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历史学家、文化大师郭沫若先生年轻的时候在个人感情方面可是一位浪子。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走进了他人生的第一场婚姻,新娘子叫张琼华,年纪还长他两岁,与大多数在那个时代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的年轻人一样,郭沫若不对这种包办婚姻抱有一丝好感。仅仅五天的“新婚生活”之后,郭沫若就离开了家乡,张琼华独自一人在家里侍奉公婆,养老送终。
1939年,在父亲去世之际,郭沫若回乡奔丧时见到过她,并给这位已经给他受了27年活寡的不幸女人鞠躬致歉。
通过张琼华与郭母的这张合照,可以看出张琼华低眉顺眼,是一个普通的居家女子。她后来寿享90岁,在老家无疾而终。
在郭沫若赴日留学期间,有一位叫佐藤富子的日本姑娘与他陷入了爱情,为了与他结合,甚至不惜与自己的父母决裂,她后来改名“郭安娜”,以示为中国人的妻子。郭安娜为郭沫若生了五名子女,后来全面抗战爆发,郭沫若返回国内,前期收到丈夫的两封信之后,郭沫若杳无音讯,郭安娜只好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四男一女长大。建国前一年她到上海来找过郭沫若,但此时的郭沫若已经与别人结婚生子,对她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郭安娜只好洒泪放弃。
建国后,郭安娜始终觉得几个子女是中国人,便把他们都带回了中国,在总理的帮助下,她获得了中国国籍,落户到了大连市。她去世于1995年,享寿101岁,临死之前,还把几百万日元的存款全部捐给了这个她生活了四十几年的国家。
郭沫若的第三次婚姻,就是郭安娜来中国时所听到的“新人”于立群,题目中的郭沫若死后自杀的夫人也正是她。于立群出身于官宦之家,年仅十四岁的时候就考进了上海明月歌舞剧社,之后又读过上海电影学校,成为上海滩上的话剧、电影双栖明星。
有趣的是,于立群第一次与郭沫若见面的身份却是小姨子,因为郭沫若之前与她的姐姐于立忱曾经有过一段热烈的交往,于立群是给郭沫若送姐姐的情信。这时的于立忱却早已香消玉殒了,说起来与郭沫若仍有莫大的关系。
于立忱担任《大公报》驻日本记者期间,居所距离郭家不远,当时她身患肺病,来到日本半是求医半是工作,结识郭沫若后,郭沫若与她产生了一段忘年的感情。后来于立忱回国后,于1937年5月,自缢身亡。
据与于立忱有交往的女兵作家谢冰莹晚年的回忆,于立忱自杀之前做了一次人流手术,并透漏给她始作俑者正是郭沫若,按照谢冰莹的说法,于立忱之死固然有病痛折磨有关,但郭沫若也难逃干系。
郭沫若初见于立群时,或许是对她姐姐的愧疚之情,也可能夹杂了情愫的转移,总之很快陷入了对于立群的热恋之中,两人很快同居。
1939年,这段感情瓜熟蒂落,在周恩来的主婚下,两人在重庆举办了婚礼,主婚人还风趣又善意的提醒郭沫若:“希望这是你的最后一次婚礼哟!”
