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

夏桀、帝辛、杨广、李世民、铁木真,哪个是最坏的?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大秦帝国二世皇帝赢胡亥当之无愧!

为甚?

先谈谈赢胡亥继位的法理:

胡亥得位是否合法?现在史学界又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胡亥是始皇帝亲选的皇太子。

我们再看看司马迁是怎么说的: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其)赐死。”——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胡亥是被李斯和赵高合谋立为太子的。

然而,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中又有这样一段记载:

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事实上,扶苏确实是因为和始皇帝“政见不同”而被嬴政“发配”边疆戍边的。

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树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秦人恨李斯。”

无论扶苏多么优秀?多么贤良?多么适合继承皇位?但留给时人和后人都是无限的同情和深深的惋惜。

李斯为甚要和赵高同流合污呢?要知道他是位极人臣的宰相,据说扶苏还是他的女婿,他为何选择与赵高同流合污加害扶苏,却帮助胡亥非法篡夺帝位呢?

有人说:李斯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不得已妥协的,似乎站不住脚。亲情?就那么不值钱?

要我说:一方面李斯和扶苏的政见不同,存有严重分歧;一方面就是始皇帝临死前没办法,也有可能是其他隐情,不得已立了胡亥为皇太子,李斯不敢不从。

要知道,始皇帝嬴政对公子胡亥是非常宠信的,不但重点培养,名师教导,而且每次出巡都必带胡亥随行。

如果这样理解,杀扶苏并清除大将军蒙恬就有点合理性了。必竟为了政局稳定,清除另一方势力,历代帝王都是这么做的。比如曹操选择了曹丕,曹植的势力顿时灰飞烟灭,杨修之死,不是他自作聪明,是因为站错了队。

关于胡亥继位的疑点和争论不是今天我回答的重点。

总之,“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我们再看,赢胡亥当了皇帝是怎么做的?不说他的治国理政,单说他对待兄弟姊妹是怎么的残酷无情,禽兽不如?

咸阳闹市:

十二个衣着华丽,气质雍容华贵的公子哥被齐刷刷地砍了头。他们可都是天潢贵胄,皇帝的兄弟啊!

杜邮闹市:

六个翩翩公子和十个金枝玉叶被绳索捆绑,横放在地上,来来往往的飞马车飞快驶过,他们(她们)被活活碾死。现场极度血腥,惨不忍睹。他们(她们)可是当今皇帝的兄弟姐妹啊!

公子府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公子将闾等三人着令自裁!”不需要任何理由,根本也找不着他们的罪名,尽管二世皇帝这三个哥哥都十分小心谨慎,守规守距。据理力争根本没用,瞬间三人结伴驾鹤西游。

骊山脚下:

一个脸色惨白,灰头土脸的年轻公子,“自觉”地走进始皇帝嬴政的地宫,他就是公子高,二世皇帝胡亥的亲哥哥,他似乎是“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父亲“殉葬”。二世皇帝胡亥,表彰了他的忠心和孝心,还十分“大方”地给他的家人赏赐十万钱。公子高最“聪明”,也是死得最体面的二世皇帝唯一的皇兄。

至于二世皇帝的其他暴行?四个字:“罄竹难书!

那还说其他有什么用?

结论:

“中国历史上最坏的皇帝”的“桂冠”,就送给我们这个只当了三年皇帝就将千里江山败得一塌糊涂的皇帝赢胡亥吧!

为了解解气,我再多说几句。

可笑地是!胡亥被逼自杀时和逼他自杀的阎乐有过这么几句对话:

“朕不当皇帝了,当个王?行不?”

阎乐说:“不行!”

“寡人不当王,当个万户侯?行不?”

阎乐说:“不行!”

“俺不当侯,当个老百姓?行不?”

阎乐说:“不行!”

