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下场如何?
张勋是活跃在清末民初的直系军阀之一。
1909年溥仪即位后,历任江南提督,率巡防营驻南京。清朝覆亡后,为表示效忠清室,张勋禁止所部剪辫子,被称为“辫帅”。
武昌起义后,张勋奉令镇守南京,顽抗革命军。“二次革命”后,被袁世凯授为定武上将军,任江苏督军、长江巡阅使。
张勋:
1915年,拥袁世凯称帝,被封为一等公爵,但内心仍一意维护清廷。
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当上大总统,黎元洪和段祺瑞争权,段祺瑞策划武力推翻黎元洪,黎元洪抢先免去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张勋乘机率“辫军”北上,于6月14日到达北京。
1917年7月1日凌晨1时,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瓴,率领刘廷琛、康有为及辫子军几位统领,进宫觐见溥仪。
张勋等人向溥仪行三拜九叩礼,溥仪发布“即位诏”,封康有为任弼德院副院长,张勋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并被封为忠勇亲王。
张勋通电各省,宣布已“奏请皇上复辟”,要求各省应即“遵用正朔,悬挂龙旗”。
剧照:
但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了全国的反对。段祺瑞组织“讨逆军”击败“辫军”,张勋逃入荷兰使馆,溥仪被迫退位。
张勋率领进京的辫子军只有5000多人,计逆军有六万余众,根本没法打。张勋只好让杂牌部队打头阵,辫子军躲在后面。
没想到前面的杂牌部队临阵投降,辫子军毫无防备,一触即溃,陷于腹背受敌之势,张勋只好命令辫子军破坏丰台铁路,阻止讨逆军前进。
但是洋人不同意,并派兵保护铁路,张勋只好作罢。 7月9日起,讨逆军兵临北京城下,对北京采取了大包围。
辫子军:
就在这时,张勋手下大将、留守徐州的张文生通电投降。
张文生投降后,手下士兵把头上的辫子剪光,张勋的家底赔了个干净。
为了避免被俘,他逃到荷兰大使馆避难,复辟闹剧结束。
张勋的辫子军起源于小站练兵时的定武军,在清朝末年属于精锐的新军之一。
武昌起义后,徐绍桢率领新军第九镇两标官兵进攻南京,张勋率辫子军死守雨花台,辫子军在战斗中视死如归,新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
其后徐绍桢联合江、浙、沪三省都督,组建了1万余人的江浙联军卷土重来,张勋亲临前线率辫子军7000余人迎战,在南京摆开战场厮杀。
由于众寡悬殊,辫子军连丢孝陵卫等据点,死守紫金山上的天堡城,经数日鏖战,辫子军弹尽援绝,才撤出阵地,此战联军以优势兵力获胜,但也死伤惨重。 张勋复辟失败后,他带去的辫子军战死100多人,其余皆投降了段祺瑞。
段祺瑞将这些人剪掉辫子遣散回乡。徐州留守的辫子军,由安徽督军倪嗣冲出面收编,割掉辫子,取消番号,辫子军从此成为历史。
1918年3月,北洋政府对张勋实行特赦。张勋此后一直住在津门德租界6号寓所。
晚年逗孙子:
他虽然不问政治,但富有经商头脑,独资或投资经营了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等企业70多家。有人估计,张勋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达五六千万元之多。
1920年5月,张作霖想让张勋出山担任长江巡阅使兼安徽督军,被张勋拒绝。
有一次。一位客人劝他剪掉辫子。张勋说:
“吾回天无力,尚可独善其身。脑袋在、辫子不掉!”真是一个老顽固。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
参考资料:《清史稿》 《奉新张忠武公哀挽录》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下场如何?