时光一去不复返,1978年6月12日,一代大师郭沫若去世,然而仅仅在半年之后,于立群也自杀身亡。个中缘由,无人得知,但总有些浮光掠影隐隐闪现。首先,于立群在郭沫若病重的几年中,也曾多次住院,患有很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疾病,说是饱受病痛折磨也不为夸张。
其次,两个儿子郭世英、郭民英在之前那段苦难岁月中都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与命运抗争,这对夫妻俩人的精神打击不可谓不重大。
最后,也有一种说法是,在郭沫若死后半年,她偶然得知了自己的姐姐与郭沫若之间的一段往事,获悉陪伴自己多年的丈夫竟是姐姐自缢身亡的重要因素,精神遂崩摧在了那一刻。
郭沫若先生年轻时代浪漫多情,据称他也曾与他写的长篇小说《骑士》女主人公的原黄慕兰、彭漪兰都曾发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两位女士后来都寿享百年,黄慕兰活到了110岁(2017年去世),彭漪兰103岁那年仍然接受过文化界人士的拜访。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大文豪郭沫若(1892年——1978年)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叫张琼华(1890年——1980年),是郭沫若父母安排的娃娃亲,为郭沫若老家四川乐山人,也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农家女性,她与郭沫若1912年走入婚姻殿堂。
郭沫若是新时代之下的有为青年,有思想有文化,对这门婚事并不满意,在婚后第五天,他就离开乐山踏上大城市成都。张琼华是一位善良敦厚的女子,郭沫若离去后,她没有悔婚,而是一直守候在郭家,整整守候68年,一直照顾着郭沫若的家人,直到在郭家寿终正寝。
郭沫若与张琼华的新婚洞房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叫郭安娜(1893年——1994年),是日本籍女子,本名为“佐藤富子”,她跟郭沫若相识在1916年。当时郭沫若在日本冈山高等医科学校学习医学,佐藤富子在东京圣路加医院做护士,因偶然机会,两人就相识了,相识后,两人通过书信交往。
佐藤富子被郭沫若的博学多才深深吸引,几个月后,不顾家人反对,以飞蛾扑火的姿态投入了郭沫若的怀抱。两人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直到抗战爆发后,在外界压力下,两人分开了。新中国成立后,郭安娜来到中国千里寻夫,然而,她看到的是,此时的郭沫若已经跟于立群结合在一起了,她只有黯然神伤地离开郭沫若。
于立群
郭沫若的第三人妻子于立群,是跟本问题有关的妻子,她被誉为“抗战夫人”,是因为她跟郭沫若在抗战期间成婚的。
于立群(1916年——1979年)是出生在广西贺州的大家闺秀,祖父于式枚在李鸿章手下官至正二品,是清代有名的洋务派成员。所以,出生在这样的大家族中,于立群自幼更有条件学习才艺,到10多岁时,已经是有名的才女,琴棋书画,舞蹈,样样精通。
实际上,于立群后来能跟郭沫若相识,源于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于立群的妹妹于立忱。于立忱(1917年——1937年)同样是才女,有较深的文学修养,同时具有表演话剧的天赋,时常登台演出一些话剧,深受人们喜欢。并且,她是《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经与郭沫若相识,还曾经引起佐藤富子的强烈醋意。
于立忱
既有才华又漂亮的于立忱一下子深深吸引了郭沫若的关注,随即对她展开了强烈追求,终于在1934年左右,他们走在一起。
也许是于立忱是人见人爱的才女,《大公报》社长张季鸾在此时也加入了对于立忱的争夺中。当于立忱选择郭沫若后,张季鸾一怒之下,把于立忱赶出了《大公报》社。失去工作的于立忱郁郁寡欢,再加上她插足别人的感情生活,社会舆论压力基本都倒向她,在重大压力下,于立忱于1937年在自己的寓所自尽。
郭安娜
于立忱香消玉殒后,郭沫若十分伤心。紧接着,抗战来临,为了转移注意力,郭沫若把极大热情投入到了抗战中,在此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本,如《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这些剧本通过一批演员在各地演出,提升民族凝聚力。
正是在这个时候,一名话剧演员于立群走入了郭沫若的视线,她就是于立忱的姐姐,两人相识之初,郭沫若并不知道她是于立忱的姐姐。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他们之间对对方的了解更进一步加深,尤其当郭沫若知道了她是于立忱的姐姐后,对她就更关心了。
于立群书法
终于在1939年,郭沫若和于立群走入了婚姻殿堂。两人完婚后,过上了甜蜜幸福的生活。
后来,他们的儿子郭民英和郭世英相继在灾难中相继死亡,令于立群伤心欲绝。紧接着,郭沫若又于1978年去世,令于立群又一次遭受重大打击。
郭沫若去世后,他的一些陈年往事也被人们提起来,那就是,郭沫若在认识于立群之前,跟于立群的妹妹于立忱有一段地下恋情,于立群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的丈夫,对自己隐瞒了这么重要的事情,她的心里想不开,于是,在1979年2月,在绝望中自缢在家里。
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准确地说,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前两个老婆活得好好的。选择自杀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于立群自杀,并非忠贞殉情,而是她发现了老公的秘密,羞愤绝望之下才选择了轻生。
郭沫若是中国文坛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可世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周恩来总理夸赞他是“一面光辉的旗子”,鲁迅则骂他“远看一条狗,近看郭沫若”。
他的感情世界丰富多彩,给他生孩子的女人也不少。但郭沫若永远是潇洒的,他的女人付出了真心,收获的却是满目疮痍。
原配妻子张琼华:新婚丈夫离家暴走,妻子独守活寡68年。1892年,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的一个商贾之家。他的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是落没官宦人家的女儿。优越的家庭条件,使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12年,和当时大多数年轻人一样,20岁的郭沫若在父母的张罗下包办了婚姻,与素未谋面的姑娘张琼华结为夫妻。
洞房花烛夜的当晚,郭沫若满心期待的掀开了新娘的红盖头,一转眼,他就把盖头扔到了地上。
只见张琼华的脸又大又圆,仰天鼻子下面是两个大大的鼻孔。更让他诧异的是,新娘的脚还是旧时崇尚的三寸金莲!
