 施基肥的方法幼树用全环沟,大树用半环沟、辐射沟、扇形坑等均可。施肥时,加2~3份表土与肥料拌匀施入。
三、核桃树施追肥的方法 由于核桃树各个时期生长发育不同,所需的养分种类和数量不一样。
因此单有每年的秋施基肥还不能满足要求,还必须在以下3个急需养分时期适时追施肥料、才能补充养分。
1 、萌芽肥 在萌动时施。因萌动发叶后,核桃树的生理活动日益旺盛,生长发育迅速加快,呼吸强度增高,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分裂明显加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源物质,才能使发叶抽梢和开花结果等生理活动顺利进行。所以,此时应及时追施速效肥。施肥量,大树每株施腐熟清人畜粪尿150~200㎏或尿素800~1000g。
2、花后肥 在谢花后施,以补充开花消耗的大量养分和满足幼果生长。用肥种类和施肥量与萌芽肥相同。
3、硬核肥 在硬核期的6月份施。因此时核桃内果皮硬化,核仁发育和花芽分化,都需要大量的磷素和钾素。如果这次施肥及时,肥量充足,元素协调,则既是当年丰产的保证,又是次年丰产的基础,非常重要。
这次施肥用以磷为主、钾为次、氮再次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结果大树每株施磷铵钾复合肥1.0~1.5㎏。
4、施微肥方法 钙、镁中量元素和硫、铁、铜、锌、 锰、硼、钼、钡等微量元素,因需要量少,可在4~8月份的核桃树生长期,把应施元素溶于水中,用喷雾器喷在叶枝花果上,进行根外追施。
喷布浓度:
氯化钙300~400倍,活力钙、钙丽达800~1000倍,硫酸镁、硫酸铜600~1000倍,硫酸锌、硫酸锰300~500倍,硫酸亚铁2000~2500倍,钼酸铵、核酸钡2000~5000倍,硼砂300~350倍。
施肥的禁忌主要包括:
1、不能过量施肥。
2、化肥中尽量使用硫酸钾型复合肥而尽量少用或不用硝酸钾型复合肥。
3、施肥阶段而言,7月以前以氮肥为主,7月以后已以磷钾肥为主。
4、有机肥方面同样应该控制一定数量,否则适得其反。
5、有机肥一定要用发酵好的“熟肥”。
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感谢您的观看和帮助。
核桃树去树头好栽活吗?
好活,核桃树苗栽时剪去上面的三分之一。可有效控制水分,养分过多流失,提高成活率。而且发出的新芽健壮有力。所以,去树头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谢谢!
核桃树去树头好栽活吗?
栽树一般都是要去头和枝条的,因为不去头,栽上一很容易被大风晃动,二树干里储存的营养一发芽,就没“力气”扎根了,成活率很低。把树枝和树头去了,树干里储存的营养首先用来扎根,吸收新的营养,也避免了风吹晃动,树的成活率就非常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