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农机行业如何,拖拉机,收割机?

大趋势处于平稳略有下降态势。

这是因为耕地越来越少啦,很多地方一直超越国家的耕地红线,而国家又批了一些非常大的用地项目,高铁,高速,,,,,都是极其占用耕地的项目。

当然了,你如果在局部地区,有大的联片种植区,只要你的服务质量好,还是很有希望赚钱的,但你的机具必须要配套才行,如果太单一,你可能找不到市场!

2019年,农机行业如何,拖拉机,收割机?

2019年,农机行业依旧持续疲软。

小编从2005年进入农机行业,经历了农机黄金十年,也看到2015年以后的农机行业抛物线的下滑。有人说从2015年开始,农机行业开始走“L”型路线,我觉得“L”型路线下方不是直线,而是短期内没有持续直线或者上升的可能,很可能会走“一捺”的路线。

农机生产厂家:

农机生产厂家洗牌持续进行中。随着很多农机生产厂家裁员、减产的动作,不少农机研发的项目投入也相应减少。这时候,不论是进口农机生产厂家还是国产农机生产厂家,拼的是实力和决心了。

相对来讲,国际农机巨头反而更是如鱼得水,毕竟家大业大,底子厚经得起折腾,技术储备也充足。而一些小型农机企业,绝对是举步维艰,估计2019年都不一定抗的过去。

农机经销商:

从2015年开始,很对农机经销商的销售额下降,小编也有不少农机经销商朋友,有的是原来每年5000万的整机销售额,现在萎缩到1000多万销售额。仔细算算账,刨除经营开支,利润都不够本金放在银行的利息了。

当然也有的农机经销商开拓思维,从坐商改变为行商,拓宽销售渠道和销售范围,深耕农机市场,增加销售的农机产品类别,也过的不错,销售额稳中有增。

农机手:

农机手这几年也很纠结和痛苦的,总结起来就是狼多肉少的现状。竞争激烈,收入减少,比如原来一个村子或者一个乡镇只有2-3台拖拉机,现在一个村子就十几台拖拉机,而土地面积还是那么多,平均下来一台拖拉机的作业量不如原来的三分之一。

至于原来排队等拖拉机旋耕犁地或者等收割机收割的的现象,基本见不到了,反而多数时候是恶性竞争,压价抢活干,原来旋耕农田一亩地60元,现在旋耕压到40元一亩,基本接近本钱了,导致大家都赚不到钱。

或许,也是目前国内二手农机市场火爆的原因吧

国内农机现状:

无论农机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以及农机手,多数的想法是补贴为王,一切向补贴看起。哪款农机产品补贴高,就生产那款农机产品,就销售那款农机产品,就购买那款农机产品。

过多的唯利是图,忽略了农机产品和农机市场应有的进步规律和方法,习惯性的弯道超车。农机补贴是好事情,但是有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还是很有必要的。

农机瓶颈:

国产农机的质量稳定性,是目前农机最大的瓶颈。农机的稳定性,在进口农机品牌的要求中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就是抗造,不坏。其实,咱们国产农机和进口农机,尤其是拖拉机和收割机,除了质量稳定性,还有什么差距呢?

话又说回来,20年前的国产拖拉机,也没有这么多的故障啊,比如拖拉机,底盘用个十几年,一点问题没有。而目前国产农机在一昧的追逐马力升级的情况下,已经把质量稳定性忘记了。如果把质量稳定性提升了,那和进口农机的差距将缩小很多。

至于农机的功能性和舒适性,我觉得可以其次考虑。

不足之处请指正!

2019年,农机行业如何,拖拉机,收割机?

从当前的农业环境看,农机行业确实是萧条了,农机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买农机的农民也少了,就是卖的很火的,久保田全喂入988收割机,也因为这几年的,田地秸秆不让烧荒,而受到抑制。

如果真的想做农机行业建议做二手的,虽然二手的竞争力也很强 ,但从我周围的小伙伴来看,农民已经不再倾向于买一手农机,在水稻降价的这三年里,我们村只有一户农民,买了一台拖拉机,其余买的都是二手农机。

现在农村最火的二手车是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这三样机械,可单一做,也可全面做。下面我们来分别谈谈它们:

农用拖拉机:

主流拖拉机卖不动,与二手拖拉机便宜有很大的关系,给大家算比账,一台新约翰迪尔554,补贴以后也要56000元左右,用过三年以后,勉强能卖到30000元。

花30000元买回家后,我花3000元修理,这一年用车,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第二年,我再花1000元修理,这一年又没什么问题了,如此类推,每年的维护费用也就是1000元。

用的年头多了,卖掉它,怎么也能卖10000元,这么一算,花20000元,用了十年车。比花56000元,用十年车便宜多了。

农用拖拉机,就是在修修修中度过的,便宜车,便宜件,大众流行的就行。

水稻插秧机:

去年同村的哥们,去买插秧机,用了一年,原价68000元的插秧机,他花45000元就买来了,大家都怀疑插秧机有问题,等今年干活的时候一点毛病没有,还出外挣了几天钱。

今年他又去买插秧机了,是给他的亲戚买,二手的插秧机,卖的人太多了,年头少的贵点,年头多的便宜点。

二手的插秧机,修理价格也不高,农村多数都买久保田品牌的,挺耐用,件的价格,相比其它插秧机,更便宜一些。

插秧机坏的就是易损件,机体基本不坏,换一次易损件,好几年都不用修,如果自己就十晌来地,修一次,二三年都不用修。

水田收割机:

