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不过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怒不可遏?
《水浒传》原著是这样写的:武松道:“过卖,你叫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那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推开柜身子,却待奔出来。
武松说为什么不姓李,谁都听出来这是来找事的,这时只是口角,对方还在克制中。直到武松故意挑逗,说让这个女人陪酒,表示出“就是你家主人的女人,也可以和我随便”这个意思,这明明是根本不拿她当正经女子看,她才勃然大怒。如果她确实出自风尘,好不容易才当了别人的妾,对这句话更是揭了一个大伤疤。
这一大怒,刚好中了武松的计策。武松,有勇又有智。
书中的武松是清河县人,清河当时属于山东,现在在河北境内。武松是智勇双全的人,可惜让施耐庵写了一笔那个,卖过人肉包子。
对水浒传的格调,我本人很有看法。任何一个朝代不可能违反人类基本伦常。除去“五胡作乱”把汉人搞成“两脚羊”,和一些极端动乱年代如明末李自成起义时,没吃没喝的百姓为了生存偶尔互伤外,这种为天地人所不容的行为绝不应该歌颂,更不应该效仿。就算动乱年代也是有其社会规则的,何况宋朝本就是一个经济繁荣,百姓知礼的朝代。
永远不希望人类互食的劫难出现。
至于李逵那种混蛋玩意,都懒得评价,他只是有点好处,不淫,骂刘太公“休放你那鸟屁,谁要你的女儿”。他见到宋江拜会李师师就故意吃酒惹事,听说宋江调戏妇女就去砍义字旗。别的还真没看出他的出息来。
武松不过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怒不可遏?
谢谢悟空邀请。
提起武松,大家知道他绰号行者,确实在水浒后半阶段,武松一直都是出家人打扮。武松虽然是个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但却不近女色,不过由于武松人高马大,相貌堂堂,倒是蛮讨女人喜欢的样子,细数起来,一路走来,与女子产生瓜葛次数最多的好汉就是武松了。
一共有几次与女人的瓜葛呢,先是大嫂潘金莲的卖弄示好,后有跟孙二娘斗智斗勇,紧接着借刺激蒋门神小妾向他挑衅,再有张都监为陷害武松介绍玉兰,最后蜈蚣岭杀道士救民女。细细数来,与武松发生纠葛的女人竟有五个之多。而蒋门神小妾就是他遇到的第三个女子。
那个蒋门神是一个恶霸,凭借武力霸占了施恩的产业勾当,虽说施恩也不是什么好人,但总归要比蒋门神好很多。为啥呢,蒋门神这家伙别的不说,单单那个容貌就让人厌恶恐惧:
看看吧,就是这么一个满脸横肉的恶汉,十分丑陋,万般恶心。这样的男人,什么样的女子愿意跟随呢,想来也不是什么好女子。寻常人家烈性女子,就算蒋门神要强掳她,估计也会直接自杀反抗。而这女子是蒋门神买来说唱的顶老,也是个风月女子,跟随蒋门神,无非贪恋他的权势钱财罢了。
在打蒋门神之前,武松已有过对付孙二娘的经验,那次他也是有心要给孙二娘教训,于是他先挑事刺激孙二娘,最后发作。武松打蒋门神时,也是用这个套路。他一路喝着酒去往蒋门神酒店,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粗鄙大汉在槐树下乘凉,那就是蒋门神了,离着大槐树几十步远就是酒店了,里面坐着一个打扮艳丽的女人,自然就是蒋门神的小妾了。有过打架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存心要去打一个人,这个人又与自身没有直接恩怨,那都是要挑事在先 。比如说张三李四有仇,张三可以直接跑李四面前揍一顿,而张三王五有仇,王五找李四出头,这个时候李四如果直接跑过去揍张三就不合适了,基本上都是先去挑事再出手。现在是这个套路,水浒里也都是这个套路,像鲁智深打镇关西,不就是先挑衅后揍人么。
武松一看,那妇人打扮做派一看就是蒋门神的女人,于是就准备拿她下手,如果她不接招再做别的打算。武松大大咧咧坐下,酒保赶紧上酒,武松却说酒不好吃,直接吐了,这种喝醉的客人酒保不少见,于是从妇人那讨酒重新给武松换上。武松一看这妇人没发作,故意询问店家姓名,酒保说姓蒋,武松回复怎么不姓李。这一个人的姓名都是受之父母,轻易容不得别人侮辱,武松说该姓李不姓蒋,其实已经惹怒了这妇人,她已经开骂了。不过呢,酒保经验老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客人喝醉了,不必理会就好。武松一看妇人还不上钩,直接跟酒保说让妇人来陪酒,这下彻底激怒了妇人,直接奔出来要跟武松理论。