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在北京的部分被段祺瑞解散,留在江苏部分被改编为江苏暂编第一师,在安徽的被改编成新安武军,到1923年被陆续裁撤。
张勋的辫子军正式的名字是定武军,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张勋始终以清臣自居,不肯剪辫子,连所属的部队也不剪,所以被人叫做辫子军。说起来,张勋恐怕是少数在辛亥革命时真心为清廷镇压革命的清军了,不过最终被革命军击败。二次革命的时候又作为袁世凯的急先锋攻打南京,一路烧杀劫掠,屠杀军民,结果搞的自己名声太臭,所以只能去徐州当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
不过复辟这事,张勋还真是被人坑了,很大程度上是段祺瑞为了搞倒黎元洪而故意诱使他干的。根据当时一些人回忆,在带兵去北京调停段祺瑞和黎元洪之间矛盾前,张勋就在督军会议上提出了让他倒黎元洪可以,不过之后要复辟清朝,段祺瑞的代表徐树铮和其他人对此的表示了同意或者默许。
因为自以为是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所以张勋北上时只带了5千人马,而辫子军主力留守徐州和安徽。没想到段祺瑞翻脸不认人,等到张勋把黎元洪逼下了台,立刻就组织了讨逆军来讨伐。张勋兵少,只能逃到荷兰使馆避祸。而他带到北京的5千辫子军在这场闹剧中没死几个人,剩下的段祺瑞缴械以后将他们遣散。
张勋虽然复辟兵败,不过毕竟只是被利用的棋子,所以段祺瑞最后也没对他赶尽杀绝,张勋从事实业倒也安享荣华富贵
至于张勋留在徐州和皖北的辫子军则被收编,在江苏的5千辫子军被收编为江苏暂编第一师,驻防海州,后来被改编为江苏第一师,北伐战争以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
而在安徽的40营辫子军则被新任的安徽督军倪嗣冲收编为新安武军,由张文生统带。张文生后来接任安徽督军一职,不过对于新安武军他也是掌控无力。1923年马联甲得到齐燮元的支持出任安徽督军后,着手将新安武军陆续裁撤,安徽的辫子军就此终结。
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下场如何?
话说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被推举为民国大总统。虽然总统宝座姓黎,但实权却在国务总理段祺瑞之手。黎不肯示弱,因而与段发生摩擦,这便是民国史上著名的“府院之争”。
他二人闹得不可开交,却牵动了一人心思,这人便是人称“辫帅”的张勋。张勋在当时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军阀,但他却差一点改写了近代史。由于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愈发激烈,于是黎元洪发电报请这位时任安徽督军的张勋入京“调停”。
这一来,正合张勋心意,如今已经是民国,可张勋却偏偏以满清旧臣自居,并且对外宣称自己心中只有皇上,要一心一意效忠清室,因此他自己不剪辫子,也不允许手下弟兄私自剪辫。他巴不得找个由头入京,黎元洪这封电报,正中下怀。
快给老子点兵,老子要进京!于是乎,张勋自己做统帅,带5000辫子军兄弟打着“调停府院之争”的幌子,大摇大摆进了京。他名义上做个和事佬,而志向却是要借机复辟,恢复帝制。在入京之前,张勋发急电给满清的遗老遗少,让他们将龙旗备好,朝服穿上,皇帝要复位了!