二世皇帝只好挥剑自刎。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

夏桀、帝辛俱是上古帝君,文字记载稀少,不做评论,杨广是个昏君,算不上多坏,李世民一代圣主,说坏也不合适,铁木真杀人无算,暴君的名头更适合他。

真正坏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吴主孙皓。

孙皓是孙权太子孙和的儿子,孙和做了多年太子,却因为全公主的陷害被废,孙权驾崩后,传位幼子孙亮,孙亮后传位孙休,孙休去世后,原本应该是他的儿子继位,但当时吴国形势危急,南方交趾叛乱,北方司马家吞并西蜀,吴国上下希望能选出一个较为年长的王族继承大位,丞相濮阳兴与左将军张布选来选去,选中了时年23岁的孙皓。

彼时的孙皓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他为人刚毅,从谏如流,上台之初,采纳大臣意见,开仓赈济灾民、安抚守城将士,放归宫女和宫中豢养的猛兽,停止大兴土木等等,一时吴国上下齐心,大有帝业中兴的迹象。

但没过多久,孙皓就献出原形,开始变得刚愎自用,喜怒无常。濮阳兴与张布私下都有些后悔,认为当初瞎了眼选错人,结果事情败露,两人双双被杀,张布的女儿嫁与孙皓,只因为说了一句“我父亲被奸贼杀死”就被孙皓令人用锤子活活砸死。后孙皓想念张美人的美貌,又将她的妹妹霸占过来。

濮阳兴和张布死后,再没有人敢劝谏孙皓,孙皓也越来越肆无忌惮,动辄滥杀大臣,孙皓好饮酒,经常拉着大臣们一起喝的烂醉,然后让宫人们偷听大臣讲话,所谓“酒醉吐真言”,一旦有哪个大臣说的不中听,立马治罪,剥人皮、锯人头、挖眼、断手足,各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

公元265年,孙皓听人说荆州地区有王气,是建都的好地方。早就玩腻了南京的孙皓立即下令迁都武昌(今天的鄂州),然后派人到荆州地区发掘古墓,以泄王气。不足两年,东吴爆发叛乱,起义军差点打进南京,孙皓又借口平叛迁都回南京,一来一去,劳民伤财。

孙皓的做法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江东地区,军政大权经常在一些豪门大族之间流转,比如吴郡显赫的豪族顾、陆、朱、张四家,会稽豪族虞、贺两家,这些豪族占地千里,财力强大,隐隐威胁到孙氏的地位,孙皓以各种借口打击豪强,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

但纵有再多借口,孙皓的残忍手法、恶劣手段也不能自圆其说,司马家大军南下后,吴国的士兵都不愿意为他卖命,无奈之下,孙皓只能学西蜀后主刘禅,投降了事。

司马炎也没有为难孙皓,还封他做了归命侯,四年后,孙皓病死在洛阳,时年四十二岁。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

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小字慧震,虽然聪明的令人震撼,但干下的坏事更加令人震撼,被称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暴君,也是史上年纪最小的暴君。

刘昱五、六岁时,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稍大一些,无论是金银器饰,还是鞋帽衣物,只要看过怎么做,就能标准地做出来。虽没有学过吹篪(古代一种管乐器),但他拿起来就能吹。同时,他还是箭术高明的神箭手。

所以说,他聪明的令人震撼。

然而,他为人却又凶狠残暴,干的那些坏和荒唐事,简直就是罄竹难书。没事就以杀人找乐子玩,而且一日不杀人就难受得不行。关键,年纪还那么小。

“天才神童”变身“混世魔王”

463年,刘昱出生后,因父亲宋明帝刘彧一直都在忙着“杀侄即位”、屠杀皇室宗亲稳定地位,平定国内各处叛乱继续杀人,又要应对北魏的入侵,还在杀人。

可以说,小刘昱一直都在父亲不断杀人的过程中度过。同时,又因母亲陈妙登出身屠户之家,家境贫寒,仅有草房两三间。因此,几乎就是个文盲,根本教育不了孩子。

因此,在缺乏父母管教的情况下,刘昱从小便养成了我行我素、喜怒无常的习性,请来的老师更加管不了他。

刘昱剧照一

期间,有好心的侍从规劝小皇子好好读书,将来好安邦治国。结果,却惹得刘昱大怒,扬手抬脚就将侍从暴打一顿。同时,还要罚侍从蹲半天、跪半天,并导致侍从双脚伤残。

自此,小刘昱在宫中有了“混世魔王”之称,谁也管不他也,谁也不敢管他。

无奈之下,老师将状告到了刘昱老子刘彧那里,而刘彧和陈贵妃更是简单粗暴,二话不说,对儿子就是一顿暴打。

虽然,一时有所奏效,却在小刘昱的心中留下了凶狠残暴的阴影。

472年四月,在位仅有6年的刘彧,病逝前遗言尚书令袁粲、护军将军褚渊、尚书右仆射刘勔、征西将军荆州刺史蔡兴宗以及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沈修之为顾命大臣,辅佐10岁的幼主刘昱。