武松一看等的就是你发怒,他顺势拿住了这妇人,一下子就放进大酒缸里。剩下的酒保什么的赶忙来打武松,但是哪里是对手呢,最后只得去请蒋门神来。那蒋门神离着几十步,飞速赶来,没想到武松这点子这么硬,挨了一顿胖揍,老实了下来。
按理来说,这个小妾生的倒也是千娇百媚,不像孙二娘那样身膘体壮,也不像扈三娘那样一身武艺,碰到了找茬的客人应该赶紧去通知蒋门神才是。可是她居然选择了直接跑出去跟武松硬刚,还大骂武松。要说这一个小女子哪里来的这么大胆量,想必是平日里跟着蒋门神,飞扬跋扈惯了,那蒋门神是打遍当地无敌手,从来没遇到硬茬子,所以这小妾跟着她也硬气了。要不然她以前一个卖唱的,什么刁钻古怪客人没见过,特别是像武松这样的彪形大汉,她以前哪里敢惹啊。现在不一样了,她觉得蒋门神就是天下无敌,区区找茬的客人就不该放肆,自己吆喝几句对方就得服软,谁想到武松那是一点面子都没给她。
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就这样被扔到了酒坛子里,估计她这一辈子都再也不会喝酒了。小妾发怒固然有武松挑衅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脾气长得太厉害,心态变了。跟了蒋门神以后,从来都是她羞辱别人,没有想到还有人敢羞辱她,所以她脾气变大了。倘若她没有跟蒋门神,还是以前卖唱的,看到武松这样找茬的,估计吓得要么钻桌子底下,要么就赶紧跑路,这样也就不用被人洗个酒水澡了。
这小妾也是可怜,蒋门神后来被武松打死,她也就没了靠山,估计以后还要靠卖唱为生吧。
武松不过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怒不可遏?
答:提问问题的兄弟,过分了哈。
武松说了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的确是不高兴,但用“怒不可遏”这个词儿,太夸张了。
我们来看,原著武松说了这句话后,蒋门神小妾只是还了句:这是哪里来的醉汉?来这儿“讨野火”?
“讨野火”一词,各位也不要想歪了,以为是什么荤话。它是明清俚语,意思是:找外快、捡便宜,引申为找麻烦、耍无赖。
所以说,蒋门神小妾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怒不可遏”。
那么,武松这句话,到底什么梗呢?
我看到一大帮子人都在拾清代人程穆衡的“牙慧”,根据程穆衡所著《水浒传注略》中 “见其时妓家姓李者多”的解释,说武松揭了蒋门神小妾的老底,戳到了她的伤疤,所以“怒不可遏”。
其实,程穆衡根本就是个不解风味的人!
程穆衡的考证属于瞎考证!
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
在那个年代,笑贫不笑娼,蒋门神小妾出身娼门,您以为她会很自卑,很怕人家知道她底细?
而且,武松说的是蒋门神为什么不姓李,不是说蒋门神小妾为什么不姓李。
这一大帮子人,全会错意了。
武松说这句话,是和上一句联系在一起来理解的。
武松的上一句是什么呢?
武松问那酒保,他说:你那主人家姓甚么?
酒保答道:姓蒋。
于是武松接口说:却如何不姓李?
……
人家姓蒋,武松问为什么不姓李。
我们来看看,蒋和李,有什么联系?
对喽,蒋李,谐音就是“讲理”。
武松是在调戏人家不“讲理”。
很风趣幽默的一句话,被这一大帮子专门掉书袋子的人弄得一点趣味都没有了。
扫兴。
其实,我们读《水浒》,尤其读武松段落,很见作者文字功底的。
武松调戏蒋门神娘子是如此,而武松调戏孙二娘的俏皮话,更加耐人寻味。
武松不过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怒不可遏?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
在《水浒传》中啊,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设定,就以武松举例,他之所以从打虎英雄变成阶下囚,原因就在于嫂嫂潘金莲跟西门庆鬼混。而书中还有一个潘姓女子,比潘金莲有过之而无不及,她选择的鬼混对象是和尚,这个女子是潘巧云。
有人就说了,作者肯定跟潘家有仇,不然不会这么糟践人家,确实,就因为《水浒传》这本书,导致很多女子涉及到潘姓的,都会引起人们的误解。
类似的情况,还有赵姓,这个姓氏所蕴含的意义,最开始的出处,也是源自于此。
同样,对于李姓来讲,在《水浒传》中也给附上了一个新定义,这就是蒋门神小妾一听武松问“却如何不姓李”,就暴跳如雷的原因所在!
