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林彪有名言,任何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必须是一个看地图的高手。
林彪要求他的将领们,要熟记地图,最好能够背下地图。
为啥?
这是因为当年的军事作战,完全是依赖地图进行的。
军队的集结、部署、行动、作战,均要根据具体的地形进行。
原则上,军事作战的胜负大部分是根据地图上互相部署对抗的结果,类似于今天的兵棋推演。
如果对于地图不熟悉,军事指挥是会有大问题的。
著名的抗战106师团被国军围歼,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图问题。
当时106师团孤军深入江西九江万家岭地图,试图一举绕过国军防线,攻打侧翼,导致国军彻底崩溃。
然而薛岳很快发现了这一点,调动主力部队向万家岭集结,前后调动近10万人。
这么大的部队调动,自然很快被日本侦察机发现。
情报到了106师团长手中,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开始全面撤退。
然而,由于地图问题,106师团并没有突围成功。
这份地图是岗村宁次20年代从孙传芳那里窃取的,地图本来就绘制的不高明,加上时间过了20年,地图同实际有很多差别。
同时,万家岭这里都是原始森林,地标地物很少。
106师团长的能力有限,竟然看错了地图。
106师团在2天时间内在万家岭转悠了半天,竟然是在原地打转。
这段时间国军大军包围上来,最终将106师团几乎歼灭,师团长靠躲在草里逃过一劫。
就是这个意思了。
其实,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指挥员,只要在地图上进行简单的兵棋推演,也就知道了。
将军需要有一定的战略和战术眼光,还要考虑所有敌人可能的军事行动,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完成的。
为什么马谡这么牛逼?
就因为他地图指挥很厉害,连诸葛亮也不如他。
自然,地图指挥不能说他就是很适合指挥军事作战,但看不懂地图确实不行的。
再说通俗点,一个人如果连开碰碰车都会吓尿,他能去开赛车吗?
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地图是军队行动的基础,在战争行动中,敌人在哪,我们在哪?都是要首先确定的问题。而这些在军用地图上都是有清晰的标注。
地图是按一定的法则,在平面上有选择地表示地球或者其他星球自然表面若干要素与现象的图形。军用地图是为军事需要制作的各种地图。军用地图包括地形图,联合作战图,海岸带地形图,海图,航空图,专题地图等。这几个都是苏联的军用地图,在苏联时代,地图是机密文件,中国和苏联一样。一般民用地图都会对图形做一些变形处理。美国人绘制的缅甸地图。旧的国军地图,上边是用标号标注了本方的各个单位的位置,现在解放军的标号一共有1000多个,包括部队对标,象形符号,代字等,解放军的队标用红色表示,敌军的标号用蓝色,粉红色是友军,不明国籍用绿色表示。
一般军用地图上除了各种地形自然现象以外,还会有各种军队标号,在地图上绘制出交战双方的各种单位的位置,兵力大小等信息,通过地图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目前的敌我形态等情况,在作战行动中,使用地图可以非常方便了解情况,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个形势图就是比较简单的形势图,真正军用的形势图上边的信息要更多。而且会根据自己专业分成不同的专题地图。这个是一个例子,真正的军用地图标注起来就是这样子。除了各种队标,还要有时间,这种敌我态势图都是要一定时间更新一遍的。
读懂地图看是要懂到什么地步,读懂地图上标注的情况只不过是第一步,而根据地图上标注的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是展示一个指挥员水平的依据,同样的一种情况,不同的指挥员会做出不同的决定,作战行动中没有绝对的对错,而且没有一个公式会给你去套,这里边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不过,光看地图也是不行的,光看地图不和实际的地形对照,也是会出各种问题的,地图由于绘制测绘是有一定的周期的,并不会是完全和现实相符,而且敌方有可能会制作出来假地图来迷惑我们,在二战中,隆美尔在第一次进攻阿拉曼的时候,就是上了假地图的当,在标注是硬地的地方却是流沙区,计划2个小时通过的地形用了一夜也没有过去,天亮了英军飞机过来把陷在流沙里边的德军炸了一个遍。
现在,GPS一类的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使地图不只是原来的纸质或者丝绸制品,已经开始出现了电子地图,但是这些只是一个作战指挥的一个手段,最后做出决定的还是站在地图或者屏幕前边的人。而这个人并不是天生就会有什么将帅之才,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最终成为将帅。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确实可以这么说,关键是要真正的读“懂”,而不是在地图前面装模作样。如果真的能看懂,说此人具有将帅之才没有一点问题。
