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职排挤副职,副职该如何反击?
正职压副职,忒常见喽!面对这种现象,只要确立了正确的思维方式、看待方式,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放轻松就好。老鬼帮大家分享一些关键、看法、建议:
一、和老鬼一起,换个角度看一看这个职场!你会觉着好玩先用一个比喻来让大家做下思考:
你在开车赶路,路上经常有石头瓦块造成自己磕磕绊绊,甚至会有一些坑,造成自己陷进去一下。
此时你看着那些石头、瓦块生气?
非要找台研磨机把石头瓦块磨碎了才解气?
费劲八叉的把路上的坑全部填平了才舒服?
你要抓住那个扔石头瓦块的人暴揍一顿?.......
你在赶路啊!
现在这段时间,如果只能在这条路上再走一段或者开车前进,你该怎么办?或者如果正好看到旁边的岔路也能到目的地,而且地势平坦,你该怎么办?
别忘了:你的目标是更远的目的地!
石头瓦块,能绕的绕过去,想办法锻炼自己的开车技术,不去撞那些石头瓦块!
实在绕不过去的石头瓦块,先搬开它!
如果大石头挡住了去路,实在没辙了,换条路!
因为石头瓦块、坑坑洞洞而生气,这不是典型的路怒症嘛!
弄不好还会和其他无辜的、通路的其他车辆司机产生不愉快呢!
这个比喻,是让大家清楚:你的心别被石头瓦块给缠住了!你的最大的目标是赶路!是更远的目标!因为石头瓦块而停下来,和石头瓦块较劲,不值得!
刚才说了,练好车技该绕就绕、石头太大绕不开该搬开就想办法或巧劲儿搬开、该换路就换路!道理就这么简单!
别和老鬼这个简单的比喻较劲!里面一定有和您所面对的情况不太一样或者不能完全贴切的地方!但从中你应该能够有所参照!
二、别忘了一个最大的前提:副职一般都不是正职提拔的!这是你最大的契机没有几个单位的副职,是由正职直接提拔、任命的!基本上各个企业都是这个样子。你得知道:更高层的领导提拔了你,说明上层是有领导甚至老板认可你的!
老鬼当年就犯下过大错,忽略了重视、欣赏、提拔自己的老领导、上司,那个时候年轻,真的想不到,也根本没想这个问题。总觉着是自己能力强,所以上边领导提拔的自己。但是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没有领导的赏识,你能力强人家也不会提拔咱啊!
既然自己能够坐在副职的位置上,那个原来看重自己、重视自己、认可自己,在提拔自己成为副手这件事情上使过力、帮过忙、说过话的人,就是自己的贵人!
很多做副手的人,往往自己憋住了,而且往往是因为觉着自己能力很强、自己本来就应该得到这样的职位,甚至认为自己这个副手的职位都有点儿低!造成了内心里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贵人”!
而要解开“正职的排进”这个难题,你是离不开更高层面的领导、上司甚至老板对你的信赖、支持的!
谁也别蒙谁、别骗谁,太多副职忽略了那些更高层的、看好自己的、帮过自己领导。日常与那些领导的走动太少了。说的难听一点:认为自己本来就应该被提拔这种潜意识,让很多人根本没想到这些、不屑于想这些。
三、别错误的定义“反击”!否则吃亏的一定是你!“反击”?给正职找难看?
让正职下不来台?
通过让对方哑口无言或者糟心又找不到理由借口整你的方式,让对方心服口服、从此开始重视你、尊重你?
让正职因为怕你而不再找你麻烦?
让正职开始积极主动的将你的功劳汇报给上司、老板?
让正职习惯性的当着大家伙的面,到处宣扬你的能力、功劳比他大?
你到底想要什么?
明确几点客观的现实,请您不要纠结到“道理”这个东西上!老鬼只是在阐述几个现实,不尊重现实,你就无法理性的来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方法!只会陷入无用的迷茫与不切实际的奢望中:
1、他能当正职,他背后的能量、背景往往是你比不了的!
2、他敢不讲理、敢这么放肆,他的资历、背后的资源、支撑是他可以有恃无恐的强大后盾。
请问:面对有恃无恐、可能有背景、可能有后台、可能有其他各种因素支撑的职场,想通过“反击”让他出出丑、让他变的服服帖帖,而且还让他挑不出你毛病来,甚至无力因为你的策略性反击而继续整你,这不是做梦是什么?
又或者,你真的让他出了一次丑,那后面呢?他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开玩笑!