原文是这样的:
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
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麽?”
酒保答道:“姓蒋。”
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
当然,武松找上蒋门神的酒馆,其目的就是为了找茬,还是硬找茬。类似于,你步入店门,被人拦着问,你为什么先迈的左脚,而不是右脚,可谓是不讲道理!
事实上,在武松这样问之前,已经刁难过几次这个小妾了,虽然人家心里也有气,但鉴于武松这时候是个酒鬼,也就没有跟他一般见识,忍着没发火。
但是,等到武松问出,你为什么不姓李时,这个娘子再也忍不住了:
“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麽?”
其实,我们也不妨设想一下,若是武松不是这样问的,而是问你为什么不姓杨,为什么不姓张,蒋门神的小妾还会这么暴怒吗?
要不怎么说,水浒传是名著呢,就连里面的人物找茬,也是蕴含着大学问的。武松这是一击必中,狠狠戳中了对方的死穴,让小妾愤怒,从而先下手,这样的话,武松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也是为什么武松明明看到蒋门神在店门口交椅上乘凉,而不去招惹他,反而冲他小妾下手的原因所在:
“正中间装列着柜身子,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
其实,要想激怒一个女子,有很多种方法,但最有效的,莫过于骂人家是婊子,是出来卖的更能让人气愤了。武松问她为什么不姓李,就是这个道理,等于指着她鼻子骂,你不就是出来卖的吗,不然怎么会成为蒋门神小妾呢?
这就是刚刚我提到的《水浒传》中的另外一个设定,只要涉及到妓女,书中大都提到姓李。比如跟史进相好的妓女,她的名字叫李睡兰;还有咒安道全"肉片片飞"的妓女。她的名字叫李巧奴,再有就是让天子宋徽宗朝思暮想,神魂颠倒,连宋江都想一睹芳容的妓女李师师,她们啊,都姓李。
同时代的另一本书,也是水浒传的衍生作品《金瓶梅》中,也是采取了这个设定,比如西门庆娶的二老婆,就是妓女出身,她的名字叫李娇儿。包括后来西门大官人尽力讨好,甚至连心爱的金莲头发都剪掉了,就为了讨好另外一个妓女,她名字是李桂姐。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也跟当时的环境,以及舆论宣传有关的!
那个年代,做妓女的,都以李师师为榜样,毕竟她是天下妓女界的大网红,能迷倒天子,实力不一般。
其他做妓女的,也想成为网红,于是纷纷学她,不仅学本领,连姓名都学,最后只要涉及到妓女,往往都是李姓。
一方面,毕竟做妓女不是什么光彩事,给祖宗丢脸,所以弄个别的姓氏,逃避内心的不安。再一方面就是宣传原因了,取个李姓名字,就类似于红灯区亮红灯了,我们是卖的。
这就是武松为什么能激怒蒋门神小妾的原因所在,他的这种行为,就类似于指着人家鼻子在骂:
你怎么不去卖啊?
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那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推开柜子,却待奔出来。
既然你先动手了,可不是我武松理亏哦,走你……就这样,蒋门神的小妾被武松轻松举起,扔旁边的酒缸去了,随后蒋门神被惊动,再后来就是醉打蒋门神了。
不过,也有可能蒋门神的小妾真的一开始就是卖的哦,因为这,才嫁给了蒋门神,不然怎么会急了呢?
武松不过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怒不可遏?
《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一回,武松就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就怒不可遏?朋友们,名著就是名著,看似很普通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只能说这句话在当时是一句骂人、侮辱人的话。今天我就给朋友们讲解一下这又是为什么?
