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在村里上好还是城里好?为什么?
谢遨。
选择离孩子父母近的幼儿园。
亲情地培养,远大于接受此时启蒙的教育。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在村里上好还是城里好?为什么?
选幼儿园要各方面考虑,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在村里上好还是城里好?为什么?
个人认为,如果可以随便选择的话,最好还是让孩子去城市里上幼儿园。虽然现在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已经很好了,但是决定孩子成长方向和成长速度的,从来都不是硬件,而是教育理念、人文环境等软性因素。下面为你详细解析:
第一、为什么大概率来讲,城里幼儿园的教学质量,要优于村里幼儿园的?1、从人的角度思考。
这个社会是存在优胜劣汰的,最优秀的那波人有相当大部分都是在一线城市的。再加上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据我所观察到的,目前依然留在村里的人,很多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轻人要么落户城市成为了“城一代”,要么常年在外打工,赚取家用。
即使是“公立幼儿园老师”的这个职业,现在年轻人们的第一选择,大概率上也不会选择乡镇。综上,乡镇目前留存下来的幼儿园老师,要么是没有能力考上更好地点、更好学校的;要么就是原来小学部的老教师,调岗到幼儿园部了。
2、从教育理念上来说。
学前阶段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重要在开拓孩子的认知、建立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逻辑思维、强化孩子精细动作和大动作训练等等,绝不在于孩子学前学会了多少科学文化知识。
这也是目前国家教育部一直倡导和鼓励的。但是这个幼儿教育理念,目前表现出来的结果是:越往上接受执行(一线城市)的越好,越往下(村镇)接受执行的程度越低。
这主要是由于大人的认知,和科学育儿知识的普及程度决定的。大家都是在用自己认为对孩子最好的方式,来养育培养孩子的。但是只有将这个“对孩子最好的方式”与“孩子自身的发育成长规律”结合起来,孩子才能真正获得,对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的帮助。
3、从孩子的人际圈子来说。
对孩子来讲,所有的道理说教、故事讲述,都远远比不上身边人的言传身教。这个身边人不仅包括孩子的父母、亲人,还包括孩子的小伙伴、好朋友,及幼儿园里的老师。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村里的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粗放型养育方式,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保暖,其它方面很难顾及到。
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你是有心的、比较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也很难拦住孩子向其他成人、及自己的小伙伴进行语言、行为等的模仿学习,这很容易让有心的家长,怀疑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是否正确,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等。
第二、让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对孩子有什么好处?需要家长额外付出什么?1、让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此处,我想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大伯家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人相继结婚生子,又分别生了一个男孩,2个男孩的年龄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3岁前,2个男孩都被放在老家由奶奶照顾;3岁后,老大家的孩子被爸妈接到郑州上幼儿园,由父母照顾;老二家的孩子依然在老家上幼儿园,由奶奶照顾。(我大伯是这所学校的领导)。
1年后,老大家的男孩,能听懂大人简单的指令、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妈妈每晚给他读绘本......老二家的男孩,从来不听大人在说什么,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吃饭需要追着喂,一不高兴就对奶奶拳打脚踢......
我跟这2个孩子都一起出去玩过不止一次,是老二家的孩子天生“熊孩子”,听不进任何教导吗?并不是。我曾经针对老二家男孩的一个生活场景,发过一个关于引导方式的微头条。但是我也承认,老二家的男孩,成长到目前的程度,要比其他同龄的男孩更难沟通,要纠正其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需要大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且这个问题会始终存在,并且越早开始纠正,难度相对就越小。造成这个差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两个孩子3岁后接触到的教育理念、行为、语言、习惯等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2019年春季幼儿园开学时,我大伯把老二家的小孙子也送到了郑州,大孙子所在的幼儿园。目前来看,孩子适应良好,且行为性格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善。
综合这个案例和理论研究,我认为,让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有以下好处:
城里人(包括父母、邻居、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理念、言传身教,在某种程度上,优于村里人;这不是偏见,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第一代,对我生活过的农村饱含情感;但是爱,更要清醒的认识其不足:这是由于农村知识文化水平和整体的个人认知边界共同决定的一种客观存在。
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在城里上幼儿园,有利于父母子女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对父母形成健康的信赖感。
有利于孩子社会情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孩子及早学会如何处理冲突、应对挫折,建立规则感等。
有利于孩子及早接触到更多种、更均衡的认知和锻炼,及早的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天赋,拓展孩子生命的更多种可能。
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健康科学的均衡发展。
2、让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家长需要额外付出什么?
