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娡已成农妇,又生过孩子,抛夫弃女后为何还能入宫成为皇后?

王娡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位皇后。之所以说她特殊,并不是说她在政治上有什么特别出众的表现,也不是说她多么有人格魅力。而是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二婚、并且还带个“拖油瓶”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二婚“皇后”(实际上应该叫皇太后)是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太后(薄姬),但薄太后与前夫魏王豹并没有孩子,而且薄太后的身份仅仅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妾,并不是妻!王娡却不同,她是汉景帝正牌的皇后(继后,第二任皇后)。

在被汉景帝刘启纳为侧室之前,王娡不仅结过婚,而且与前夫金王孙生下了一个女儿,即后来的修成君金俗。这个女儿不仅史籍中有记载,而且汉王朝官方也是公开认可的,汉武帝刘彻甚至还将自己这位同母异父的姐姐封为了修成君。虽然汉初对女子再婚的限制很少,为了弥补战争造成的人口损耗,汉王朝官方甚至鼓励孀居女子再婚并予以政策倾斜。但是,一个二婚并且生过孩子的女子能够成为皇太子的侧室,继而成为皇帝的后妃乃至皇后,王娡恐怕绝对不是“农妇”那么简单!

曾经高贵的王族血统

提问者说王娡是“农妇”显然有失偏颇了。王娡可不是什么“农妇”,她的母亲(史籍称“臧儿”)是汉初著名的异姓诸侯王——燕王臧荼的亲孙女!虽然燕王臧荼在汉高祖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因反叛伏诛,臧氏家族也因此没落了。但是,他们仍然属于汉王朝的贵族圈子,只不过是过气贵族而已,远不是普通平民可比的。这或许就是臧儿能够轻轻松松将两个女儿送入时为皇太子的汉景帝宫中为妾的原因所在吧。普通“农妇”是不可能有这个能力的,不是吗?

汉初反叛的异姓诸侯王韩王信的曾孙韩嫣和汉武帝的关系就无须多说了。另一位叛逃匈奴的燕王卢绾,他的孙子卢他之归汉之后也被汉景帝封为了亚谷侯。可见,汉王朝对于这些反叛的异姓诸侯王曾经的功勋还是认可的,臧氏家族虽然没有获得列侯待遇,但仍然位于贵族圈子的边缘处,多少还是能够和在位的诸侯王、列侯们攀上些旧关系的!

不甘心没落的过气贵族

王娡原本已经嫁做人妇,从生下一个女儿来看,恐怕最初她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打算安安心心过日子。但是,他的母亲臧儿作为燕王臧荼的亲孙女,对家族曾经的荣光却一直恋恋不忘,她并不甘心一直没落!可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又能如何呢?

就在这个时候,相士给了臧儿希望!相士是个什么玩意儿,现而今的我们心知肚明。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此却颇为笃信。相士对臧儿说,她的女儿将来是要大富大贵、生下天子的!此言一出,臧儿的利欲彻底被点燃了!一不做、二不休,臧儿不仅逼得已婚的长女王娡与丈夫金王孙和离,而且将次女王皃姁与王娡一起送往了时为皇太子的汉景帝宫中为妾!臧儿也是够拼的了,不知道到底哪个女儿会大富大贵,索性将两个女儿全部送出去,双保险!

争气的王氏姐妹

王氏姐妹成为汉景帝的侧室之后,很快便得到了汉景帝的宠爱。而且,王娡和王皃姁都属于特别能生的类型,王娡为汉景帝生下了三女一男,王皃姁更是生下了四个儿子!换言之,汉景帝十四个儿子当中,王氏姐妹就占据了三分之一强。在汉景帝原配薄皇后无子的情况下,所有皇子都是庶出,理论上机会均等,这也为后来王娡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工于心计的王娡

王娡出生时,臧氏家族已经没落,但是她骨子里流血燕王臧荼的血,遗传了先辈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表面上看起来文文弱弱,内心里却异常精明!“金屋藏娇”的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件事情本身是否真实存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但这件事背后的历史事件却是真实存在的。

汉景帝原配薄皇后无子,加之来自朝野的压力越来越大,汉景帝最终册立了庶长子刘荣为皇太子。这件事本来与王娡并没有太大关系,可接下来的事情却给了王娡一个天大的机会!为了“亲上加亲”、稳固自身利益和地位,汉景帝的胞姐堂邑长公主刘嫖找到了侄子刘荣的生母栗氏,企图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汉武帝陈皇后)许给刘荣。不知道栗氏是不了解自己这位大姑子的能量、还是哪根筋搭错了,不仅一口回绝了堂邑长公主,而且还私下里在他人面前数落起了自己这位大姑子的不是!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话很快便传到了堂邑长公主耳中,后果可想而知!

