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孩子经历老人去世,总是很悲伤的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该怎么跟孩子讲?
给个5岁的孩子说什么?别哭了孩子。再哭他也活不回来了。
五岁孩子经历老人去世,总是很悲伤的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该怎么跟孩子讲?
其实我前两天写过一篇这种文章。《又一14岁孩子喝农药身亡,是时候给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课了》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其实我写的已经很详细了。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主要是针对现在的社会现象。现在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玻璃心,而且对生命特别的漠然。
我们总觉得死亡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我们去用善意的谎言,隐瞒孩子,让孩子把生命看得不再那么重要。
或者看新闻看到类似孩子自杀的情况,我们会以恐吓或者威胁的口气,吓唬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这里字数有限,我也不再详细说了,你还是抽时间去看一下我的这篇文章。
不过我可以推荐给你一本好书。《一片叶子落下来》,作者:巴斯卡利亚,一本讲述生命的童话故事书,书中以简单的形式,介绍了一片叶子从出生至凋落的过程,展现了生命的历程。又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面对死亡的心态和生命存在的价值。
通俗易懂,以简单的形式,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这本书在美国也被誉为孩子死亡教育的教科书。很值得陪宝宝阅读让宝宝感悟生命的真谛。
五岁孩子经历老人去世,总是很悲伤的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该怎么跟孩子讲?
我家孩子也问了这样的问题。我公公是今年清明节后走的,带孩子回去奔丧的时候,因为孩子小,也不用去守灵。但是我家大宝五岁多了,也是一个好奇的年纪,他问那么多人在干什么,那个房间原来是住着孩子爷爷的,孩子也问我“妈妈,爷爷去哪里了”。我知道孩子还不理解去世的含义。我就跟他说“爷爷走了”,他就问“去哪了”。我也懵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他这个问题。因为身边的人有朋友信佛,曾经也跟孩子说过一些,我就跟孩子说“爷爷去极乐世界了,去阿弥陀佛那里了”。他又问“那我会去吗”我说“会的,每个人都会的”。他还问“那我什么时候去”。我说“等你变老的时候”。
孩子的世界很童真,他理解的能力也有限,当面对这些悲痛离别时,该怎么去跟孩子说比较好呢。
- 先跟孩子说说自然规律。大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可能太深奥了,孩子一时还无法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的跟孩子说说,以故事形式说。就拿种一颗种子来说,选一颗黄豆让它发芽,这就是生。豆芽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的成熟,等长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停止生长了,这就是老了。然后豆芽开始从根部慢慢腐烂,这是病了。最后整颗豆芽枯萎死掉,这是死。全程过程让孩子一起参与。跟孩子讲述生老病死的过程。
- 把“去世”这一词善意美化,其实孩子都是受我们大人影响的。如果我们面对这个表现的很恐惧孩子也会跟着恐惧。所以我们要善意的美化这个恐惧。对孩子说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但是爷爷是去另一个世界开始继续生活,那个世界跟我们是一样的生活,而且他在天上看着我们,保护着我们。以后爸爸妈妈也会去那个世界,你也会去那个世界,我们还会在那里大团圆哦,所以这个没有什么好怕的。如果孩子问哪个世界叫什么,我们可以回答他是天堂。
孩子是童真的,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思维来跟他说这件事,而是通过一些小故事来跟他说,这样他会更容易接受,也不会那么恐惧。
五岁孩子经历老人去世,总是很悲伤的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该怎么跟孩子讲?
关于死的话题总是很沉重,人们总是不愿谈起。但孩子既然经历了家里老人去世,父母就不应该回避,可以接着这个机会和孩子聊聊生命、聊聊生死。
去年我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我们全家都悲痛万分,但我似乎没看到我九岁的儿子特别伤心,当时心里还想,我爸真是白疼这外孙了。
但前一阵子和儿子在路上时,我们闲聊,开始聊的话题我忘了,只清晰的记得儿子当时反问我了一句:“我舅舅爷去世,你能接受吗?反正我到现在都接受不了。”
听到儿子这么说,我一下子愣住了,我以为孩子没心没肺,不难过,没想到他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后来我和儿子聊了很多,告诉儿子,对于去世的爷爷最好的安慰就是,好好活着,好好学习,把自己照顾好。
当孩子很悲伤地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时,该怎么和孩子讲呢?