如果靠讲道理就能解决的话,情况早不是这个样子了!
因此,已经是一家企业某个部门副手的人了,也算是管理岗位的人了,不要闹小孩子脾气!
四、塑造在更上层领导甚至老板那里的强大影响力,是你不许要做的一件事除非你有碾压他人、让他人必须供着你的实力,否则别做独狼!别因为上面有个“正职”而不愿意、不敢、不屑于和更高层面领导甚至老板的互动、交流、沟通!
很多正职之所以敢飞扬跋扈的对待副职,往往原因在于明确的知道:这个副手在上面谁都不认识!和哪个高层领导都不熟!上层领导或者老板根本不了解我这个副手,领导或者老板只能听我汇报的东西!很多正职是非常乐于遇到窝窝囊囊或者自命清高、不与更上层领导、老板打交道的副职的!因为,这些正职可以在老板那里随意汇报!反正老板只能听到他这个正职的声音!
这一点,绕不开、躲不过,您自己看着办吧!
五、需要理解,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副手、副职”的岗位角色决定了:这就是一个辛苦、费力但不能冒头的岗位角色职业生涯是一步步走的,“副职、副手”的岗位角色就是这个样子。干的最多、最辛苦,这是这个岗位的特点。而且还不能让正职感受到威胁——这也是一个必须装在大脑中的法则!
即使站在“台面上”而言,一个部门、一个团队工作业绩的好坏,自然都要算到正职头上。(先别忙着讨论正职能力如何、素质如何、水平如何!老鬼这里说的是:即使站在科学规范的管理角度,这个观点也是站得住脚的!)
正职对整个部门、团队负责,而副职在团队、部门内部往往会承担更多的压力,这也是常见的现象。
因此,在部门内部,副职能否压住“自我表现”的欲望、争功的欲望与表现太重要了!因为功劳一定会被整个公司首先算在正职身上!
因此,在部门内部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别指望正职能够处处宣扬你的功劳!——这就延伸出一个副职必须要做的事情:你得通过第四点老鬼所谈的,与更高领导的互动、交流,让更高层知道你的作用、价值!
六、“更高层领导或老板的信赖与支持”+“努力低调的与正职关系的处理与协调”,二者共同发力才是正途身为副职,与高层领导之间的互动、沟通,取得的信赖、支持,会表现在企业中,会表现在老板、高层领导日常的言行中,会表现在经常性的你与老板之间的互动过程中。
正职不傻!正职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你背后的力量。你只有有了背后的力量支撑,才能让正职改变对你的印象,在很多方面有所顾忌甚至收敛很多过头的举动。离开这一点,只要你上头“没根”,正职根本不会怕你!这不是讲不讲道理的事情!就是不怕你!甚至敢于变本加厉!——看了老鬼的这个说法,您生气也好、郁闷也好、不愿接纳这种不公平也好,随便!老鬼只是告诉您这个道理!
职场就是一个生态圈!单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在职场中生存发展(除非你的实力强大到碾压一切!)特别是管理岗位,他不同于某些高精尖的技术类岗位,靠技术层面的强大能力就可以让别人忌惮三分。管理岗位,不去研究、重视、行动起来,去抓住相应的资源、人脉、影响力,你别想混好了!——生态圈的法则。哦,对了,可以联想一下狐假虎威这个成语。
在此基础上,无论自己承受多大委屈,尽力去搞好与正职之间的关系吧。其实你是知道的,只是因为太委屈,不愿意去做了、不屑于去做了,甚至因为消极情绪以及对此人的厌恶,根本无法行动起来。——老鬼只能说:这是要做的事情,做不做由你。等是等不来的。
七、记住一个现实:部门的员工都不是傻子,他们能看得懂、看的明白不要因为正职的刁难、埋怨感觉自己在员工面前丢面子了。几乎可以断定:员工的心里就跟明镜儿一样。大家心里是有数的,只是因为对方是正职不做声而已。毕竟大家都是当兵的,不敢去帮你说话而已。
因此,一方面要搞好和员工层面的关系,让大家看到你的胸怀、素质。另一方面,让大家知道你作为副职不是窝窝囊囊的,而是在恪守副职岗位角色的前提下行事。
剩下的,就看自己的综合行动了!
记住了,员工只会因为一件事情小瞧你:采用错误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的处理思路方法不对,产生了更坏的结果,他们一定会小瞧你!认为你太LOW了
........如果你只是一时找到了一个让正职出丑的方法,让正职难受了一把。可之后让自己陷入了更恶性的循环,员工能笑话死你!