就在这个时候,工于心计的王娡得到了消息并主动找到了自己这位大姑子,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在做完一系列铺垫之后,王娡向堂邑长公主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那就是将女儿陈阿娇许给自己的儿子刘彻。仅此而已,王娡并没有提及什么储位、皇位之类的东西,“咱论的只是姑嫂情分”!堂邑长公主转头一想:“都是庶出的侄子,拉下那个侄子、让这个侄子当皇太子,那我不依然是未来皇后她妈吗?”于是,堂邑长公主开始在汉景帝面前大肆抹黑栗氏,顺带着说一说王娡多么贤惠、侄子刘彻多么聪明……

虽然汉景帝与自己这位胞姐非常亲近,但他深知堂邑长公主的为人。起初,她的话汉景帝也并不全信。于是,汉景帝开始了对栗氏的试探,可栗氏的回复让汉景帝的心凉了一大截。堂邑长公主还嫌不够,继而玩起了火上浇油的把戏。找与栗氏关系亲密的大臣,撺掇他们上书请立栗氏为后!这下把汉景帝的怒火彻底点燃了:“你栗氏不仅不贤,野心还不小!儿子刚当上皇太子,你就迫不及待想当皇后了。”不久之后,汉景帝废皇太子刘荣为临江王……经常被胞姐夸赞的儿子刘彻自然成了汉景帝的首选。为了给刘彻一个名正言顺的“嫡子”名分,汉景帝在册立刘彻为皇太子前正式将王娡立为了皇后。

一个二婚并生过孩子的女人就这样成为了汉王朝的皇后!但王娡什么也没有做,她只是给儿子定了一门娃娃亲而已。这就是王娡工于心计之处了,迫不及待反而容易招致汉景帝的反感。与其如此,倒不如什么也不做,让大姑子替自己出头!有了这层姻亲关系,还用愁堂邑长公主不卖力吗?

王娡已成农妇,又生过孩子,抛夫弃女后为何还能入宫成为皇后?

王娡还在豆蔻年华时,就被母亲臧儿作主嫁给了一个叫金王孙(人名)的农夫,夫妻相处和睦,不久后,还生了个叫金俗的女儿,男耕女织的,本可平淡地过完一生。但臧儿相信算命之术,一位叫姚翁的算命人士来给她全家人算命时,告诉臧儿说:“王娡会生下天子,将是大贵之人”。臧儿心花怒放后,对此话深信不疑,于是处心积虑地做通了王娡的思想工作,又拿出泼妇的架式将女儿强行从金王孙的身边带了回来。可怜的金王孙势单力薄、身份卑微,眼睁睁地看着妻子渐行渐远,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臧儿敢于这样做是有来头的,她出身名门,她的祖父是燕王臧荼。可惜后来家道中落,臧儿成年后下嫁给了商人王仲,但小时候养尊处优的生活已刻骨铭心了,所以她骨子里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算命先生的一句话燃起了她内心的希望之光。她决心通过女儿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长袖善舞的臧儿托关系把己是母亲的女儿送到了太子府,有母亲的殷勤调教,天生丽质的王娡很快得到刘启的青睐。为稳固地位,王娡又把胞妹王皃姁推送到太子面前,刘启对她们俩甚是宠爱。二人肚子也争气,王娡共生下了3女1男,王皃姁生下4子。为皇室开枝散叶,传宗接代作出了贡献,王娡的婆婆窦太后(文帝刘恒的皇后)非常喜欢她俩。

王娡情商高,在怀第四胎时,就懂得为儿子脱颖而出而努力,她告诉刘启说,我做了一个梦,“日入其怀”——说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落入了自己的怀抱、没入了腹中,梦醒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刘启有金句:“此贵征也”。显然,王娡在给儿子将来上位创造机会。

景帝刘启的皇后无子,刘启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刘启的姐姐馆陶公主欲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将来刘荣坐北朝南,女儿可就是皇后了;但当刘嫖找栗姬商议此事时,栗姬因刘嫖早前乐此不疲地为老公送美女而一口回绝了。馆陶公主是皇帝的亲姐姐,是窦太后的贴心小棉袄,是一个傲娇的人,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她转身找到了王娡,如此这般地罗列了一下二者联姻的好处,王娡心有灵犀,自是心花怒放,二人为儿子刘彻与女儿陈阿娇订了亲。

