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传说黄帝的女儿女魃是僵尸的始祖之一,又叫旱魃,她的故事是《山海经》里最惨烈动人的故事。她美丽善良,且拥有神力,但身患重病后,从此她的美貌不再,按照当时的巫师的说法,女魃无药可救。

就在女魃病危的时候,神兽犼为了报复女娲,三魂之一偷偷侵入女魃的身体。由于魂魄不全,在占据女魃身躯时,犼无法完全占据,随即将其魂魄和女魃的三魂七魄尽数融合。

因此,本是天女之身的女魃,融合了犼魂魄发生了异变,她的额头变得皱皱巴巴,头发开始变白脱落,体内水分开始散失,变得极为干枯,身体不断散发出庞大的热量,致使方圆百里无半分水汽,天下大旱。

后来她因一次作战过度消耗神力,只能留在人间,天女异变引发了恐慌,黄帝只好将她流放在北方,只要她停留的地方就会干旱,人们认为她就是灾星,所以,都痛恨女魃,总是想办法来驱赶她。

然而,天女有如此惨烈,还得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说起。

黄帝与蚩尤之战

《山海经》中多处记载: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神灵,向炎帝发起攻击。

炎帝不敌,不得不与黄帝结盟抵抗蚩尤,双方的涿鹿发生大战,蚩尤带来的这些神灵,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他们不仅善于制造各种锋利的兵器,还善于驱赶野兽,会用鼻子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来吸引野兽,一交战黄帝的军队遭到惨败。

后来,黄帝的一个臣子说:“在东海中有一种神兽,名叫夔。如果能够得到此神兽,利用它的吼声肯定能震慑这些野兽。

于是,黄帝立刻派人去东海寻找,利用大网将夔捕获了,然后,把它的皮做成鼓,再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面,其响声可传到五百里之外的地方。

黄帝和蚩尤再次开战,黄帝命令兵士敲鼓。鼓声在战场上回荡,野兽们都被吓坏了,虽说在蚩尤的驱赶下没有四散奔逃,但是再也不能兴妖作怪了,黄帝的骑兵趁机冲杀,打了开战以来的第一个胜仗,总算挣回些面子。

不料,蚩尤施展了一种魔法,从鼻孔中喷出弥天大雾,笼罩在作战中的黄帝军队,黄帝前次吃了蚩尤雾阵的大亏,担心军队进攻时又会陷入迷雾中,于是召来神龙应龙布雨,想借雨驱雾。

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生活在大荒东北角上的凶犁土丘山上,它常住在山的最南端,善于蓄水行雨。听闻黄帝召唤,立刻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

不料蚩尤的谍报人员工作出色,窃取到了黄帝计划“水淹七军”的军事秘密。蚩尤将计就计,请来风伯、雨师,重大风雨对付应龙。

当应龙蓄水过半时,风伯雨师施展法术先发制人,他们一个祭起乾坤风袋,一个祭起紫金水钵,青天白日登时转作晦暝,狂飙飓风、滂沱骤雨从天而降,席卷蓄水大坝。

此时,乌云密布、雷电交作、天昏地暗间,黄帝军天地不辨,被淹得溃不成军,大多做了水鬼。然而,应龙也慌忙水遁而走。

蚩尤大军杀气腾腾,杀得黄帝军败退数十里,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在这危急关头,黄帝召来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女魃虽然是天女,但人见人怕,女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她的身体里积聚着巨大的热量,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是风伯和雨师的克星,所以,被封为“旱神”。

危急关头,女魃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大地一片干旱,黄帝抓住战机引军杀回,终于擒杀了蚩尤。

蚩尤死后,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因为蚩尤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一是用来恐吓意图和他作对的部落;二是用来鼓励自己军队的士气。

毕竟,天下的小部落见蚩尤都被黄帝打败,纷纷前来归附。可炎帝就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起兵反抗。

炎、黄二帝发生火拼,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中原大大小小的部落都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华夏民族。

黄帝在统一了各部落后,把都城设在有熊(今河南新郑),并下令各部落间如发生争执,不准再用武力解决,而要向他控诉,由他为大家判断是非。

那么,涿鹿大战之后,女魃建立了奇勋,为何会人人避而不及,甚至驱赶她呢?