首先给大家解读《水浒传》这段“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片段:武松为兄报仇之后,杀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然后投案自首,被发配到了孟州牢城。
孟州小管营金眼彪施恩,对武松是照顾有加,不仅免除了他一百杀威棒,而且每天还派人好吃好喝、大酒大肉地似爷娘一般敬重着,武松在牢房里居然还能洗上热水澡。
朋友们都知道,武松可是个有恩必报的人。被施恩一通热情似火的款待和甜言蜜语的奉承,自然是对他心存感激。
武松在得知施恩开得快活林酒店被蒋门神给抢了之后,便决定为他报仇,并且武松在这场黑吃黑的决斗中充当了一回不光彩的打手。
武松也是个聪明人:因为他深知在宋朝打架斗殴是要犯法的,尤其是主动出手的,更是罪加一等。
但自己若是在醉酒状态下让对方先动手打自己,那就是无罪的。
于是武松就有意羞辱蒋门神,让对方先动手,那样自己就没有直接责任啦。
于是武松向施恩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在去快活林的路上,每经过一个酒店自己都要喝酒,施恩也答应了他。
那天武松一共喝了三十多碗酒,到了快活林时已是醉得走路都走不稳了。
到了“快活林”后,武松一把扯住店小二的衣服就问:“你们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什么?”
店小二看到这醉醺醺的彪形大汉,心中不觉害怕,心虚地说道:“姓蒋”。
武松醉眼朦胧地又问道:“那他为什么不姓李啊?”
这时,蒋门神小妾听了骂道:“这厮是在哪里喝醉了,来这里撒野!”
武松接下来又叫蒋门神小妾陪他喝酒,又故意调戏她,惹得蒋门神小妾生气怒骂武松,武松借机一把抓住她丢进了大酒缸。
此时蒋门神听到了动静,扑将过来与武松打斗起来,接下来便是武松醉打蒋门神。
朋友们,以上就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梗概。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就好奇了:快活林不就是一个饭店吗?有何出奇之处?为何金眼彪施恩和蒋门神都争相抢要拥为己有?其实“快活林”酒楼的真名叫做“河阳风月”,位于孟州城东门外十五里。
而“快活林”也并不是酒楼的名字,而是孟州城内一座大型的商贸集市的统称。
因为孟州一带交通便利,而且地处河北和山东附近,所以有不少外地客商在这里做生意。
慢慢地“快活林”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以至于形成了巨大的商贸规模,“快活林”里有三种主要的经营业态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商业:“快活林”是一个非常大的集市,主要以河北、山东的客商来这里做买卖,可谓品种繁多、琳琅满目,现金流十分可观。
第二种模式是客栈:据《水浒传》中描写“快活林有百十处大客栈”,由此可见“快活林”的客流量有多么的庞大。
第三种模式便是赌场、当铺:在当时也算是一种博彩行业,大概也有二、三十家。
通过我的讲解朋友们不难看出,“快活林”基本上就是一个贯通黄河北岸东西两侧的一个巨大的商贸集市,不仅人流量多,而且现金流也多,不失为一个做生意的好去处。
大家可以看出,“快活林”的场面堪比“天上人间”一般精彩。
其中客栈、酒家、赌馆、当铺、妓院等等,吃、喝、嫖、赌、抽一应俱全。
在“快活林”里可以满足客人所有的享乐,绝对是个生钱、招财的好地方。
只要你有钱,完全可以在这里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而且绝对能让你快活、快乐。
所以说,谁有势力、谁后台硬,“快活林”就属于谁。
这个“聚宝盆”天天是日进斗金,银子哗哗地如流水般的流入口袋,谁都想把这块肥肉揽入怀中。但是也不是谁都能掌控这条庞大的“快活林”。
“快活林”其中涉黑、涉赌、涉黄,甚至于涉毒,基本上就是黑社会组成的场所,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官方背景方能罩得住。
而金眼彪施恩正是依靠他爹是孟州牢城管营的官方背景和优势,以官二代的身份入主快活林。
施恩打进“快活林”后,就开了个酒肉店,名字叫做“河阳风月”。
朋友们,施恩的酒肉店从来就不用考虑销路的问题,因为他是“快活林”的黑老大,他把自己的酒肉都分卖给了里面的商户。
还有,“快活林”里所有的店铺、客栈、赌场、当铺的客人饭菜和酒水,也全部都得由施恩的酒肉店来提供。
施恩这样垄断生意,大家可想而知利润有多么可观。
但毫无疑问的是:施恩售卖酒肉的价格,要比市场的价格高十多倍。
朋友们,施恩就是“快活林”里的黑恶势力,你可以不要他给你的酒肉,但你该给的酒肉钱,一分都少不了,除非你不想在这里混了!