自此,刘嫖天天 在皇帝面前说栗姬坏话,夸王娡品性好。王娡也会火上浇油,借薄皇后去世之机,煽动大臣上书立栗姬为皇后。刘启本对栗姬已强烈不满了,现在又以为她急不可耐,暗中唆使朝臣上书了,于是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废黜了刘荣,立刘彻为太子,王娡就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后的位子。

王娡情商高: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立了大功,就广散珠宝给后宫的妃嫔们,王娡说:“梁王新送的珠宝,戴之不妥”——意思是戴小叔子送的东西并不好,显然是为讨刘启欢心的。也是七国之乱,窦太后募捐军饷,在其它妃嫔暗生抱怨时,王娡说:“我运气不好,玉镯金簪,请您老人家笑纳。” ,倾其所有来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

王娡已成农妇,又生过孩子,抛夫弃女后为何还能入宫成为皇后?

二婚的王娡为什么还能够成为汉景帝的皇后?

汉朝时期,民风开放,女子再婚改嫁之事屡见不鲜

春秋战国时代,礼乐崩坏,秦汉时期也没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礼制,汉武帝时期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算有了统一的治国思想,礼制逐渐完善,但是我们认知中那些束缚女子婚嫁、丈夫去世女子必须守节的条条框框是宋朝时兴起的程朱理学造的孽,所以汉朝时期女子婚嫁还是有一定自由的,女子改嫁是常见且合法的。

刘邦的戚夫人本是魏王魏豹的姬妾,刘邦打败魏豹后,就将薄姬收入后宫,承宠的薄姬生下了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母亲改嫁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刘恒继承皇位的资格,可见那时女子改嫁并不会受到诟病与歧视。

刘邦结婚前就与村里的曹寡妇私通,还生下了长子刘肥,刘邦功成名就后也没遮羞的意思,还给了曹寡妇一个夫人的位分,刘肥的王位封邑不比任何一个儿子差啊,寡妇不守贞操也没人张罗着浸猪笼啊!

所以王娡在嫁人生子后,依然能入侍太子府也是大环境允许的!

王娡之母不是个省油的灯

王娡虽然家境贫寒,但确实是名门之后,其母臧儿是汉朝初期燕王藏茶的孙女,只不过后来燕王造反被杀,他们臧家也就没落了,臧儿也只能嫁了个平民叫王仲,生下了女儿王娡、王儿姁,儿子王信。

王仲去世后,臧儿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改嫁给了一个姓田,又生了两个儿子田蚡、田胜。

王娡是家中长女,长大后被许给了当地的平民,名字很霸气叫金王孙,本以为是个王孙的富贵命,没成想混成了王八龟孙,这都是后话,两人也生了一个女儿叫金俗。

按照我们这老百姓的思想,臧儿这罪臣之后没被牵连,能够隐居乡间,粗茶布衣、安安稳稳过完下半生就挺好了,哪敢有什么妄想;臧儿这王侯府里出来的大小姐就不一样了,在相士那求了一卦,卦象显示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显贵的命格,臧儿瞬间有了斗志,硬生生的将王娡从金家带走,不顾金王孙的反对执意离婚,金王孙算计不过丈母娘只能认栽,自己花一般的娘子就这么跑了!

金王孙更没想到的是,臧儿托了老熟人的关系,将王娡、王儿姁姐妹两送进了太子刘启的府邸,他更不会料到自己的贫贱之妻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母仪天下皇后、千古一帝的母亲。

王娡美色出众,又精于算计

王娡、王儿姁都是清水出芙蓉、天生丽质难自弃的美人,刘启见了也挪不动脚步了,王娡还深谙如何抓住男人的心,很快王氏姐妹花几乎垄断了太子府的宠爱,两人的肚皮也很争气,王娡接连生了三个女儿,王儿姁更厉害,生了四个儿子,按照正常的逻辑,王儿姁的前途比王娡光明,这四个儿子就是四张已经中奖的彩票,运气好的话是皇帝,运气不好也是四个王爷,只是可惜王儿姁福薄,没等到刘启称帝就病逝了。

王娡怀上刘彻那年,恰逢汉文帝去世,汉景帝刘启登基,刘彻是刘启登基后得到的第一个男孩,刘启称其为贵子,四岁时就封其为胶东王,王娡为胶东太后,这也可算是王娡母子日后显贵的一个伏笔。

