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学,定的软卧下铺被六十来岁的妇女占了,倚老卖老要求换铺,该怎么办?
送孩子上学,原本定的是软卧下铺,被一个60多岁的妇女占了,而且还倚老卖老的说要求换铺,我认为对待这样的人,必须坚决拒绝她的无理要求。
对恶人的软弱,就是纵容邪恶。
如果这个占座的妇女是一个比较有涵养,有修养的老人,是一个自知之明的人。她一定不会一上车就占据她不应该坐的下铺上,假如这个60多岁的女人是一个病人,或者是一个残疾人,或者是行动特别不变的若影身体的人,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就去照顾她给她让出下铺。目的是为了让她行方便一些, 有些情况不用她说,我就应该去关爱她。
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这个60多岁的女人是一个健康,行动敏捷的人,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给她让铺位了。人心比心任何人都是处于旅途之中,谁都想摆脱旅途的困扰和疲惫,谁都想找一个很好的地方休息一下,原本不是她的铺位,她就应该回到自己上铺,但是她一上车,就占据了本不属于她的下铺,而且还以老卖老的要求换铺,想用尊老爱幼的道德思想绑架别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人就是一个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是便宜就占的人。在这种人的心目中,她没有想到别人,从来不会换位思维的替别人考虑, 她们想到的就是是尽可能让自己舒服,寻找更多有利于自己的便宜,哪怕本不属于自己的,她们都想抢占硬占,或者拿出一种无赖泼皮的本色去恐吓,或者是要挟别人。 实在不行了,他们就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用关爱老人的思想道德来绑架别人。实际上在如今的社会,一个60多岁的老人并不算太老,她们的身体都很硬朗,当她们游山玩水,旅游的时候这些大妈大爷都比年轻人走的快,玩的潇洒。
我们应该知道,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坑蒙拐骗胡搅蛮缠,是非不辨四处招惹是非; 你想想等到她到老的时候,她这些所有的恶习都能改过来吗?90%是不会的,她这种恶习一直会伴着她的一生,有的无非到老了身体不行了,她会隐藏起自己的秉性,也就是说不像年轻时候那么嚣张了。但是不管她有多老,等有条件的时候,她这种恶习还会暴露出来,这就使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看到有些无良的老人,常作出那些另人无语之事, 碰瓷的有之、强占座位的有之、故意讹人的有之。让我们现在的人常常感到叹息,如今的老人是怎么了?无形之中就把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搅的一塌糊涂。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的尊老爱幼的美德荡然无存。
所以我们对待这样无良的老人,一定要据理力争,不要纵容她们的这种行为。你可以强烈地要求她回到自己的铺位上,坚决不跟她调换铺位。如果不行你可以找列车乘务员进行调解。再不行你就可以找列车乘警制止她这种不良的行为。
善良的老人我们要加以关爱。
不良的老人我们也不能够纵容。
送孩子上学,定的软卧下铺被六十来岁的妇女占了,倚老卖老要求换铺,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无耻之人,也确实是无奈。
有一次带宝宝出去玩,5岁的孩子喜欢坐火车,
所以专门选择了火车出行。
由于宝宝太小,我想订下铺,所以提前去火车站买的票,
本身网上购票够方便了,但就是为了下铺才在大热天去火车站窗口买票。
结果上车之后,位置被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妈坐上了,
还跟我讲她身体怎么怎么不好,需要这个座位。
好吧,我也没意见,关键是看我带着孩子,连一句客气的话都没有,
好像我给她让座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样。
她的座位在上铺,孩子上下很不方便,我真的怕宝宝摔了,
再加上老人的态度,我直接给拒绝了。
这之后,老人骂骂咧咧的,甚至都到了睡觉的时间 ,
还坐在我的座位上赖着不走。
我没办法,只能让孩子先睡,自己在旁边坐着看孩子,
生怕她对孩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啦。
一直坚持到晚上11点多,被列车员催了,
老人才上自己的铺上去睡觉,
看她腿脚也相当麻利,没什么不好的呀。
现在订票点可以选择,票价加几块钱手续费。
微信支付里也可以选择,每张票加20。
早去火车站买也能选择,真不明白又想占下铺又不想多花时间,
又不想多花钱的人是怎样的心理
年龄再大或有什么不方便,
既然能坐火车就自己买票,买下铺也很方便,
别人自己花钱买的票,没有照顾你的义务,
何况现在很多老年人倚老卖老,
素质还真没那么高。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直接跟列车员说咯,
让列车员来协调解决,你不必出面就好。
如果老人耍赖,列车员见多了,会有解决方法的。
送孩子上学,定的软卧下铺被六十来岁的妇女占了,倚老卖老要求换铺,该怎么办?