一、什么是真正的看“懂”。
记得以前在作战部队司令部当作战参谋时,经常听参谋长上讲,合格的参谋要做到“六会”,哪“六会”呢?——读、计、算、写、画、传。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记得清清楚楚,说明当时业务水平杠杠的!没吹,确实不错!哈哈
上图为演习时参谋人员标绘军用地图
这里的“看懂”就是“读懂”的意思。怎么才算看懂呢?把以下内容搞清楚了,就算你基本懂了:地形、地物、地貌、气候、当地风土人情、敌我双方兵力部署位置(各部分队所在地)及连接点的位置、各军兵种及武器装备在此地的运动情况,等等。注意,这只是基本看懂。这仅仅只是对参谋人员的要求。对参谋长的要求就更高了,除了要看懂上述内容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看地图的时候,要把敌我双方摆在地图上先打一仗,也就是在头脑里先模拟一次,看看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纠正。
上图为老的纸质军用地图
还有一件有关地图的事,让我终生难忘。读研究生时,我记得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研究员讲,现在的年轻人写文章多,很多都是空的。我当时问他,空不空有什么标准吗?他肯定地回答,有标准,标准就是——你写的文章应该可以在地图上能标出来。当时非常惭愧。由此可见,参加过实战的人,对地图的重视程度,是我们后辈不能理解的。
二、举几个例子,说明真正能看懂地图的人,是不是真的具备将帅之才?
1、“施里芬计划”。说起“施里芬计划”,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施里芬在任德国参谋总长时,花费数十年精力制订的德国东守西攻的作战计划。他退休后,小毛奇接任总长,但在一战时,小毛奇并没严格执行该计划。在此,我们不讨论该计划为什么没有被严格执行的问题。只是想说,当年他本人及在他本人的领导之下,德国参谋本部在地图上对这场战争肯定有无数次演练。施里芬对这张地图肯定是读懂了。尽管一战时,该计划没有成功,但我们不能否认施里芬是一位具有将帅之才的人。上图为施里芬及施里芬计划要图
2、刘伯承元帅的“五行术”。“用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这是对陈毅元帅对刘帅的评价。刘帅在战争中神机妙算,具有古代儒将风格。但刘帅几十年的军事生涯中,经常强调“五行”——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要通过地图看地形。刘帅曾讲:“我们要认真地研究河川、山地、道路、地砦以及地形平坦、起伏、开阔对敌我行动和火力发挥的影响。”刘帅讲的研究地形,主要是通过看地图进行研究,当然也会实地考察,但在地图上研究会更全面和方便。刘帅不但要求手下的人这么做,自己更是率先垂范。刘帅就是这样的将帅之才。上图为刘伯承元帅及其指挥战争的战场遗址
3、粟裕的独特爱好——看地图。粟裕大将位居十大将之首,军事才能丝毫不逊色于十大元帅。特别是淮海战役时,二野、三野联合作战,毛泽东对陈毅讲,由他负责整体工作,军事上交给粟裕来指挥。最后,60万解放军打败了80万的国民党军队。在指挥淮海战役期间,粟裕经常一个人面对着地图能看上一个晚上,我想,战争还没有开始,粟裕已经在大脑中演练过许多次了。看地图的习惯,粟裕在全国解放好多年以后,仍然保持着,几乎是他唯一的爱好。粟裕就是这样痴迷于看地图,也是真正的将帅之才。
上图为年轻及年老时的粟裕
以上仅举三例,说明真正能看懂地图的人,是具备将帅之才的。
当然世界军事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将帅之才,欢迎大家补充、讨论,共同提高!
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有人说能看懂军事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蒋介石天子门生第一人、西北王胡宗南第一个表示不服,大声嚷道:“这是哪个砖家从哪得出的谬论,就凭我这暴脾气,看我不打死他……”
我胡宗南虽然是个小矮子,身高还不及法兰西的拿破仑,甚至脑袋还有点小,这也是本人智商开发得比较晚的原因吧,都不好意思说了我十四岁才上小学,想想都觉得丢人呀。
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胡宗南也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放到今天怎么说都是一个学霸,地理、历史、国文等可谓无师自通,特别是对史记、资治通鉴颇有研究,超强的记忆已烂熟于心,从小学到中学各种奖项拿到手软,更何况一张军事地图?
