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农民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

农民,尤其是那些阅历丰富的老农民,即使没有读过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而且是大彻大悟的大道理,他们对社会人生之见识,胜过某些呆在金字塔里的“专家"“教授",胜过一些读了十几年书的知识分子,跟他们交谈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上周双休回老家赴宴,随便拜访了几位长辈,谈起村里事,大姑父笑得合不拢嘴说:“现在的社会太好啦!我军保加社保到卡将近1900元,你姨妈失地保到卡2500多,嘿,用不完!三皇五帝到于今,农民老了领工资,自从盘古开天地还是头一回!从前祖祖辈辈只晓得给政府交粮交税,而且连“回扣”都没有(哈哈大笑)!大表叔也说:“我上月县医院动手术,住院花两万多,报销92%,这样的好事,从前想都不敢想!村里那帮老像伙到处旅游,还到泰国看“人妖”!简直开了天眼啦!”跟他们摆龙门阵,就是一句话,共产党好,社会好!

这些大实话、大道理我们那些“吃饱了不晓得放碗”(老农语)的整日怨天怨地学者们、专家们讲得出来吗!农民讲的道理,都是亲身经历总结出来,纯干货!他们讲话无官腔,不打诳语,让人听得入心舒服!

人要正,读书才有用;人不正,即使满腹经论,其品还不如我们那些可爱的农伯伯农爷爷!

为什么有的农民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

农民虽然没有高深的文化知识,但不代表他们智商情商低。自小受到长辈们为人处世的深刻影响,听着关于人性,道德,忠奸善恶故事长大,在他们的心中早就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加上现在电视手机的普及,他们也能及时了解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待一些伤害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也能据理力争,不再委屈求全。

虽然生活艰难了些,可对待教育子女,孝敬老人,热爱国家等事情上做得不比文化高的人差多少,甚至比有些人还要好些。他们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敢善良,说话有时虽粗俗些,但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往往一针见血,直击要害。而不象有些文人学者那样,摇头晃脑,旁引佐证,象老太太裏衣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大知所云。

为什么有的农民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

圣人说: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何况中国有七、八亿农民,不但有人能讲出大道理,而且还能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进。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多少英雄豪杰出自农民,不要认为农民读书少,懂得道理就少,相反,有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不比农民懂得道理多,因为他们虽然是高学历,但是专业性很强,讲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方面,并不一定比农民强。

所以说,农民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对社会的认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是社会实践的亲历者,他们最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以及正义与邪恶。虽然说出的话,不太顺耳,甚至让人一时让人难以接受,可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道理让人心服口服……

为什么有的农民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

一是因为实践出真知,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社会是最好的大学,生活是最好的实线,只要细思默悟,不难得到各种知识。历史上有许多“文盲”式的大人物,他们没读书、不识字,但治国安邦、行军打仗,一点不输给那些班科出身的人才。

二是也要承认天赋和遗传,有些人天份高,学习能力强,能活学活用,以至一通百通,他们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见多识广,心灵手巧,具有干大事的胸襟气魄,比起读死书、读书死的书呆子,不知胜过多少倍。

切记:高手在民间,山外更有山。

为什么有的农民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

书本取材实践、生活,——农民由实践而发,即能说会道(真知),不过驾驭不了“符号”——文字罢了!

而写书的人,总不过是高端的“二道贩子”,即所谓“文化流淌在上流贵族社会”!调子即使偏激了点儿,却也有古代经典为证:《诗经》。其内“风”,若干不朽之作,皆是官家“二道贩子”到民间采风,整理,集结,分类成册,——那却全是从桑麻田野村野匹夫活人口中摘录下来的!即古代的“三农”的丰功伟绩:他们会说,会唱,——即《诗经》里的春秋;又基本是“文盲”一族。

为什么有的农民即使没有读多少书,也能讲出大道理?

农民朴实真诚,虽然读书不多,但在日常生活中,能明白很多大道理。农民有时不爱说,但心里知道是非曲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喜欢农民的邻里和睦,有活互相帮助,来客人邻里都会来,大家在一起吃喝特高兴。农民是最基层的群众,也是我们党最关心和重视的人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