无法回天庭,女魃异变引发人们恐慌

黄帝虽然赢得了战争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爱将应龙和爱女女魃因为过度消耗神力,都无法返回天界,只能留在人间。

黄帝的爱将应龙受到伤害,不能上天了,只能在南方的山泽住下来。因为他是龙,所以南方地区总是下雨,而天上没有它作雨故连年干旱。

而黄帝心爱的女儿女魃由于作战,丧失了大部分的神力,在杀死蚩尤的时候,被他的污血溅到了衣服上,由于能量的缺失和邪魔的影响,无法再回到天庭,只能住在地上了。

可是,她浑身散发出强烈的热气,脚下的土地方圆十里,她住在哪里,哪里就发生大旱寸草不生,因此造成了北方干旱的天气特征。

人类无法忍受女魃带来的旱灾,就通过田神叔均向黄帝告状。叔均便将这件事禀报给黄帝。

黄帝无奈,只好把女儿安置在昆仑山附近的系昆山上,为她修建宫殿,让她不要再随意的走动,叔均便做了主管田地农耕的神。

女魃习惯了四处游荡的生活,经常从山上下来,到处游玩,不断地在北方地区引发旱灾。

人类非常痛恨她,称她为“旱魃”。旱魃是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相对于掌管雨水的雨师(“雨神屏翳”)来说,旱魃一般被认为是专门制造旱灾的邪恶鬼怪。

认为天旱不雨是旱魃作祟,人们采取种种方式赶跑旱魃,求得降水,每当旱灾发生,就挖一条水沟,祈求“旱魃”返回自己的住处。人们便祷告说:“神啊,请向北走!”

传说只要这样一祷告,女魃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立刻回到赤水河边。

《山海经》实以女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

汉代以后,有关旱魃的传说越来越多,旱魃的形象也各不相同。明清时期以僵尸为旱魃的观念十分流行,由此也派生出“打旱骨桩”“焚旱魃”等求雨习俗。

第二个更现实的原因是她的外形。《子不语》中将旱魃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的怪物。

猱形披发”——猱,不就是猿猴吗?作为天女,女魃的长相与大众的审美完全南辕北辙,秃头,长得很难看,额头皱皱巴巴。

《诗·大雅·云汉》中“旱魃为虐,如惔如焚。”如惔如焚!那些似乎被烧焦的黑手印,这异样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确实闻之变色。

可怜女魃本为天女,心系天地,为拯救苍生而耗尽神力,沦落到人人避而不及,人人喊打的地步,甚至被众人驱逐。

写到最后

女魃和应龙都在黄帝和蚩尤的大战中,帮助黄帝,因为这场战争耗尽了自己的能量而立下战功,不能再回天庭,他们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黄帝的胜利。然而,身为黄帝之女,拥有着常人无法控制和承受的超能力,本就让人闻之变色,加上其状怪异,更是望而却步,甚至痛恨她不该从天而降。

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黄帝的女儿女魃,又叫旱魃。传说当初黄帝的女儿生了一场大病,眼看就快死了,这时候,正好犼的一个魂魄路过,就钻到了她的身体里。然后黄帝原本漂亮的女儿,一瞬间就掉光了所有的毛发,丰满的身体干的只剩了一层干皮包着骨架!而且发出巨强的光和热浪,方圆百里的水分都会被蒸干!黄帝无奈,只好把它打发到昆仑以北去。据此就形成了现在的塔克拉玛干。后来蚩尤和黄帝开战,蚩尤曾请来风伯和雨神助战,下了一地的雨水,黄帝便想起了女儿,把她找来对付风雨神,烧干了它的雨水,破了蚩尤的阵法,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至于她的结局,一说又回到了西北,所以现在西北一直的干旱。二说因为她去到哪里哪里民不聊生,黄帝没办法,只好派应龙把她杀了。三说应龙去杀她,但是没有打过。旱魃听说是她的父亲派来的人杀她。非常的生气,反而杀掉应龙,在这个天下到处捣乱!所以哪个地方闹旱灾了,就是因为旱魃在那个地方落脚了

纯属传说,绝非真实,笔墨游戏,尽聊资笑料耳!