但是,朝中的实权却又掌握在阮细夫、王道隆和杨运长等重臣手中。

因此,派系权争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谁还有空去管年幼的刘昱,便任其胡作非而视若无睹。

“混世魔王”变身“杀人狂魔”

由于大家都对刘昱放任不管,从而助长他为非作歹的心性疯狂增长。

期间,他感觉穿着皇袍很不舒服。所以,他经常将皇袍丢到一边,喜欢穿上活动方便的短衣短裤,满大街小巷的瞎串。而且,常常早出晚归,或晚出早归,有时还会装成乞丐睡在路边,有时则会睡在外面的客栈,就连他的母亲也不知他的去向。

因为,他几乎从不带护卫,只会带上几个自己喜欢的侍从悄悄外出。

一天,刘昱看到一个智障女子,色心大起,竟然当着下人的面与其发生关系。之后,还常常与其幽会。

一次,偶逛尼姑庵,当他看到一群“秃子”中间有一个没有剃度的年轻尼姑,好奇之下将其强了。之后,又命令随从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尼姑。

事后,当随从对他说“皇上功德无量”时,他就会得意的哈哈大笑。

随着荒唐事件的连续发生,似乎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恶魔。

刘昱剧照二

后来,每次外出,刘昱都要让侍从携带针锥、凿子、鋋矛、大棍和锯等凶器,看到自己不爽的人或牲畜,就会将其折磨杀死。

又有一天,他冲进一个孕妇的产房,双手抓住刚刚生出脑袋的婴儿,使劲扯出,致使婴儿和孕妇当场死亡。但他却疯狂地大笑,并说这很有趣,自己也会接生了,而且会给天下的产妇接生。

因此,吓得城中百姓日夜闭户,不敢出门。

“杀人狂魔”变身“邪恶暴君”

面对冷清的街道,刘昱可能感到有些无趣,遂又将目光盯向了朝中和宫中的大臣、宫女、侍卫。只要自己感觉不顺眼,就会命侍从将其当场杀死。

一天,他看到右卫将军萧道成赤膊卧睡,肚脐眼较大,便强行将其叫醒,并拉弓搭箭,说要把萧道成的大肚脐眼当箭靶射,吓得萧道成冷汗直流。

幸亏有机智的下属,说动刘昱用一支没有箭头的箭射。虽然成功射中了肚脐眼,但总算让萧道成躲过一劫。此后,吓得萧道成闭门不出,而刘昱却依旧惦记着那个大肚脐眼箭靶。最终,在母亲陈太妃的责骂下,这才有所收敛。

刘昱剧照三

477年,重臣阮佃夫担心刘昱会搞垮刘宋江山,欲将其废掉,因谋事不密,反被告发,在逃跑时被抓。于是,刘昱驾车赶到承明门,亲自将其用车辗死。

不久,又对与阮佃夫关系较好的散骑常侍杜幼文等人伸出魔爪。一天,对抓捕的长水校尉杜叔文(杜幼文的哥哥),刘昱骑战马执矟将其杀从。

此后,刘昱更是沉溺于杀人取乐的深渊,吓得朝中百官人人自危。

“邪恶暴君”变身“无头鬼魂”

477年七月初七,正逢七夕节,刘昱在新安寺偷狗杀狗,并逼迫昙度道人与自己同吃狗肉及喝酒后,在返回仁寿殿睡觉时,看到侍从杨玉夫,突然对他说:“你守在院子里,一旦等到织女渡河,马上向朕报告。否则,朕就杀了你。”

牛郎和织女本就是神话中的人物,又如何能等到织女渡河。于是,杨玉夫“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趁刘昱熟睡之机,悄悄潜入,并一抓起刘昱放在床头防身的钢刀,一刀砍下了刘昱的脑袋。有点像范疆、张达杀张飞的味道。

事后,大家得知刘昱已死,尽皆欢呼。

对此,清代史学家蔡东藩说:十四岁的幼主,如此酷虐,史所未闻……

其实,通过刘昱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一个道理,那就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子女的启蒙教育有多么的重要。否则,就算是天才神童,也可能变身成“恶魔”。

