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人在做,天在看;人可欺,天不可欺。司马懿生前杀业太重,为夺权处心积虑,奸诈诡计,口是心非,虽寿高七十三岁,名利权势俱得,却也良心丧尽,因恶梦惊悸得病而死,招致其子孙寿禄不永,晋祚短命。
司马懿在暮年之后,曾做了三次有损阴德的事。其一是平定辽东,杀业太重。司马懿率军猛攻公孙渊老巢襄平,城内震恐,公孙渊两次派使者请降,司马懿斩杀使者,不许投降,最终攻破襄平,公孙渊战死。司马懿率军入城后,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如山,以造京观,炫耀武功。随后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又令中原人愿意返回故乡的,各随己愿。辽东一战,司马懿斩杀降者过万,又让中原人返乡,致使辽东成了异族居住区,为以后五胡入侵乱华提供了便利。其二是高平陵之变赚曹爽。司马懿利用曹爽陪魏帝曹芳去洛阳城外祭祖之机,突然发动兵变,控制洛阳城后,他就派人带自己的信去城外劝说曹爽,说自己只是想免曹爽的官职,劝他及早交权投降,仍可保富贵。曹爽信以为真,回城交权后,司马懿就以谋反罪杀了曹爽及其党羽,并灭三族。其三是诛杀王凌。王凌对司马懿专擅朝政不满,联合兖州刺史令狐愚谋立楚王曹彪为帝,谋未施,令狐愚即死,为司马懿侦知,亲率军南下擒拿王凌,同时故技重施,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但不久大军突至,王凌自知势穷,为免百姓遭受战火,自缚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就派六百军士押王凌回洛阳,王凌知自己必死,在途经项城曹魏忠臣贾逵庙时,王凌大呼:“贾道梁,只有你才知道我是大魏的忠臣啊!”当夜饮药自尽。过后,司马懿将参与王凌之谋自首的人一律处死,并夷三族。还派人挖开王凌、令狐愚的坟墓,在附近市上刨棺暴尸三天,逼楚王曹彪自尽,又趁机把曹魏王公全部拘捕,关置邺城,不准相互往来,命专人监察。司马懿在魏帝曹芳嘉平三年(251年)五月平息王凌事件后,六月就常常梦见贾逵、王凌前来斥责索命,因受惊吓得了重病,于八月不治而死,终年七十三岁。
诸葛亮在南征南中火烧藤甲军时,就痛心地说自己会因此损寿。司马懿作为曹魏重臣,独霸朝权,却不讲信誉,杀业沉重,自然也良心受谴,命死难安,其子孙尽管夺得天下,也国祚不永。后来贾逵的孙女贾南风做了晋惠帝的皇后,祸乱朝政,导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也就很快灭亡了。天日昭昭,民心皎皎。可见修德行善可惠及子孙,作恶多端必祸及后嗣,做人还是多行善少作恶的好!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被死后的诸葛亮用毒药药死的,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才华和名气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诸葛亮多次北伐,多因粮草不及而失败;五丈原一战,是诸葛亮联合东吴进攻曹魏合肥,诸葛亮直取长安的战略。
然而东吴孙权反而被曹魏给赶回了老家,诸葛亮攻取长安泡汤;双方相持百日,诸葛亮知道蜀国耗不起,自己也等不起,便去激将司马懿出战,然司马懿任凭蜀军挑衅,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心力交瘁,病重不起;加之东吴撤出,蜀国独自面对;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是在拖,拖到他死。
最后司马懿硬是拖到诸葛亮去世,才出兵。
司马懿又是怎么死的?