新娘的颜值却让郭沫若在大喜的日子里大失所望。后来他在自传《黑猫》中讽刺自己对这场婚姻的失望:“隔着口袋买猫儿,交定要白的,拿回家来才知是黑的。”
感觉上当的郭沫若无处诉苦,他也不可能在新婚的第二天休妻。于是就隐忍不发地在家呆了5天,便以求学为借口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68年。
张琼华是个守规矩的媳妇儿,丈夫没休妻,她就这样在郭沫若的老家守起了活寡,竟从二十出头的大姑娘守成了白发苍苍的妇人。
期间,郭沫若回过一次乡,他给张琼华鞠躬道歉,随后便又起身离开。张琼华继续守活寡,一直到1980年病逝。
郭沫若给了张琼华名分,却没有夫妻实质,两人之间也没有孩子。这场有名无实的婚姻悲剧,在郭沫若多姿多彩的人生中,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日本妻子安娜:同居21年后,郭沫若再度上演不告而别。“暴走新郎”郭沫若跑得可真够远的,为了远离家乡后,他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求学路。
1916年,他在东京亚索教会医院里,邂逅了自己浪漫的异国恋,遇到了美丽的白衣天使佐藤富子。
郭沫若偶遇佐藤富子的地方,正是在圣路加医院门口。他就对这位22岁的漂亮姑娘一见钟情。
在荷尔蒙的激化下,他对佐藤富子展开了浪漫的书信追求。单纯的佐藤富子陶醉在才华横溢的情诗中,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两人的恋爱很快就遭到了女方父母的强烈反对。因为佐藤富子的父母都是传统的基督教徒,他们反对女儿与华人交往。
为了追随爱情,佐藤富子无视父母的反对,毅然辞去医院的工作,搬到郭沫若的住所,开始了朝朝暮暮的同居生活,郭沫若还给她取了个中国名字:郭安娜。
当时郭沫若还是九洲帝国大学的医学生。“恋爱脑”的郭安娜为了支持爱人,她承包了养育孩子和家庭的繁重工作,只为了让心爱的男人一心读书。
日子虽苦朴清贫,但是安娜心中还是觉得幸福知足。她给郭沫若生了四男一女,含辛茹苦地将五个孩子养大。
很可惜,甘愿做灰姑娘的郭安娜,没有等到她的王子带她奔向幸福。1937年,在中日矛盾的政治背景下,郭沫若在爱国心的驱动下,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由于安娜是日本人的身份,他便独自不辞而别,离开了日本。
1937年8月,郭沫若返回中国。日本当局听闻非常恼怒,他们冲进郭沫若的日本住所,将他的书稿进行搜查收缴。又将安娜抓起来严刑拷打…
郭沫若离开后,安娜开始一个人带五个孩子,她四处到零工,没有饭吃就煮糨糊、腌咸菜来充饥。一直到抗战胜利,她才得以带着孩子回中国找他们的父亲。
让人尴尬的是,回国后的郭沫若已经另结新欢“乐不思蜀”了。
这让安娜万分伤心,善良大度的她没有怨恨郭沫若,甚至还原谅了他。她又带着5个孩子回到日本,继续无怨无悔地抚养孩子们。
一直到建国后,安娜才带着五个孩子回到中国。她的事迹为人所知,大家都非常尊重她。1983,她还被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读到这里,估计不少朋友会好奇,回国的安娜与郭沫若还有联系吗?