图片来源网络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我认为是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个,大兴文字狱,一个比一个疯狂。

满清文字狱处治之残酷、杀戮之凶残,流毒之深广,都是空前绝后的!在满清皇帝的暴政之下,任何一丁点的思想火花、一丁点的独立人格、一丁点气节的人,尽遭扑杀!所谓 “康乾盛世”在某些文人笔下写得像花一样美,但某些文人偏偏忘了“康乾盛世”正是文字狱最盛的时代。有文人写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作者便被吹毛求疵的乾隆杀掉。满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几乎残酷到变态的程度:对生者动辄“弃市”、“凌迟”、 “灭族”,对已死的作者亦不放过,非要开棺戮尸、挫骨扬灰才解心头之恨。  

在主子的授意下,奴才们更是捕风捉影,大肆株连无辜。一言不合圣意,手起刀落,杀无赦!满清皇帝知道奴才们肆意滥杀,但却并不制止,“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独裁者要的就是这种白色恐怖的效果,以震慑士人,让被压迫者不要有任何捣乱的念头!满清皇帝是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的导师。

  不仅如此,满清统治者还更为阴毒的删改了古书的内容,其目的非常非常的明确,一方面掩饰自己的罪行,另一方面不要让国人看到很有些骨气的文人。由此达到其彻底奴化汉人、永久奴役汉人的企图!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这些中国人陈陈相因的民族气节不见了,只剩下阿谀奉承的奴性跟龌龊的辫子一起留了下来。中国传统的为官是直言敢谏,为史应秉笔直书,然而这些观念被彻底摧毁,在刀斧面前,只剩下一大帮唯唯诺诺的奴才。在沉重如铁的历史黑幕下,只有满清统治者为了以儆效尤留下来的酷烈文字狱,那是天知道有多少无边的血泪被无情地埋没了!!

  长期的文化杀戮,留下来的成绩是一部经过抽改、“消毒”(民族思想)的四库全书,三千多种十五万多部禁毁书目,超过七十万部的被焚毁图书,还有几万万被压迫人民的仇恨。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

直接说结论: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我认为是朱元璋。

第一、政治方面。 废除宰相、实行低薪制、大规模屠杀中下层“功臣”、恢复殉葬制、实行特务统治。

皇帝里的废物是大把的,但宰相无论好坏都是高水平的人精,相权与皇权是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关系。朱元璋废除了宰相,虽然皇权加强了,但整个统治阶级的水平大幅度降低了。

朱元璋给官员的待遇是极低的,明朝貌似只有一个海瑞不贪污,但海瑞的女儿都是穷死的。所以这个制度让官员不得不贪污,这也开了官员系统性贪污的先河。

屠杀功臣本身没多大问题,但是朱元璋动辄数万人的屠杀,不仅杀了对皇权有威胁的上层人士,对中层甚至底层都进行大屠杀。这累累暴行,是心理变态的行为。

朱元璋不学好的,专学坏的,连3000年前的周朝废除的殉葬制都恢复了,直接跟商朝无缝对接。

朱元璋还大搞特务,进行恐怖统治。并且朱元璋废除了宰相,皇帝工作太多,客观上也导致了太监干政。

二、文化方面大搞文字狱和八股文,进行思想专制。

朱元璋只是因为孟子有“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寇”的言论,对皇权不利,就把孟子逐出了孔庙。

朱元璋认为君主无论怎么虐待臣子,臣下都应该无条件效忠,这个思想一直在明清延续。

文字狱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许任何人有自主的思想,除了无条件对皇帝效忠不能瞎想。

八股文就是以文化控制的手段选拔官员,防止会独立自考的人进入官僚队伍。所以明朝的官员质量大家有目共睹。

本文仅限于本人“辉哥论史”账号头条问答专用,本人从未在其他平台发布,如有发现请立即举报。

三、经济上,朱元璋彻底摧毁了唐朝以来的商业和手工业产业,让明朝进入了小农经济。

唐朝以来的丝绸之路孕育出大批繁荣的海港城市,繁荣的外贸又刺激了繁荣的国内商业和手工业,形成了一大批的商业集团,这是资本主义的萌芽。

明朝统一过程中,无论是泉州为代表的海商集团,海商沈万三为代表的江浙商业集团,都是支持朱元璋的。

但朱元璋看他们太富裕,接触面又很广,也属于比较能独立思考的群体,不利于愚民统治和皇权的稳固,所以采取竭泽而渔的手段将他们一网打尽。既抢劫了大批财富,又保证了皇权的稳固。

