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源更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讲一个真实案例。是2010年前后认识的一位退休的高中数学高级教师讲的,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教师退休前是当地名师,手里出的清北生几十,一本数不清。年年县高考前十里边,他的学生占到一半属于正常发挥。

但是他过四十时还是当地普通乡镇高中里的普通教师,能力资历都一般。当地县中是初中连高中,基本垄断了当地优质生源,像他们这种乡镇高中,就是一本叫学霸,哪年有个重点恨不得全校敲锣打鼓的水平。

有一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有道数学大题太难,全校只有一个学生作对了。偏偏这个学生是个回回年纪倒数十几名徘徊的大学渣。这让他感兴趣了,就找那个学生谈话摸底,结果自己差点气死。因为那个学生属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做啥都疲疲沓沓没劲天天人在课堂脑子不知道在哪的类型。批评压根没用,诱导呢,偶尔回一句能噎到你准备了多久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个老师也来劲了。不信干不过你。就很下了点功夫,又是家访又是咨询这个学生以前的初中和小学的老师,还尽可能找了这个学生以前的考试卷子来分析。最终发现这个学生其实是逻辑思维能力超强,老师讲一点他能琢磨明白三四五点的类型,所以小学阶段就养成了不怎么用功,随便看看书就能考不错的习惯。结果初中进了县中之后,开了英语课,他这套学习方法完全失效,成绩狂跌。

偏偏县中还特别重视英语成绩,所以老师家长对他各种施压各种督促,没有切实找原因解决问题的单纯高压之下恶性循环,越督促越不行。最后不但英语厌学情绪严重还蔓延到其他课程,到了初二就完全学渣化,老师家长也都对他放弃了,被县中清退到一所乡镇初中。

找到原因后就好办了。这个老师先和英语老师打招呼暂时别对这个学生太多要求,然后数理化老师联手给这个学生出了一堆难度够高有挑战性的习题和竞赛题。告诉他只要这些题做好了上不上课不学习都没关系。结果是允许他不学习不上课了他反倒没那么多幺蛾子了,每天钻研题目玩的不亦乐乎,一批题目做完自己就跑去找老师要下一批题目,最后把老师的参考书抱回去自己翻了。

只花了两个月功夫,到了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这个学生成绩直接跨过中游,在年纪理科200多学生里,直接从倒数十几名冲到了正数十几名,而且是全面飙升,除了英语还是只有二三十分之外,其余科目全部冲到年纪前列。

到了高三更加了不得。他们县当时有六次统一排名的高考模拟考试,本来县第一和主课的单科第一从来都是被县中垄断的,结果那年除了第一次之外,总分第一被这个学生拿了五次,最多一次总分落下县中最高分近五十分。号称英语一旦能及格,和县中最好学生之间就是一门总分七十的生物课的差距。

这位老师最遗憾的是这个学生的英语始终没什么起色。最终高考也是以县第一的成绩,清北的分数,只走了一所差一线的重点大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积累的问题特别严重,到了看到英语书就犯恶心的地步,二来他们学校本身在英语方面也确实没什么很有办法的老师。虽然也曾经和县中协商能不能提供一些帮助,可那时县中已经被这个学生虐到只有英语还能保持县单科成绩第一了,而且这个学生的事轰动全县,到处传说县中是如何把学霸整成学渣的,乡镇中学的老师又是如何更负责任更努力,把学渣又拯救回来的故事。

所以县中表示英语方面提供师资帮助甚至更进一步合作都没问题,但他们学校必须把这个学生转到县中,还要公开承认这个学生以前的成绩下降是自身原因,后来的回升也是基于县中打下的良好基础。

最后当然是不欢而散,两边校长互相指着鼻子骂娘骂姥姥。

这个老师经过这一年多也是脱胎换骨。不但数学水平在全县教师里边进入第一流,很多以前完全没感觉的教学方法,也突然就理解了原来是这回事那回事,该这么用那么用。以前只能半无意识的推动一个两个学生成绩进步,成长到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抓重点学生,打造学习核心,带动班级整体进步的水平。后来连年带的班级在升学率本科率上都能和县中重点班级抗衡,在县高考前十前二十人数上,更经常一个班级对抗县中整个学校。堪称一个班级把整个学校带到了年年能和县中叫板媲美的地步。