当时刘启的发妻薄皇后无子,庶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其母栗姬曾是刘启宠妾,不过年岁渐长,恩宠不再,不过既然刘荣被立为太子,栗姬不管是否受宠,日后的显贵是可预见的, 所以巴结的人络绎不绝。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汉景帝胞姐馆陶公主想让自己的女儿陈氏做皇后,有意与栗姬联姻,可是栗姬对馆陶公主经常向汉景帝进献美女的事情很不满,当面拒绝了馆陶公主。馆陶公主是窦太后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连汉景帝都对她礼让三分,什么时候吃过亏啊,当下就生气了,筹划着将刘荣从太子位置上拉下来。

这一切王娡都看在眼里,为了儿子的前程,她主动向馆陶公主示好,巴结奉承,带着儿子刘彻哄着馆陶公主,商定了联姻事宜后,馆陶公主站在了王娡这一边,她不断向汉景帝说栗姬母子的坏话,夸赞王娡贤惠、刘彻聪明,馆陶公主的挑拨让刘启对栗姬心生芥蒂,加上王娡利用薄皇后去世的机会,派人联系大臣奏请立薄姬为皇后,汉景帝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直接废了刘荣,栗姬郁郁而终。

不久后,王娡被封为皇后,刘彻为太子,他们母子也实现了金屋藏娇的承诺,迎娶陈氏为皇后,王娡还将自己的三女隆虑公主许给了馆陶公主次子陈蹻,永结秦晋之好。

九年后,汉武帝刘彻登基,王娡为皇太后,一出二婚女嫁入豪门的戏码圆满的落下了帷幕!

王娡已成农妇,又生过孩子,抛夫弃女后为何还能入宫成为皇后?

这就要问问汉朝最伟大的操盘手之一臧儿了。臧儿这个人大家肯定不熟悉,但是她有几个亲人,绝对是历史书上的常客。

  1. 臧儿的爷爷是大汉朝开国异姓王之一的燕王臧荼。臧荼早年跟着项羽混,后来韩信来了就投奔了韩信,最终归顺刘邦。却在刘邦清除项羽旧部时起兵,从而被刘邦所杀。
  2. 臧儿的女儿是大汉朝汉景帝的皇后王娡。王娡可能还没那么出名,但是王娡的儿子汉武帝,绝对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了。
  3. 臧儿的儿子还有个著名的儿子田蚡,便是靠着外甥汉武帝的关系,成为了西汉的丞相,后来跟窦婴斗得不死不休。

臧儿本人其实也不简单:

她先嫁给了槐里的王仲,生下了一儿两女,分别是王信和王娡、王皃姁。

王仲去世以后,不甘寡居的臧儿又嫁给了长陵田氏,生了俩儿子,分别是田蚡和田胜。

自古以来,伟大的操盘手,从来不拘泥于自身环境的恶劣。他们总能够绝处逢生,在最险恶的环境中,找到一条最开阔的路,臧儿显然就是如此。

一、把已婚已育的女儿给抢回来,一般人做不出来。

臧儿是个比较迷信的女人,如果没有算那么一卦,可能她也就这么老老实实过下半辈子了。不过如果是这样,那么也就不会有汉武帝了。

偏偏臧儿闲来无事,就找人给自己的儿女们,算了一卦。不算不知道,按照卦象来说,臧儿的两个女儿,全都是贵人的命。

这下子臧儿可激动坏了,立刻把两个女儿送到了当时的太子宫中。但是这期间有个问题,那就是臧儿的大女儿王娡,当时已经嫁给了金王孙,而且生了个女儿金俗。

这事儿怎么搞?女儿成家立业了,有丈夫有孩子,你作为母亲的非要拆散人家吗?这事儿还真的没商量,臧儿不顾女婿金王孙的反对,强行把王娡给送进了太子宫。

这等于是活生生当着女婿的面,给女婿扣上了一顶千年绿帽啊!金王孙找了很久,都没能找到王娡的下落,只好抱着哭哭啼啼的女儿金俗回家了。

伟大的操盘手,是绝对不会在意家人们的真实感受的。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说已经到了入魔的地步。

二、臧儿的两个女儿,偏偏还真的成了贵人。

由于王娡和王皃姁都是美人坯子,所以到了太子府以后,没多久就都被当时的太子刘启所宠幸了。

王娡给刘启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三个女儿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那个儿子便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了,当时叫刘彘。

