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最近单位一个同事,讲述了他邻居一个老爷爷的故事,特别有趣,跟大家分享分享这个老人以前是个干部之类的,退休之后,老伴去世,一个人在家生活,子女们都跟他不住一起,只有周末才来看一看他,老头手里有一些存款,不是很多,还有每个月的退休金,肯定够花了,老头也比较节省,不怎么花钱,即使是退休金还有富余。老头有几个老伙计劝他把手里的钱分给儿女,这样生前对他们好,死后防止埋怨,反正这些钱早晚都是他们的,晚给不如早给,他们拿到了钱,欢欢喜喜的,对待自己也好一些,也能多来看看,这些老伙伴就是这么做的。老头笑而不语,没有听他们的。老头有一次把儿子女儿都叫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说要商量商量怎么把手里的钱分给他们,儿女们纷纷表示,你那点钱你自己留着吧我们都有钱不用你的,你愿意吃啥就买啥,我们都不用你救济。老头说既然你们这么说,那我就自己想办法了花了,你们也别急,反正也是花在你们身上,儿女一听很纳闷,然后老头把他的花钱计划娓娓道来。原来老头制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子女们周末来看他,不让他们白跑,油钱他来出,每家每次二百,带孩子来的,孩子有大红包,在这里吃完午饭再走的,给多少钱,吃完晚饭再走的,又是多少钱,孩子留下过夜的,给孩子买玩具和各种零食大礼包。老人生病住院陪护的,一天多少多少钱,反正一句话,过来看我就量化,直接跟金钱挂钩,做什么样的事,就得到相应的钱!儿女们一听都笑了,以为老人开玩笑呢,但老人还郑重其事把明细表的一家一份打印好了,下面还签名了,交给两家,儿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不知该如何是好。大家以为事情会怎么发展?那些劝老头把钱提前交给儿女的老伙伴们惊呆了,自己把钱给了儿女后,儿女认为本来这个钱就是他们的,该来的还是那个概率来,不该来的还是不来,但是这个老爷爷家,每到周末都是热闹盈门,欢声笑语大老远就听得见。儿女们一开始觉得拿钱还挺不好意思的,一直跟老头讲自己真的是来看看他的,不要什么油钱之类的,但是老头直接买加油卡,然后记着次数往里面充,孙子外孙女就更不用说了,平板电脑和小天才手表之类,都是用留下过夜的机会从老头那里换来的,一放假就朝老头家跑,反正做作业玩游戏在哪里不是做啊,儿女后来都隐隐约约有一种,我一周不来一趟就有点吃亏的感觉,而且,一起在老人家吃饭,兄弟姐妹间的感情还加深了很多,儿媳妇和女儿,成天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你给他儿子买鞋子,她给你女儿买裙子之类,反正好东西都是两份,你也不忘记我我也不忘记你。反正我看老人的目的是达到了。相比较得到东西,人类最害怕的还是失去,你看看别的答案,哪个不是去看一趟老人就会失去点东西,久而久之,人们就烦了,把老人当成一个累赘,没有人会喜欢累赘。而这种方法不仅不会失去东西,还能得到点东西,意外惊喜。而且对老人来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这些钱都是要给儿女的,早给晚给都一样,分期集中没差别,当然要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啦当然了,有人会说,这会把亲子之间的关系给庸俗化了,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的亲子关系都是你爱我我爱你,大家和和睦睦的,那么什么问题都不会产生,恰恰就是因为只用感情来处理这些事情有时候会力不从心,大家才不得以用了一些额外的办法的,就好比只要一对情侣能相亲相爱一辈子,一辈子不结婚都行,有没有那张纸真的无所谓,可是,有几对情侣真能做到的?--------谢谢大家的支持,集中回复一下有人质疑这是有钱的做法,那么没钱怎么办呢,我说这个故事的核心并不是炫耀老干部有钱的,是他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解决问题的态度,没钱有没钱的做法,比如可以帮助子女带孩子之类,没有钱可以花时间或者花力气在孩子身上,主旨是别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总是要求孩子们一味的付出,要让孩子获得点什么,这样才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关系。我估计说完这一点,很多人又会说,为什么父母还要为孩子付出,不是已经养育他们了吗,我如果是父母我就不付出之类,老人辛苦了一辈子,为什么还要低三下四的云云,或者说故事里的老头很可怜,事情很心酸等等。问题是,这是在满足老人自己的愿望啊,老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来看自己,如果他没有这个想法,他大可不必画这些功夫和代价,因为孩子们回来,孙子辈在自己身边玩,自己享受这种生活,所以他才要努力去创造这种让自己很享受的环境,这是老头自己的选择,自己选择了这条路,自己又享受其中,自己付出点钱和精力不是很正经吗,假设老头就喜欢一个人呆着,很享受退休时光,他还会想这些办法吗?估计轰走都来不及吧。既然是想和孩子们达成一种长期持续的关系,就根本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付出,这种关系是不健康的,必须要给孩子也提供点东西,如果提供不了的话,我觉得孩子抱怨是理所应当的,试问养育孩子的时候,哪个父母没有抱怨过,哪个父母没有以养育孩子为名强迫孩子做过他不想做的事情呢,因为你养育了孩子,所以你天然就站在了道德的高地上,很多时候,你不会在意孩子的感受,因为是你一直在付出,同理,当父母什么也不能给孩子提供,只能要求孩子们一味付出的时候,孩子们抱怨或者借机发一些脾气之类,真的是亲密关系中正常的。我再次强调一下,如果亲情能够解决一切的问题,那就不需要什么法律啊道德了,而当亲情不起作用的时候,适当的运用一点技巧达到自己的目的一点也不丢人,有钱的可以按照有钱的做法,穷人有穷人的做法,目的是一家人高高兴兴的。
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不多,都是一样养大的,如果有几个孩子,不可能让一个人承担养老人的责任,要公平,比如我家姐弟三人,如果父母行动不便了,我们每一个人照顾两个月,开始就定好了,谁有困难自己克服,不互相推,没规矩不成方圆,上次回老家,我们一起聊天,我妈说起分家产,我弟弟说他不要,因为当初拆迁他得了一套房。我随口就说,不分也得养父母,这是两回事,我弟弟说对。
虽说公平是相对的,但它一定得有,所有的问题一定要放在明处,大家按相对公平的办法处理,如果有几个儿女,非让一个人养,就算那个人接受,但大家基因差不多,你们不养,你们觉得他会一直养?他得有家庭吧?他的家庭成员愿不愿意?