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上古神话中,有一魔神叫魃,“旱魃一过,赤地千里”,是僵尸的祖宗,又怎么跟黄帝的女儿扯上关系的呢?小编带你去感受一下上古风云,领略一下神话世界。

一、蚩尤的小幸福生活

蚩尤是个狠人,三头六臂,一身横练功夫,刀枪不入。

铜头铁额,外带金刚罩、铁布衫,兄弟还贼多,八十一个好汉子!

蚩尤与众兄弟经常跑昆仑山偷猎,不是干掉天元神鳖拿来补气血,就是烧烤了西王母的九鼎仙鹤,最后西王母就立了块牌子在昆仑山脚:蚩尤是大坏蛋!

蚩尤等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醉了就躺昆仑山顶看星星,说盘古才是大神仙,才是真汉子。

西王母也不反感这群粗野的汉子,偶尔还会带着九天玄女、青丘狐扮成猎人参与进去,但身上的香气总会被蚩尤耻笑说像个娘们。

西王母也不恼,笑眯眯和他们喝酒,本就是国色天香的美人儿,就当听了一回夸奖。

平和的幸福总是很短,因为炎帝败了!

二、蚩尤别王母于昆仑

炎帝其实是神农氏最后一任首领,随着神农氏的衰落退下神坛,部落纷争再起。

黄帝为以安天下为己任,兼并周边小部落,并与炎帝战于阪泉后获胜,少典后人再次联盟。

蚩尤在昆仑山和西王母喝了最后一次酒。

蚩尤要与黄帝战于涿鹿!

西王母面有忧色,劝蚩尤顺应时势,勿动干戈。

蚩尤盯了西王母很久,又看着昆仑上空的流光,摔杯而去,丢下一句酒话。

汝若是女子,吾当娶之!惜……

九天玄女、青丘狐目送蚩尤远去,看着西王母一滴泪落。

三、蚩尤战黄帝于涿鹿

九战九胜!

蚩尤看着昆仑方向,越来越沉默。

八十一个汉子,酒碗已空,篝火却熊。

终究有一天会战场相见,但愿我埋骨在你的辖地,永远望着昆仑!

蚩尤率兄弟八十一个,与黄帝战于涿鹿。

蚩尤吐雾成迷阵,三日不绝,黄帝陷阵不得脱。

九天玄女奉师命,送出洛图,于是黄帝造指南针,破阵而出。

蚩尤再邀风神、雨伯相助。

风卷如云,势不可挡,撕山拔树,所过之处后,空空如已。

雨落如斗,银河倒挂,裂土毁物,漫山遍野处,一片汪洋。

蚩尤看着黄帝的部下在水中哭喊,在风中悲嚎,不喜也不悲。

黄帝召唤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说:“从此你将变为旱魃,成为人见人弃的魔神。”

黄帝的女儿看着风雨中的黄帝,看着苦苦挣扎的部落,一滴清泪滑下。

“为了部落,我不悔!”

