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小麦种的太早容易生病,能发生很多病虫害,现在大家都特别注意,鲁西南最佳种植时间是10月15号以后,十月底都行,但是也不能过于太晚,超过11月份每晚一天加种一斤麦种,所以要掌握好时间。

目前还有很多人不懂小麦种植技术,一味的讲究稠密,有些人一亩地播种40、50斤,更有甚者60斤,很多人说不分蘖,大家知道为什么不分蘖吗?种的那么稠密怎么分蘖,过于稠密限制了分蘖明白吗?麦种在地下紧挨着怎么分蘖,根本没有空间了会分蘖吗?

我不止一次的讲小麦种植技术,没有几个人搭理你,基本上都是按自己理念做事,我常说你到山东农科院看看,人家一亩地8斤种子,种完用石磙使劲碾压弄得结结实实,这样不倒伏,老百姓绝对做不到,关键是大家不懂。

小麦过于稠密导致小麦发芽率降低,小麦挨小麦了怎么发芽,这就是不倒股的根源,希望大家明白,过早种植容易发生旺长,特别是春节前旺长,立即就进入冬季全部冻死,这就是早种的危害。

小麦播种量控制在20斤左右这是合理的播种量,稍微晚一点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这些病害都和种植时间有关,小麦一般都是越冬作物,一旦旺长危害很大,冻死就造成减产,所以晚种特别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农时不可违!播量要适宜!小麦播种过早、过迟,播量过大、过小都有害。凡事都有“度”,小麦播种的这个“度”就是“适时播种”、“适量播量播种”,只有适期适量播种才能高产稳产夺丰收!

一、为什么说“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呢?

小麦的生育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在适宜播种期内进行播种,适期播种才能出苗整齐,才能培育壮苗以增强抗寒、抗病虫、抗倒伏能力。

决定着小麦播种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一般情况下,小麦最适宜播种‘期的气温范围是,冬性小麦品种在18℃~16℃的范围、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6℃~14℃的范围。

各地也可以根据积温来计算小麦的适宜播种期,也是根据日平均气温推算岀来的:

冬小麦自播种到岀苗需0℃以上的积温大约是120℃,之后每积温75℃左右即可长岀一片叶子。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达到了0℃时小麦就停止发育而开始了冬前越冬,在这个时候冬性小麦品种及半冬性品种的幼株叶龄达六片叶、六叶一心时即为壮苗标准,一旦达到了八叶时就属于旺苗了。达到了壮苗标准的小麦植株才是最好的状态,即能抗寒而安全越冬,又能有利于以后的健壮生长。

所以根据以上叶龄与气温、积温的关系就可推算岀小麦适宜播种期。即,冬性、半冬性小麦长到壮苗标准大约需要0℃以上的积温是岀苗前积温120℃+冬性6叶×75℃(或半冬性7叶×75℃)=570℃~645℃。这样再根据当地的日平均气温达0℃时的日期向前累计每天的0℃以上的平均气温至累计到570℃、645℃时的日期,即为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期。

科学试验和生产经验都验证了小麦幼株达到了壮苗标准是能够抗寒防冻有利于高产的。

而如果播种过早,由于气温较高在日平均气温达0℃小麦停止生长时小麦幼株就达到了八叶以上,麦苗旺长在冬春季就很容易遭受冬害而造成严重减产,同时也会使土壤中的养分被过早过度消耗而使植株因后期脱肥早衰,从而影响开花及籽粒灌浆,就会严重降低产量。

如果播种过晚,由于冬前积温不足而使幼株达不到壮苗标准而出现弱苗及缺苗断垄现象。弱苗同样容易遭受冻害而影响产量。

过早播种与过晚播种相比,旺苗比弱苗更不容易抗寒抗冻,旺苗不仅冬季易受冻害,而且春季也易受冻,而弱苗比起旺苗来说抗冻能力要强,而进入春季返苗后能够成为壮苗,能够很好地抵抗春季冻害。况且冬前旺苗会造成养分早期消耗而造成小麦植株早衰。所以小麦过早播种的害处比过迟播种的相对来说要大得多。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也是导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越来越不准的重要原因。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是最重要的!

二、为什么小麦播种“哪怕种稀也不能稠密”呢?