我21岁才中学毕业(你们几岁呢?),本想出国继续深造以施展治国平天才的抱负,但条件不允许,为了生存才屈尊于三尺讲台,并在报社兼职编辑工作。但三尺讲台根本容不下我胡宗南的鸿鹄之志,25岁就有了不少积蓄完全实现了今天的“自驾游”,为了开阔视野我胡宗南游遍了中原及北平天津等各大城市。
改变胡宗南命运的就是南下广州黄埔了,当时已经28岁快奔三了才选择投笔从戎,没想到的是黄埔的考官“以貌取人”,拿我的身材来开涮并拒之门外,就凭我这火爆脾气不闹个鸡飞狗跳誓不罢休,所谓有志者志竟成,这一闹竟然感动了校党代表廖仲恺,从此踏入了黄埔的校门,也改变了我胡宗南的命运。
虽然我胡宗南年纪相比其他学员要大不少,但不管在学识或者阅历方面,我都比其他学员丰富不少,最主要的是我胡宗南的是具有政治眼光的。自从踏上黄埔之路后,我胡宗南在官场上可谓平步青云,从一个见习少尉只用了五年的时间,便执掌了校长的起家资本黄埔第一师,将黄埔其他学员远远甩在了后面,可谓占尽了黄埔风头。
自从我胡宗南执掌第一师后,出于对校长的忠心耿耿,不断得到了校长的栽培与提携,晋升的速度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也引来了黄埔学员的嫉妒,就如同我学生时期一样,各种奖项拿到手软了,黄埔学员第一个晋升少将,第一个中将军长、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军团长、第一个集团军司令,还是黄埔学员中第一个战区司令,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但是,说实话,指挥第一师时我胡宗南游刃有余,在中原大战中所向披靡,令对手闻之丧胆,给校长挣足了脸面。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担任军长后,我胡宗南似乎有点力不从心了,感觉指挥起来有点吃力了,我真的开始怀疑校长的用人眼光了。抗战之淞沪会战差点被打没了,校长下令总撤退命令后将我划归李宗仁管辖,但这庙小了校长把我调到了关中休整。
自从进驻关中后,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抱负,我胡宗南打开地图,萌生了拥兵自重的念头,开始效仿校长培养亲信。但是关中屁股还没坐热,校长又把我的第一军团拉到了兰封战场,为了保持实力一度贻误了战机曾遭到了校长的痛斥。
但没像我的同窗第八军军长黄杰那样,因作战不为而锒铛入狱;武汉会战间,我第一军团奉命驻守信阳城时,趁着日军合围之前,在不支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的情况下溜之大吉了,令李宗仁暴跳如雷,但校长非但没处置我,还被擢升为第34集团副总司令,几个月后还转正了,成为了黄埔学员第一个集团军司令,掌管五个军二十余万大军。
掌管第34集团军后,我胡宗南离开了抗日一线,不到三年晋升为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正职是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朱绍良,只不过是一个伴食宰相,第八战区说了算的还是我胡宗南,第一登上了人生的顶峰,掌管着几十万大军,控制着陕甘宁青四大国统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
虽然长期离开了一线战场,但打仗这玩意似乎有点生疏了,内战期间自从占领延安后,老是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从西北一直败到了大西南,自己的起家部队第一军精锐所剩无几,颜面尽失威风不再,自己的起家部队第一军精锐所剩无几,完全辜负了校长的栽培和寄以的厚望,军事生涯最终在台黯然落幕。我胡宗南用事实证明了,并不是所有地图烂熟于心的军事指挥官,就能看出是否具备有的将帅之才。
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军事地图)
(本文由桌面战争兵棋原创撰写,图片来源于网络。“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文:桌面战争兵棋 | 赛文
能够看懂一张地图的,不一定能够说他是将帅之才,因为作为一名出色的指挥官还许多方方面面的考量,但是能够算得上是一名将帅之才的,一定是一个制图看图的高手,能够真正的将地图看“懂”。
(军事地图一般都十分复杂,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很难看懂)
