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有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很值得讨论!因为一些社会保护政策的实施对象是低收入群体,如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和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等。但是从——“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农民工不愿意干,而城里人愿意干?”——这一现象,这一问题中可以看出,有些社会保护政策其实并没有保护到真正需要保护的对象。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农民工不愿意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在劳动力市场中,对于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来说,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会趋向于分布在较高工资层级,而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会趋向于分布在较低工资层级。为什么这样说呢?

通常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是为了获得工资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在劳动者出卖劳动力的过程中,工资会给劳动者带来效用(需求的满足),劳动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用(辛苦和受累),只要工资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便会愿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工资(商品)的效用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个面包给一个经常忍饥挨饿的劳动者所带来的效用,比给一个吃饭问题有保障的劳动者所带来的效用要大。一定实际工资的效用会随着劳动者对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基础消费量”的提高而减少。直白点说,一定的实际工资给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劳动者所带来的效用会比给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劳动者所带来的效用要小。

对于同样的工资水平,“基础消费量”较高的劳动者,由于带给他的效用相对较小,他所愿意付出的劳动量(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也较少。而“基础消费量”较低的劳动者所愿意付出的劳动量则会相对较多。

在完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对于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劳动者来说,决定其工资水平的只有付出劳动量的多少。工作所需付出的劳动量越多,劳动时间越长,劳动强度越大,工资便越高。反之,便越低。

再假设劳动者之间没有体能方面的差异。在同样的工资水平下,“基础消费量”最低的劳动者所愿意付出劳动量最多,或者说,在付出同样多的劳动量的情况下,“基础消费量”最低的劳动者所能接受的工资水平最低。那么,分布在最高工资层级的劳动者当然是那些“基础消费量”最低的劳动者,因为付出最多的劳动量他们所要求的工资最低,其他劳动者都会被他们挤出最高工资层级。分布在稍低一些的工资层级上的劳动者会是“基础消费量”稍高一些的劳动者。那些“基础消费量”最高的劳动者会分布在最低工资层级上,因为付出同样多的劳动量他们所要求的工资最高,在任何工资层级上他们都会被“基础消费量”较高的劳动者挤出,只有在最低工资层级上才没有人与他们竞争。

因而即使考虑到劳动者有体能方面的差异,“基础消费”不同的劳动者在工资层级上的分布也是: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会趋向于分布在较高工资层级,而基本生活需求满足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会趋向于分布在较低工资层级。

农民工的“基础消费量”较低,而城里人的“基础消费”较高。所以农民工一般都从事那些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恶劣但工资水平较高的工作,而城里人一般都从事那些工作时间短、劳动强度低、工作轻松但工资水平较低的工作。

那么这样看来,如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补贴,从中受益较多的会是那些“基础消费量”较高的劳动者。那些真正最迫切需要提高收入的“基础消费量”较低的劳动者反而享受不到相关的福利。这样相关的一些收入分配政策其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甚至是完全无效的。

在一些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在不断增长,但改善收入分配的效果却很不明显。我国在完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有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奇怪,实质一点不奇怪的问题。

说奇怪,是因为在多数人的眼里,农民是比城市居民“低”一头的,好像农民只能做城市人不愿做的事,做城市人省下来的工作。因此,当出现月工资3000元的工作,农民不愿做,城市人却愿意做的现象时,就感到很奇怪,感到很不能接受了,就觉得现在的农民是不是太挑剔了。

不错,今天的农民,确实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农民,只要有钱挣,就毫不犹豫地接受。今天在如何到城市找工作问题上,很多农民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对工资、对工种、对劳动时间等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因为,他们已经不像二、三十年以前自己的父辈那样,可以不加选择地在城市务工。他们的思路、想法、理念、观念等,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需要有自己的选择。

更重要的,城市人愿意干3000元的工作,是基于他们在城市都有居住的地方、有社会保障、有安逸的家做基础的。农民进城务工,既要租住房子,又必须另起炉灶,还没有社会保险。也就是说,同样的3000元,在进城务工的农民手中,可能只有一半。也就是说,至少要比城市人多上30%以上的工资,才有可能像城市人那样去从事某项工作。否则,是很难吸引到农民进城务工的。

所以,切不要把农民不愿做3000元的工作认为是他们太挑剔,而是他们不能不挑剔,不能不有所选择。而今天的农民,已经到了可以选择在城市,也可以选拔在农村,可以选择从事某项工作,也可以选择不从事某项工作,而不是过去的单项选择。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有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每月3000元工资,并不高,对于农民来说,吃喝之外,还有房租水电,扣除一下其实所剩无几。