失去夫妻2人独立轻松的生活空间。多一个人,尤其是多一个孩子,绝不止做饭时多添一碗水那么简单。也许,在这之前,夫妻二人下班后,逛街、聚会、自我进修,刷电视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自由。但是当孩子跟随着一起生活时,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夫妻二人应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更多的幼儿园费用成本。城里的幼儿园,大概率比村里幼儿园的费用要高。我老家和郑州相比如此;郑州和周边的市,比如中牟、荥阳等相比,也是如此。比如我大伯家2个孙子进入的幼儿园,每年的杂费都要1500,够在村里上一年幼儿园了。
需要分配接送、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精力和时间。工作之余,家长还需要安排时间按时接送孩子,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并在孩子睡觉前至少有部分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或者将老人一起接过来,帮助接送孩子,做家务等。
不见得,但是大概率如此。村里幼儿园的优点在于场地大概率更大;而且游乐设施、玩具教具、桌椅板凳等跟城市相比,在很多地区都已经不存在差别了。
而软性的、更重要的东西,也不排除有个别乡村幼儿园,由于办学负责人的理念传输、对任教老师们,教学行为的科学系统培训等,导致幼儿园的教学成果比周边县城还要好的多。
但是这种情况,在目前来讲毕竟还是少数,如果真的有幸在老家农村遇见一所这样的幼儿园,请大人珍惜这份幸运,跟着幼儿园的老师,多多交流、多学习更为先进科学的育儿思维、育儿方式吧。尽量保持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一致性,促进孩子更均衡、更健康的发育成长。
第四、具体到个人身上,究竟让孩子在村里上幼儿园,还是在城里上幼儿园,大人该如何做出最科学合理的选择?这个最好还是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评估判断,毕竟养育培养孩子是系统工程,更是持续性工程。
1、如果评估家庭情况的结果,(努努力)能够让孩子在城市里上幼儿园。
孩子在城市里上幼儿园的好处,及具体需要家长额外付出的精力、金钱等,我在上面的第二条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如果家长努努力,或者多一些辛苦,能够承担起孩子在城里上幼儿园的费用、精力等,那就让孩子在城里上。虽然家长会多辛苦几年,但是孩子的成长结果,将会让你欣喜的感受到,这个辛苦是特别值得的。毕竟,为了养育孩子,整个家庭已经付出了很多,不是吗?而且,孩子越小,对家长支持的需求的就越大;等到孩子成人,即使家长存下一套房子的钱,也不如让孩子自己掌握本领哦。
所以如果有这个想法的话,不妨去目标幼儿园做实际的咨询和调研,选择最适合孩子和自己家庭情况的幼儿园。千万不要因为费用会更贵,就主观的认为自己一定承担不起,让孩子和家庭都失去更好的机会。而且即便是同一所城市,幼儿园的费用也有很大的区别哦。
2、如果评估家庭情况的结果,暂时不足以让孩子在城市里上幼儿园。
如果家庭目前暂时不具备,将孩子接到城里上幼儿园的条件,也请不要勉强,孩子的教育一定不要脱离家庭的实际情况。父母过多过大的牺牲,只为了让孩子上一个更好的幼儿园是没有必要,且不划算的。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持续的稳定的进步更重要。不如家长认认真真的多看一些育儿的科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陪伴、抚育孩子,给孩子更持久稳定的、尽你所能的优质教育资源,孩子一样会较好的成长,只是需要大人花费更多的心思和努力。
同时,无论哪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忽略了言传身教的影响,不要放弃对自己人生的努力和对实现梦想的追求;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积极、乐观、持续努力,才是孩子最好、最大的财富。
后话综上,个人认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还是让孩子在城市里上幼儿园更好。古有“孟母三迁”,只为了让孟子受到良好环境的正面促进的影响,这个影响在今天依然很明显的存在哦。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在村里上好还是城里好?为什么?
这个问题是根据你自己的条件而定的,如果说你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可以到城里面上幼儿园,如果说条件不允许的话,我建议的话可以到你们的镇上读书是一样的。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在村里上好还是城里好?为什么?
如果有条件,肯定在城里!
这个反应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现在的情况就是,农村的,去县城,县城的来市里,市里的去省会,省会的去首都,首都的出国!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有最好的教育资源!
好处
1 硬件条件好!
2 软件条件好!
3 有好的师资!
孩子该上幼儿园了,你觉得在村里上好还是城里好?为什么?
宁可选个有十几年教育经验的村级幼儿园,也不选刚开办的城里幼儿园,现在国家都在扶持民办幼儿园,对于村里的幼儿园更是抓的很紧。农村幼儿园大多是平房,院子也大,孩子的户外活动是真的接触大自然,有更真实的体验。我们县里有个很著名的幼儿园,就是在村里,很多家长慕名而来,很多从这所幼儿园出去的小朋友进入小学后,都会成为班里骨干,这也体现了这所幼儿园的教学水准。所以,不是什么都是县城的好,关键还得看他的教学质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