身为管理岗位的职业人了,虽然是副职,但毕竟是身为管理角色的职业经理人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一定不要将格局放的太小,不能只关注眼前的一时、一事得失,站在更高的视野来看待问题,站在更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采取行动,你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顺畅。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正职排挤副职,副职该如何反击?
再谈谈我的一段真实经历。几年前我做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前主任高升了,主任职位空缺,我是刚提的副主任,不可能立刻再提拔我。当时单位新调来一位副职,便让他兼任办公室主任,作为过渡,同时也便于他迅速熟悉全局的业务工作。
此人刚来的一个月,相处得还可以,平时一笑一笑的,看着很客气,但在一个月后,他露出了本来面目。比如,一个电话表的事,他突然要求将他的名字列在第二名,理由他是正科副局长,别人资历再长再老,但大多是副科,即便有一名正科班子成员,但那位不是副局长,我问了不是有书记么,他说书记是务虚的,而他是上级委任的第一副局长,理应排第二。呵呵,您说,这不是强词夺理嘛。这位刚来不久,年纪比别人都小,从前又没有过硬的资历,一直在人大部门工作,那才是务虚呢,理应谦逊行事才对,可结果呢,有些出人意料。
这个事是个开始,可以说不涉及我。紧接着,该副局兼主任同志,又拿了办公室里唯一的公车,居然当作了他自己的公车,要求办公室的司机只能为他服务。当时除了局长,其他班子领导都没有专车,有时用科室和下属单位的,有时也用这辆办公室的,用车很紧张的,同时办公室这辆车还负责着上传下达、后勤保障、市里开会出车等等。后来有一阵儿,他居然还让他的妻子开着这辆车招摇过市。而我们办公室的人呢,骑着摩托、电动车、自行车或者借车整天跑这儿跑那儿拿文件、处理各项事务,天气再恶劣也是这样。很多人包括我都向一把手反应过这个问题,但当时的局长显然是顾忌这位的背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居然熟视无睹,没法说理啊。
后来包括公章、接待、采购权等凡是办公室的权力都拿了,对待办公室人员却十分苛刻,我当时也认了,虽然说的该同志是过渡,但毕竟该同志确实兼任着办主任的角色。不过,我要说的是,你拿了所有的权,也该管办公室的业务啊,可是他一概不理,悠然自得:“多大的材料都不看,组织多重要的活动都不管……”所有的事,办公室繁忙的工作都落到了我身上。更气人的是,有两次他居然还找事和我吵了起来。我当时先后找到局长和书记两位领导,直说我不干了,即便当小兵也要求调离。这两位安抚了我,也算是应付我吧,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可能这事太小了,或许是相比较来说我这个副主任太无足轻重了,所以一直没有出面解决。
说实话,那一年多时间里工作地憋屈,但是所有的工作我都完成地很好,期间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赢得了办公室其他人员的真心敬重,这是我的收获。再后来,又有一回该同志借故挑衅,我忍无可忍和他翻了脸,差点打起来,被人拉住了。我想了想做了一个决定,单位一二把手不是装糊涂置之不理嘛,看着办公室工作和我的处境这么艰难,也不发话,那好,我真不干了。我放下了手里的所有工作,愿咋的咋的,因为我不理亏,我问心无愧。
在两三天时间里,机关运转基本瘫痪了。局长和书记无奈只得出面,经过班子会两次认真商议后,算是各打了一板子又各给一个甜枣,具体决定为免去了该同志兼任的主任职务,给他多加了一个分管科室,我这边让我向他道歉,但没有提升我职务,美名其曰若是主持办公室工作,暂时不设主任。这个结果还算可以,但我没有低头,没有去找任何人道歉,也就不了了之了。
看看我的事例,你是不是会有收获,当然每个人的处境都不相同,怎么处理和应对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周边因素。但有一点我觉得必须具备,那就是打铁还要自身硬,首先自己行事问心无愧,那以后出现什么状况都不怕。隐忍是无奈的手段,忍无可忍就要反击,至于怎么个策略还要你自己琢磨。
正职排挤副职,副职该如何反击?