为了愉快地相处,也为了个人的义务,划分好时间,该谁负责谁负责,谁也别以为有钱有权就怎样,也别以为离的远就有借口,在这个问题上一视同仁,共同负担。
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关爱幼童,抚养孩子,帮扶老人,赡养父母,这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习俗。这种古老的习惯,一直影响着炎黄子孙,一代一代的后人沿着先人的轨迹传承下来,是中华民族灵魂上好东西,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做的。
中国人讲的是忠孝仁义,讲的是血浓于水的骨肉情。父母关爱子女,抚养子女,对子女讲亲情。子女帮扶父母,赡养父母,对父母讲感恩。你陪伴我长大,我陪伴你到老。这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天理,又是谁也不可逆转的硬道理。
不赡养父母,不帮扶父母,和父母闹成仇敌,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白眼狼说到底,还是很少一部分人。要是绝大多数的后生都成了这样,这个世道不就变成了混沌的世界,父不父,子不子,乌烟瘴气的社会了。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的,没有那么多人会丧失天良,随意践踏做人的道德底线。怕人指责戳脊梁骨,有良心的,正直的孝子贤孙只会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无论他们是轮流赡养,还是主动出钱赡养父母,这都是每个人尽孝的不同方式,只要尽了心,就是一个合格的子女。
总之,不能因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挡住或者是模糊了人们的视觉。不能用带着有色眼睛来看待现在的后生人,目光才是正确的。
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当父母都不能自理,甚至有一个还是偏瘫常年卧床,吃喝拉撒全靠你自己,弟兄姐妹只是几天来看看,一个小时左右就走了,坚持一年了,你还会信誓旦旦的说,不用兄弟姐妹,自己养父母吗,父母只有一个人有退休工资,两人一年之中住院五六次。我老公就是这个任劳任怨独自伺候他父母的人,头发都熬白了不少,为此我们不知道吵架多少次了,我不是不让他孝敬父母,我只是说父母养活你们四个,轮流赡养,你也能喘口气,哎,没有亲身经历的,就不要轻易说什么会自己赡养,碰到瘫痪在床,脾气暴躁的老人,能生生把你逼成神经病。
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这个案例,我身边就真有一个。
我伯父在农村老家,现已去世两年了,终年86岁。在伯父78岁的那一年,伯母去世了。伯父是属于农村那种男主外一类的人,自己不会做饭做家务,伯母一走就需要有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伯父有8个儿女,5男3女。在农村老家女儿是不养老的,这样养爹的责任就落到了五个儿子身上。
在家庭会议上,有两个儿媳明确表示自己无法照顾公爹,另外两个儿子儿媳不表态。这种情况下,三儿媳认为轮养怕老人适应不了,主动表示愿意为公爹养老,大家自然是一致同意,由于佰父有工资收入,其他哥四个只每年为父亲提供口粮即可。
在三弟和弟媳抚养伯父的8年多时间里,基本上都是三弟妹做为主力在操劳。三弟家盖了2栋一百多米长的蔬菜大棚,其间还养过猪,还有几亩水田。不论春夏秋冬,三弟两口子几乎总是起早贪黑的忙碌。但三弟妹对伯父的饮食起居一直在精心地照顾,从不嫌弃老人,不论地里活再忙,到时间就必须回家为公爹做饭,洗洗涮涮。伯父牙口不好,她就做软烂容易消化的饭菜,真是八年如一日不走样。
三弟妹性格大大咧咧的,按照农村的标准,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女人。但是,这些年她家是干啥都赚钱。别家养猪总赔钱,轮到她家就是只赚不赔。别人的大棚黄瓜前脚3.5出货,她家的黄瓜后脚就有人4块钱收走。家里一儿一女,大儿子高中毕业在城里打工,三弟提前在城里给准备好了婚房。结婚后,很快给三弟生了个大胖孙子。小夫妻俩自己开了一家批发商店,生意兴隆,前不久还买了三十多万的车。小女儿上学一直成绩不错,今年考上了沈阳师范学院,在农村能考上这样的大学,是很不容易的,村里人和亲朋好友都说,这是人家两口子积了大德了。
平时,我们总是说人在做,天在看,或者说好人有好报。通过我三弟和三弟妹的所作所为,真是亲眼看到了所谓的现世报。
但现实中,儿女不养老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互相攀比,斤斤计较的兄弟姐妹也不在少数。其实,龙生九子各不同,我们做儿女的,不要管别人怎么做,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毕竟,孝敬父母的事不能等呵,各位,你们说对吗?
