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
“刺配沧州”是中国北宋的一种刑罚。它适用于惩戒犯罪情节比较严重但又够不上死刑的人犯。“刺配沧州”是指在犯人面部刺画标记,然后押送至人烟稀少、土地荒凉的沧州充军,罪行较重者将劳役终身!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靠天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宋代时期的沧州是在海河流域的下游,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是宋、辽两国作战的军事前沿,不但驻扎军队,而且还有很多重要军需物资存放在这里。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荒凉,洪涝灾害时而发生,经常被国家作为犯人流放发配的场所。
下面跟朋友们介绍一下犯人为何要刺配沧州?
那么“刺配”是什么意思呢:北宋时期处罚犯人较为盛行的方式就是刺配,也很残酷。它是对犯了国法的人一种惩戒形式,“刺”就是刺青,是在犯人的面额处刺上文字,借以证明和羞辱这个人曾犯过罪。而“配”就是发配的意思,是指把犯人充军押送至指定的地方服劳役。
“刺配”包括刺面、杖刑和流配三种处罚形式,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考据《宋代刑法考》:宋人承五代为刺配之法,既仗其背,又配其人,且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者。
“刺配”按其罪责大、小不同而处罚也不一样,分为刺配本州、邻州、500里、1000里、2000里、3000里……的不同刑罚等级。刺青面积也分为“大刺”和“小刺”,凡重罪者刺面较大。而罪行不同刺青形状也不一样,如:凡犯盗罪者刺环于耳后;处徒刑、流刑者刺方形;处杖刑者则刺圆形。所刺内容中还要包括刺配地点,如:“选配XX州(府)牢城”。
“刺配”在一定程度能够起到震慑犯罪的作用,有效减少当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护。
在《水浒传》中,有7名梁山好汉被判刺配:豹子头林冲、美髯公朱仝就是被判刺配沧州;青面兽杨志被刺配大名府;及时雨宋江被刺配到江州;玉麒麟卢俊义和铁面孔目裴宣刺配沙门岛;行者武松刺配孟州。
朋友们,这回大家都知道了“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了吧?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在古代,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
时为北宋,沧州,是宋国的北部边境,天气寒冷,灾荒不断,人烟稀少。充军发配至此是严酷的惩罚,同时又有增加该地区人口和加强边防抵御北国入侵的意义。
在古代,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
沧州荒凉难以忍受,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是人呆的地方。冰天雪地,荒草连天的。没有一点毅力的人到了这样的地方必死无疑对 。
在古代,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
很明显这是受影视剧的影响,主要是从林冲那儿来的。其实就算是水浒传里,刺配也不总是沧州,比如武松,就是刺配孟州;宋江刺配江州,卢俊义刺配沙门岛。几乎每个地方都有管理刺配流放犯人的机构。
而之所以刺配不同的地方是和我国古代的刑罚,和犯人的居所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的刑罚,大概分为五大类,即:笞杖徒流死‘,其中笞用鞭,杖用棍,属肉刑,也作为严重犯罪的附加刑,和刑讯的主要手段。
死刑不用解释。
徒是徒刑,流是流放,其中流放也分距离,视罪行从几百里到几千里不等。而刺配属于流刑里的一种。
古代人的故土情怀较重,所以一旦被判流放是很痛苦的事,并且人生地不熟的,没人照应基本也属于死路一条了。
被流放或者刺配后,普通的犯人还要承受重体力劳动的折磨,叫“城旦舂”,或者“鬼薪白粲”,简单的说就是晚上要巡逻守城,白天要舂米,或者进山收集柴火。
当然来,现代人可能无法体会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进行这些工作有多辛苦多危险。
不过也有运气好的,秦琼被发配后,发现当地的最高长官是他姑父罗艺,于是就被留在府里当少爷养着,天天和表弟罗成研习武艺,日子过的比他当差的时候还舒服呢。
只是从古至今,又有几个秦琼啊。
在古代,为什么总是刺配沧州?
只有北宋才刺配沧州,不是古代都刺配沧州。北宋因为宋辽交战,沧州就是战争前沿了,所以一些不是死刑犯的才刺配沧州,到那里吃苦打仗,为国效力。其他时候都是发配到边远地区,比如贵州、海南等地。《宰相刘罗锅》里,刘墉老年得罪了皇上,说不怕把他发配出去,因为他老家山东也是苦寒之地,其实是错的,最苦的要么东南,要么西北。[捂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