王皃姁给刘启生了四个儿子,这可就更了不得了!他们分别是:刘越、刘寄、刘乘、刘舜。这四个孩子后来也都被封为王。

等到汉景帝登基以后,王娡就已经成为了汉景帝的夫人。在汉朝夫人是仅次于皇后的,相当于明清时期的皇贵妃。后来更是凭借儿子刘彻,夺取了皇后之位。

由此可见,臧儿的这一套操盘水平,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成功送到了人生巅峰。因此王娡和汉武帝,都需要感谢一下臧儿。毕竟做人不够狠,地位不够稳。

三、汉朝可没有那么严格的三纲五常。

其实很多人不太理解,臧儿的女儿王娡,已经嫁了人,还生过一个女儿,按道理汉景帝是不可能看得上她的。至少在南宋以后,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但是抛开时代背景评价人的行为,那就是在耍流氓。王娡所处的那个时代,还没有朱熹老爷子,所以也没有严格意义上三纲五常在那边作祟。

女子改嫁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仔细研究一下汉朝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汉高帝刘邦的好几个媳妇儿都是改嫁过来的,比如说汉文帝的母亲薄姬,过去就是魏王豹的媳妇儿。淮南王刘长的母亲赵姬,过去也是赵王张敖的小妾。

所以说就算王娡嫁过人,只要人长得好看,身体又健康,完全不妨碍汉景帝宠幸她。后来她还给汉景帝生了儿子,汉景帝自然就更加高兴了。

四、臧儿的一场操盘,给家族带来的无限荣耀。

臧儿的女儿王娡成为了太后,外孙刘彻也成为了皇帝,其他几个外孙要么是诸侯王,要么是公主,全都是汉朝的高级贵族。

此外臧儿本人也被封为了平原君,不知道为啥汉武帝要给她这个封号,这不是战国时期的四公子之一赵胜的封号嘛!

臧儿的几个儿子也都享受到了荣华富贵,王信被封为盖侯、田丰被封为武安侯、田胜被封为周阳侯。

家里档次最低的人,居然也是侯爵,我看李广真的要哭晕在厕所了。你说臧儿的这波操盘是否硕果累累?

总结:贵族身份促使臧儿不愿久居人下。

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如果臧荼没有被灭了,可能臧儿还是个诸侯国的公主。所以说她的确是贵族后裔。

或许正是这种贵族精神在背后支撑着臧儿,才会让她做出了如此稀奇的事情。拆散女儿幸福的三口之家,强行把女儿送给另外一个男人,想想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是臧儿的确就是这么做的,而且结果还相当成功。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王娡已成农妇,又生过孩子,抛夫弃女后为何还能入宫成为皇后?

西汉的传奇皇后很多,而且都出身不高,包括吕后、薄后、窦后在内,都是那种起于微末,最终却完成大逆袭的传奇。

大家熟知的汉武帝刘彻,他的母亲其实也是一位传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她要比前文提到的几位名后更加传奇,因为汉武帝这位名为王娡的母亲,在嫁给汉景帝时并不是未出阁黄花闺女,不仅是一位再婚女,还在民间生过一个孩子。

王娡虽然是普通家庭的姑娘,但是她偏偏又出身名门,当年项羽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其中的燕王臧荼便是她的祖上,其孙女臧儿正是王娡的亲生母亲。

燕王臧荼之后,发展到臧儿时早已落魄,臧儿只能嫁给普普通通的平民王仲为妻子,生下长女王娡,次女王皃姁,还有一个儿子王信。

臧儿在王仲死后,又改嫁给长陵田氏,并且生了两个儿子,所以,王娡的母亲也是一位古代的再婚女性,这样的身份在今天看来或许再正常不过,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特殊身份”的存在。

臧儿的这个再婚身份,对后期王娡的影响很大,如果说真有命运使然这样的说法,那么这或许就是王娡的宿命吧。

当王娡长大成人以后,便在臧儿的安排下,嫁给了金王孙,这位金王孙也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户而已,王娡在嫁给他以后,为其生下一个女儿,名叫金俗。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王娡的情况,出身名门,家道中落,母亲再婚嫁的都是普通人,她自己也嫁给普通人,并且生儿育女,已为人母。