九天玄女微微一叹,进了黄帝之女的法身。

黄女眼生于顶,引烈日之阳来体;一头青丝化成九幽下的怨蛇,布满诅咒;体表冒出寸长白毛,预示死气,至此旱魃出世。

所过之处,雨水无依,三年大旱,赤地千里,无一物可生,无一人可活,是为旱魃。

风雨二神逃走,风歇雨停,黄帝反攻,九黎部落溃败逃走。

蚩尤看着旱魃,终于叹了一口气,最后阵亡在青丘。

昆仑下了九天九夜的大雨。

结语

上古神话中,黄帝的女儿为了部落的胜利,化身旱魃,成为人憎鬼厌的怪物,这种牺牲其实一直是民族的大义,为大家牺牲小我。

黄帝封蚩尤为“战神”,是对蚩尤的精神的认可,上古部落的统一之战,有纷争,但不屈的灵魂是华夏的根本。

涿鹿之战是民族统一的进程之战,是内部权力的自然更替,所以是没有好坏和对错之说,只要记得,其实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足够。

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女魃应该是上古最悲惨的女神了,作为神女为轩辕黄帝打下江山,却惨遭放逐变成了僵尸的鼻祖旱魃。从此美貌不再,身形可怖,女神彻底变成了丧尸,所到之处人人喊打,所见之人避之不及,可怜又可叹啊!

世人皆知“雨神”,却鲜少知晓“旱神”,她就是女魃,又名女妭。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妭。”女妭因此得名,但通常仍唤作女魃。

传说“旱魃一过,赤地千里”,女魃姿色出众、本领高强,她独一无二的本事就是所到之处大地瞬间变干旱。

话说蚩尤和黄帝大战之时,蚩尤在黄帝的水中下了剧毒,结果偏偏被女魃一饮而下。此后,女魃大病不起。

这时,曾经被女娲和伏羲共同囚禁的,犼的三分魂魄突破了封印,偏偏此时的女魃命在旦夕,而犼的一缕魂魄就钻进了虚弱的女魃的身体内,从此与她合二为一。

自此,但凡女魃所过之处立刻干旱,未免她在人间游走危害大地,黄帝只得将女儿驱逐至无人之境的北地。

后来蚩尤起兵攻打黄帝,请来风伯雨师,以狂风暴雨来袭击应龙部队,将其打的落花流水,于是女魃请求助战。女魃现身,果然阻止了大雨,成功帮助黄帝赢得了战争。

只是万物毕竟相生相克,雨神不再,旱神自然也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大战胜利后,女魃又回到了荒蛮的北方,从此深藏功与名。

在《山海经》中,女魃被称为上古凶兽,这显然极为不公正,毕竟她也是立下过汗马功劳的神女。

但是《山海经》却暴露了一段恋情,就是女魃对应龙的倾慕。若非这番倾心相许,也不会全力助应龙战蚩尤。只是这一仗虽胜了,立下战功的应龙也成为了黄帝的隐患。毕竟自古功高盖主是掌权者大忌,为了保护心爱的男子,女魃为应龙顶了罪,从此再不能回到天上。

显然,《山海经》的叙述比传说更多了一丝人情味,只是传说更为广泛,那个身高而三尺、眼睛长在头顶的秃头丑妇,所到之处田地荒芜、颗粒无收,从此女魃也成了人间最让人厌弃的怪物。

可怜忠心孝心痴心一女子,从此青衣再无,倒却成了世间最可怕的鬼怪。

我是雪忆柔,文字是灵魂的歌者,指尖在书海中起舞,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您关注我吧[来看我]

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先考眼力,大家来找"魃":魑魅魍魉魑魊魖魈鬽魃鬾魁魓魌鬿魕魆魒魐魖魀。

上古女魃bá,演绎着一个孤独女人的悲情,从黄帝之女到英雄神女,再到人人憎恶而驱逐的旱魃,最后又演绎出恐怖的僵尸"鬼魃"。

汗马功劳没能让女魃万众敬仰,却成了悲剧的开始。神话也反映人性的现实和无奈。

【1】黄帝之天女魃

黄帝之女原名"魃","女魃"其名大概是后人的习惯称呼,最早见于山海经。

①从神女到灾神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

——山海经•大荒北经

大荒北经说,黄帝有女名"魃",身着青衣。后来黄帝大战蚩尤,应龙驾驭风雨出战。蚩尤阵中也有神勇的风伯和雨伯,二人与应龙激战于冀州之野。

黄帝眼见局势不利,派天女魃出战。女魃既出,蚩尤大败,后被黄帝所杀。

很遗憾,天女魃驭火时元气大伤,神力耗尽,再也无法回到天上。更悲剧的是,女魃落下致命的"后遗症"。魃之所居,常年大旱无雨,大地龟裂,民不可居。叔均(田神)把详情禀于黄帝,女魃被放逐在赤水以北。