要讲生源和老师哪个重要,我觉得没有比这个事更能说明问题的了。

对一些顶级名校,大家教学水平教学环境都没什么明显问题,要做顶级争夺的情况下,生源的确有他的作用。

但对国内绝大部分学校来说,教师的认真负责,用心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比教师自身的水平更加重要。

再好的学霸,碰上不像样的老师,一样可以变成学渣。原本的学渣,遇到一个认真负责,走心的老师,未必就不是学霸。

是生源更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是生源重要,还是教师水平重要?我想以我的亲身经历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让大家去判断。

我从教四十二年,前四十一年中,无论教小学还是教中学,无论教语文还是教数学,教学成绩虽不能说长期名列榜首,但说名列前茅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虽不敢称名师,但说是教学能手是当之无愧的。本校老师的子弟、周边高中和初中老师的子弟总是想办法弄进班里让我教,因此,我被领导和老师冠以阳教授的美名。

到了最后一年,校长出于对我的照顾,说教二年级比较轻松,让我教一年二年级数学后退休。我接手的是一个美术老师带了一年的一个班,学生均分比其它三个班要低接近二十分。学校要求重新分班,其他老师都不同意分班,有的老师对我说:您的能力那么强,差班您也可以教好;有的老师对我说:您把这个班教不好,又有谁敢说您不行呢?有的老师说:您一年后就退休了,而我们还得继续教,放我们一马吧。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只好硬着头皮接了这个差班。

这一年我教的并不轻松,由于我从来没有教过低年级,我比以前教高年级还要认真。可一年下来,到了期末考试,我班的均分还是比其它三个班低十多分。这是我的教学成绩第一个倒数笫一。

在学校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会上,管教学的秦副校长说了这样一段话:从阳教授今年教这个班我感到,生源是多么的重要,即使再狠的老师,在一年内也不可能将一个差班教成好班。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希望老师们做好控流工作,力争让那些优生少转走。

亲爱的读者,我的故事讲完了。看了这个故事,你该知道是生源重要还是教师水平重要了吧。

是生源更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上班将近10年,见证了我们学校教学成绩从全区前三到全区倒数第三,这个过程不过短短几年,而这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生源。

我刚上班的时候,我们本地的房地产开发还比较少,大城市房价已经在涨,但我们这种四线城市,人口也不多,所以房价一直就那个水平。我记得那会儿房子才2000多一平,还是市中心很不错的位置。学生上学很少考虑说选择哪个学校,都是选择离家近的上,虽然我们学校教学水平一直全区前几,但也没听说哪个家长因为这个在我们学校附近买房。一是大家还没有学区意识,二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没那么高。

那会儿上班,老师都是忙教学,学校对这个很严格,成绩下滑要被领导训话,而且那会儿对于教师的福利啊,绩效啊,教育部门管的还没那么严,每年到期末,学校会给老师发奖金,都是按成绩来的,年级第一名多少钱,成绩三达标多少钱,有的老师一次可以拿到几千元,我那会儿上班工资才1900。老师们没有其他乱七八糟的闲事儿,加上有奖励制度,都干劲十足,平时孩子的学习问题也不大找家长,因为对教师群体的监督没那么多,社会关注度也不高,所以老师敢管学生,学生不学习,习惯不好,老师直接管就可以,也不用家校配合什么的。

后来首先是学区房的疯涨,因为不允许借读了。之前也一直是按学区划分,但前几年几乎就是个摆设,孩子随便可以借读那个学校,而且那会儿我们老师还有上学的名额,家里的亲戚啥的,跟领导说说就可以来学校上学。后来开始严格的执行学区划分,市中心好的位置开始疯涨,而我们学校附近因为是老旧小区,买房的进城务工的居多,所以房价一直涨的很慢。不能借读意味着,你想上好学校就得买学区房,学区房涨的更厉害。拿我们区来说,我们学校附近学区房还不到1万一平,市中心的学区房已经超过两万了。而且越涨越涨,好的学区房挂出来就有人买。很简单一个道理,我感觉花2万买房的家长,应该比花1万买房的家长,一是经济条件好,二是更重视教育。