一、借助绘本和孩子讨论生死绘本会借助故事,用简单、亲切的文字、温馨的画面给孩子展现生命的历程。
如果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给孩子讲关于生死的话题,不妨买几本相关的绘本和孩子一起读。
推荐绘本一:《当鸭子遇见死神》
绘本通过一只无忧无虑的鸭子遇见了大名鼎鼎的死神! 告诉孩子死神的出现预示着什么、离开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感觉、面对死神你又会作何反应。一个生与死对话的故事, 让孩子了解生命的历程。
推荐绘本二:《一片叶子落下来》
作者通过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现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和给别人带来快乐。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文字简单又寓意深长,适合用来做生命教育的教材。
推荐绘本三:《再见了,艾玛奶奶》
这个绘本的图片都是黑白色调的真实的照片,就像是一部纪录片回顾着一个老人最后的日子。
书中以一只猫的口吻讲述了它的主人艾玛奶奶生命的最后阶段,由于疾病,她忍受了很多痛苦,但是她依然坚定地想快乐地活到最后一刻,甚至每天都会给自己化妆。展示了一位老年人对待生命的智慧和豁达,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点也没有无谓的惧怕。
《獾的礼物》
书中只说獾去了地下的长隧道。獾虽然离开了, 但他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特别的礼物:他教会鼹鼠剪纸,教会青蛙溜冰,教会狐狸系领带……这些礼物会伴随朋友们一生,陪伴他们快乐勇敢地面对生活,而他的朋友们也回馈给他尊敬和怀念。
二、告诉孩子虽然亲人去世了,但我们还拥有很多回忆在我和儿子讨论我父亲去世时,我告诉儿子,虽然舅舅爷去世了,但我们曾经和舅舅爷一起玩耍、一起游玩、一起生活的记忆还在,我们不会忘记,这样的话就相当于爷爷还陪着我们一样。
我和儿子也一起整理了父亲的遗物,我把父亲生前最喜欢的钢笔送给了儿子,儿子很开心,说看到钢笔就像看到爷爷一样。
三、告诉孩子,生命有限,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感受生命的美好
告诉孩子,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谁也不能提前预知意外和明天哪个会先到。所以,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感受生命的美好,珍爱、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给自己留遗憾,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生命与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爸爸妈妈要智慧巧妙的和孩子谈,一面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
五岁孩子经历老人去世,总是很悲伤的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该怎么跟孩子讲?
5岁的孩子其实什么都没懂,他根本不明白死亡真正的含义是什么,5岁的孩子心里面的死亡,其实不是我们大人心目中这种死亡,成年人心目中的死亡那就是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思维,人会化成一堆黄土,孩子心目中的死亡其实是告别,是离开。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
孩子从出生到逐渐开始对周边的事物产生一些认知,这些认知未必是正确的,可能是知其人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回事,有时家长老师这些成年人告诉他是怎么样,他就觉得是怎么样。
然后随着孩子的逐步成长,他可能会对家长和老师包括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产生怀疑,然后他会去探索,去发现,去证明,看看到底是自己对的,还是书本上的知识,家长能告诉我们的知识,老师们告诉我们的知识才是对的。
等到孩子自己去进行了一个证明的过程之后,才会去伪存真,发现事情的真相,才会搞明白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孩子小的时候,每个家长对于孩子的疑问,有些人选择坦然面对告诉真像,有些人选择善意的谎言,有些人选择逃避问题,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孩子撒谎,确实是不太好,但是对孩子撒谎,有的时候也未必就一定是坏事,就看家长自己怎么面对这些事情。
孩子害怕死亡其实是害怕离别
这个问题当中的孩子,家中的老人死了,他自己经历过生死离别的过程,但是他想父母一直陪着她,其实这就是害怕离别。怎么说呢?家是爱的港湾,现在孩子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心目中的宝贝,在家中急万千,宠爱于一身,想要什么买什么,想要什么有什么。
比如家中的老人,可能当初生育我们抚养我们的时候,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可能对我们管教比较严,随着自己一天天的老去,儿女经常在外面工作,所以陪伴更多的是家中的孙子孙女,心态和带儿子就不一样了,带孙子孙女的时候,一般都会宠着他们,儿女要打孙子孙女,爷爷奶奶们一般都会护着他们。
所以当一个5岁的孩子面对爷爷奶奶的去世,他心里会十分难受,一个天天宠着自己陪伴自己哄自己开心的长辈,突然之间永远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心里面是接受不了的,对于自己最重要的4个亲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如果爷爷奶奶不在了,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也离开。
其实不要说5岁的孩子了,哪怕我们成年人,有些时候也不敢面对父母的死亡,哪怕父母已经离开了,心里面还接受不了,有些老人的离开是不生不息的,没有告别,有可能昨天还活蹦乱跳,今天突然倒下就走,在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接受亲人的离开,何况是孩子。
坦然面对比逃避好
既然人来到这个世界,那也就没有谁能活着离开,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死亡那是必须的,都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每天想进千方百计去买健康食品,每天锻炼身体,都是尽可能的在想办法延长自己的生命长度,尽可能的推迟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而已。
人活在世界上,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一个普通农民,不管你有万贯家产还是一穷二白,人走的道路往往可能每个人不尽相同,但是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的,都是死亡,我们家长首先自己要坦然面对这个东西,然后再坦然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
5岁的孩子真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对于孩子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了那些心理专家之外,我们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合适的答案,这些问题都没有标准的答案,我们家长只要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好,只要是深思熟虑告诉孩子的答案,那就管不了他后果了,说白了一句话就叫做尽人事听天命,孩子要怎么发展,哪怕我们家长把方方面面都做到最好,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不受家长控制的。
我们可以把死亡当成一个大坏蛋,把人生看成一场战争,人生就是不断的和死亡做斗争的过程,老人的去世,我们既可以说成是爷爷奶奶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和死亡做斗争,也可以干脆直接就说爷爷奶奶失败了,死亡这个坏蛋占了上风,然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会轻易离开你,爸爸妈妈一直也在做人生的英雄,和死亡做斗争,要想爸爸妈妈不离开,你就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每天好好吃饭,等你长大了好保护爸爸妈妈,不被死亡这个坏蛋抓走。
五岁孩子经历老人去世,总是很悲伤的问爸爸妈妈去世这个话题,该怎么跟孩子讲?
合理地忽悠一下就行了,小孩子还不太懂。没必要过多的解释,大了他自然就懂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