这样的情况就是王娡入宫前的真实写照,她的一手“烂牌”,怎么看也是要在民间孤独终老,与皇宫扯不上半点瓜葛。

然而,臧儿找来的一个人,却让王娡的命运轨迹发生重大转折,臧儿与王娡的能力,也因此在人生“后半场”中得到尽情展现。

就在王娡为人母亲以后,臧儿找来一位名为姚翁的相士为王娡看相,姚翁看罢,语出惊人,与当年李负对薄太后说的话极为相似,“夫人极贵,当生天子”。

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乃夺金氏。

相士的一句占卜之言,如果放在今日自然不足为信,臧儿不知为何,却对此深信不疑,而且立即采取行动,将已为人母的王娡强行接回娘家,送入太子宫中,被太子刘启封为美人。

王娡作为一名生过孩子的再婚女性,为何能堂而皇之的进入皇宫,还成为太子宫中的一位美人?这其中的原因,已经无法在史料中找到真实的记载,只能依靠史书中记载的其他的事情,来对此事进行一些推演。

臧儿出身名门,如今委身平凡,自然心有不甘,如果她将重返辉煌当做自己人生目标,再合情合理不过。

从这一点来看,臧儿找姚翁为自己的两个女儿看相,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此目的性极强的有计划的行为,因为这么被称为姚翁的相士,后来跟随王娡一起进了皇宫,并且在御前供职,亲自为汉景帝解过梦。

可见,这位名为姚翁的相士,并非是臧儿偶然遇到之人,从后来姚翁的待遇来看,他显然是一位属于王娡的“有功之人”,这也是臧儿“欲奇两女,乃夺金氏”的主要原因。

王娡当时已经是金家的媳妇儿,并且已经生有一女,而且金家对她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臧儿强行将王娡带走的举动,自然惹得金家对此极为不满,不肯善罢甘休。

根据史书记载,王娡当时动用了多番关系,才成功摆平此事,随后安排王娡进太子宫成为美人。

这段语焉不详的记载,根本无法解释当时臧儿用什么办法令金家熄灭怒火,毕竟,王娡曾为人妇的事情不能败露,否则臧儿和王娡一家都难逃灭顶之灾,而事实是,从王娡后来的发展来看,金家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臧儿居然将王娡送入皇宫,而且送的是太子宫,直接将自己的这位二婚女儿押宝到未来天子身边,而且成为美人。

臧儿做到这一点,需要完成许多的工作,其中要打通诸多关节,也要隐藏许多事实,笔者能想到的包括隐藏二婚身份,送入皇宫,并且要送到太子宫中,还要得到刘启的宠幸。

在戒备森严的皇宫中,一个落魄名门的女子,想要同时达成这几个条件,真是难如登天,除非在皇宫之中,有臧儿祖父的旧部在关键职位任职,才逐步帮助他完成这一切。

以上的这些事件脉络,便是王娡以二婚身份成为太子刘启的美人的关键所在,却只能从史料的只言片语当中,得知臧儿动用了关系,却无法得知她的手段究竟是什么。

王娡作为一个“卑微”女性,能够进入皇宫并且成功逆袭,除了母亲对她大力支持以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存在。

例如,西汉皇后很多都是卑微女性出身,这就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而王娡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除了她自己本身善于经营后宫、营造自身和刘彻的人设外,还有一层重要原因,这个原因的根源,正是来自汉高祖的皇后吕雉。

吕后在汉朝历史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孝惠帝登基至吕后临朝改制十五年期间,吕后作为一个女性掌权者,站在皇权的制高点上,营造一个姓“吕”的权力团体,这个团体被称为外戚。

随着吕后的不断壮大,外戚势力快速发酵膨胀,最终导致中央皇权与外戚权力矛盾冲突剧烈,在吕后去世后,诸吕被诛杀殆尽,刘氏江山虽然有惊无险的保存下来,但是吕家却给刘家狠狠的教训了一下,令刘家后人都对此深深忌惮。

正是因为汉朝君主对外戚势力的忌惮,才导致西汉的皇后大多都起于微末的“良家女”,因为这样的女子背后没有势力集团,容易控制,不会威胁刘家江山。

王娡能够成功逆袭,除了自身原因、母亲的帮助外,则离不开当时皇家喜欢迎娶微末良家女作为皇后的习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王娡完成从卑微到至尊转变的绝佳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王娡进宫这个过程却是有令人匪夷所思之处,但是她入宫之后,从太子身边的美人,到汉景帝身边的王夫人,直到她成为皇后,却都是依靠她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王娡抛夫弃女,隐瞒婚史,来到刘启身边成为王美人,得宠后为刘启生下3个女儿,在第四次怀孕的时候,她似乎早就知道这一次会是一位“皇子”,于是大胆的声称,她梦到“日入其怀”,“日”在古代象征帝王,王娡此举,其实正是在为自己的这个胎儿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

