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虽然有人说“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但是在农村里做事情是有很多讲究的,甚至比城里要讲究的多。就拿农村访客随礼来说,同样是送礼,有人送礼送的皆大欢喜、全家高兴;但是还有人送礼,让客人是比较尴尬,苦笑不得。
因此来说,同样是送礼,一个能成事;一个却能败事。而今天我就和大家一块探讨一下关于农村随礼的俗语,说“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那么这句俗语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呢?李子来回答。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的意思:“喜不送伞”的意思:
喜事自然是很美好的事情,而古人也有四喜之说,比如“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在这四喜中,最美好的就是人人经历过的“洞房花烛夜”,也就是结婚了。
结婚对于农村来说,自然是大喜事一件,而亲朋好友为了庆贺新人结婚,在一天的时候及早到来喝喜酒。但是来说,亲戚朋友来喝喜酒自然不会两手空空,而是准备了各种礼物,有现金、有礼品等等。
可是在新人结婚的时候,什么礼物要送、什么礼物不送,自然也是有讲究的。就拿我们这里来说吧,这钟表、雨伞、镜子等礼物是不能送的,所以也就有了这“喜不送伞”之说。那你为什么不能送伞呢:
而古人是认为的:结婚的时候不仅要说吉祥话,而且还要送吉利的礼物。而这“伞”和“散”是同音的,代表着散去、散失、拆散的意思。如果在结婚这一天的时候,有人送伞的话,这对新人来说是不尊敬的,这不是明摆着让新人“拆散”嘛。因此来说,这“喜不送伞”也是这个道理。
“寿不送烟”的意思
这句话也很好理解,其意思是说在祝寿的时候,是不能送老人烟的。而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先说一件事情。
我邻居一位大爷今年60了,但是在大爷过60岁生日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家人都比较尴尬,就是因为送错了礼物。
在大爷60岁过大寿的这一天,刚过门的女婿第一次给爷爷拜寿,由于女婿是城里人,并不讲究这个,于是他买了两条好烟,两瓶好酒就风尘仆仆的到来了。
这大爷有两个女儿,大女婿是农村人,由于工资低,因此不受丈母娘的待见,所以这大女婿也是很不满的,故意挑唆着让大女儿和这无能的女婿离婚。
而二女婿是城里人,他工资稳定,很受丈母娘喜爱的。但正是这偏见原因,就在这一天生日的时候出了大事。
这二女婿和大女婿在酒席上就喝醉了,而这大女婿由于不满丈母娘的行为,就对二女婿说:你这礼物送的不对,这过生日哪有送烟的,这不是摆明让咱岳父咽气吗?看我送的多好,有酒有肉的。
二女婿一听顿时懵了,因为他不知道这送礼的原因。但是这二女婿也是不好惹的,于是他们就大打出手,好好的一个生日宴会弄得一片狼藉。
通过上述这件事来说,农村里对着“寿不送烟”还是比较忌讳的。因为这“烟”字和“咽气” 是同音的,因此过生日做寿自然是不能送烟的。还有一种原因是,由于烟是有害健康的,而为了老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不能送烟的。
“丧不后补”的意思:
而这句话也是通俗易懂的,其意思是说,遇到丧事的时候,作为朋友来说要及时赶来,如果赶不回来这礼钱一定要送上,要当天的事情当天办。而不能以后补的方式来进行,如果后补的话,这对主人家是很不尊重的。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这红事不和白事一样,红事是结婚,自然是喜庆的。作为朋友来说,如果结婚的时候错过这宴席,可以在结婚以后随礼都是可以的,因为这是高兴的事情,有一份礼金就足够了。
但是来说这“白事后补”就不可以了,而出现这丧事是让主家悲痛的,如果有朋友在丧事以后给予主家礼钱的话,就是骂人的意思,让主家认为这钱又是给谁的。因此来说,这“丧不后补”在农村里也是非常忌讳的。
所以来说:在农村里,一些俗语是非常有讲究的,而关于农村送礼的这句俗语“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就很深刻的说明了其中的道理。虽然来说,这句俗语按照现在来说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一些文化传承在这,作为我们后人来说,还是要忌讳为好,听老人的话还是没错的。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我是“轩辕曰三农”,喜欢三农,爱好三农,关注我,与你分享更多精彩!