买票定座是法定的,硬抢别人的铺位是不对的,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可与别人商量,征得别人同意方可,也必须表示感谢,以肯定别人的高尚行为,以年龄大为借口抢占别人的铺位确属不良行为,对无赖行为确实不能惯着。但若她确实因为身体原因不便,而你又年轻身便让于她,你不很高尚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不是变得更美好吗。
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是从重庆到济南的卧铺票,孙子放伏假带他回老家,下铺是一个姓于的小伙子,看我带着个小孙子不方便,便主动把下铺让给我,说实在的我也六十多岁了带着个小孙子,上铺确实不如下铺方便,在我感谢后我们换了铺,闲聊中得知是在重庆打工的河北小伙子,他奶奶体弱多病,在外面打工时间长了回家看看。我得知后,拿出了儿子孝敬我,让我泡酒喝的东北大山参赠送给他,他开始不要,我说是对的让铺行为的感谢,是我的一点心意,应该收下,他谢过收下后取出两只张鸭子送给我,我说我不能收,我们不是交换,我送你参是我的感谢。我又告诉了他我俩个儿子的手机号码,有困难事可找他们帮忙,我们一路上互相帮助、愉快地回到家。
过了一年多,儿子给我打电活,问我一个河北姓于的找他帮忙,说和我座过一趟车,我告诉儿子,这个小伙子人很好,他有困难你应该帮他一把,儿子帮他办了,这就是爱的传递。
还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那是在重庆周五孙子下午放学后到一个美术班去学绘画,晚上七点座公交车回家,正是下班高峰期,路上的车挤,公交车上的人挤,带着小孙子在车上㨪,一位好心的小伙子让给了我座位,我感谢后座下搂着孙子。下一站又上了一个孕妇,挺着大肚子,旁边有好几个年轻人没一个让座的,我看不下去,我让了座,孕妇千恩万谢,因为她需要人座位保障安全了。通过这件事发现同是年青人,道德品质就差那么大呢?有的主动让座,有的见了孕妇都不让座,是不是道德品质有大问题,一个不知道帮助别人,不会换位思考的自私人,一生会有多大造化呢。
人不以小善而不为,你不种善因何有善果?我觉得不太防碍你座车旅途的情况下,适当照顾一下老妇女人,不更提升你道德情操吗?
送孩子上学,定的软卧下铺被六十来岁的妇女占了,倚老卖老要求换铺,该怎么办?
多年前我老公出差,一个中年妇女提出和我老公换下铺,她说的是理直气壮的我老公马上拒绝了,奇葩的是那女人拿起手机打电话说,老公今天真倒霉,我想和一个男的换下铺,那人太差劲了,不和我换。
我老公立马給我打电话说 老婆一个女的可不要脸了非要和我换下铺就不和她换,惯着她毛病。有一种人就是觉得我弱我有理,我脸皮厚我就不要脸了。遇见这样的任就拒绝她。
送孩子上学,定的软卧下铺被六十来岁的妇女占了,倚老卖老要求换铺,该怎么办?
我不是很计较的人,但是你知道吗?我们可能花了很久的时间去抢票,然后好不容易抢了一个下铺。到了车上,别人都不给你机会,直接和你换,你是什么感觉?
我就感觉,好不容易在地里种了一棵大白菜,天天施肥、浇水和捉虫,就梦想着有一天我能吃上一棵自己种的大白菜。然后,突然有一天,邻居和你说,他家的猪拱了你的白菜。
有一年上学,从南京到厦门,一千多公里的山路,很难订到卧铺,以前我都是买的硬座,要坐31个小时。终于有一年夏天,订了一个卧铺,而且是下铺,当时感觉很意外,比中了头奖还高兴。
可是后来,我一进车厢,已经有人躺在上面,还很客气地问你要不要换。说实话,其实我并不喜欢下铺,因为常常有人在上面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先把位子给占了,然后和我说换位子。
说实话,很讨厌,我讨厌这种人。哪怕,你站在旁边,然后和我说换位子的事,我都不会生气。但是你直接躺上去,再说和我换,就像是我咬了你一口冰淇淋,然后还要厚着脸皮问,给我吃一口好不好?
你不觉得恶心吗?你这不是彻彻底底的道德绑架吗?
如果我作为一个母亲,我有权利找到列车员,让他去处理,并且我还会要求换床单和被褥,因为被弄脏了。
送孩子上学,定的软卧下铺被六十来岁的妇女占了,倚老卖老要求换铺,该怎么办?
我今年国庆节去广州,坐的就是火车长途卧铺,整个旅程需要40多小时,为了旅途更舒适一些,我提前20多天,费了好大劲才在网上抢到卧铺下铺。
当火车行石家庄时,上来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步履蹒跚的来到我身边,唯唯诺诺的对我说:孩子,你是下铺吗?我刚才上车过程中,由于人多拥挤,我不小心摔倒把腿摔伤了,又肿又痛,到现在走路都困难,已经无法爬到上铺了,能不能把你的下铺和我换一下?大爷多给你一点钱,说实在的,上铺又低又矮,直不起腰来,上下也不方便,这就是为什么上铺比下铺便宜,却谁都不愿意住上铺的原因,我也如此,但是,看到老人的实际情况 ,行动也确实不方便,再换位思考,谁都有父母,如果自己的父母出门遇到这种情况,没人同情,没人给行方便,让儿女多担心,因此,即使心里有些不愿意,还是答应了老人的要求,老人再三向我表示感谢,并且掏出100元给我,被我婉言谢绝了。
所以,对于题主遇到的那种情况 ,是换还是不换,我是这样认为的:主要还是取决于那位妇女的态度,如果那位妇女倚老卖老 ,仰仗自己年纪大,认为和你换下铺 ,是天经地义的士,也不领情也不道谢 ,那你只能告诉她,对不起,这个下铺不能换;如果这位妇女和你商量,并且和你说明她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如果住上铺,爬上去也确实困难 ,看看能不能帮助她一下,和她调换一下铺位,和你说话的口气去乞求和商量的语气,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还是帮助她一下,和她换一下铺位,因为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都不伸出援助之手,这个社会也缺少了人情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