王娡此举其实大有深意,因为她得宠,自然深知汉景帝喜好迷信,所以投其所好,而且她身边又有相士相助,自然能够自圆其说。

王娡没有强大背景,却有强大内心,她先是营造自己儿子不俗的形象,然后再塑造自己的形象,牢牢抓住汉景帝的心。

一次,汉景帝需要完成一次联姻,希望南宫公主嫁去匈奴和亲。这位南宫公主正是王娡的次女,当汉景帝向王娡说明想法时,王娡并没有因此哭闹,反而言谈得体,表示为了国家大计,愿意女儿完成这项使命,进而使汉景帝大为宽慰。

最终,王娡在与太子刘荣和栗姬的交锋中,选择与长公主联姻,利用长公主进谗,自己则联系大臣进言封栗姬为皇后,触怒皇帝,机关算尽之下,终于得偿所愿,使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为自己儿子刘彻铺平道路。

同时,在汉景帝对匈奴用兵缺少钱粮时,积极配合在后宫筹募钱粮的窦太后,以一种识大体、顾大局的形象出现,得到窦太后的认可和支持。

王娡最终成为逆袭女性成功的典范,而她也确实完成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事情,不仅自己一步步走上尊崇地位,也培养出来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星光熠熠的优秀帝王!

王娡已成农妇,又生过孩子,抛夫弃女后为何还能入宫成为皇后?

王娡一个离婚的农村妇女,凭啥嫁入皇宫还成了皇后?三个原因很重要:

婚姻制度够开放

自身能力太优秀

对手水平太拙劣

作为汉武帝的生母,王娡的出身很是普通,然而在一众汉朝皇后中,她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极富戏剧性的一位,因为她是一位“二婚”皇后。

在成为汉景帝的女人之前,王娡不仅有过一段婚姻,她还生过一个女儿。

王娡早年嫁的人叫做金王孙,是一位普通而老实的农村男人,但好在祖上还留下点资产,所以按旁人看来,这样的日子是可以安稳到老的。

可是,一位算命的打破了金王孙的安稳梦。

话说这王娡的母亲臧儿,也算是名门之后,她的爷爷,是原燕王藏荼,藏荼在秦末汉初时被项羽封为诸侯王,后来在西汉建立后叛变被刘邦杀死。

藏荼被杀后,他的家小也成了小民。臧儿长大后也只能随便嫁给了普通的小镇青年王仲,并生下了一儿两女,两女便是王娡和她的妹妹王姁。这王仲还是个短命的,早早就去世了,臧儿后来又嫁了一个田姓的人家,且生下了两个儿子田蚡和田胜。

如果不出意外,臧儿的一生几乎就此定型了。可见过家族富贵的臧儿,却对早年的辉煌念兹在兹,她总想着要重现家族的富贵。

就在王娡刚嫁人不久,太子宫便向民间选美,臧儿简直恨得跺脚,如今家里的小女儿年纪尚小,若是以大女儿王娡的美貌和智慧,一定会在宫里获宠的。

也就在这时,臧儿鬼使神差去算卦,结果算卦的告诉她,自己的小女儿命中主贵,而大女儿的富贵,还在小女儿之上。

太子宫选美加上术士的话,让臧儿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她马上跑去命女儿离婚,应选东宫。

关于王娡如何处理离婚一事,史书没有记载。总之最后王娡成功被送进了太子宫,并且顺利获得太子刘启(汉景帝)的青睐,先后生下三女一儿,最后儿子又成功取代刘荣太子之位,她也成为了皇后,是历史上第一个“二婚皇后”。

来自农村、离婚、生过孩子,无论如何,王娡这条件,放在今天的婚恋市场都被嫌弃,可她怎么就不仅进了皇宫,最终还成了皇后呢?说到底因为三个原因:

首先,汉朝开放的婚姻制度

秦汉时期,女子的地位相对算高,这从两汉时多见太后干政就可见一斑。而在婚姻上,女性更是相当自由,史书上汉朝妇女再嫁的例子屡见不鲜。

譬如在王娡的母亲臧儿就是再嫁;汉朝开国元勋张耳的老婆,是因为前夫碌碌无为离婚后再嫁张耳的;陈平的妻子,在嫁给他之前已经有过四次婚姻;而在王娡之前,二婚嫁入皇室的就有汉文帝母亲薄姬。