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说司马懿如何死的。有人说是诸葛亮给毒死的;来源于民间的说法是:因为诸葛亮死在他手里;后来曹魏的王权落入司马家族手里;人们认为他是一个奸贼;诸葛亮死后,留下了兵书,司马懿得到后,很得意的翻看;诸葛亮料到司马懿会看自己的兵书,并知道司马懿看书时有个习惯,他在翻书的时候有舔手指的习惯;诸葛亮在死前就把书上涂了毒药,司马懿看得越久,中毒越深,日子一久就中毒而死;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死诸葛亮杀死活司马懿”的故事。
司马懿真正的死不是被诸葛亮那本兵书毒死的,是病死的。
司马懿跟随曹操,曹操就很想杀了他,说司马懿有野心;而司马懿做到不让曹操杀他,这可是很难的;好多聪明的人都被曹操杀了,如杨修;那么聪明绝顶的人都逃不过曹操的眼睛。司马仲达他做到了,这是需要眼光和大智慧的。
司马懿狡猾,非常的狡猾,在曹操面前处处隐藏,迎合曹操;总是显得没有理想,抱负,谋略;曹操知道司马懿有才华,就是不用。从而也使司马懿逃过了此劫。
曹丕也是防着司马懿的,只要兵权交给司马懿,曹丕都睡不着觉;司马懿一旦打仗回来,兵权立马就被曹丕收回,曹丕虽然还想杀司马懿,可是他更需要用司马懿;当年的夺位之争,要不是司马懿的帮助,曹丕哪里有今日;但对于曹魏大权来说,这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曹丕需要司马懿给自己打仗。然而曹丕没活多久,就死了。
曹丕一死,司马懿就把曹魏大权给掌控了。
以前司马懿担心被曹操杀,被曹丕杀;现在大权在握,他终于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了;因为没有人可以威胁、决定他的生死了;所以他活到73岁是病死的。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自幼聪明过人,才华出众,在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神童。他博览群书,通古晓今,尤其对政治军事情由独衷。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英雄辈出,为才华横溢的司马懿提供广阔的历史舞台。然而一代奸雄曹操。对这样天才级别的大贤,采取少用多防的策略。在自己的智囊团中处于中下层位置,对他的建议和想法,只是低调的接受,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加褒奖,一向惯于隐忍的司马懿,低调随和,善结人缘。别人为之愤愤不平,他只是淡淡一笑而过。生性多疑的曹操,找不合适的借口,也拿他毫无办法。
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官职不断提升,不仅他有能耐,最主要他独具慧眼,在众多曹氏子弟中,独独认为曹丕堪当重任,独当一面,很可能成为未来曹操接班人,费尽心思的培养,曹丕很快在曹氏弟子中脱颖而出,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成一代帝王,投梨报桃,自然曹丕对恩师感激有加,司马懿改变命运的春天终于到了,一直升至四位顾命大臣之首,集政治军事文化于一身,位高权重,为魏国安抚民心,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可惜天忌英才,曹丕如流星一样,划过魏国的天空,执政六年后,撒手西去。继任者曹芳深宫大内长大,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兄弟占居要职,极力排斥老头子司马懿,司马懿弯弓不发,借坡下驴,声称年老体弱,久病缠身,无法上朝。曹氏兄弟穷奢极欲,飞扬跋扈,软弱无能的一面暴露的淋淋尽至。
几番深思熟虑后,老将军司马懿出山,不显山露水,轻易取得魏国军政大权,过了几年清静的岁月,在一个风雪交加夜晚,安排完后事,如施重负的司马懿,指这西方的天空,长叹一口气。就这样定格在历史的瞬间,他不带遗憾,平静安详的走了,享年七十三岁。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司马懿是因病死亡,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平均年龄仅三十多岁,而司马懿终年73岁,病故于床上,也算是得到一个善终的结果,尤其是他在曹魏时期是仅次于曹操的统帅型战将,他操心的程度,不亚于诸葛亮,远征辽东,尤其是在平叛中逼死与他同为四朝元老的南方王凌,几乎耗尽他的全部心血。
王凌死前叹息 我等你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似乎㝠㝠中的天意,魏少帝嘉平元年(249),已经七十一岁的司马懿,在这一天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趁皇帝前往洛阳南郊高平陵祭扫魏明帝时,突然在城中发动政变,把他的死对头曹爽及其同党和家属,全部用铁链子锁了,几百人押赴刑场处死!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为什么司马懿要在自己七十岁高龄时,作出这样的决定,有二个原因,第一是司马懿心里的“狼子野心”已经忍受到了极限,只有自己动手,才能真正成功。第二是司马懿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时不我待,必须立即解决曹氏集团。
这场政变实际上就是“清君侧”,最大的阻力曹爽搁平检顺后,司马氏集团完全控制了曹魏朝廷的军政大权。司马集团弹冠相庆!不过,远在淮杨地区的元老级大将、镇守淮南杨州的新任太尉王凌宝刀不老,拍案而起,叫板司马懿:我不服!
(王凌年轻时的影视照片)
王凌字彦云,东汉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氏。王凌有一个相当出名的叔叔,就是东汉末年任司徒、收买吕布杀死董卓的主谋一一王允。
其实王凌的仕途很顺利,刚进入社会就担任兖州东郡发干县(山东冠县)的县令,不过在任上出现重大失误,遭弄了进去,判处五年徒刑,每天当然是劳动改造,戴罪立功。
但是该他走运,一个贵人发现了他,这个人时任兖州军政长官,他就是曹操。因为曹操与王允有过不错的交谊,故人子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服刑,曹操伸出援手,解放了王凌,他从此死贴曹操。
他先后任兖州、青州、杨州和豫州刺史,为官尚可,尽职尽责。曹芳继位后,王凌这个元老级人物远赴江南重镇杨州,以征东将军身份镇守杨州,办公行营设在安徽寿县,从此他的官运亨通,升任车骑将军、司空、太尉(三公之首)。
其实王凌和司马懿天各一方,司马集团在洛阳的骄横跋扈,司马懿和曹爽长达十年的权力之争,他根本没有介入。
一切问题都出在高平陵政变以后,曹髦是曹魏第四个皇帝,年幼即位,犹如当年的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
这种软弱的局面,引起了时任兖州刺史的令孤愚的强烈不满,他们是王凌的外侄儿,两人密谋后决定另外拥立颇有才干的曹彪为帝,他的辈份很高,他是曹操的庶出,其母孙姫是曹操侧室,年龄较大,已经五十五岁了。但是曹彪有文学才华,与曹植经常唱和诗词典章。重要的是,曹彪的辈份完全碾压诸曹。
由于令弧愚的意外病故,新任兖州刺史是司马集团的人,专门监视王凌。压抑的王凌迷信星相学,经过社会上一个叫浩祥的星相家指点王凌迷津:淮南“当有王者兴”。王凌于是准备在淮南起事,进而踩息司马集团这个“烟锅巴”!