正职排挤副职,主要原因就是正职意识到副职已经在威胁他的利益,想把副职驱逐出去。这时候应该冷静分析,巧妙应对而不是想着怎么反击。
因为正职的地位本身就比副职高,如果副职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被正职捏了把柄反倒让副职更难堪更快出局。一般来说,正职会排挤一个低于自己地位的管理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副职能力太强,正职担心功高盖主。古往今来功高盖主都是职场上的大忌,韩信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一生没打过败仗,最后却因为功劳太大被吕后诱杀。岳飞为南宋收付大量失地,最终也因为太有能力而被害。职场就是名利场,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太强,锋芒太露,但是职位又不高,非常容易引来直属上司的警惕和嫉妒,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宁愿不要好业绩也一定不会留这样能力强大的人在身边。
2.副职总是和正职对着干,让正职觉得副职不是自己人。职场的勾心斗角不要太平常,混迹职场最重要的就是站队,尤其能混上副职,说明已经有了明确的站队了,那么如果他站队的一方和正职不同,正职当然就会为了铲除异己想踢副职出局。
3.副职的综合能力不济,达不到正职的要求,经常给正职带来麻烦。这时候,副职对正职来说无异于一颗废棋,管理层的重要工作更多是做决策,正职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下属让自己收拾很多烂摊子,所以他宁愿把副职挤走换人。
面对正职排挤副职的这3种原因,可以依次用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如果是副职能力太强,那么就一定不要将功劳揽上身,行事低调,让正职去领功,趁机拉拢对方。这在很多职场人是难以容忍的,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拼搏,最后却要将功劳让给自己的领导,那么自己不就是没有升职希望了么?当然不是。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副职,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你的正职领导,你的能力强不强,高层领导了解的渠道就只有你的正职领导,也就是他是你能力的唯一评判者,如果功高盖主惹来了他的嫉妒,他一定会找你出错的机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但是如果用让出功劳的方式让他放松警惕,然后在高层那里给你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之后再一鸣惊人,那么你的正职到时候想再抓你的小辫子也没办法,因为他不能打自己脸,毕竟过去给你的都是正面评价。
如果副职和正职不是站在一队的,就需要权衡利弊。从长远来看哪一队对自身发展更有利,再决定是否换队伍。站好了队,职场发展之路能少很多绊脚石。所以这时候要么找机会换部门,要么主动换队站。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你背后靠的是更大的高层领导,他和你站在一个队里。高层领导对于谁站哪队是非常清楚的,但是正职既然能当正职,即使和高层不在一个队,他也一定有他的用武之处。那么这时候你就要积极提升能力,在业绩表现上超越正职。这时候真正被排挤掉的就是正职而不是你了。
如果经过反省发现是自己的综合能力需要提升。正职又不断排挤,在无法体现自身价值的情况下,就不用和正职去斗了。副职的综合能力不济主要体现的就是做决策和管理能力上,如果是这块比较缺乏,正职又没有耐心给你时间成长,那么这时候可以积极地寻找更适合自己练习提高自身能力的部门,或者干脆跳槽。
总的来说,在正职排挤副职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情绪问题而莽撞行动,副职和正职虽只有一个职位之差,但地位天差地别,和自己的上司公开斗,副职永远处于弱势。
所以根本策略还是先分析正职排挤副职的真正原因,再作出相应的对策,时刻紧盯一个目标,就是怎么做更有利于自己的职场之路发展。
欢迎关注【夏小采】,深耕职场八年,专注职场领域研究,为你解决职场难题,轻松玩转职场。正职排挤副职,副职该如何反击?