施恩还公开地向全体商户们收取保护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
说白了“快活林”就是一个被施恩垄断、强迫的餐饮、色情服务一条龙。
朋友们不难看出:施恩的这个产业链,堪称是“带血的GDP”,完全就是暴力买卖。
那么,诺大产业的“快活林”谁来给施恩看场子呢?
原来施恩利用父亲的职权,从监狱里“捉着营里八九十个弃命囚徒”,为他看护着整条“快活林”产业。
施恩在快活林大搞黑色生意,各种黑钱没少赚。
这里的赌场和当铺,不知道榨干了多少百姓的血汗钱,又让多少人倾家荡产。
接下来我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施恩都有哪些黑恶收入:售卖酒肉只是施恩的基本收入,他还有两个兼职收入:
第一、如果谁想到“快活林”里做生意,必须得先去找施恩拜码头,再缴纳一定数目的保护费,不然你就别想在“快活林”立足;
第二、“快活林”里的商户还经常孝敬施恩银子,施恩就会保他生意平安,否则那些打手就会时不时地来找点事儿;
第三、孟州城里和周边的娼妓如果想要来这里做生意,都必须先到施恩的酒肉店里来拜见他,交足保护费,然后施恩才允许她们去客栈挣钱。
综上几点所述,施恩酒肉店销售的钱、拜码头的钱再加上每天征收的闲钱和妓女拜见上贡的钱,一个月积累下来的数目很是惊人。
按照《水浒传》里施恩对武松的说法:月中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朋友们,施恩肯定没有跟武松说实话,我估计施恩一个月至少得进账千、八百两白银。
在这里我给大家再算一笔账:咱们姑且就按一个月三百两白银算,施恩一年的收入就是三千六百两!这些银两在《水浒传》中可是个天文数字。
给大家举个例子:《水浒传》里卖梨子的郓哥,五两银子能够让家里花销大半年。
所以在当时,一个普通老百姓,每个月最多也就花销一两银子。
这回大家都知道施恩每年三千六百两白银的收入,可是一笔飞来横财啊!
本来施恩的日子过得是逍遥自在,但孟州新来一个张团练,他也盯上了“快活林”这门俏生意。
于是便指派自己的手下、另一个黑道大哥蒋门神去把施恩暴揍一顿,酒肉店也给强行夺走。
朋友们,蒋门神的后台是张团练,他手下是有正规军队的,这可比施恩手下的那些囚犯战斗力强得太多。
所以施恩挨了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道不出。自己实在是斗不过张团练,也打不过蒋门神,所以只能求着武松去跟蒋门神单挑,把他打出“快活林”。
好了朋友们,下面咱们话归主题,接下来给大家着重讲解一下蒋门神小妾为何因为武松一句“为何不姓李”而怒不可遏?《水浒传》原文:里面坐着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
……那妇人又舀了一等上色的好酒来与酒保,酒保把桶儿放在面前,又烫一碗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
朋友们,接着我给大家逐字、逐句解读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按照《水浒传》原著的记载:蒋门神的小妾原本就不是良家妇女出身,甚至更不如卖唱的金翠莲和阎婆惜,她是“西瓦子里唱说诸般宫调的顶老”。
“瓦子”:又称“瓦市”、“瓦肆”或“瓦舍”,是普通大众享乐消费的色情娱乐场所,也就是妓院的意思。
“瓦子”和酒楼、茶坊一起,通宵达旦的营业,在当时的北宋是十分盛行的。
“西瓦子”中的“西”是指“瓦子”的位置在西面。
据明朝徐渭 《南词叙录》记载:顶老,伎之诨名。
“唱说”二字是指唱小曲的意思。
“诸般宫调”是指当时的流行音乐,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宋词或元曲等等。
“顶老”则是宋、元、明朝时期,人们对妓女、歌妓的一种调侃之语。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蒋门神小妾是西边某个妓院里卖唱的妓女。出身比较低贱,至于是否卖身,就要看客人出多大的价钱。
蒋门神小妾的身份和地位甚至还不如卖艺不卖身的歌妓金翠莲和阎婆惜等。
那为什么武松说:“却如何不姓李?”这句话为什么能让蒋门神小妾怒不可遏呢?原来在清乾隆年间有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叫程穆衡。
程穆衡著有《水浒传注略》一书,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系统的考证和研究《水浒传》的著作。