回答是:没有。
郭沫若有了新妻儿、新生活,安娜也没有去打扰他。
而让郭沫若“乐不思蜀”的新妻子,正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郭沫若在爱上于立群之前,他先是爱上了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
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在爱上于立忱的时候,他还是有妇之夫的身份。
早在1934年,郭沫若与日本妻子安娜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他就秘密结识了才貌双全的于立忱。
当时于立忱是《大公报》的记者,因工作需要,被报社派驻东京。
于立忱去东京,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治疗肺病。
那时候,她居住在东京郊区,经常去采访郭沫若,一来而去,郭沫若就爱上了这个漂亮能干的女记者。
用郭沫若的口吻来说就是:“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白嫩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面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好一个标准的女记者。”
一个是多情才子兼浪漫诗人,一个是如花女郎,郭沫若再次上演了一见钟情的把戏。
他们爱得情不自禁,就连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都深感不安。
当时《大公报》的社长张季鸾一直在苦苦追求于立忱,但她却痴情于郭沫若。于是张季鸾就停止承担她旅日的费用,于立忱只好于1937年初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于立忱的肺病愈发严重,再加上对郭沫若的爱而不得,身心的双重打击,让她整日沉浸在苦闷忧郁之中。
1937年5月,于立忱选择了自尽。
关于于立忱的死因,后来由女作家谢冰莹揭露了真相。原来真正让于立忱放弃生命的,并不是病痛带来的折磨,而是郭沫若给她的绝望。
谢冰莹在《于立忱之死》这本书中提及,郭沫若背着妻子安娜与于立忱交往,还信誓旦旦地承诺于立忱,要与安娜离婚。可当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又退缩了,甚至要求于立忱将腹中三个月的胎儿流掉。
谢冰莹在书中写道:
这是一个秘密。一天,于立忱告诉我,她要去医院割盲肠炎,我按约定的时间去医院看她。护士说她在产房,孩子都取出来了。在产房,立忱看到我,摇摇头,一串热泪滚了下来。我连忙安慰她。
她说"我告诉你,将来你要替我申冤,答应不答应?"
我说:"没有问题,当然答应。"
这时立忱拿出我的手帕擦了擦眼泪说:
"你想不到吧,郭沫若是这样一个卑鄙无耻、人面兽心的大骗子!"
"三年前,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寡廉鲜耻的,人格扫地的大骗子。我恨透了他。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所以,真正毁掉于立忱的,是这场欺骗。她一个人偷偷跑去医院打掉了胎儿,这位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已自觉无颜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最终郁郁自尽。
当然,这一切的真相,于立忱并没有告诉自己的家人,包括她的三妹于立群。
当年(1937年)于立忱因经费不足回到上海,郭沫若也跟着一同回国。
回国后,两人又继续书信传情。
于立忱让自己的三妹于立群当信使,给郭沫若递交情书。
第一次见面,于立群就给郭沫若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两条小辫子,一身蓝布衫,面孔被阳光晒得半黑,言谈举止稳重端庄,绝无一般女明星的轻浮与浅薄。
当于立群将姐姐的书信递到郭沫若手中的时候,郭沫若的心情十分激动。没错,他又一次“一见钟情”了。他甚至大言不惭地表示:“我有责任保护立群,但愿我能把爱她姐姐的心转移到她的身上!”