父母老了,不轮流赡养,能够主动提出独自承担老人养老的子女多吗?你怎么看待这种问题?
我们家就有啊!二妹就是自己主动承担照顾妈妈的。自从父亲去世后,妈妈选择了跟她过,28年来一直都是二妹在管,其他姊妹都是辅助帮帮忙。不过妈妈自己有养老金,交伙食费给她(妈妈吃饭的钱,除伙食费没给其它费用)。
妈妈对子女很偏心,二妹并不是她最得意的女儿,却是最靠得住的。妈妈当初答应房子给妹妹,让她把自己房子卖了跟他一起过。妹妹卖掉房子以后,把妈妈的旧房子装修了,就一直跟妈妈住。
没过几年,也不知道妈妈到底出于什么原因,又想把房子给小妹,补偿了二妹一些钱。二妹自己另外买了房子,但还是跟妈妈一起吃饭,晚上她跟哥哥,小妹轮流陪妈妈睡觉。
二妹的女儿定居广州以后,每年都要把妈妈带去住半年(妈妈92岁了还跟二妹去广州),然后再陪妈妈回来住半年。我们要接妈妈去住,替她分担照顾一下,可她就是不同意。她说妈妈只有跟着她才放心,也确实我们其他几个都没有她照顾得好。
妈妈也习惯跟二妹一起生活,尽管她偶尔也有点不耐烦,但妈妈接受,说是她这么多年能够照顾她,妈妈不怪,因为换着谁也做不到。
妈妈过了90岁以后身体大不如从前,几乎每年都要住院,有时候一年几次。我们离得远,也提出六姊妹轮流,一人两个月,或者请保姆来护理照顾。但二妹和包括在妈妈身边的哥哥,小妹坚决不同意。让我们不要管,也不要不安,他们能够承受。
这几年,我们在外面的姐妹,就是一年回去住20-30天,看看妈妈,帮助她照顾妈妈。最后一次在广州,因为疫情妈妈回不来,10个月时间只有二妹夫妻照看妈妈。我们都觉得过意不去,提出给二妹护理费,由我们几个在外面的女儿出。
妈妈不同意,说她自己有钱不让我们出,这时候才第一次给二妹不多的护理费表示点意思。开始妹妹坚决不肯要,我们都劝说她应该接受,这样我们才能心安。
前年妈妈从广州回来后,几乎24小时身边不能离人,妹妹妹夫出去办事都要轮流守着。外甥女非常希望父母留下陪她,但是也理解父母照顾姥姥的需要。10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的外甥女,今年也只得回老家来过年了,去年外甥女一个人在广州过年,妹妹也没有放弃陪妈妈。
我们很感恩妹妹这么多年陪伴照顾妈妈,需要申明的是,妹妹丝毫没有要妈妈任何钱财的意愿。相反这么多年她一直在贴钱,有些小东西应该是妈妈出钱添置购买的,都是二妹在买。
妈妈没有给予妹妹额外的任何东西报酬,都是所有姊妹有的她才有,即使另外给她也拒绝接受。二妹不光对父母如此,对所有姊妹都是无私付出。她对自己“抠”到家了,对别人,对家人极端慷慨无私。
我们对她的性格颇有微词,但她的善良完全冲走了那些不足。即使她有什么不对我们也不忍心呵斥她。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把妈妈的钱管得好好的,记账本都有厚厚一本了。不定期向妈妈汇报钱所用去向,爸爸在的时候妈妈就不管钱,爸爸走了二妹就成了她的“管家”。
不过二妹只是替妈妈管理,任何开支都是妈妈口授二妹执行。我妈就是半痴呆了,钱的来龙去脉也不糊涂。
如果哪天妈妈真的走了,最不能接受现实的就是二妹。我们都可以拍屁股走人,剩下的所有事情都需要二妹处理。她在家排行老五,可是承担的责任却是举足轻重。
所以说多子女家庭,能够主动要求给父母养老,照顾老人的,不是没有,而是太少。而其他兄弟姐妹应该对主动照顾护理父母的人表示感谢!因为他们的奉献,才有父母幸福的晚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