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孩听话?

身教重于言教,

引导重于学校,

沟通自始至终,

德智自然破晓。

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孩听话?

说个小故事,有一孩子就不喜欢做作业,每次写作业,妈妈都伤透了脑筋。一日,孩子又闹着不写作业,妈妈说:孩子,今天咱俩换换,你来洗碗,作业妈妈来做,妈妈做完后,你来打分修改。孩子非常高兴的接受了,一会,双方都完成了,孩子检查妈妈写的作业后,喊道:妈妈做的全错了,你看看我修改的答案。孩子怎知妈妈的用心良苦,妈妈名牌大学高材生,小学课程怎能不懂,只不过是换了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罢了。

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孩听话?

耐心对待孩子

孩子天性活泼,就算是内向的孩子,在自己的家庭中也会毫无保留展露和释放天性。所以父母很多时候在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无理取闹的时候,总要经历压制自己的怒火,心情气和地对待他们。但是人的耐心一般有限,很难做到一直如此“彬彬有礼”,尤其是对待我们的家人。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孩子,这种长期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部分性格。当看到孩子不完美的一面,父母不应当苛责孩子,而是首先自省。自己首先要去尽力达到要求,再去想办法影响和引导孩子,这是家长的重要责任。

张弛有度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而不同的。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作为父母,不能事事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即使我们是真的为他好。请想想你是否愿意被强迫,换位思考,对孩子不要用“强”,有些事,是需要孩子亲自去“碰壁”,才能长教训。这也是一种长经验,学本领的方式。

当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父母遭遇孩子无理要求时,应该态度坚决地反对,而且不能妥协。用一种强硬的语气加上使用“不行”“不可以”的语言,用态度、语言、表情告诉孩子,有些事情坚决不能做,而且没有转换余地。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要认为他们的年纪小,什么也不懂。家长往往就是因为这点,而忽略了和孩子交流,慢慢成为了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

陪伴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简单容易的事。需要父母处处留意,尤其是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要使孩子的心同你讲出的话产生共鸣,你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孩听话?

很多人不知道,让孩子听话是个伪命题!

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孩听话?

让孩子听话的核心是孩子对话的认同,通俗的说就是听到心里去了。让孩子听话的关键点在于家长怎么说。说得好,孩子自然会听话。

电梯上的小捣蛋

我儿子多数时候懂事听话,但是男孩子的天性决定了该捣蛋的时候也绝不含糊。特别是去商场里坐扶梯,手不扶扶手,脚站在电梯边缘,身体动来动去,眼看要摔倒又被我一把拉住。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一上电梯我就紧张,不停地说:站好!别动!快点!但是这三句话根本没有什么用,他继续调皮他的,我担心我的。

一天,我俩坐电梯之前,我突然想到,为什么不能换个方式呢?

于是我俩一边往电梯那里走,我一边问:坐电梯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儿子愣了以下,显然有点意外。

儿子回答:要手扶好,站好,不能乱动。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儿子:因为乱动会掉下去啊!

我:(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是这样啊!那我要跟你学怎么坐扶梯。

大概我表情太夸张,把儿子逗笑了,但是他真的很认真地拉着我的手,像他说的那样做了。

“你该做什么?”的魅力

事后我认真反思,其实和平时相比,我所做的就是表达上的一些改变。平时我说的最多的是:你必须、你应该。今天我给孩子提出了问题,让他来告诉我答案。“你该做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你该做什么?”和“你必须”不同,前者是让孩子想怎样才对,后者是一种命令和要求。孩子想和回答的过程中其实就是自己对这个问题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孩子心里什么都明白,他只是不想做而已。“你该做什么?”是一种潜意识的内在动力激发,让孩子不知不觉中从主观上服从正确的规则。也就是说该做的这件事也是他认同的。

第二,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你该干什么?”是在征求孩子的认识和意见,而不是生硬的强制。这种表达方式避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体现了家长是认可孩子想法的。因为没有命令,孩子的注意力容易留在问题本身,而不是想怎么去反抗家长,或者故意捣乱让家长生气,来确认自己的价值。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尊重其实是相互的,你尊重他,他也会尊重你,听你的建议。

“你该做什么”的效果

第一,把要求变成了习惯。

要求变成习惯的时候,就不存在听不听话的问题,孩子会非常自觉的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我儿子每天会做一些纸张作业,并不是拼音写字之类的,而是益智游戏题。做之前,我第一件事情就是问:做作业之前我们要干什么呢?第一次问的时候,他很茫然,然后我说:首先要写下你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接着我教他写名字和日期,但是写得很糟糕,我不在意;第二次问,他回答写名字和日期,我们又写了一遍,不是太好,我也不在意,接着用这种方式坚持了一年。如今,每次拿出作业纸,还没等我问,他就会说:做作业之前我要先写名字和日期。期间,他很自然地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并且认识了年月日,这些内容现在不再是要求,而是一种习惯。

第二,把孩子的“球”还给孩子。

家长要求和催促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往往还被孩子嫌弃唠叨。这是因为家长在和孩子过招的过程中已经把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原本是孩子应该自己操心的事情,结果成了家长的任务和负担,而且孩子也认为这是家长的事,对家长的关心毫不领情。说法上的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就是说:这件事情是你的,你看怎么办?我只能帮助你。

“你该做什么”不是灵丹妙药

用“你该做什么”来回应孩子适用于对孩子长期的教育方式,因为它并不是一次见效的灵丹妙药,不可能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回去用一次起效,下次不用了可能效果就会减弱。“你该做什么”更多的是一个引子,引发家长对孩子沟通问题的思考,思考怎样触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去想如何做才是对的。

对于那些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起作用的,更多时候,孩子会觉得你这么说怪怪的,这是因为他已经适应了你原有的方式,潜意识里也很难接受一种改变。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越小使用越容易起到作用。

最后想说:如果家长想要的是一个你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的乖孩子,除非孩子本身有问题,不然这个目标很难达成。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有思想,能够用正确是非观去判断问题的孩子,只要做的是对的,就谈不上乖不乖的问题。这样想来,再回过头来看问题,可能更值得每一个疑惑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去思考: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个体?

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孩听话?

我们总是烦恼为什么自己说的话,孩子总不听。或者自己叫孩子去东,他偏要去西?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满两周岁之后渐渐觉醒,对“我”的力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会更加自主和积极地去参与活动。孩子想要参与所有事情,但是往往和家长的想法、做法相违背。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孩子就会反抗,并且内心会受挫,“不听话”由此产生。

2.孩子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孩子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喜欢接触任何事物。如果家长对此不理解,并且认为孩子是在调皮,对孩子的活动进行制止,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会不高兴也就不愿意听话了。

3.宝宝的运动能力发展了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活动能力也在增强,因此十分希望能够有更大的独自活动的空间,所以会一个人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此时,倘若家长制止孩子的行动,孩子就会感觉不满,也就变得不听话了。

孩子不听话,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要有原则。这里讲的原则不是爸爸妈妈说了算,也不是说规范孩子行为的条条框框,而是和孩子协商约定的行为准则。

2.家长最重要的是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明辨是非、赏罚分明的形象。而不是不听孩子的任何解释而妄加定论地认为谁错了,跟着就是又打又骂,这样孩子心里是很不服气的。

3.家长可以暂时放弃成人角色,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以朋友的角色听孩子倾诉心事,分享孩子的快乐,让孩子把自己当作知心朋友,从而让孩子信服你。

我是@谦谦妈育儿 ,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育儿经验,一起成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