农村地方很小,乡里乡亲都离得很近,家家户户都熟识,农忙的时候,互相帮忙,农闲的时候,约在一起聊天打牌,哪家家里有事,也会一起帮到现场帮衬着,送个礼出下人情。所以在农村,因为人多,办什么事都很热闹。
但是在农村也会有很多忌讳,就像是过年,年三十还有大年初一不可以说一些晦气的话,否则就会倒霉一整年,这样说可能会觉得有些迷信,但是在很多地方,就是忌讳,说的不好,就会得罪人。
农村就有这样一句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俗语讲的是在红白喜事以及祝寿时的一些忌讳,久而久之,农村人都遵循着这句俗语中忌讳,避免出现寓意不好的事情,让大家心生不快。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呢?
喜不送伞这里的“喜”,说的是结婚嫁娶的婚姻大事,这在农村属于是大喜,如果哪家人嫁女娶妻,肯定都会大办一场,亲朋好友也会到现场送礼祝贺,新人是因为爱情以及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结合在一起,自然是希望可以得到“百年好合”、“和和美美”、“早生贵子”等锦上添花的祝贺词以及带有以上寓意的礼物。
但是“伞”是不能送的,因为这个字的谐音是“散”,人家新婚夫妻,第一天就让人家散伙,肯定是让人不快的,而且农村人对谐音字很注重,对于不好的寓意也相当忌讳,所以就有了“喜不送伞”一说。
寿不送烟人过生日的时候都是长大了一岁,这一天也会收到很多人的祝福。最常见的祝福语就是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也是很多人最爱听的。一般给人祝寿的时候,也会送上礼物表达心意,如果只是一句祝福语,就显得有些轻飘飘,虽然说起来有点现实,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们送礼一般会根据当事人的喜好选择礼物,男人大多数喜欢抽烟喝酒,但是这个时候就不能根据喜好去送烟了,因为“烟”字也是谐音“咽”字,代表“咽气”的意思,这很不吉利,尤其是在寿辰当天。所以在别人过寿的时候最好不要送烟,而且吸烟百害无一利,如果不知道送什么好,可以发个红包,很实际。
丧不后补丧不后补的意思是丧事过了以后如果再来吊唁是不能后补的,像其它的婚事,以及生子、过寿,当时没有到达现场,后续还是可以补上份子钱或者是其它的一份心意,但是在丧事这一块是不可以的,首先,丧事本来就是一件痛心疾首的事,再去后补就是揭人伤疤;其次丧事的本身是吊唁,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人都不在了,后续再去补,显得有点不太尊重逝者,所以如果自己身边重要的人逝世,最好及时到场,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
以上是我关于“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的回答,不知道你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感谢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呀!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农村的风俗习惯,可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有许多现在年轻人们确实不懂而且也不讲究的事,如果在以往,常常会被人所耻笑的。
就以题主所言的“三不”来说:
第一“喜不送伞”。所谓的喜是指定婚、结婚。由于伞与散同音,所以在这种场合上,农村人是很忌讳送礼送伞的。除非是送礼人故意而为之,直接后果就是被打出门。
第二“寿不送烟”。即主人家为人做寿,也就是过生日。送礼是为了讨个彩头,象征延年益寿。若是送烟,烟与烟火紧密相联。除了人死才能烟气燎绕,又是烧纸又是上香,象征的是后继有人,人丁兴旺才有的景象。所以说作为寿礼,是很忌讳送烟。