程穆衡写作更加专注于故事来源的真实性和细节性等方面的考证,被人们誉为“水浒学之父”和“近现代小说研究”的奠基人。
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对武松这句“却如何不姓李”专门作出批注:“见其时妓家姓李者多。”
意思就是说,在《水浒传》故事发生的宋朝时期,大多数失足女子,也就是妓女,都姓“李”。
读过《水浒传》的朋友也会发现,其中有好几个妓女都姓“李”。
比如:与浪子燕青交好的开封歌妓李师师,乃是东京城第一名妓,就连宋徽宗都为之着迷;与九纹龙史进关系甚好的东平府西瓦子娼妓叫李瑞兰;神医安道全的相好是建康府娟妓李巧奴。
所以,当武松一问蒋门神小妾“是不是姓李”,也就等于在问她“是不是妓女”一样。
就是因为武松揭了她的老底儿,戳到了她的痛处。
之所以蒋门神小妾才“怒不可遏”地大发脾气。
所以,武松问“如何不姓李”这句话,言外之意就是讽刺蒋门神小妾是个“千人骑、万人压”的妓女。
有的朋友又好奇啦:那时候的失足妇女为什么会姓“李”呢?为何不姓“张”、不姓“王”、不姓“赵”呢?原来这个“李”姓与唐玄宗李隆基大有渊源。
李隆基可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自身极具音乐细胞,爱好弹奏琵琶、羯鼓等乐器,其演奏水平丝毫不逊那些职业艺术家。
李隆基尤其擅长作曲,他的作品有:《春光好》、《秋风高》、《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等一百余首乐曲。
自从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在皇宫里开设了专门的音乐教坊,每逢节日庆典或接待贵宾等重大活动时,便指派专门的皇家乐队来演奏乐曲助兴。
到了后期,音乐教坊逐渐演变成专门的皇家风月场所——“教坊司”。
“教坊司”里的女子都是精通音律,舞艺出众,能熟练弹奏古琴、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很是受大众欢迎。
从此之后,风月场所的人就把唐玄宗李隆基奉为“祖师爷”,与“李”同姓则意味着是来自李隆基门下,质量有保证。
李隆基真正实现了“妓女行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品牌效应。
朋友们这回通过我的讲解都明白了吧,为何武松问“却如何不姓李”,就是这短短6个字,惹恼了蒋门神小妾。
最后再给朋友们说点题外话,补充点儿水浒知识,接下来我可能要颠覆大家对施恩的认知了:可能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对施恩最大的印象就是:“重情有义”,尤其是对落难的武松极尽所能,热情相帮。
所以便感觉这施恩还是蛮不错的,但实际上此人功于心计,阴狠毒辣,绝非善类,至少是配不上梁山好汉的称呼。
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请大家听百味给您娓娓道来:我先从施恩的绰号“金眼彪”说起吧,施恩——地伏星,在水浒108将中名列第85位。
施恩绰号为“金眼彪”,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彪”是雌虎生下的多余的虎崽儿,因先天营养不良而多瘦小孱弱,身上长满褐色的绒毛,却没有虎皮上的黑条斑纹特征。
所以母虎便不认它,既不喂它奶还咬踢驱赶它,甚至还把它叼到狼虫虎豹出没的地方遗弃掉,让它自己自生自灭。
所以“彪”大多在出生后,在哺乳期就夭折而亡。可一旦它要适应能力极强,存活下来,那就会变成一只极其凶残狠毒的猛兽。
因为它在如同炼狱般的环境里成长,经常是饿了吃动物残尸腐肉、枯草干枝、啃泥土石块,渴了就喝脏泉污水。
而且它为了自保活命,学得飞山越涧、游水跨川、爬树攀藤等特殊技能,还常常与比自己又大又凶残的野兽搏命厮杀。
慢慢地它在不断的煎熬中克服了的种种生存困难,同时具备了各种猛兽最冷酷、最凶狠、最残忍、最毒辣的个性。
当它长大成兽后,第一个报复袭击的目标,就是曾欲置它于死地的母虎,紧接着就是被母虎千般宠爱的手足兄弟。
因为生活教会了它没有感情、没有亲情,因为生活只给了它仇恨。
但凡有敌对出现,它便闻风而至,血战到底。
其实它也并非是为了争夺什么,只为那搏杀血拼后的舔血吟伤,还有那心中血淋淋的复仇快感。
可能它在一场血战之后又即将奔赴另一个战场,这就是它每天所必须要面对的生活。
因为它经常浑身伤痕累累,没有一块完整的皮毛,死后也找不到一块完整的骨头,但它却有着超强的生命力,一只存活下来的“彪”,它的寿命与老龟不相上下。
而“金眼”,顾名思义就是满眼都是金子,表示其爱财如命。
所以朋友们,综上所述,“金眼彪”就是满眼都是金钱的、凶残的野兽!