这涉及到小麦播种量的问题。小麦达产稳产是有条件的,其中亩播量决定着基本苗数量,基本苗决定着相应品种的有效亩穗数,有效亩穗数决定着相应品种的亩产量。而有效亩穗数是由小麦品种的种性决定的,而且还受地力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面上分析,好象播种量大岀苗就多,岀苗多秀穗就多,秀穗多而产量就应该高,也正象农村说的“有钱买种无钱买苗,所以宁可多播不可播少”,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小麦幼植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小麦播量的大小反应出基本苗的多与少,基本苗通过分蘖生长岀有效即达产穗数,这个有效达产穗数是小麦品种的种性决定的,所以播量要按种性来决定,播量过大(稠密)、过少(过稀)都不利于产量的发挥,而且过于稠密比起过稀害处要大得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麦的适宜播量因品种、地力水平及播期等不同而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于高产地块的高产品种应以精播为主,使每亩基本苗达到10万~13万为宜,也就是亩播量为5公斤~6.5公斤即可,这是实现高产达产的基础。对于一般地块要以半精播为主,播量不宜过大。

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品种每亩适宜的基本苗数可控制在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可控制在12万~16万。在这个范围内坚持高产田播量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播期的按每晚播二天亩增基本苗1万~2万。旱作田每亩基本苗可达12万~16万,晚茬地亩基本苗可达20万~30万。购买麦种时要咨询好相应品种的达产要求。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播种量可按下述公式去计算确定,即每亩的播种量(公斤)=[相应的品种要求的基本苗数×要达到的产量目标的千粒重(克)]/[1000×1000×发芽率×岀苗率]。其中的基本苗和千粒重、发芽率及出苗率是相应的麦种达产的试验测定数。

如果播量过少,基本苗达不到达产要求的标准而仅靠分蘖产生有效穗数,虽然千粒重增加但产量仍然不能达标,所以会造成土地资源、肥料等的浪费,从而降低种植效益。

而如果播量过大,那将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将导致严重减产或绝产。一是基本苗过多,使麦株茎杆细弱、有效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降低。二是庞大的麦株群体为维持生长需要吸收利用较多的土壤养分,必然导致中后期养分严重不足而使麦穗瘦小、麦粒灌浆不足,早衰将造成严重减产。三是庞大的麦株群体造成田间严重郁蔽,通风透光不足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生长到中后期极易发生倒伏,极易发生干热风。所以播量过大不仅浪费了种子,还浪费了养分,不但提高不了产量反而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产,真是费力费钱不讨好。

因此,播种小麦,宁可种稀也不能种稠密啊,种稀还能通过分蘖而实现一定的产量,而种稠密则会危害多多而减产严重。要实现达产丰收,播种小麦时一定要按照种性要求把握好适宜播种量。

总之,小麦的播种,一定要适期播种、适量播种,在此基础上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才能达到应有的产量目标。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那怕种稀疏也不能种稠密是非常有道理的。

以上介绍,仅供参考!谢谢阅读,敬请关注和评论!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反对你的论调:农谚曰:不管垎垃(土快)不管草,只要八月种的早,说明小麦适当早播有好处。农谚又曰:稀麦稠豆坑死人,说明小麦适当密植一些大有好处,大豆要适当稀植。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庆双与三农同行】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小麦种早易疯长,种密了要倒伏。详情请看下文。

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只有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才能夺得高产。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愿种早?

要想夺得小麦高产,需要在适宜的季节播种,而不是宁愿种迟也不愿种早。那么,为什么又会有宁愿种迟也不愿种早的说法呢?

小麦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小麦,但全国大部分地区播种的都是冬性小麦,下面就以冬性小麦为例,分析为什么宁愿种迟也不愿种早的原因。

冬性小麦需要经过30~50天0~5℃的低温生长,才能进入春化阶段拔节生长和后期的生长发育。要不然,小麦就一直处于分蘖阶段。冬性小麦播种期的适宜温度是16~18℃,在此温度条件下播种,小麦的生长正常,产量高,品质好。如果播种过早,气温过高,小麦播种后出苗快,生长迅速,在开春前已经拔节生长,到开春拔节时就开始抽穗。这样,由于植株生长旺盛,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遭受病虫的危害,也容易发生倒伏。而且提前进入拔节期,在开春拔节时又已经开始抽穗了的小麦,由于此时气温低,小麦的花粉发育不良,授精结实率低,所结出的麦粒大多都是秕粒,产量极低,品质极差,甚至还有绝收的危险。

而播种过晚的小麦,虽然植株较矮,抽出的穗小而短,产量低,但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由于外界气温高,小麦的花粉发育良好,有利于受精结实,也不会发生倒伏的现象。因此,小麦宁愿种迟也不愿种早。

为什么小麦哪怕种稀疏也不种稠密?