女魃流亡到哪里,哪里就出现大旱,人们憎恶她,一边祷告一边向北方驱逐。从此,女魃只能孤独地流亡在北方荒芜之地。

应龙救女魃的浪漫没有上演……

②女魃的无奈

传闻天女魃尊容不堪,头顶无发,平日多孤苦,没多少存在感。不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秃其头发。

黄帝之女大败蚩尤,成为扭转炎黄战局的关键人物,女魃本应受到众神敬仰,万民膜拜。可很不幸,她成为人间的浩劫,尽管这不是她能左右的。天地之大,容不下一个女魃。正应了那句,天要你亡,神仙也救不了你,哪怕有个黄帝爹。

然而,悲情远没有结束。每逢人间干旱,人们就会想起女魃,就把罪责和怨恨归到她身上。于是就有了"旱魃"的传说。

【2】从天女魃到旱魃

①为旱灾背锅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诗经•大雅•云汉

这首诗描写祈神降雨的情景。诗说连年大旱,大地被炎热吞噬,旱魃逞凶肆虐。周宣王亲自祝祷以表诚意,盼上天垂怜降雨。这里,周人把旱灾归咎于旱魃。

上古认知里,旱魃是旱灾的象征。人们一遇旱情,就认为旱魃在作祟,并祭祀做法驱旱魃。

上古求雨祭礼常见两种:一是通过"女巫载歌载舞"取悦神灵;二是采取"人祭"致意。驱逐旱魃就属于人祭这种。

很显然,这种愚昧的求雨方式多以失败告终。人们认为女巫得不到神灵的认可,或诚意不足。她们带来的不是雨水,而是持续的干旱,女巫很可能被贴上旱魃的标签。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山海经·大荒西经

山海经说的"女丑(之尸)"就指女巫,女巫身着青衣,以袖遮脸。山海经同样以"有人衣青"来描述天女魃。旱魃和女巫捆绑一起,最终形成旱魃和女巫"相互伤害"的悲惨局面。

然而,她们的命运远不止如此。

②锅之大旱魃背不下

祭祀焚香火,因为古人认为烟火袅袅向上,可告神灵。大旱,女巫求雨不得,有时直接被焚给神灵了。这就是人祭的另一种方式,称"燎祭"(商称"烄祭")。

燎祭焚的多是不祥的女性,求雨失败的女巫、招灾的旱魃,病态或怪异的女子(诸如残疾、秃头等)。前面说了,"传天女魃尊容不堪,头顶无发"。

夏,大旱。公欲焚巫尪。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大旱,僖公欲焚女巫和驼背的女人。尪wāng,指骨骼病态或驼背的人,另有女巫之意。不过,在燎祭中她们的结局差不多。

旱魃是给大地带来旱灾的灾神,也是不祥的替罪羊。失败的女巫和残疾病态的女子,都可能被贴上旱魃的标签。

【3】妖化的"兽魃"和"鬼魃"

①旱魃的妖化之路

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灾消。

——汉·神异经·南荒经

曾经青衣飘飘的天女魃,被丑化为二三尺高,眼生头顶的裸身怪物。魃行如疾风,所经之处举国大旱,大地龟裂千里。

东方兄又说,逮住摁在厕所里,魃即死,大旱消。说好的,可杀不可辱呢?

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纪大人有录旱魃,称其僵尸,挖出焚之,也可以降雨。韩非子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不知纪大学士亲自验证过没?