那你们说,有着这样绰号的人你觉得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朋友们,正是人如其名,施恩眼里只有金钱,为了达到目的,巧言令色,虚与蛇尾。一、施恩父子俩管理下的孟州牢城,是黑幕重重;
武松一到孟州牢城,原来的牢房大哥就主动告诉武松一条“生存经验”:
有没有人情书信和使用的银两?呆一会差拨便来,若有的话,就交给他,可免去那一百杀威棒!
这就是强行索贿,并且在孟州牢城已成惯例,流配刚来的犯人只要塞了钱,就可免除一切刑罚。
要是不给塞钱,则重刑伺候,打死了将尸体扔掉,却一点事都没有。
所以说,施恩父子的团伙属于孟州最为猖獗的黑恶集团之首,他们控制的牢城营黑暗且腐朽,令人读之胆寒。
二、施恩依靠父亲的势力在“快活林”逞强施威、无恶不作;
施恩依仗着自己“小管营”的身份,整日里在“快活林”游手好闲,欺行霸市。
其实说白了,施恩就是孟州城的一个黑社会老大,靠着残暴手段垄断经营餐饮,并且在“快活林”收取商家和娼妓的保护费来牟取暴利。
更是纠集了一伙穷凶极恶的亡命囚徒,在“快活林”据地营生,大收保护费,俨然成为当地的地头蛇,您说他跟黑社会有啥两样?
最可恨的是,便是施恩连“过路妓女”都不放过,在她们的血泪钱中也要抽取佣金,真可谓丧尽天良。
三、施恩功于心计,使用“欲擒故纵”伎俩,诱引武松醉打蒋门神;
施恩孟州牢城偶遇落难的武松,极尽嘘寒问暖、谄媚之能,又与武松结拜攀为兄弟。
最后竟激得武松主动提出要帮他报仇,最终打死蒋门神,为自己夺回了“快活林”黑老大的位置。
四、且看施恩重霸“快活林”后又恢复贪婪残酷的本性。
据《水浒传》原文: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里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
朋友们,施恩重霸“快活林”后,他的黑色收入又是增加了“三五分利息”,可见这施恩对商户的盘剥程度甚于以往,以至于“加利倍送闲钱”。
换而言之,蒋门神被打走之后,施恩的贪婪、暴虐本性愈发不加遮掩,比蒋门神更坏。
相比于施恩,蒋门神在“快活林”时期并没有那么胡作非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比较安稳。
原因就是蒋门神虽然也收取保护费,但是他收取的数额要比施恩时期减少了三倍。
反倒是施恩不得人心,基本上属于暴力敛财的代表。
朋友们,武松帮施恩可不是出于公义,也更不是惩恶扬善,是因为他不愿白受好处才去帮施恩出头,不过是忠人之事罢了。
而施恩和武松,最初一点交情都没有。一开始施恩善待武松,就是为了利用他,这也是很明显的。
所以说,武松帮施恩打蒋门神,也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只是对施恩的善待,感恩待德而已。
如果此事换成蒋门神,武松也一定会报恩蒋门神而醉打“金眼彪”施恩的。
写在最后:
朋友们,名著就是名著,有时候我们若去仔细研究一番,也能从其中学到不少知识呢!
还有,“天下纷纷皆为利往”,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利中有几分良知”、“利中有几分义气”,我想这也许就是人和畜生的不同而已。
武松不过问了一句:“却如何不姓李”,蒋门神小妾为何怒不可遏?