但是从唐朝以来繁荣的商贸业没有了,几百年招商引资的成就毁于一旦,大批熟悉世界的人消失了。不愿意消失的人成了海盗,本来应该是明朝的财源结果成了敌人。

而朱元璋又对工匠、军人和农民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这个做法皇帝确实省心,哪怕几十年不上班也没问题,就是社会没有一点活力了。

看起来朱元璋貌似善待农民,但商业被摧毁沉重的财政负担都压在了农民头上,而且工商业的没落会让农民日子更难过,宋朝农民破产了还能干工商业,明朝的只能造反了。

四、朱元璋对所有群体都不好,但唯独对家人和家奴好。

官僚文人、商人阶级、手工业阶级、军人农民的生存状况都急剧恶化。但有两个群体在明朝过得无比舒服。

首先是朱家皇族。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是真好,只要是朱家人,朝廷都无条件养活,把西周分封制的一套也拿来了。

但西周的分封是让诸侯去开疆拓土,明朝的分封纯粹就是为了让藩王享福。

汉朝也有分封,但过了若干代就成了普通老百姓了,刘秀、刘备都是种地的。就是清朝的旗人战斗力蜕化了,但也有当兵打仗的义务。明朝的皇族是什么义务都没有,只用享福。

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别的人都可以饶恕,唯独朱家藩王是必杀的,可见仇恨有多深,在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时候藩王有多富。

其次就是皇族的家奴,也就是太监群体。

东汉与唐朝的太监是中后期皇权衰落的时候才兴起的,那个王朝中后期都有弊端。

但明朝的太监开国就崭露头角做特务。由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皇帝太忙,而所谓的内阁只是秘书班子,导致了皇帝只能依靠太监来执政。

朱元璋虽然不是有些太监干政的直接执行者,但朱元璋的战略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

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谁?

乾隆才是唯一历史上最坏的皇帝!是不是有点震惊和匪夷所思。别急,一会你就明白了,且听我慢慢道来!


纵观历史长河,坏皇帝太多的: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杀掉兄弟姐妹二十余人,逼死扶苏,用三年时间败光大秦五百年基业的秦二世胡亥。

水浒传里的宋徽宗,任用蔡京高俅等胡作非为,无恶不作,民不聊生。

荒淫无道的汉灵帝。隋炀帝杨广,还有商纣王帝辛。

尽管如此,这些坏的皇帝也无非落得个丢了江山改朝换代的结局。所以只有超越这个后果的才谈得上最坏!

咱们言归正传,评选最坏皇帝,乾隆为什么夺冠。很多人都对乾隆歌功颂德,当然他确实也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毕竟有过康乾盛世,但仅限于他的前半生。乾隆晚期清朝开始走向衰败的。乾隆六下江南,并仿制江南园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 政治日渐腐败 。当时人口暴增与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加上贪官和珅等腐败,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在他统治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也逐步落后世界的浪潮。因为他才导致大清开始由盛转衰,直到大清灭亡。

重点来了!大清灭亡再无帝制,最坏皇帝评选大赛再无候补!破坏游戏规则,你说多坏。[呲牙]开个玩笑,下面才是重点:

清朝腐败明显的体现是在乾隆后期。他自以为是,对英使节马格尼尔的来访与结盟愿望不屑一顾,对西方世界的先进文明一无所知。他重用贪官和珅,才制定下了犯了罪用钱就可以消除罪过的政策。乾隆时期,文字狱的文化专制达到巅峰,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垄断对外开放。既禁锢中国人的思想,又不接受外来思想,清朝统治越来越腐败,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步走向落后世界的浪潮!将中国拉下世界霸主的神坛,这才是乾隆最大的罪过!

现如今让一个1776年诞生的200多岁的美国小屁孩称霸世界了,我中华五千年怎甘落后,东方雄狮早已觉醒,大国崛起近在咫尺,请看我中国速度!

谁也别拦着我,我今天就说乾隆才是历史上唯一最坏的皇帝了。还有谁不服?

大家认同不认同?

原创不易,您的每一次关注和点赞评论,都是我坚持自媒体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各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