②鬼魃惑人的故事

故事说,乾隆某年京师大旱。官人张贵持烛夜行,至无人处忽见黑风卷雨,烛灭,故避雨于邮亭。有美女持灯相邀同宿(自己脑补)。

鸡既鸣,张贵恍惚中有草叶刺口鼻,天亮,发现自己躺卧在荒坟堆,张公子想必跑得很快。后经查访,一张姓女子未嫁与人通奸,后羞愧自尽,就埋在此处,每每夜间作祟路人。

有人提到,人自缢会化尸僵,称为"鬼魃",挖出烧掉后,可以降雨。张贵试之,果然挖出一具女僵尸,貌如活人,遍体白毛。张贵即焚之,次日果然大雨。

上录于清袁枚的志怪小说集《子不语》。袁枚笔下的旱魃形象如邋遢的猿猴,单腿。

袁枚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尔雅》载,犼是一种象狗的吃人野兽,居北方;在明清时,犼演绎成怪物(由旱魃进化而成)。传闻四大僵尸始祖为将臣、后卿、旱魃、赢勾。旱魃位列其中。

明清以来,旱魃已由旱神变成鬼魃,甚至进化出更厉害的凶兽犼,妖化无底线。

小编结语

现在总结一下:

天女魃初为黄帝之女,并立过汗马功劳。之后女魃走哪里,哪里大旱,被黄帝放逐,被民众驱赶。见《山海经》。

商周把干旱归咎于女魃,演绎出"旱魃",旱魃也被贴上女巫和不祥的标签,继续被被驱赶,甚至被燎祭。见《诗经》、《左传》和《礼记》。

随着志怪小说兴起,旱魃逐渐被妖化,形象也被丑化,演绎出兽魃。明清演绎出僵尸"鬼魃",并出现祟人传说(或受狐文化影响),形象丰富化(演绎出犼)。但是,魃仍和干旱捆绑(焚之则雨)。见《神异经》和《子不语》。

黄帝之女的演绎之路: 天女魃→旱魃→鬼魃,由神女堕落成灾神,再堕落成恐怖的鬼怪。

尽管演绎中会加入很多粉墨,但是,女魃、旱魃和鬼魃都关乎干旱,文化背景设在北方。众多魃形象的源头当是黄帝之女魃。

旱涝灾害直接关乎上古社会存亡,随便扒拉几十部古籍,都有大量旱涝记载。女魃不仅从头到尾都是旱灾的象征,且越变越强大,最后演化成作恶多端的鬼怪。女魃的物象自然被贴了不祥和恐怖的标签。明清时,民间甚至出现以焚烧僵尸画来驱离旱魃的习俗。

七隩之僻,天地不弃。轻荑之微,日月不遗。人间真个大,容不下一个女魃。

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女魃也叫“旱魃”,原名“女妭”,是上古黄帝的女儿。相传女妭是个大美女,后人为何这么恨她,以至于从美“女”变成厉“鬼”了呢?

“妭”是指容貌美丽的妇人,而“魃”则不大友好了,它专指制造旱灾的妖魔鬼怪,俗称“旱魃”。这两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却代表了美好与邪恶两个极端,怎么会融于一人之身呢?

故事要从黄帝大战蚩尤讲起。

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史称“涿鹿之战”,地点就在今天河北邢台巨鹿县附近。涿鹿那地方属于黄帝的领地,蚩尤的势力范围在今天的江苏北部和山东南部一带,所以可以粗暴地认为,这是一场黄帝部落抵抗蚩尤部落入侵的“正义战争”。

老巳(黄帝姓巳)和老姜(蚩尤姓姜)都是玉皇大帝级别的神人,手下有一群牛叉的打工仔,什么雷公、电神、风婆、雨仙……

黄帝本土作战,对山形地貌熟悉,蚩尤老是吃亏,于是有人替他献上杀手锏——雾。茫茫大雾遮天蔽地,老巳家的兵丁们连自己的脚尖都看不见,自家人撞得鼻青脸肿,地形熟悉的优势没了。

好在老巳手下有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精确制导系统——指南车,闭着眼睛都找到目的地,打击精度毫米级别,气得老姜哇哇吐血