7月1日,张勋一股脑撵走了黎元洪,将12岁的溥仪抬了出来,公然宣布复辟,恢复大清年号“宣统九年”。一时间,京城之中五色旗扯下,大清龙旗升起,满大街都是穿着满清袍褂的遗老遗少,耀武扬威,如今咸鱼翻身了。百姓也跟着凑热闹,早就巴不得皇帝回来。(在老舍的著作中曾经提到,除了极少数知识分子外,大多数人欢天喜地迎接皇帝,好似有皇帝的中国才叫中国。)
谈判,没门;要打,奉陪!张勋见人心所向,认为自己大势已成,立马给自己挂了几个头衔,好让自己高人一等。张勋这么一闹,黎元洪跑了,段祺瑞不干了。如今他的宿敌黎元洪跑路了,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可张勋这小子又闹上了。于是乎,段祺瑞打出拥护共和、反对复辟的口号。在天津组件“讨逆军”,率兵入京与张勋大战。
讨逆军人数六万五千人,而辫子军此时不足五千人,在人数方面,张勋不占任何优势。张勋死活不退步,你要打,咱就打,想谈判,没门。于是乎,双方交了手。两方各自利用野炮轰炸对方,可轰了半天,愣是没人伤亡,倒是把几个看热闹的百姓给轰死了,你说这仗怎么打的。段祺瑞最后还出动了空军,往皇宫扔了几个炸弹,实则不为炸人,而是为了吓唬人。没多久,辫子军就顶不住了,跑的跑逃的逃,有些直接跑到警察厅缴械自首。最终,溥仪跑到英国大使馆,康有为跑到美国大使馆,而张勋则跑到了荷兰大使馆。至此,历经12天的复辟闹剧宣告结束。
我的地盘你做主战后统计,张勋的辫子军伤亡不到百人,部分人员逃走,缴械投降者为三千八百人。讨逆军也没有为难这些辫子军,让他们剪了辫子回乡务农。哪曾想到,张勋不折腾了,他留在滁州、凤阳、当涂、徐州等地的辫子军留守军可坏事了,他们一见督军没了,很快发生内讧,你打我我打你,打的好不热闹,有些辫子军干脆也不管什么军令军法,在当地烧杀抢掠,做尽坏事。最终,安徽总督倪嗣冲出面,强行收编四十营的辫子军,将其一律割掉辫子,取消“武定军”番号,自此后,胆敢私自须发辫者,一律军法处置。从这道军令下达起,辫子军算是从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了。
只不过,虽然脑后的辫子没了,但有些人的心中却还留着辫子。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下场如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辫帅张勋的地盘是徐州和连云港。
在民国,这两地都不是什么富裕的地方。张勋的兵力大概有3万人,战斗力并不强。
复辟的时候,张勋带着比较可靠的5000嫡系军队北上北京。
在段祺瑞巧妙的部署下,借助张勋搞掉了政敌黎元洪。随后段祺瑞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不费吹灰之力击溃5000辫子兵。
其实,以区区5000人想要复辟清朝,张勋实属头脑有病,就算50万也未必能够成功。
辫子兵溃散后,张勋仓皇逃入荷兰驻华公使馆。溥仪退位后,他被民国政府通缉,逃到天津德租界。
张勋有的是黑心钱,后人统计财产总值数千万现大洋。
张勋晚年倒也骄奢淫逸,共有11个妻妾,子女无数。
张勋非常有钱,对于生活要求很高。
比如他喜欢吃的一道菜是叫做 西瓜盅鸭,将一个完整的西瓜皮内塞入肥鸭。而鸭子肚子内则是燕窝、江贝、海参等各种海菜。然后将西瓜装入瓷钵,隔水清炖。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燕窝的好坏。
张勋不惜血本购买大量名贵燕窝,就专门做这道菜。张家一个叫来喜的厨娘,为了钳干净大批燕窝,日积月累,用眼过度,几乎失明。张家还把钳好的燕窝熬成膏,冻后切块,名为“燕羔”。燕羔与羊羔、肉松,都属于张勋的伴食妙品。
张勋穷奢极欲,什么都舍得花钱。客人到张家,张勋一律用雪茄招待,一支雪茄就值3块大洋。
1923年8月2日,69岁的张勋病死于天津英租界张家别墅。
死守,他的灵柩辗转运回老家江西奉新,仅仅运费和葬礼就花费了10万大洋。
张勋的下场很好,可惜他的部队就惨了。
辫子兵烧杀淫掠都是高手,打起仗来则战斗力低劣,都是混饭吃的雇佣军。
眼见皖系正规军杀过来,辫子兵这群土包子根本无心恋战,大部逃散,少部投降。
段祺瑞为了演戏,仍然做出激战辫子兵的样子。
稀里哗啦从从7月6日至12日,打了6天。
辫子军被打死还不到80人,5000人就鸟兽散了,段祺瑞更是损失不到30人。
与其说这是战争,不如说是闹剧。
溥仪于7月12日宣布退位,复辟闹剧就此收场。
这5000辫子兵后来大部分投靠其他军阀部队,也有直接逃回老家种田去的,少数则流窜河北、山东上山做了土匪。
而留守在徐州连云港的2万5000人,则由张勋心腹大将徐州镇守使、海州镇守使两人掌控。
虽张勋兵败以后,一再要求两人兴兵北上救援,但这两个小子按兵不动,坐视大哥垮台。。
随后,这两个小子分别投靠了安徽督军兼省长倪嗣冲,江苏督军冯国璋,都升了一级。
由此,张勋的辫子兵就这样没了。
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下场如何?