在还没有限制烧荒的时候,全喂入收割机,久保田988,已经全面压制其它收割机,因为它马力大,收割速度快,收地干净,就是稻茬留的高点,但在可以烧荒的情况下,这点缺点不是问题。

久保田988,补贴后的价格在15万左右,带驾驶室,有空调,开车的司机不遭罪,其余的收割机,要么价格比它高,要么没有它耐用,收地干净。

可是这禁烧政策一出来,988的优点,就只剩下了马力大,它必须贴着地面收,稻茬才能低,在干净与速度方面都受到压制,并且它排出来的稻草,我们这的打捆机打不了。

2019年的农机,从干活方面看还是可以的,许多车都去外地干了许多活,也挣了不少钱,就是这二年再也没有人,买新的收割机了,买来买去都是二手,新的农机,远没有以前受欢迎了。

小贴士:

买二手农机的时候,不要看小时表,不要看车漆,不要看车的外表,这些都是可以修复的,只有大架号与发动机号是他们改不了的,买二手农机要仔细观察,避免入坑。

我是田俊超白,喜欢请关注哦!

2019年,农机行业如何,拖拉机,收割机?

目前是农机行业的冬天,特别对普通拖拉机、收割机。前几年的大规模、高额度补贴,严重透支了市场的消费需求,合作社农机大户急需的、不急需的都买了,短期内用不坏仍然继续使用,不可能大量购买新农机。

但是一部分适应当前和未来细分市场的特色农机,比如适合果树下面生产的、大棚里面生产需求的中小型农机,仍处于市场上升期,它们满足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老年人居多,对机械化刚性需求的状况。据统计,目前有的地区真正种地农民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重体力活儿他们已经干不动了,必须使用农机,尤其在山区,中小型农机需求仍很大。

真正满足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大型农机也有市场,目前畜牧养殖需要玉米青储收割机、大型农场需要的玉米籽粒收割机、秸秆回收处理机械市场需求仍很大!

2019年,农机行业如何,拖拉机,收割机?

2019年国内的整体农机销售市场都不是很景气,特别是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这类价格相对高、相对昂贵的“高端”机械来说,销售量是整体下滑的。一方面是机械保有量接近饱和,一方面是粮食价格不美观,老百姓的购买力受限。

我身边的一个朋友是做农机销售和代理,主要做国内某一线品牌的拖拉机和收割机,还捎带销售一些打捆机、插秧机等机械。我记着他说的一句话就是“2018年的销售额7000万,2019年能达到2000万就烧高香了”。不要忘了,我所在的地区是黑龙江农垦,耕地集中、数量多、对农机有着异乎寻常的需求。即便是这样,很多的农机销售商也都面临着销售萎靡的情况。

1、农机保有量接近饱和。我们黑龙江农垦的机械保有量、马力总和应该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在国内占据头牌。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农机机型更替,目前的农机保有量已经饱和。就以收割机为例,在2016之前,每到我们黑龙江农垦的水稻收割季,河南、江苏、安徽这几个收割机跨区作业大省都会有很多的收割机来我们黑龙江农垦进行秋收作业赚取收割费。但是自从2016年之后,基本看不到了。因为收割机的保有量太大,大中小、履带、胶轮、半喂入、全喂入、国产、进口的太多了。而且,一些国产的收割机补贴之后只需要几万元就能买下来。同时,一台收割机每年收割几百、上千亩的水稻是没问题的。除了收割机,拖拉机也是如此,从最开始的484、554的主流机型发展到现在554是小家伙、704一般般、904以上的才是主要机型,整地的压力也比以前小了很多。这么看的话,购买新农机的回本压力太大了。有那个钱还不如用现有的农机、干不过来花点钱雇个车划算。总得来说就是一句话,农用机车太多、太普遍。

2、购买力有限。我们黑龙江农垦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大,从资金的角度来讲购置新机车的资金压力要小一些。但是对于地方上的小户、散户来说,购置新机车的资金压力绝对不小。特别是现在的粮食价格不景气、价格低、利润低、老百姓手里没有余钱,怎么可能有购买新型农机的动力呢?

3、土地流转的影响。近两年土地流转的话题也比较热,一些合作社、企业在农村大量的流转土地,土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老百姓脱离了土地的限制,没有必要花费大额的资金去购买农机了。而对于这类合作社和企业来讲,只需要花费资金购买少量的大型农机就能满足需求了,自然也对市场上的常规机型的农机销售造成一定的影响。

4、一些能够节省种植成本的新型、廉价农机的销售势头很猛。农业种植的成本越来越高,怎么能够节省人力、降低成本就是所有农民都在考虑的问题。以我们黑龙江农垦的水稻种植为例,都在尽最大程度的利用机械来代替人工。比如说传统的人工挑苗,一天一人至少400块,每天至少2-3人,有的甚至需要5个人。如果插秧10天的话,挑苗的人工成本就是8000-2000左右。现在有拉苗车、拉苗船,可能价格高点都在一万元以上,但是节省人工啊。基本上使用1-2年的时间就能回本了。所以,这类能够大量节省人工、提高效率、价格不是很高的地方性新型农机的市场相对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2019年,农机行业如何,拖拉机,收割机?

2020年1月1日后高速路超重限行,蓝牌限4.5吨,可以说拉收割机上高速很难了,这跨区作业没法干了,毕竟大部分都是蓝牌拉收割机。重考证买大车代价太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