嘉平三年(251)正月,七十岁的孙权明白自己去日不多,决定先下手为强,动员十万兵力警戒北方,王凌以此为由,要求司马集团给自己可以调动兵力的虎符,立即引起司马懿的警觉,拒绝了王凌的请求。
同年五月,司马懿调动几万中央军精锐,秘密用舟船经黄河进入淮河转入颖水,然后急行军八百里,驻扎在豫州汝南郡项县以北的百尺堰(今河南沈丘)。
几万精锐在离寿春(今寿县)仅几天航程的百尺堰按兵不动,形成对寿春的严重挤压态势。
王凌此时没有可以调动淮南兵力的虎符,自己的本部仅有万余兵力。
无可奈何的王凌只有向司马懿交上自己的太尉印绶,希望得到司马懿的宽大处理,司马懿温和的安慰了王凌,然后在王凌离开的路上抓捕了他,年已八十的王凌知道自己无法善终,长叹一声:“年将八十,竟然身名并灭”,言毕仰药自尽。
结语
三个月后的八月十五,一个桂花飘香的季节,离洛阳白马寺不远的司马相府,突然爆发一片痛哭声,随即响起震天的“落气火炮”的暴响,画外音响起:“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司马懿的一絲魂魄,去河南沈丘会见老朋友王凌而去了。
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司马懿是病死的。司马懿这个人城府很深,善于隐忍和伪装,内忌外宽,善于权变,熬死了曹家三代帝王,并掌握了曹魏军政大权,最后以73岁的高龄去世。
司马懿和年轻时的曹操很相像,他非常机警,又有点狡诈。但是他从曹操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为人处世、应变及待人处世等,同时比曹操更加坚毅果决。司马懿最后以73岁高龄病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政治演员”难当
笔者一直认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优秀的“政治演员”,他装病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和曹操相比,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曹操小时候装过中风的病成功了,而司马懿两次装病,年轻时躲避曹操的征辟,装病成功,连他的大哥司马朗都没有看出来;年老的时候,司马懿装病骗曹爽。并不是曹家的人好骗,而是司马懿的演技高超。
司马懿这个人在曹魏阵营,被朋友们认为城府很深。引起了曹魏统治者的关注和戒备。但司马懿这个人恰恰善于站队,曹操晚年,他积极支持曹操篡汉称帝,尽管不成,但留下了好印象;等到曹丕篡汉时,他又不作声了,不跟风的做法反而得到了曹丕的重用;曹睿在位时,随着曹氏二代精英的凋零,司马懿逐渐掌握兵权,成了中流砥柱。可以说,面对猜忌,司马懿一步一步谨慎地往上爬。
当然了,长期的装病、隐忍,耗尽了司马懿的心血,他的健康状况必然受影响。
其实,这也说明“政治演员”难当。
司马懿
二、长期征战劳心伤神
司马懿在曹睿时期为曹魏政权南征北讨,抵抗诸葛亮的蜀军,平定孟达、公孙渊、王淩等的叛乱。
长期征战,必然劳心伤神,司马懿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三、杀气太重
研究司马懿,可以发现他做事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比如对待曹爽及党羽,司马懿先装病骗曹爽,麻痹他,然后高平陵之变再骗曹爽交出兵权,然后可保富贵。曹爽交出兵权后,他又以谋反罪将曹爽夷灭三族。曹爽党羽也被灭三族,很多忠于曹氏的文武大臣被清洗,夏侯氏掌兵权的也被赶尽杀绝,一时间洛阳城血流成河。
曹爽
王淩不满司马家族专权,联合外甥令狐愚一起造反,共推楚王曹彪为帝。叛乱平定后,王淩投降后服毒自杀。他和已死的令狐愚一起被劈棺暴尸三日、夷灭三族,曹彪被赐自杀。大批曹魏王室成员被处理。
可以说,司马懿杀气太重,得了心病。这也是他的做事原则: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司马懿杀了这么多人,估计不知做了多少噩梦。古人大都比较迷信,司马懿也不例外。要不然,他临终交代儿子们把他的秘葬,后人也不要祭拜。
总而言之,因为以上原因,司马懿在公元251年秋8月以73岁的高龄病死。
司马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