张勋,1895年投袁世凯,从小站练兵起家,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的扈从,成为中国近代北洋军阀势力之一。他的军队因民国后留着清朝的辫子,又被称为辫子军。辛亥革命后,据守徐州、兖州一带。1916年,袁世凯在一片反对声中死去,留下的北洋军分崩离析,随即因一战的参战问题发生了府院之争,黎元洪和段祺瑞互不相让。
(张勋)
1917年6月7日,张勋奉黎元洪之命进京调停,率辫子军10个营4000余人以维护京城治安为名北上,14日,与保皇派康有为等密谋策划清帝复辟,30日,辫子军占领邮局、电话局等重要据点,发动政变,史称张勋复辟。
(张勋复辟)
其实,此时北京的驻军有4个师好几万人马,张勋带领4000余人就敢发动政变,是与之前的各地督抚的书面承诺分不开的,甚至还在一副黄缎子上签了字。再者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等当时北京政府首领,为了自己的地位权力,一味退让妥协,到张勋真的复辟时,又被扣押,无法做出有效反抗。
(王士珍)
7月2日,段祺瑞在天津组织讨逆军,进京讨伐张勋。张勋要背城一战。刚刚成立的复辟小朝廷,都知道只不过是黄粱一梦,连康有为都逃到了美国使馆。在讨逆行动中,还出现了第一次的空军助战,段祺瑞派的空军在故宫上空盘旋,投下了三颗炸弹,于是局面就完全变了,磕头、上谕没有了,张勋逃入荷兰使馆,辫子军全部投降。段祺瑞还趁机收编了张勋在徐州的辫子军,一律割掉辫子,辫子军从此灭亡。
(辫子军)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40篇)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张勋复辟失败后,他的“辫子军”下场如何?
张勋的辫子军官称是「定武军」(不是袁世凯新建陆军的前身定武军,而是因张勋在1914年被任命为定武上将军,改所统武卫前军为定武军),实际大约有30000多人。
1917年7月12日张勋复辟失败后,其中跟随张勋进京的5000人,除极少部分阵亡外,都被段祺瑞所谓「马厂誓师、再造共和」的军队缴械资遣。
而张勋原来盘踞的地盘上还有25000辫子兵,分别由其麾下驻扎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的定武军统领、徐州镇守使、苏皖豫鲁四省剿匪督办张文生和驻扎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海州镇守使白宝山统领。
张勋复辟失败后,张文生因为与皖系的倪嗣冲关系较为接近,被任命为定武军总统领官,其部下成为利用对付张勋的机会重新获得了安徽督军兼省长职位的倪嗣冲的部属,后来1920年张文生任安徽督军,两年后的1922年被直系马联甲驱逐下野,之后张文生避居天津,因病去世。
白宝山则投靠了副总统兼江苏督军冯国璋,所部改编为江苏新编备补军(辖4个团),任中将司令;1920年8月白宝山部扩编为江苏陆军第1师(辖5个团),仍兼任中将师长。1927年6月白宝山部编入国民革命军第31军,1930年2月出任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少将参议,后来在国民政府系统中晋升为中将,1941年11月在陪都重庆病逝。
还有个小花絮,据说当初张勋赴北京之时与张文生约定暗号电报上只写“速运四十盆花来京”,即由张文生调40营兵力开往北京,张文生满口答应,表示一定依计行事,绝不迟滞。结果当复辟宣布后,张勋发出暗语电报,张文生接电后却真的从徐州派两个副官押运40盆花送到北京,话说张勋一见之下气得差点背过气去,缓过神来连声嚷嚷道:
坏了!坏了!这小子也抽我的梯子了!前面说了所谓马厂誓师再造共和的正是皖系段祺瑞,从张文生后来的归宿看,明显此时已经和倪嗣冲有勾兑,又怎会听从张勋的命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