之后,郭沫若就经常约于立群见面。
起初,于立群觉得郭沫若比自己大24岁,再加上他又是姐姐的挚友,所以于立群对郭沫若并没有非分之想,只有对这位大文学家的敬重和爱戴。
两人接触没多久,于立群的姐姐就去世了。
后来,于立群与郭沫若共同经历了战争的颠沛流离,两人在生死患难后选择了结婚。
两人结合后,于立群为郭沫若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曾经的她是一个从事过文艺工作、演过电影、当过报刊编辑的女共产党员。结婚后,于立群只能以郭沫若的夫人和秘书的身份示人了。
她替郭沫若抄写文章、查找资料、起草文件、招待客人,整日都有忙不完的事。
抗战胜利后,她又追随郭沫若先后到上海、香港从事民主运动,在百忙之中继续从事革命书籍的出版工作。
在香港的时候,她还参与了筹备中国妇女联谊会香港小组,负责筹集经费、医药物品,用以支援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她曾经担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于立群忙得像个不停转的陀螺,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过得极为辛苦。而对比郭沫若,他他过着一种对于立群极不公平的"潇洒生活"。
常年的超额工作让于立群的身体一度非常糟糕,甚至还患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于立群不得不和郭沫若及子女们分开,住到外地的医院进行静养。
后来,于立群又痛失两个儿子,本就神经衰弱的她,精神一度崩溃。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于立群还强打着精神,特地编选了一本郭沫若在解放后所作的诗集--《东风第一枝》。之后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郭沫若文集》的出版工作中。
1979年2月,也就是郭沫若离世8个月后,于立群才获知了晴天霹雳的消息。
这时候她才知道郭沫若同时与她姐妹二人交往的畸形恋情,这也成为了压垮她的一根稻草。
最终,于立群和姐姐一样选择了自缢。她于1979年2月25日,自缢于北京故居。
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郭沫若于1978年6月12日去世,在郭沫若 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的2月郭沫若的妻子于立群自缢身亡,自杀原因引起了世人的猜测。
现在流传最多的说法,是和于立群姐姐的自杀身亡有关。
郭沫若是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感情上却是一个极不负责任、薄情寡义的人。
他和很多女性都有过感情纠葛,不说别的,光和他有婚史的女人就有三位。
第一位,张琼华。1912年,郭沫若20岁时,家里为他安排了婚事,就是长他2岁的张琼华。
张琼华无才无貌自然不入郭沫若的法眼,婚后对她冷脸相待,也不同房,5天后就去日本留学把她扔在家里不管不问。
张琼华在家中侍奉公婆并养老送终,1980年90岁时离世。
第二位是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的富家女佐藤富子。
佐藤富子对郭沫若一见钟情,不惜和家庭决裂和郭沫若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并生了5个子女。
后来抗战爆发,郭沫若回国后参加抗战工作,认识了于立群,就不再过问富子和5个子女,建国前夕佐藤富子带子女投奔郭沫若。
郭沫若冷漠地将他们交组织上处理,不再来往,佐藤富子在中国的大连,上海两地居住,活到了101岁,她的5个子女对郭沫若毫无感情。
第三位就是于立群。
于立群才华出众,容貌端庄美丽,他俩结婚后志同道合,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积极投身于抗战工作中,是有名的抗战夫妻,生有6个子女。
于立群也是郭沫若感情最后的归宿。
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也曾经和郭沫若有过感情的纠葛。
郭沫若在日本与佐藤富子一起生活的期间,认识了大公报的记者于立忱,对她展开了追求,并导致于立忱怀孕。
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就对她转变了态度,让她打掉孩子,心灰意冷的于立忱回国后不久自杀身亡。
郭沫若去世后,于立群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于立忱的死与郭沫若有关,郭沫若对感情的不负责任伤害了很多女性。
这些于立群心里非常清楚,大概是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姐姐竟然也跟自己的丈夫有那么一段孽缘,并导致了姐姐的自杀。
使本来在文革中因失去两个儿子身体受到重创的于立群受不了这个打击,自缢身亡,给后人留下深深地叹息。
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郭沫若,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是新诗奠基人之一。
他会俄语、德语、日语、英语等多种语种。
郭沫若是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郭沫若被鲁迅称为“流氓才子”。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据说,他去世后,他的妻子也自杀了。
可能有人凭直觉会问:是不是夫妻感情深厚,他的妻子接受不了他去世的事实呢?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呢?
