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35岁了,有个可爱的宝宝,有车34万,有房65万无贷款,存款30万,知足,感恩了!
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两房,一车,现金流不低于20。花呗借呗10。 我身边的,一半满足此条件。一半也差不多只是不愿攒钱罢了。
我一女同事,每小时收入2万。
所以你说的5万有时只是她半天的收入。
还有一个女同事月入6万。(认识10年了)
男的月薪高于5万的也有10几个。
身边同事工资基本没有低于一万的。
基本都有车。
有三四个刚刚买第二套房。
都是90后居多。80后也有。
我在我这身边的圈子里算是最穷的了。
国产车。小户型。都不值钱。
现金也不多。
主要是不咋花钱。
前天花了2000多买个自行车。
今天花了2500买个iPad。
这算是我自我消费的大件了。
同事都买上万的衣服鞋子包包。
我就穿200以内的衣帽鞋袜。
每天吃喝消费也就60左右。
其他就是手机,电脑,数码产品败家点。
另外。我是80后。拿着200元现金,离家出来打工。
一直打工,赚死工资。加一点加班费。
生活节俭。欲望不高。
除了买房。从没借过任何钱。
也极少求人办事。
一不欠任何人一分钱。一份人情。
相反。还有不少朋友借我钱用。但都是应急,不是穷。
当然。也不是没有穷朋友。
也有的事。只是最近的小圈子,奢靡成风。我也很无奈。
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89年,单身,没车,没房,初中没毕业,15岁出来打工,进过各种小场子干操作工,洗浴酒店服务员都干过,刚出来那几年挣的少,06年那会一个月才550块钱管吃住,常年剩不下钱,连着两年过年都不敢回家。现在在电子厂工程师,银行存款35万,所有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改变的,家里父母在村里种地,从小父母经常吵架都是因为穷,所以我知道必须努力,不然什么都没有。
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我是天津人,87年出生的,去年刚结婚,已经是晚婚了,家庭条件还可以,双方父母加自己一共有六套房子,市中心有一套,河东两套,南开一套,西青两套,有两辆车,一辆奥迪一辆沃尔沃,媳妇机关部门,我是企业中层职员,生活还算安逸,可能开销比较大,我倒是没什么存款,但几万还是有的,朋友圈不大,虽说没什么肝胆相照的兄弟也有几个不错聊得来的朋友,我这人没什么大的理想,就想着自己当老板搞点小资产什么,无忧无虑的一家人开心的生活就好。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能有个小宝宝。
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89年,农村人,08年山东高考603考入南方一所211大学,12年毕业后进入当地省属国企(无任何关系,校园招聘),做房地产公司的设计工作,国内工作三年攒了十五六万。15年初借了父母10万付了首付(后面还了父母二十万,给他们存了个20三年定期作为养老钱),买了套95的三房,当时房价7300,现在翻倍。
买完房就出国工作了,比国内工资高点,二十多万,主要国外不花自己钱,吃住全包,可以攒到钱。16年交了公司的集资房三十五万,18年装修新房15万,加上结婚七七八八二十万吧。
算下工作七年,工资收入一百来万吧,结了婚马上宝宝也要出生,没有外债,名下两套房,公积金贷款四十来万全部用公积金在还,人在国外一直没买车,也不理财不炒股,算赶上了最后一波房地产红利买了房,两套基本够了。后面挣钱主要是更好地生活和子女教育,孝顺父母,岳父岳母退休金加起来一个月一万吧,父母务农没有退休金,老婆独生女,我们养老负担不是很重。
谁说读书无用呢,那些三十岁拿不出五万块钱的,多半是读书没读好吧,身边大多数人这样是因为你的收入限定了你的圈子。没有炫耀的意思,所有一切都是个人努力奋斗来的,不喜勿喷。这个时代,只要不是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干个快递员也可以月入过万啊。就最近听家人说一表哥赌钱输了二十多万,被人逼到绝路,想自杀,姨夫舍下老脸到处借亲戚钱给他儿子还赌债。人跟人没法比较的。
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谢谢邀请:20-35岁没有外债,能拿出五万现金的人,10人里你觉得会有几个?
位置:福建厦门,有一辆凯迪拉克和一辆甲壳虫,800万左右的别墅一套〈岛外〉,5间店铺租出去了三间,还有两间自己在营业。83年出生的猪,白手起家,以前父母什么都给不了。文化水平还行,小学毕业(开玩笑的)实际初中毕业了……。老婆孩子去年全部落户厦门。我就只有这么几句话:少听那些成功者放屁,还是多听听失败者的经历,成功的人都会说自己 如何经过勤劳,如何努力、如何赚钱或者人品如何,要是有那么简单所有人都发财了。其实,从小到大,谁又没做过几件缺德事呢,就算那些大佬估计也是如此。自己努力自己的,成功也需要一部分运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好好干自己的事就没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