只有合理密植产量才高,而不是哪怕种稀疏也不种稠密。那么,为什么又有小麦哪怕种稀疏也不种稠密的说法呢?

小麦播种过密,植株拥挤,株秆细弱,抽出的穗小而短,籽粒小,品质差。而且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遭到病虫的危害,也容易发生倒伏。

而播种稀疏的小麦,虽然有效苗的基数不够,产量低,但抽出的穗大而长,籽粒饱满,品质优良,而且也不容易发生倒伏。因此,小麦哪怕种稀疏也不种稠密。

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种稠密的道理,是全面衡量了两者之间是利大还是弊大之后的经验总结,具有科学性,值得称赞。

【欢迎留言,欢迎交流,结缘三农】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适当的晚播小麦确实能高产。晚播小麦也有利于小麦的安全越冬。晚播小麦冬季积温低,茎叶少,分蘖少。因此,冬季营养素的消耗较少。春天气温升高时,分蘖会快得多。因此,适当的小麦晚播不仅可以防止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可以减轻小麦的冻害,更有利于春季的返青和分蘖。

俗话说“金九银十”,每年9月和10月是小麦播种的高峰期,但不同小麦产区的具体播种时间不同。

农民最适宜在10月初至霜冻期,即10月1日至10月23日播种秋小麦。做好播种质量。目前,小麦一般由播种机播种。机背挺直均匀,播种均匀,播种深度一致,有利于麦苗均匀、完整、结实。最好的办法是推广15-16cm等间距种植,这样可以增加地面覆盖率,减少地面蒸发,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

为便于麦田管理,宜在每种播种宽度与3-4厘米深之间留20厘米宽的行,使小麦安全越冬,实行“保土”,不需播种时镇压。播种1-2天后,有0.5-1kg的干土层再次压制,有利于保墒。同时,最好每亩种植5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亩播种量10-15公斤。早播容易减少。晚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每延迟一天,增加0.5斤播种量,保证整株苗连续成垄。

小麦最佳播种期为早播,冬前易造成冻害,不利于优质高产;晚播不利于增产。冬小麦适时晚播有利于冬前稳定生长和安全越冬。俗话说:“麦无两旺”,“麦怕‘大耳朵’”。这就是原因。近年来,冬季气温普遍偏高,晚播也会延缓蜘蛛、蚜虫和杂草的发生。小麦播期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的发生有直接影响,晚播麦田的发病率远低于早播麦田。

村里种小麦一般都种的很稠,最好是能见一见苗儿。种小麦上的底肥又非常多,尤其是氮肥。这个我们就要费点儿劲了,就要锄地了,并且要锄的深一些,最好能把小麦苗的根锄断一些,让小麦苗不能好好生长,让它长得慢一些,但是也有很大的害处。因为锄断的根就会伤口,很多的细菌会感染这些伤口,让小麦感染疾病,无形中增加了小麦感染病虫害的机会。

还可以尽快的喷施控旺药来控制冬小麦的生长。但是这些方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们还是要按照正常的时间来种冬小麦,不要种早了。真的种早了,补救措施费时费力,效果却不理想。

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为什么小麦宁愿种迟也不能种早,哪怕种稀疏也不能稠密?

谢谢回答了。这个问题晓生可以直接给你回答。关于小麦播种的迟早问题。只存在小麦的正茬播种。和前茬作物收的早的时候所存在的。这样的地闲着什么时间播种适时要考虑的。一般我们这儿有白露种高山秋分镇平川的说法,如果是早几天播种,可减少种子的使用量。也能节省一部分资金。都愿意种在最佳的播种时期。没人愿意种迟的。关于稀疏的问题。重茬小麦。由于残留在地里的玉米根叶的干扰,人都怕出不好苗。适当的多种一点种子。希望苗全苗壮。毛主席在农业八字宪法中明确地说。合理密植。为什么不说合理稀植呢,谁种地愿意稀稀疏疏,缺苗断垄的。在回茬玉米收获后,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在播种机后面排着队。赶着只想早种一天。没有人愿意推迟播种的。谁都想按时高标准高质量地种上小麦,希望明年有个好收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