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唯独留下了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清末的国家最高学府,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是戊戌变法留给中国的教育火种。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但京师大学堂有幸保留了下来,这与国际、国内背景有关。
第一、京师大学堂虽然是中国的最高教育机关,但却有深厚的国际背景。美国人丁韪良在创办之初,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是清朝的二品官衔。这个丁韪良不简单,他是基督教新教教会长老派传教士,同时又为美国政府提供情报。丁韪良曾亲自镇压过义和团运动,曾参与中美《天津条约》的制定,有这样背景的总教习执掌京师大学堂,慈禧太后是不是得考虑一下呢?
京师大学堂未被取缔,与光绪的老师孙家鼐有关。孙家鼐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管理学务大臣,正是孙家鼐聘请了丁韪良担任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也正是孙家鼐面见荣禄,要求荣禄对慈禧太后施加影响,保住了京师大学堂。孙家鼐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开明而稳健的政治家,是中国首任教育部长和北大校长,正是他的努力,丁韪良的国际背景,才让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全。
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唯独留下了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让慈禧误以为维新派试图通过政变来帮助光绪夺权,要废除她在大清国的崇高地位,才会出手将光绪和维新派按在地上摩擦!
这是一场政治斗争,一切都以能够坐稳权势,巩固政治地位为主要目的。
显然,慈禧废除所有的变法措施,仅留下京师大学堂,就在于学校的存在并不影响她的统治,相反还能为大清国培养洋务人才,这一点她还是很清楚的。当然,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缔,还和孙家鼐的努力争取有关。
孙家鼐是光绪的老师,1898年他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的职位担任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校长(管理学务大臣)后,立即聘请了丁韪良(美国传教士)担任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
这个丁韪良曾参与过中美《天津条约》的起草和谈判,或多或少带着美国政府的背景,换句话说京师大学堂存在一定的国际背景。
这让畏洋如虎的慈禧自然就有投鼠忌器的感觉!
戊戌变法失败后,孙家鼐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奔走,极力周旋,对慈禧的亲信荣禄诚恳情切,由荣禄出面对慈禧施加影响,为保住京师大学堂又加了一道保险。
所以京师大学堂能得以保全,中国也多了一座高等学府,后又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唯独留下了京师大学堂?
废光绪杀六君,皇帝改革兴国策。伤老臣旧思想,动摇了慈禧皇权。京师学堂留下,可培养八旗子弟。清朝妖婆掌政,中华民族多灾难。
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唯独留下了京师大学堂?
重视文化,注重培养人才。
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唯独留下了京师大学堂?
她虽守旧,但也知道我们真落后,还是要培养人才的
为什么“戊戌政变”后,慈禧废除了所有变法措施,唯独留下了京师大学堂?
谢邀“术球”为您回答
“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后期,慈禧老佛爷为了自己的权力而打压变法人士而发动的政变,直接导致了光绪帝被软禁失权。
京师大学堂,是北大跟北师大在1898到1911年间的曾用名。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是近代最高学府。也是当初的教育机构权力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北大清华加教育部。当然,也是“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
光绪帝
其一,趋势所致。当时是列强争先恐后的侵占大清政府的土地,在我大中华土地上,列强的身份地位都比我中华子民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还不是国力衰落。所以有智之士,早在1895年就纷纷上书要求办新式学堂。比如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就是康有为上书举办新式学堂的典范。
康有为
其二,慈禧态度。慈禧这个人,虽然对权力欲望很重,但是也是想维持自己的霸权统治的,也想国家富强。从她支持“洋务运动”就可以看的出来。而且也办了些人事,比如派人去国外留学(公学),废除科举,扶持民间办报等等。
慈禧
其三,办学的人厉害。举办京师大学堂的人叫孙家鼐,是咸丰九年的状元,同时也是光绪帝的老师。在那个时候,他还是管理书局的大臣,是当时的“大儒”,慈禧也不敢轻易的去动他,不然天下读书人的笔杆子还是挺吓人的。
牛人孙家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