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让你孩子选择当公务员吗?
我自己就是公务员,但我不会让我的儿子考公务员。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有出息。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公务员虽然看似很好,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公务员这个职业,可以说是铁饭碗,旱涝保丰收。如果是双公务员家庭。在小县城,没有车贷,没有房贷。抚养一个子女的话,生活质量还可以。虽然攒不下大钱,但是也能做到衣食无忧。
但是如果家庭经济基础并不是很好。父母帮不上忙的话。那么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根本就不可能支持你买房买车和以后孩子的教育花费。你会挣扎在家庭温饱线上。整日闷闷不乐。
公务员的岗位晋升,天花板很低。都说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树立远大梦想,不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左右。也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不可否认。人活一世。总有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价值需要体现。
而公务员的岗位想要实现自身价值非常之难。很多人并不能施展自己所长。很多岗位其实只用中学的学历,甚至就能胜任。当然这里不包括一些技术性很强的岗位,还有省及部委等大机关的一些重要岗位。但是能在那些岗位工作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公务员还是工作在普通的岗位上。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你很难得到自身价值的满足。
而且岗位的晋升途径非常窄。很多人只看到了省长市长。但是能当省长市长的绝对是万中无一,比中彩票的几率还要低。别说省长市长就算县委书记。也非常之难。全国才2000多个县,也就是说才2000多个县委书记。而全国的公务员却有700多万。而且有一些大家众所周知的因素。也会左右你的升迁与否。
- 公务员不应该是最优选择,而是保底选择。
家庭经济基础充足的人,对职业规划没有很大抱负的人,才适合考公务员。可以说如果我有女儿的话,会让他考虑考当地的公务员。但儿子的话,我却希望他能够去好一点的一流大学学习。毕业后参加一些高端行业的工作岗位。能够一展所长,并且有不错的回报收益。
当然如果大学并不是很好,在社会上找工作很难。那么进入不了外企或者国内顶尖企业的情况下。不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或者是大学所学专业非常冷门,不好找工作。这样的情况考虑考公务员,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说考公务员其实不是最优选择,只是一个保底选择而已。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让你孩子选择当公务员吗?
我们夫妻都是公务员,但我没打算让自己的孩子也当公务员,所以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我给他选择了工科,现在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读博士。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将来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能有能力为国家发展做贡献,那样更好。
公务员有其明显的优势,工作稳定,只要不犯错,就无需担心丢掉饭碗;工资收入也有保障,到日子就发,基本不会出现拖欠的情况;职业体面,人脉较广,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不错,冬暖夏凉等等吧。
公务员这一职业也有其明显的短板,最痛惜的是专业的荒废,辛辛苦苦读到硕士、博士,到管理岗位工作,专业基本不用甚至全部不用,如果是学行政管理或文科专业的还好,如果是工科、理科,在机关工作几年,原来学的专业知识不是忘光了就是被淘汰了,太可惜!在机关干个十几年,基本是除了当官别的啥也不会,离开这个平台,近乎废人一个,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大差不离,个例除外。
二是干好干坏不好评价,业绩难以考核,虽然一直倡导“能者上、庸者下”,也有德能勤绩廉的评价体系,但何为能者,依然不会像企业效益那么明显。
三是收入一般,不高不低吧,若是在大城市想靠工资收入买房,很难,不得已还得啃老。为了廉政,国家有对公务员必要的严格的约束,公务员不得兼职、不得炒股,前段时间一个副镇长周末干点活挣钱都引起热议,就可见一斑。当然,若是想当贪官,肯定是“伸手必被捉”了。
四是工作压力大。现在的公务员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悠闲,哪里有什么“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加班加点是经常,还有各种考核、问责、一票否决……机关人才济济,想出人头地,也没那么简单。
个人觉得,选择还得看个人喜好,职业无高低贵贱,无论干啥,要么不干,要么干好,混日子躺赢的生活,只有到梦中去寻了。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让你孩子选择当公务员吗?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很逗。公务员的好处,在社会上已人人皆知。你自己说你会让你的孩子选择公务员吗?如果你是公务员,自己的孩子必定是公务员。至与如何进去?成为公务员你自己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还有必要在这里讲哦!不是公务员的家庭。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公务员。必须得万人过独木桥。经过艰难万险。才能成为一名不理想的公务员。这个你认可吗?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让你孩子选择当公务员吗?