最后一项是“丧不后补"。亲友之间,礼尚往来。有人心细,讲究的是常来常往,永续亲情与友情。但是除了丧事以外,其它任何事情若没赶上所约定的日子还可补上,单单就是丧事不能后补,原因是所带礼物不允许。丧事又称白事,丧礼仪式上人们所带礼物多为纸钱鞭炮和若干供品。假如主家仍有一位老人健在,其不尴尬又难堪。
所以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积淀又非常丰富的国家。民俗民规既有其精华,也不乏封建糟粕。人们还是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文化。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送礼才能送到点子上。(2019/12/12)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我就来补充一下。第一,喜不送伞,过去我这边女人出嫁就有伞,这叫收伞礼。比如过去女人出嫁男方要备轿子来抬,她要在娘家带把伞上轿。到了男方家门口就要停轿,然后新娘下轿就要打伞,男方就要给收伞礼,不给收伞礼她不收伞也不进门。第二,寿不送烟,烟和冤咽同音是不吉祥的。做寿本来是件高兴的事,送烟是不吉利的反而老人不高兴!第三,丧后不补,意思是人过世后不再补礼金,反过来说,你又想要他家死人。在农村来说是最忌讳的,现在还一直保持这种忌讳。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有文化标签,我来回答。“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话中的“丧不后补”,在我们这里是一种严肃的风俗,谁都不会去犯这个忌讳的,至于说“喜不送伞,寿不送烟”这样的习俗,在我们这里遵守的并不严格。即然有这样的说法,那么肯定在一些地区是很忌讳的。那么为何会“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习俗呢,这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喜不送伞。在民间由于观念的问题,做事时很忌讳说一些话或一些字。这里的“喜”说的是喜事,也就是说农村人常称的红事,喜事是人们举办婚礼,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在农村有句俗话是“宁拆十座庙,不折一门亲”,在人们朴素善良的观念里,都希望新郎新娘能白头到老,生活幸福美满,因而在婚礼上人们送礼物或说话,都求个吉祥。由于“伞”字音到“散”,如果人家举办婚礼,也就是过喜事,给人送的伞,由于“伞”同“散”,人家会认为这不吉利的,当然就不高兴了,说不定还会断了亲戚朋友关系。
【二】寿不送烟。这是的“寿”是过生日祝寿的意思,老年人过生日,人们去祝寿,也会送礼物上份子钱,祝寿的希望老人能长命百岁。如果给老人祝寿,送去的是烟,人家会不高兴,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烟”通“咽”,过去人们把去世俗称为“咽气”,假设送去的是烟,人家会忌讳地认为,这不是想让其早早咽气吗;二是过去人们也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人们也希望能戒烟,只是因为生活的重压,人们为缓解压力,烟是难以戒掉的,虽如此,希望不吸烟成了人们普通的见识,因为吸烟有害健康呀,人家祝寿是为了长寿,在人家祝寿的日子送去烟,人家会不高兴的。
【三】丧不后补。这是的“丧”指的是丧事,也就是农村人说的白事。家里出了丧事,也就是死了人,这是很悲伤痛苦的事。过白事时,亲戚朋友都会去发丧,会去烧张纸送个花圈,也会出份子钱,但这必须是在出丧前。如果已出丧人都埋了,礼钱是不能去后补的,如去后补,会被人家理解为这是祝人家家里死人呀,这是非常忌讳的,搞不好会断了亲戚朋友关系。
特别是在过去,由于人们普通有些迷信,过事过节忌讳很多,不小心犯了忌讳,是会引起许多麻烦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农村老话:“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是为什么?