郭沫若一生追逐恋爱和婚姻自由,一生中共有三段婚姻、四个女人。
郭沫若的结发妻子叫张琼华。
郭沫若与张琼华的结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没有什么文化,还裹着三寸金莲的乡下女孩子,还幻想着像其他女孩一样嫁作人妇,相夫教子。
可是,她的愿望在新婚之夜当晚就破灭了。
郭沫若挑开盖头,看到这个长了一双朝天鼻孔的黑黑的女孩的时候,一下子呆住了。于是,他只在家里呆了五天,就远走他乡。
张琼华却信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观念,再没有离开过郭家一步。
她一生中只见过郭沫若三面:一回是结婚这天,第二回是郭家老人去世,第三回则是在别人的怂恿之下,去北京顺便看了一回郭沫若。
张琼华守着她与郭沫若曾经结过婚的家。
当郭沫若后来带日本妻子回家奔丧的时候,她还把她与郭沫若当初的新房腾出来给郭沫若与日本妻子住。
其心酸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吧。张琼华最终选择在郭家孤独终老。
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日本人,叫佐藤富子。
郭沫若24岁留学日本时,认识了日本女子佐藤富子。
当时佐藤富子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要与郭沫若生活在一起。
婚后,她为郭沫若生了5个孩子,生活也过得十分拮据。
佐藤富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操持家务,看管孩子。
在日本期间,因为佐藤富子的勤劳能干,郭沫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
他对中国的历史做了研究,并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进行了划分。可以说,他在中国历史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期间,郭沫若还认识了温柔漂亮的于立忱,并背着佐藤富子跟她同居。
于立忱怀孕后,郭沫若对她置若罔闻,不管不顾。于立忱孤身一人远在异国他乡,又是未婚先孕。
心如死灰的于立忱给郭沫若写去了一封信后,含恨自杀身亡。在于立忱的葬礼上,郭沫若结识了于立忱的妹妹一一于立群。
后来,郭沫若与佐藤富子不辞而别,回到国内参加抗日战争。
多年后,佐藤富子终于得知了郭沫若的消息。1948年的一天,她来到中国寻找心心念念的丈夫。
郭沫若面对带着孩子来找自己的佐藤富子,采取避而不见的态度。这终于让佐藤富子伤心地离开。
其实在佐藤富子来中国找郭沫若的时候,接待她的是郭沫若的第三位妻子——于立群。
于立群跟郭沫若认识,就是在姐姐于立忱的葬礼上。当时于立群来参加姐姐的葬礼,看到姐姐年纪轻轻就死了,于立群悲痛欲绝。
她很想知道姐姐的死因,可是却找不到一丝线索。
在葬礼上,郭沫若也来了。郭沫若看到于立群,被她深深地吸引了。
经过攀谈,郭沫若说他只是于立忱的一位普通朋友。
于立群也被郭沫若的学识和见解所征服,二人之后来往密切。1939年,47岁的郭沫若又一次当上了“新郞”。
婚后,两个人共生育了6个子女。
可是在1948年,郭沫若的日本妻子佐藤富子,来到中国找郭沫若了。
郭沫若避而不见。佐藤富子怀着绝望的心情,带着孩子离开了中国。
善良的于立群看到了郭沫若的决绝,心里五味杂陈。
她愿意相信丈夫是为了自己才狠心让佐藤富子离开。但是心里又责怪郭沫若的绝情,她对佐藤富子怀着深深的同情。
郭沫若去世后,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这也是导致她自杀的原因。
郭沫若对于立群十分地疼爱。郭沫若去世以后,于立群怀着悲痛的心情,整理郭沫若的遗物。这时候,她看到有一封信掉落下来。
这封信,也让于立群限入了绝望的深渊。
原来,这封信正是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写给郭沫若的信。
于立群从信中得知,姐姐的自杀,与郭沫若有直接的关系。
也可以说,郭沫若是杀死姐姐的间接凶手。
于立群想想这么多年来,自己苦苦寻找的答案,竟然是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
一个是自己亲爱的姐姐,而伤害姐姐的人,竟然是自己情意甚笃,并且一起生活40年,还育有6个孩子的丈夫!