我在体制内外工作20年,当过正职,也当过副职,对此有一定体会。
你朋友的情况和我当初在体制内当副科长很相似。科长是外单位调来的关系户,一天到晚除了捧领导外就是上网。我是本单位工作多年,多次获奖。如果我不出面,很多工作他直接负责的话,都会出问题。但是,我是副职,说起来好听,其实跟普通工作人员差别不大。按照规定,副职配合正职工作。每当科长出错时,都是我去擦屁股。久而久之,他干脆甩手,只管花钱和报账,苦活累活都交给我。
如果发现我有怨气,他就直接召开开会,要求全体人员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学会做人。一听就是冲着我来的,就差没有点名了。怎么办?还不是只有忍了。下级服从上级是管理的基本原则,如果公开撕破脸,挨训的肯定是我。
如果发现我不配合,他就尽说好听的,什么“我这个位置早晚是你的”“好好干,领导亏不了你”等等。没办法,谁让人家是正职,当然什么都对。
这一等就是5年,付出无数的血泪,最后终于把他熬走了。
我能够接位,原因很多:
一是我资历深,级别够。前前后后干了十多年,算是资深人士。在科长领导期间,我兢兢业业工作,提升了级别,满足了接任正职的基本条件。不在前进道路上卡我成长进步,这也算是他对我忠心服务的唯一回报吧。
二是我经受了考验,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人家能够当正职,自然得到了更大一级领导的认可。我给正职面子,就是给大领导面子。领导不是那么好当的,需要面对复杂情况,经受各种考验。我忍受了他5年,算是通过了考验。等我当了科长后,发现需要面对和处理的复杂情况更多更难,真是一个级别一个层次。
三是我能力满足要求。能力是提升的基础。能力不仅包括工作能力,还包括协调与处事。所谓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为了避免遭到苛责,我更加注重协调和请示,有功劳就推给上级,有困难就主动顶上,小心翼翼与上级相处。某种程度上说,能力提升了一个等量级。
因此,我的建议是:
一、忍,忍一时之气。正常情况下,副职是干不过正职的。既然斗不过,还是不要斗。斗则两害,合则两利。别人是正职,你是副职,这是现实。面对造反派,任何大领导都是排斥和防范的。
二、争,争工作之利。工作是你存在的基础。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当甩手掌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要淡泊名利,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争工作如何出新出细出成绩。工作干好了,既锻炼能力,也锻炼气魄。
三、让,让成绩之好。面对荣誉,要主动退让。很多工作并非看到的那样简单。很多时候,你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领导在整体把握。会让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成绩是暂时的,评价是长期的。会让成绩,长期来看并不吃亏。
正职排挤副职,副职该如何反击?
“正职排挤副职?”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副职太能干,而且总是干一些正职的事,所以正职就会龙颜大怒。二是正职太无能,所有的事都要依赖副职,等政绩功劳薄一翻开,正职就有明升暗降的可能。所以,一但正职梦醒,马上就找麻烦,最不缺的就是无辜的替过羊。
历史上的各地总督是正一掌控全面,主抓最新重点,附抓一些露脸的窗口点面,视线对准上面。
抚台是从一分管一面,主抓一线,拍板定夺还是要经正一亲批,如果懒报自己擅主,功劳是正一的,过失全部自领。
如果督,抚同时巡查一处,步速和步幅必须严格管控,要保持距离,落后于稍差一米,否则,排列过于紧凑,正一的形象要被从一们的高大身材盖过,摄像的要被礼部罚俸。
就拿最底层的楼道正副长,副的要上楼,正的要下来,懂礼仪想升正的首先要侧身收腹头后仰,正的宽松下后副再上,不然,不懂体统的不成了饭桶?
所以要想不被排挤,就要守规矩,懂礼仪,没大没小的是最淘气,连副组长都没人提。
正职排挤副职,副职该如何反击?
看了一些答案,火锅笑了,多大点事儿,两个人闹得跟“过家家”似的,大家都讲出这么多大道理。从题主描述情况看,这就是一个小业务单位,正职和副职争风吃醋罢了,上级应该各打五十大板,都不是称职的正副职。归根到底是“副职想争功、正职打反击”而已。大单位(大公司)的正职和副职不是这样“玩”的,题主描述的情况太小儿科啦。
第一,题目描述的情况,比较像体制内的业务小单位,可能一正一副或一正两副。正职设计表格、复制信息、发邮件,那个小心眼跃然纸上。副职搞专业的,脑子一根筋,自己的成绩非要算在自己头上,那个小心眼的样子也跃然纸上。副职还想让正职出丑,闹吧,别以为闹走了正职,就混到自己了。这种闹法,正职一般会搞走副职,即使闹到正职走人,也不会让副职接替,还会再空降一个正职来。如果另一位副职比较全面,也可能渔翁得利。