在名著《水浒传》中,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被发配到孟州。在孟州牢营里,他认识了管营的儿子金眼彪施恩。
施恩在快活林开了一家酒店,每月都能挣到三二百两银子。但是,蒋门神仗着自己背后有张团练撑腰,又仗着自己本领高强,强行夺了施恩的酒店,还把施恩打伤了。施恩气不过,于是就找武松帮忙。
这里多说一句,施恩虽然仗着父亲势力开酒店,但毕竟还是在道上混,有规矩,而蒋门神直接硬抢别人酒店,性质太恶劣,所以施恩才要反击。
施恩把事情告诉武松,又一直好吃好喝伺候武松,更兼与武松结义为兄弟,武松于是决定,去教训一下蒋门神。
一路上,武松喝了三四十碗酒,到了蒋门神的店里,他看到蒋门神小妾,问了一句话,直接把蒋门神小妾激怒了。
(武松)问道:“过卖,你那主人家姓甚么?”酒保答道:“姓蒋。”武松道:“却如何不姓李?”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吃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
武松只是问一句“如何不姓李”,为何蒋门神小妾听了很愤怒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主要就是两点原因。
一方面,武松问“如何不姓李”前,就一直在不断地找茬搞事情武松去打蒋门神,并没有理由,因为那会儿他没有表明身份,不能说自己是来帮施恩教训蒋门神的。所以,他在动手之前,得找点理由,搞点事情。
武松才到店里,就要酒喝,酒保打了酒后,武松说不好喝。于是,酒保就叫蒋门神小妾换了别的酒,但是武松喝了之后,还是说不好。
如果说,武松第一次说酒不好喝,还算是正常的的,那么后面这次说酒不好,就纯粹是找事情了。因为原文说得清楚了,第二次打来的酒是上等酒。
那妇人接来,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下来。酒保将去,又烫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
而且,这里武松态度也不好,直接说“快换来,便饶你”,换酒就换酒,何必要打人呢?
酒保还是没跟武松一般见识,因为他看武松带着酒意,知道武松喝醉了(其实武松确实喝酒了,但他是在装醉)。
但酒保第二次换上等酒来时,武松不说酒的问题了,因为酒确实好,他开始问蒋门神小妾的事了。于是,他开始问蒋门神“为何不姓李”的事。
武松本就是在找事,酒保都看出来了,还一直跟蒋门神小妾说,叫她不要跟武松计较,还说“客人醉了,只要寻闹相似”。蒋门神小妾哪里受过这样找茬的?所以她自然会大怒。
别说蒋门神小妾了,换任何人遇到武松这样的客人,都会生气。
比如你老公开了饭店,客人吃一个菜说不好吃,你换个好菜给他,他还是说不好吃,还说再不做好就饶不了你,你什么感受?你就算不当场发飙,肚子里也有气吧?
好了,现在你又给客人上了一个好菜,他不说菜不好吃了,他直接问服务员,“你家老板姓什么”,服务员说姓张,他又问“怎么不姓李”呢?谁听了这话不生气?
大家的姓氏都是随父亲,有什么好问的?武松这么说,不是找茬搞事情吗?不要说前面武松一直在找茬,就是没有前面那几句,他直接这么问,也会激怒蒋门神小妾。
而且,即便到这一步,蒋门神小妾还是被酒保安抚了,没有发火,至少没有去跟武松大闹,也没有叫人把武松轰走。
另一方面,武松说“如何不姓李”,言外之意是讽刺蒋门神小妾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如何不姓李”这话,并不是武松随便说的。因为“李姓”在当时很特殊,这跟李师师等人有关。
清代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提到,说武松之所以问“如何不姓李”,是因为“见其时妓家姓李者多。”
也就是说,宋徽宗那个年代,有许多妓女都姓李,以至于一问别人“是不是姓李”,就感觉在问“是不是妓女”一样。
我们看水浒也会发现,书中好几个妓女,都是姓李。东京城第一名妓,连宋徽宗都着迷的妓女,就是李师师。还有史进的相好,东平府的娼妓李瑞兰;金陵也有一个名妓,就是李巧奴,她是安道全的相好。
古代女人嫁人后,姓得改过来,跟随丈夫姓,比如张氏嫁给姓王的人,婚后就得叫张王氏。武松问蒋门神是不是姓李,言外之意就是问蒋门神小妾是不是姓李,也就等于在问她是不是妓女了。
所以,武松说“如何不姓李”,言外之意是讽刺蒋门神小妾。也正因此,所以接下来武松就让蒋门神小妾陪酒了。
武松道:“过卖,叫你柜上那妇人下来,相伴我吃酒。”酒保喝道:“休胡说!这是主人家娘子。”武松道:“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那妇人大怒,便骂道:“杀才!该死的贼!”推开柜身子,却待奔出来。
人家蒋门神小妾是正经的老板娘,又不是青楼女子,凭啥陪你喝酒?你武松先是找茬,又在潜台词里问人家是不是妓女,最后干脆就把人家当成妓女了,叫人家来陪酒,这不是耍流氓吗?
所以,无怪乎蒋门神小妾会大怒了。换成任何一个正经女人,被武松这么问,都会愤怒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