文 | 读书君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人际交往的礼节。加上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更是衍生出了各种习俗礼仪的讲究。
比如农村老话说“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这句话就包含了诸多的讲究。
01 喜不送伞中国古代有四喜之说,分别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而在这四喜之中,后两者是人生中不常有的,尤为可贵。
另外,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还有人生三大事的说法,它们分别为入学、择业、婚姻。
从中可见,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全世界人类对婚事的讲究,都是出奇一致的。
新人结婚之时,场合必然是隆重、庄严、喜庆的,亲朋好友之间,也肯定会给新人捎去礼物,送去祝福。
不过,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送礼讲究。
怎么选礼物,选什么样的礼物,都非常讲究。一旦送错了,不但会造成双方尴尬,还可能会被责骂,因为这里头儿有不少的禁忌说法。
在古代,给新人送礼,一般会送布匹、酒、粮食、牛羊牲畜等礼物。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会给新人送上一些金银珠宝,玉器挂饰等,表示祝福。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透过《红楼梦》略窥一二。《红楼梦》写道,贾宝玉自从丢了通灵宝玉后,就像丢了神一样,变得痴痴呆呆,疯疯癫癫。
就在此时,贾母给宝玉安排起了婚事。
当时,贾府给宝钗的聘礼有:
“这是金项圈,这是金珠首饰,共八十件。这是妆蟒四十疋。这是各『色』绸缎一百二十疋。这是四季的衣服共一百二十件。外面也没有预备羊酒,这是折羊酒的银子。”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古人结婚送礼,除了金珠首饰等,大多也是一些生活用品。
到了现今,亲朋好友给新人送礼的东西,虽然种类增加了许多,但是内容基本也是一样的:酒、粮食、布料、红枣、老酒、桂圆、红糖等,一些少数民族还有送面条等讲究。
而说到这里,有个禁忌不得不提,那就是送伞。
中国人讲究吉祥吉利,特别是逢大喜事的时候,更是强调好兆头。为此,送礼之时,自然要讲究吉利。
“伞”和“散”发音很相似,有散去、拆散的意思。在结婚之时,给新人送伞,很明显不是好兆头的寓意。这点,和送礼时不给别人送“钟表”是同样的道理。
在新人结婚之时,给别人送伞,这不是明显有诅咒别人家庭破碎,尽早离婚的意思吗?很明显,这是不符合场合礼节的。
02 寿不送烟在给老人过生日做寿时,不给老人送烟,是为什么呢?
首先,众所周知,吸烟有害身体。
人到了过寿的年纪,年龄都比较大了。上了年纪的老人,更要强调科学养生,避免接触烟酒等刺激性、危害性东西。所以,在给老人家过寿的时候,在送礼方面就要避开这些禁忌的东西。
通常情况下,在老人过寿时,一般都会给老人送寿桃、寿面等寓意好的礼物,又或者送一些保健养生用品,既讨好彩头,图吉利,又实用。
其次,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字的发音都很相似,比如这里说的烟,与“咽”、“奄”就是谐音字,且含义都是不好的。
“咽”,有咽气的意思,表示死亡。“奄”即奄奄一息,气息很微弱,也同样表示人即要死亡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老人一般是在年满60岁后才办寿宴,年纪偏大,本身已经非常禁忌咽气、奄奄一息这类的词汇。而偏偏人们在老人过大寿的大喜之日,给老人送“烟”这类听起来不吉利的礼物,显然会引起主人家的不适,反感。
另外,“烟”这个词,还有烟萎、枯萎、烟败、枯萎衰败的意思。且烟的字义就是火灭了,火灭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烟消云散了,有人走茶凉、“人死灯灭”意思,这听起来也很不吉祥。所以,大寿之日,给老人送烟,就非常忌讳了。
03 丧不后补中国人格外重视的两件大事:红白之事。
在很多地方,一旦某家有人去世了,乡里乡亲、亲戚朋友都会主动来帮忙、悼念。
办丧事随礼,是一种传统,表示的是一种亲情、友情的走动、维系。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基本上所有的随礼都可以在没赶上所约定的日子补上,唯独丧事随礼是个例外,丧不后补就是这一意思。
为什么呢?因为丧事有别于其他的活动,属于“特事特办”。
所带的礼物多为纸钱鞭炮或是一些祭祀供品,捐助的钱财,也都是用来购买祭品所用。
人逢丧事,都是伤心的。丧事结束后,就表示不幸的事已经过去,悲痛的往事不再提,往后的日子顺顺利利。
在出殡前,如果你因为别的原因没有及时赶来,又或者没有及时随礼,丧事过后再补送一份礼,就容易再次勾起别人的悲痛事,这显然是在揭伤疤。
再者,葬礼已过,人都入土为安了,后面再补上一份礼,就显得有些不太尊重逝者的意思。甚至,还有诅咒别人再办丧事的意思,这是极为忌讳的。
所以,有了“丧不后补”的说法。
04 读书君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文化习俗丰富的国家,许多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地域风俗习惯以及习俗讲究。在参加地方风俗活动等时候,我们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文化。此外,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好心办坏事。
另外,我国是一个极其重视人情往来的国家,在给他人送礼之时,一定要了解相关的礼节禁忌,避免带来诸多不必要的尴尬或误会,影响到双方之间的友情、亲情。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