而农民外出打工,不是单纯的一个人吃饱全家人不饿,而是后面有一个家庭需要供养,家里老人给点钱,孩子上学要点钱,3000元除掉日常开支,其实所剩无几,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显然不够的。所以有一些农民,确实不愿意干这种活。他们宁愿做一些散工,驻工地是不用租金的,一个月就省几百元,这样散工赚的实际上不会少于3000元/月。尤其是农忙的时候,还可以回家帮忙什么的。

当然,如果工资比较高,那么累点辛苦一点,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还是愿意的,因为他们外出奔波,就是冲着多赚钱来的。辛苦没关系,关键要有钱。

城里人愿意拿3000元工资,是因为只是单纯的找一个工作。而不是为了赚钱。

城里人有自己的住房,不管是新房子,还是老房子,不管是好房子还是破房子,都有房子。而且城里老人有退休金,一般人都有自己投资渠道,也就是城里人有多种收入来源。那么有一份工作就可以维持自己生活,所以就随便上班去了。

还有一些城里人,上班单纯是找个事儿做,让自己不无聊。要知道,城里人有时候不仅只有一套房子,有的房子多了去,还有的有商铺,这些收入够他们过好日子了,上班就是不让自己闲下来而已。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有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农民外出打工是想存点下来回家养家的,3000千元的工资除了房租伙食费,应该没有余钱了。要是路远车费都不得。若是在老家二千也有人干。城里人在当地不必房租,就近工作,生活还是过得去的,当然有人干了。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有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这种情况一点亲身经历,去年年底同部门的好几个农民工友都因为工资太低辞职了,今年年初招的都是城里人。有一次和她们聊天,问她们这么低的工资怎么愿意干?她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在家太闲了!

在我们这里,上班时间相对自由,临时请假也方便,加班时间也不是很长。唯一的缺点就是工资太低,这也是留不住农民工友的原因。也正是这些原因,吸引了一些“闲”得发慌的城里人。

其实,我们这里也不算是城里,顶多算是一个工业开发区。当地的“城里人”原本也是农民,只是土地被开发了。

这些“城里人”为什么愿意拿这么低的工资呢?

第一点,她们不靠这点工资养家糊口。和一个大姐聊天知道,她家有一栋房子出租,包括门店和出租房,每月的租金就能收上万元。家里的孩子也成家立业了,丈夫在当地物业公司上班。她出来上班,只是出来挣个零花钱,多点少点无所谓。

第二点,她们上班真的只是为了消磨时光。另一位大姐,她说前几年没出来上班,整天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电视刷手机,整个人都快脱离社会了。现在出来上班,没有生存压力,能和同事们聊聊天,有点事做,还能顺便拿点工资,挺好的。

农民工友就不行了,他们抛家离乡出来上班可不是为了消磨时光,也不是只为了养活自己。在他们背后,还有老人要养,还有小孩要养。一个月3000块,除了房租和日常开销,每个月又能剩下几个钱呢?所以,他们宁愿去干更苦更累的活,每个月多挣些钱,这样也能多存些钱养家。

以上是一点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感谢阅读,期待您的关注。对于上述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吐槽、批评指正和补充、

——END——

为什么企业每月3000元的工资,有的农民不愿干,而城里人愿意干?

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后来又在城市工作,对这种现象还是很有感触的。

农民家底薄,之所以要进城打工,就是为了多攒点钱。一般出门在外打工,身后是背负的是全家人的负担。本身自己在城里也没有房子,打工还要租房,3000元工资,房租和生活费用下来,还能剩多少钱?每个月还要寄钱回老家去给老人和孩子作生活费,所以不是农民不愿干,而是负担太重,拿这个工资还不如在家务农。

而城里人就不一样了,城里人有房子住,爹妈要么是做生意有钱的,要么也是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自己工资低点可以啃老。就像十多年前,我当时在某单位上班的时候,单位上有个同事,家里条件很好,但是他在单位每个月工资就2000元,难道他觉得2000元足够吗?

根本不是的,他衣服裤子都名牌,随便买双运动鞋都要用掉半个月工资,隔三岔五的还要请朋友到KTV,每次消费都是1000元以上,显然这个工资根本不够他的零用钱,他上班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已,每天开着私家车,到单位上混混时间,到点了就约上朋友嗨皮去了。

所以,3000元工资农民为什么不愿干?不是瞧不上,而是真的不够。很多城里人为什么愿意干,不是觉得多了,而只是为了有个工作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