我会。但是孩子同不同意要另当别论,就业的问题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我本身是公务员,我对各级公务员的情况做个简单介绍。
一、乡镇公务员情况乡镇一级公务员很累,事务比较繁杂,和基层打交道,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干,一人兼多职,分的不是很细。在考进乡镇公务员时,一般相对名额要多一点,但是有些岗位是三无专业,因此报考的人很多,竞争有可能还更大。
乡镇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就是工资+车贴+年终奖,年终奖根据你所在乡镇的年终考评来获得好的乡镇就比较高,效益差的乡镇就比较低。
如果有志于提拔的公务员有一段乡镇工作经历,但不要太长,也可以作为拟提拔的资本,现在的提拔都需要有基层经历。
二、县级公务员情况县级公务员由于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其工作量也不同。3+2白加黑的工作量在县级部门同样是长期存在的,甚至由于各部门有些编制,人数较少,一个人同时干了3~4个人的工作量的人都大有存在。
所以如果孩子愿意到公务员队伍工作,都要告诉他们在公务员队伍工作一定要吃苦耐劳,而且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否则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
县级公务员的待遇和乡镇比较雷同,主要差别只在年终奖单位考核分高的相对要好一些,考核分低的待遇要差一些。
三、市级公务员情况越往上走工作会分得越细,那是不是工作就更轻松了呢?不是的,而是要求越来越高,越细的工作,对细节要求就更高,同样非常的辛苦。
要根据各市州各自的不同,其待遇也不相同,省会所在的市一般条件比较好,周边的市也比较好,离省会越远的是相对经济条件要差一些。当然也不完全,还是看各地经济发展的情况而定。
四、省级公务员情况各厅、各部门之间情况也有比较大的差异,有些处级部门非常累,有些相对要轻松一些。
据说有些省级部门的待遇没有所在市级部门好,有的又说更好,这个的情况不同吧。
总体而言,公务员队伍的工作量很大很辛苦,如果你没有很强的耐压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可能你会觉得比在体制外的工作还要辛苦很多,这也是每年为什么乡镇的一些年轻人要辞职的原因。公务员的优势当然也有不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是否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根据孩子所学的专业和他自己的志向,最后来确定。但无论如何进入公务员队伍,旱涝保收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点击右上角关注@乐在职场,每天送你职场干货,解惑职场烦恼。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让你孩子选择当公务员吗?
谢邀。
我跟老婆都是公务员,应该不会让孩子当公务员。
先聊聊公务员的好处。
1、旱涝保收,铁饭碗,退休后,还有退休金。虽然聘用制合同制公务员一直再讲,但真正大规模推行我估计看不到。今年疫情,很多企业难以为继,很多员工工资减半或被迫辞职。我跟老婆工资照拿。退休后,我们正常来讲,6000、7000的退休金应该没问题,养老也能够自力更生。
2、社会名声好听,人情社会,面子躲不过,公务员在体制里,相亲市场也更受欢迎。在一般人眼中,或许还有隐形福利。
那讲讲为什么不让孩子当公务员。
1、公务员考试虽然相对公平,但进入体制后,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都是在基层。有背景的能上,有能力的,有运气的,有野心的能上。也有很多无背景的人靠自己的能力扶摇直上。当你看到很多不如你的人,成为某队,某局时,你会有很大心里落差。(提携亲朋故旧本身就是古今中外的潜规则)
2、公务员工作压力越来越多,其他部门不知道,类似公安、工商、法院、执法类部门,压力非常大,事情很多,督察监督的部门更多,舆论监督,内部监督,纪委监督。监督当然是好事,能够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但是过多的监督会让本身就很繁重的工作变为更复杂。
3、公务员追责终身制。很多地方推行网格制。细分到个人,就以火警为例,街道管消防的听到了,会想会不会是自己辖区;执法听到了会想会不会是违建。有杠精朋友会说,认真巡查就没问题啊。现在一个人负责一大片区域,没时间都巡查到,就算都巡查到了,事物每天都在新的变化,而我们没能力把握每个变化。如果你什么责任都履行到了,出了事故,你一样要负责(背锅)。
4、很多行业不断更新,你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眼界都在不断进步,社会要求你更新。而公务员行业,基本是平行的,你今年遇到的投诉,5年后大概率还是这类投诉,可以让你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熟练,但是把你限制在这框架内。
5、公务员工资水平,摸着良心讲,公务员工资可以了,基本够得上社会中游了。父母支持首付,自己公积金加贷款也能买得起房了。对,还是需要父母支持首付。以后子女的教育,再加上学区房,但公务员的死工资应付这些捉襟见肘。
6、公务员不好考。每年的省考国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把考公务员的精力放在考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心理咨询等等一技知长的证。未来的路不一定好走,但你有自己选择走什么路的资格。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会让你孩子选择当公务员吗?
我自己是公务员,我打心里会愿意我孩子考公务员的。
一来,他进来后会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错误。我和我老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普通工人和农民家庭出身,考公上岸后一路跌跌撞撞,全靠自己摸索,不仅累,而且做的大多都是无用功,事情没少做,提拔靠边站。反观我那些出身体制家庭的朋友,从小耳濡目染对体制内的规则谙熟的很,进来就会说话,会来事,遇到事情父母就是最好的参谋,关键时候知道怎么选择,关键时刻也总有些人提点一二。
二来,我们工作性质决定他从小就熟悉体制内的一切,利和弊,好与坏,我自身是很喜欢看书的人,所学非常杂,也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成长。所以以身作则下,不出意外我的儿子也会是爱好读书喜好文史的人,这就具备了考公的最核心素质。大学里如果可能,我也会下意识的引导他往考公方向走,这样至少比多数人早准备很多,不至于像我们一样到了毕业难就业的时候,才手慌脚乱的想起来考公。
《触龙说赵太后》里面有句话我很赞同,“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我觉得很多父母之所以想让孩子考公,并不是这份工作有多么好,更多是因为公务员前景可期,不出意外子女都能安逸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