然后是学校的管理,之前老师们都是埋头教学,现在教学好像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教育系统三令五申不让排名,老师们的奖励福利啥的不让发了,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工作,每天要协助学校发公众号,搞很多的活动。考的不好领导也不训话了,加上社会对于老师的关注多,老师不允许言语行为上体罚孩子,限制了教师对于学生的管教。如果家长重视教育还好,不重视教育单凭老师个人,很难出成绩的。

现在我们本地,一是不允许借读,想上好学校就得花高价买房。二是越贵的学区房,所属学校的成绩越好,成绩越好房子越贵。所以我感觉生源比较重要,平时去开研修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聊天,就能明显的感觉到人家的家长更重视教育一些。可能是收入高的人一般比收入低的受教育程度高一些,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高的缘故。

我是小学老师陈知了,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个人主页,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教育和家庭辅导方面的问题。

是生源更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生源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这个问题争论了很多年。

我在重点中学教过书,在普通中学教过书,担任过重点班班主任,也担任过普通班班主任。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师资力量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也是越来越多学校不惜以重金招聘博士硕士高材生,不惜以百万年薪招聘顶级师资的原因。教学教学,教在先,教师水平的重要性,谁也不能否认。

但是,我依然要说,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而言,生源更重要。不用说太多道理,现在的绝大部分名校或通过考试或通过所谓面谈的方式,集中了绝大部分优质生源,集中了绝大部分学霸。没有优质生源,就没有顶级名校,这样说并不过份。

而一些普通学校,招不到优质生源,自己老师耗费很多精力培养的为数不多的“学霸”,还随时有被名校挖走的风险。

当然我不否认名校老师的压力,辛劳,其实名校老师的中考压力高考压力也很大,考得好可大张其鼓地宣传,考不好也压力山大,老百姓的眼睛都盯着呢。

名校的升学率远远高于普通中学,这是事实。但若说名校老师的水平高于普通中学老师,真的未必。

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在于学校的学风,教风。我把学风摆在首位,是因为学风对于一所学校是至关重要的。名校之所以为名校,走进校园那刻你就明白了,集中了优质生源,学霸的名校,老师的主要精力能用在教学上,能用在备课,上课,反思,总结上,所谓教学相长,良好的学风能促进老师的教学,推动良好教风的形成。

而普通中学中,老师的的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在整顿课堂纪律,追缴学生作业,转化教育后进生,约见学生家长等方面,有时一个学生都可能把老师折腾得够呛,严重消耗了老师的教学精力和热情。

而这就是学风的差别,也是生源的差别。

我有一个朋友,是内地某知名重点中学的老师,是全国优秀教师,前些年通过绿色通道调入沿海某普通中学,教数学,带班主任。

两年后,孔雀东南飞的他感到疲惫甚至有些后悔,以前在知名重点中学很厉害的他,现在总感到没有成就感,他甚至感叹自己做难题的能力都下降了,为何?因为班上的孩子基础普遍比较差,有的甚至很差,他没有机会也似乎没有必要给学生讲难题,也没有学生问难题,长此下去,自己解题的功夫自然也褪化。

这就是教学相长,我们都认为好老师能带出好学生,其实学霸学生汇集,优质生源汇集,也能倒逼老师更优秀。

生源,真的很重要。

总结一下观点。

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老师都很辛苦,不一样的辛苦,不必对立起来,都在为教育作贡献。普通中学的老师也不必自悲,没有普通中学的绿叶相衬,也就没有名校中考成绩高考成绩的惊艳。普通中学老师从事的是更艰巨的事业。

教师水平很重要,生源更重要。

是生源更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生源不优,高考成绩骄人,那叫真牛》

生源和教师,谁更重要?一个值得深思,值得探讨的问题!

2020年高考成绩发榜,我们看到:

各省的状元,无论是文科、理科状元,大多出自公立重点高中,或者优质的私立、民办高中。

为什么会这样?