老姜也不是吃干饭的,于是手下的雨仙子出阵,她眨巴眨巴眼睛,摆出一副可人的模样儿,不一会儿泪珠滚滚,简直是戏剧学院毕业的。

女人的眼泪很可怕,她一旦感动自己就是倾盆大雨。老巳手下的猛将应龙正准备猛攻,突然被夹杂着脂粉气息的泪雨淋了个透,心猛地软下来,手再也提不动大砍刀。手下的勇士们也一个个呈现出癫狂状态,寸步难行。

应龙一脸歉意:“老大,不是俺们不用力,实在是敌人太……太别致……”老巳铁青着脸,撤回大营喝闷酒。

“看来的动用核弹了!”老巳下定决心,给昆仑山发了一封email。当晚,昆仑山方向一道绿色闪电,拖着长长的尾焰划过中原大地坠落在老巳家的院子里。

“女儿啊,你可回来啦,爹想死你啦。”老巳眼泪吧差。

“少来,这学期学费都没替我交,师父明显对我怠慢,不肯教我真家伙了。”女妭一撇嘴。

父女俩跟相声演员似的拌嘴,老巳很开心,虽然女儿修炼得还不算精进,但只要小试牛刀就足以炸翻老姜头了。

第二天两军再战,戏剧学院毕业生稍稍酝酿感情又大雨滂沱。老姜正翘个二郎腿,等老巳的人被泡软了立刻就发动进攻时,突然感觉浑身燥热。

咋回事呢?昨天没吃人参啊,老姜一件接一件脱衣服。不一会儿,老姜的人都像是进了洗澡堂子,光赤溜地乱窜。

雨仙子涨红着脸汇报:女妭法力太厉害,妾身的眼泪全被她高温蒸发了,水,水,我要喝水……说完她不顾形象地一头扎进已经半干涸的泥浆水里。

于是老巳发动反攻,老姜连自己的头都输掉了。

仗打赢了,老巳这边一个个被热得呼哧带喘,急得他喝令女儿赶紧停止发功。女妭一脸委屈:“谁让你克扣我的学费,我没学会停……”

老巳大惊失色:“那赶紧回你的昆仑山,一会你爹成咸鱼干了。”

女妭再度苦笑:“刚才用力太猛,伤了元气,回不去了……”

完了,核弹爆后留下了无尽的辐射,老巳只好一咬牙:隔离!可怜的女妭只好被安置在一块无人区——赤水以北一带。

女妭原本是个众星捧月的美女,天天被一群师哥师弟追逐,这会儿除了跟自己说话,连只鸟都见不到。于是被憋疯了的女妭总忍不住“犯规”,跑到有人地方溜达一圈。

女妭向往自由,可苦了老百姓,她出现的地方立刻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气得田祖(稼穑之神)找黄帝告状:“老巳你要是再不管管你们家姑娘,我们就只好驱逐了。”

老巳眼泪吧差:手下留情,手下留情呐。

女妭管不住自己,老巳也管不女儿,田祖他们也不好意思下死手,唯一的办法就是躲避和驱赶。于是女妭逐渐妖化,变成了可恶的“女魃”。

后来,一身青衣飘飘的仙子女妭,演变成了身长二三尺、浑身是毛、脸上和头上各长两只眼的怪兽“旱魃”。

据典籍记载,人们还多次虏获、捕杀过旱魃,比如唐高宗永隆元年就抓过一只活的。当然,这些记载纯属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足为据。

逐渐旱魃慢慢变成了一种文化,有人说向河伯献祭时被裸身投入河中的女子,其实就是旱魃的替身,意思是用她来恫吓河伯别兴风作浪。有些地方还有祭祀旱魃的习俗,祈求她顺利回归天界。

其实这些传说无非是原始社会人们对大自然崇拜的表现,作为一个农耕文明,天灾对生存的影响力巨大,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将这种敬畏心理幻化成种种传说,进而成了民族的共性文化。

如此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