正职虽然有点小心眼,但处理方式,总体没有“大错误”,他对单位负总责,他有权这么做,只是他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已。副职不配合,这是副职没有摆正位置,责任更大一些,正职的责任是没有充分支持副职、没有发挥好副职的作用,责任要小一点。作为上级来考量,正职要占点优势,因为正职话语权更重一些,正职在上级考量中权重也大很多。毕竟一个单位只有一个正职,上级任命这位正职,优先要维护正职权威。
解决办法:不要有想搬倒正职的想法,让正职出丑有何实质意义?小单位一正一副,上级的本意是发挥正职抓全面的作用、发挥副职抓业务的优势。正职可以不精通业务,否则干部怎么交流?副职懂业务,做好业务工作是本分,做出的业绩是集体的,毕竟不是你一个人做业绩,还有正职协调其他资源共同完成。副职做出一点成绩,都想算在自己头上,心想:“让上级看到我有多能,怎么不快点让我当正职,让我带领单位走上事业巅峰?”。
正职难道是吃白饭的?副职有点小心思,正职都知道。正职肯定不高兴。尤其是分管核心业务的副职,欺负正职不懂业务,想架空正职的心思经常有。如果是高明的正职,放手让副职发挥作用、做出业绩、表扬副职,单位的业绩好,主要成绩还是一把手的。正职不是感到威胁,而是感动愤怒:“副职太不把我放眼里了,我要收拾他”。
分管业务的副职做出成绩就威胁正职了,副职这么想就太幼稚了。上级考量正职不是这个维度,给正职配一个懂业务的副职,就是让副职辅助正职抓业务,腾出精力让正职抓全面。副职做出业绩,上级也不会否定正职的功绩,这是组织上的合理配置。
正确的做法是:副职做好业务,辅助正职上位,正职推荐副职接替。如果正职与副职闹不团结,板子打副职多一些。组织上对正副职有明确的分工定位。当然了,题主描述的情况,是站在副职角度来描写的,好像正职理亏似的。如果换位思考,正职要的是驾驭能力,如果副职想架空他,他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打击副职。这个正职还不算高明,完全可以利用正职职权,选一个自己信任的业务高手,直接牵头抓起业务就可以了,把资源都调度给亲信,直接架空副职,还用着与副职斗吗?
第二,大型组织里,正职与副职,玩的是“境界”和“背景”。大型组织里,一般指体制内,一个大型单位(大型集团公司),管理层叫做班子。一正(即使两正,也要明确一把手的)多副,有的多达十几个副职,组织上(上级)必须明确一名“班长”,否则都想说了算,岂不是乱了套。所以,出现题主讲的副职争功的情况,很快就要调整掉副职,否则,怎么维护“班长”的权威?组织上选一个班长是比较谨慎的,也是比较难的,维护正职权威这是组织的责任。
为什么以前企业里容易出现管理矛盾?比如,厂长与书记,厂长与副书记,书记与副厂长,这些矛盾都是体制机制造成的。不像公职体系,书记是绝对的一把手,一个地区党政班子的班长。所以,现在企业也在搞体制改革,明确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没有董事长的,也要推行“企业代表”兼党委书记。厂长、总经理是副班长、二把手。就是为了维护“班长”的绝对权威。
副职,哪怕是总经理、厂长想玩心眼,还想捣鼓正职,一把手动用组织行为,手段强硬的一把手,完全可以让副职“挂起来”,调整分工就可以了。正职向上级组织汇报副职的表现,提出调整分工方案就可以了。别忘了,对副职的评价,正职的权重是很高的。大型组织里,除非副职上面有过硬的支持者,否则,很难搬动正职的权威。
第三,大型组织中,正职与副职的运转体系,决定了副职很难捣鼓正职。大型组织中的正职,不会像题主描述的那样“小儿科”。现实中,组织选拔正职,比选拔副职难多了,要综合考量正职的领导力、驾驭班子的能力、团结力、胸怀、手腕等综合素质,要求的比副职要全面的多。副职,懂一方面的业务就可以了,选正职,必须要HOLD住整个班子和队伍。
不要把常人所认知的常识来套用班子的运行。班子实行民主集中制,先民主,最后还是要集中。最终要集中到班长的决策。班长要对班子和单位负总责,单位出了问题,首先要问责班长,其次才是分管的副职。这就要求正职对副职驾驭力要很强,否则,副职都给正职惹麻烦,正职岂不是要被问责无数次?正职最终要行使把方向、管大局、定调子的决策权。
所以,题主所说的副职要给正职出丑。在现实中比较难实现,很可能是副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举个具体例子,你就明白了:
正职想做一件事,在上班子会前,要充分酝酿的。就是正职要与各位副职私下沟通,取得大多数共识后,才会端到班子上去研究通过。副职要做一件“捣鼓正职”的事,估计都没有机会提交班子会上的。正职不同意,不发起班子会,办公室就端不到班子会上去。副职凭什么想让正职出丑?
现实中,为什么副职会出现问题?这是副职无法通过正职上班子会决策,私下里动用分管权力而去做事,而出问题。出了问题后,为什么经常问责副职,很少问责正职?其实,很多都是副职自行其是造成的,一查这个决策,根本没有经过正职,也没有经过班子会的。只要上班子会,虽然是少数服从多数,但正职提前都会征求副职意见,成熟以后才会上会的。副职想捣鼓正职,比较有难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