要能够看懂地图的首先要做到“六会”:读、写、计、算、画、传。要学会这六样才能说明你是真正的看懂了地图,在军事战争中,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就是对战场有着清晰的认识和认知,也就是说,能够清楚明白的认知军用地图是每一名指挥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会看图制图也是军人重要的一门学科)
军事地图上的标注会十分清楚,可以具体到某一栋楼的楼层数或者楼层高度等,如果标注野外的话,会在野外的地图上标注出道路以及桥梁的具体称重能力,这样可以保证任何有必要的军事信息都够在地图上呈现出来。一般的军事地图还会具有特定的标绘序号,每一支部队也都有相应的符号表示,这样在地图上就不会混淆。而军用地图最大的特点在于他的等高线分布非常密集,在战争中高程信息非常重要,因此要军用地图的等高线绘制非常的准确精密,以便于随时转换成三维的地图沙盘。
(军用地图)
一名可以被称之为将帅之才的指挥官,一定需要更加深刻的读懂这些军事地图上的数据,地形、地貌、地物、气候等等可以影响战争的一切数据。并且在看地图时,指挥官的脑中就要将敌我双方摆在地图上先打一仗,进行模拟战,为友军寻找有利的优势,做到这些才能够被称之为将帅之才。
(当时战场上能够和李云龙并称为将帅之才的也只有楚云飞了)
在《亮剑》中就有这么一幕,晋绥军的楚云飞和李云龙两人可谓是亦敌亦友,一次楚云飞来到李云龙的独立团学习,在对当时的地图进行测绘的时候,楚云飞的表现让李云龙大吃一惊,说自己总部参谋的制图表现都比不上楚云飞,希望楚云飞留下来给自己当参谋,但是楚云飞却说这是黄埔生必备的一项技能。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能够看懂军事地图的人不一定是将帅之才,不然黄埔生出来那么多军官,并不是每一位都是将帅之才,但是真正的将帅之才,一定有着过人看图制图能力。
为什么有人说能看懂一张地图,就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将帅之才?
能看懂一张地图的,不一定就是将帅之才,但是但得上将帅之才的,一定是一个制图看图高手。
看过亮剑的应该了解,在晋绥军派遣的军官团去八路军总部学习的时候,一项好奇李云龙的楚云飞就前去独立团部进行学习。两人在地图上进行测绘的时候,李云龙就曾说,希望楚云飞留下给自己当参谋,说总部的参谋制图都比不上楚云飞,而楚云飞则说这是黄埔生必备的,可见制图测绘对于军官来说多么重要
在近代或者古代战争中,能够对敌方地势地图非常了解是胜利的必备要素,可以说,能够胜利了一半,霍去病的厉害就是带领数万骑军能够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突袭匈奴老巢,他所以靠的就是对地形的掌握,
军用地图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等高线分布非常密集,这在正常的地图中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在军事作战中,高程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军用地图上的等高线绘制非常紧密准确,随时可以转换成三维的地图沙盘。而且军用地图的比例尺一般是固定的,会用1:1万和1:5万等几种类型,这样便于指战员适应地图范围。
这也是为何有了GPS我国依然花费巨资研发北斗卫星一样,战时一个导航系统至关重要。
军用地图在懂的人眼里就不只是,文字,和圈圈直线,是真正的山水,河流,山有多高,河有多宽,哪里可以行军,哪里适合埋伏。等等都是清晰明了。所以可以借此打好一场歼敌之战。
这是一份苏联的军用地图,可以从地图上看到多种行军路线,迂回包抄。
军用地图上坐标系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军图中最明显的坐标网格,那是以高斯投影法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你看到的24-54的数字,但那只是坐标的公里数。是距离赤道的距离。不同比例的地图的坐标网格是不一样的,比如,一比五万的图,一个坐标网格边长为2cm,实地长为一公里,一比十万的图,一个坐标网格也边长为2cm,但实地长为两公里。由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位点可以精确到米,实用价值极高,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坐标系,无论是电子地图,还是GPS定位系统,无论是军队还是地方,大多数都采用这种坐标系。
第二种叫做地理坐标,以度、分、秒为单位的坐标系。在军用地图上也有显示,在地图的双线内图廓的双线间的垂直短线,表示的就地理坐标的分划.也可以在军用地图上查到目标点的地理坐标,也就是:度、分、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