生源优质啊!

优质生源为何都集中到名校?

是人家学校教学质量好,高考升学率高啊!

高考升学率为什么高?

是因为学生优秀!

以上三问,得出结论:对于重点公立学校、优质民办、私立学校,他们的骄人成绩,首先是优质的生源,其次是优秀的教师!

高考成绩刚刚发榜,各省状元新鲜出炉,清华北大上演“掐尖”大战,甚至“互掐”。抢夺优质生源的战火,燃遍大江南北。

掐尖”招生,成了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名校的制胜法宝。优质生源集中到名校,成就了学生,成就了老师,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学校。

在今年的高考中,有一所地处云南大山深处的学校——华坪女子高中

高考喜报:本科上线率高达94%

参加高考学生人数:159人;150人达到本科线;其余9人达专科线。

一本线以上70人,二本上线80人。本科上线率高达94%

600分以上有17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

华坪女子高中生源:全部来自当地的适龄女学生。不设招生门槛,只要愿意学的女孩子都敞开大门欢迎。这些女孩子,大多来自当地农村家庭,很多孩子来自贫困家庭。父母很多没有没有上过学,目不识丁。孩子们没有上过辅导班、剑桥英语。

这样的生源,是进不了名校的。但是大山里的女孩子们很幸运:她们有一个好校长,她拿命办学;她们遇到了一群好老师,拿命教书。

张桂梅校长,办学十二年,住在学生宿舍。每天早上5:30起床,拿着电喇叭喊着“姑娘,起床啦”。晚上她是这个学校最后一个入睡的人。

扎根山区教育四十年,她没有子女,但是孩子们都叫她“妈妈”。孩子们没钱不能上学,她去家访,告诉家长“你没有钱,我有。你把孩子交给我,什么都不用管!”

为了办学,她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甚至乞讨被人骂;为了改变山区女孩的命运,她挨家挨户去家访;为了心中的梦想,她鞠躬尽瘁,满身是病。

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十二年,张校长带领着她的教师团队,恁是把1600+学生送,加上今年的150个本科生,应该是1800名大山里的女孩子送到了大学校园。她的学生有考上浙大、川大的,但是张校长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北大清华。

华坪女子高中,凭着普通的生源,创造了辉煌的高考成绩,创造了中国教育的奇迹,办出了令人民最满意的教育!

论生源,无法和名校相比;论办学条件,无法和名校相比。但是,华坪女子高中,有一个拿命办学的校长,有一群拿命教书的老师,当然一定会带出一批,拼命读书成绩优秀的高考生!

拿命办学的校长——用命教师的老师——拼命读书的学生,这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成功的秘诀!

华坪女校,生源不好,成绩骄人,真牛!

华坪女校,生源拼不过,就拼命,真棒!

是生源更重要,还是教师水平更重要?

拿数据话说,不看个别,只关注整体。

结论:生源起决定性作用。

我从教14年,所在学校是省级航母学校,学校高中有接近1万人。以理科为例,班级根据学习成绩分了四个层次,学校教师良莠不齐,有很多省级教学能手、名师、学科带头人。也有很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

基本没见过班级平均分能比同层次的班级高3分以上的。对高考来说,同层次班级更是基本没有任何差别的。

学校老师流失也很厉害,有一部分教师前几年跳槽到一个刚成立的学校,该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招收的都是拔尖生源,这些老师的教学成绩有显著提高。

除了这些样本之外,还可以对比一下毛坦厂中学和衡水中学,衡水是掐的全河北甚至周边省份的生源,成绩如何,一目了然。

而毛坦厂中学只能靠生源量,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结果还是比起衡水来说,简直是天差地别。

要是大家还觉得生源不重要的话,清华北大为什么每年都会争抢各省前几名的生源,为什么不招点高考300多分的去教。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人和人天生有本质的差别,完全没办法通过教育的方法去弥补。

要是还不相信遗传基因的强大,可以读读二十四史,有哪个不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可能一千年出一个改变世界的人,可能三千年都出不了一个能改变教育的人。

你要硬拿一个例子来杠我,当然我无话可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