而且,她觉得郭沫若喜欢自己,也可能是把自己当成了姐姐于立忱的影子。
她为姐姐感到痛心!也痛恨丈夫的无情!同时,也觉得自己对不起姐姐。
自己竟然与杀死姐姐的凶手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
于立群此时真是万箭穿心。各种复杂情绪,让她饱受煎熬,寝食难安。可是郭沫若已死,她又不能向他去讨说法。最终,于立群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选择上吊自杀。
郭沫若虽然满腹才华,在感情上却是个滥情的人。
他老家有结发妻子,去日本后又与日本女子结婚。期间跟于立忱同居,又不想负责。
不辞而别回国后,日本妻子千里迢迢拖儿带女找来,他又避而不见。
连跟他一起生活了40年的于立群也不能幸免!
他生命中的女人,或孤独终老,或伤心欲绝,尤其是于家姐妹,都间接死于他的手中!
他的感情生活中,一个女人还在,另一个女人已经“粉墨登场”。
他的感情经历,有的与当时的社会有关,但是大多都是跟他的自私、缺乏责任感的品性有关。
这不得不说是郭沫若这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生最大的短板!
或许,遇见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女人的悲剧是早就注定的。
因此,生活在现代的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甄别。千万不能因为嫁错人,毁了自己的一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郭沫若去世后,他的妻子为何会自杀?
郭沫若一生有三段婚姻四个女人,这里说到的是最后一任妻子于立群,于立群是在在郭沫若死后的八个月后便自杀的。那么于立群为什么会自杀?难道真的是因为她在整理郭沫若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信?还是有着其他原因?
△于立群
01
在这之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于立忱,是于立群的姐姐,更是郭沫若的情人,后于立忱自尽身亡。
而于立群也是在姐姐的葬礼上相识,当时郭沫若在于立忱的葬礼上一直被于立群的魅力所吸引,在葬礼结束后郭沫若与于立群交谈,卖弄一番学识之后,果不其然,于立群被眼前这个男子的才华深深地给吸引了。
1939年,二人在重庆成婚。
△郭沫若
1948年,郭沫若在日本的妻子佐藤富子找到了郭沫若,带着和郭沫若生下的5个孩子,面对这个日本妻子,郭沫若似乎也没有办法,最后选择避而不见。
佐藤富子伤心欲绝,当初自己不顾一切与这个男人在一起,如今却是这样的结局,走之前说了一句话“我可以走,我要带着这5个孩子一起回到与郭沫若相识的地方”。
△郭沫若与日本妻儿
02
这一切于立群都看在眼里,但是自己能怎么办?难道大方的将郭沫若让回去?当时的于立群是非常同情佐藤富子的,甚至有些责怪郭沫若。
想到这里,于立群还知道郭沫若在老家还有个妻子,叫张琼华,因为媒妁之言,没有文化又保守的张琼华自然无法吸引郭沫若。可以说张琼华的一生也是悲惨的,她守着妻子的空名,和郭沫若的父母生活了一辈子。
郭沫若在这几个女人当中,最爱的应该还是于立群,但同样带给于立群的伤害也是最大的,据说郭沫若在去世之后,于立群伤心欲绝,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包括了姐姐与郭沫若的情人关系,里面说了姐姐于立忱与郭沫若是在日本相识,最后在一起还怀有身孕,然而面对怀孕的于立忱,郭沫若并没有细心呵护,反而采取了和对日本妻子一样的做法,那就是置之不理,姐姐于立忱自杀可以说和郭沫若对她的态度有很大的影响。
原本就在一直调查姐姐死因的于立群,看到这封信之后犹如晴天霹雳,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伤害姐姐的人,更何况郭沫若对自己满了这件事足足几十年,于立群心中痛苦万分,最后因撑不住这样的打击选择了自缢。
03
当然官方给出的于立群自杀的原因并不是这个。
后来郭沫若和于立群生活处境越来越差,196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读书的郭民英自杀。1968年,在北大读书的郭世英被抓去殴打致死。
△郭沫若
一下失去两个儿子,对于本来就患有神经衰弱症和心脏病的于立群是难以接受的,精神受到极度创伤。
1974年,郭沫若受到打击,一年内住院7次,于立群自己也多次住院留医。
1978年6月,郭沫若去世。
1979年2月25日,受精神和病痛折磨的于立群最终选择了自杀。
【感谢关注、评论、点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