再后来,汉孝元皇后王政君的生母被丈夫休弃后,改嫁了河内人苟宾,后来苟宾去世后,王政君还让她回来和父亲再续前缘;湖阳公主的丈夫去世后,她的弟弟光武帝也主动问她想找什么样的郎君,要亲自给她再配一门婚事……

由此可见,汉朝对妇女再嫁非常宽容,所谓的贞妇制度,那是宋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的。正是这种风气下,二婚的王娡才不会被嫌弃。

至于出身农村这一点,更不重要了,因为汉初很多后妃都出身不高,如吕后、如薄姬,至于汉文帝的窦皇后,更是低微,她始初不过是吕后的婢女,可谓草根出身。再说严格追溯起来,王娡还是名门之后呢。

其次,优秀的自身能力和对手的水平太拙劣

这能力,包括美貌和智慧。能在一众美人中脱颖而出被太子刘启临幸,足以证明王娡的外貌,这没有疑问,不然臧儿也不会对女儿有那么大的信心。

而在后来,王娡的雄起靠的便是她的智慧了。

借刀杀人

在后宫,所有女人都被推着走进战争,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势单力薄的王娡,只好寻求一个联盟来依靠。

她观察了一段时间,准确揪出两个真正的竞争对手,她们分别是小薄太子妃和栗姬。小薄太子妃背后是强大的家族背景,薄太后就是她的姑奶奶,而栗姬则为刘启生下了长子刘荣,如果小薄太子妃一直不出,那以后的皇位就是她儿子的,栗姬也必然母以子贵。

聪明的王娡,抓住了栗姬嚣张跋扈的品性,与她联盟,让她对付小薄太子妃。当时栗姬正得宠,而小薄太子妃因为是政治联姻的性质一直不受刘启喜爱,在栗姬长期的枕边风下,小薄太子妃越发被厌恶。

公元前156年,汉文帝驾崩,刘启继位,是为汉景帝,太子妃顺理成章晋为皇后。

两年后,薄太皇太后薨逝。

公元前151年,在薄太皇太后去世四年后,小薄皇后被废。

懂得炒作

王娡表面上与栗姬结盟,背地里却暗暗张罗自己的羽翼,每每和汉景帝在一起,便吹嘘自己的妹妹王姁多么国色天香,久而久之汉景帝的胃口也被吊得高高的,后来决定将其召进宫中,果然生得仙子一般,遂大为宠爱。后来王姁为汉景帝生下了四个儿子,只可惜王姁本人福分不够,生下最后一胎后便过世了。

而王娡因为主动献出妹妹,博得了一个“贤德不妒”的美名,越发得汉景帝宠爱。

王娡又恢复到独身作战的境地,不过她很幸运,这时她又怀孕了,在此之前,她已经生下了三个女儿,她强烈地预感到这是一个儿子,所以她决定赌一把。

她告诉汉景帝,自己梦到太阳钻进了肚子里,古代将太阳视为帝王,太阳入怀,那不就是帝王之象吗?这无形给汉景帝植入一个心理暗示:这个孩子才是未来的真命天子。

审时度势

汉景帝有个胞弟梁王刘武,一直被窦太后偏爱,窦太后甚至常常怂恿他将来把皇位传给梁王,搞得汉景帝很头疼,而梁王对这皇位亦觊觎已久,常常私下里到处活动收买人心。

七国之乱时,梁王立下战功,并且在此战获得大量珠宝钱财。后来他将这些珠宝分送给后宫的妃嫔,那些妃嫔个个开心得都戴在了身上,独独王娡没有,汉景帝见后问之,王娡称这是梁王送的,个人觉得戴上不妥。此举令汉景帝大为赞赏,因为这些战利品按理应当上交国库,可梁王却用来收买人心,王娡深知汉景帝会对此有所不满,淡淡一句话就迎合了他的心。

正因如此审时度势,所以王娡在遇到最关键的机会时,完美地把握住了,那就是与馆陶公主联姻。

前面说过,汉朝女性地位很高,不仅太后多有干政,就连嫁出去的公主,也会影响到皇帝的一些决策。

馆陶公主是窦太后最宠爱的女儿,她与弟弟汉景帝的关系一向很好,甚至常常给他进献美人。也正因此,她遭到了栗姬的记恨。

汉景帝继位后,因为小薄皇后十几年不生育,庶长子刘荣便被立为了太子,不过栗姬还是没能被立为皇后,但这并不影响栗姬越发目中无人,嚣张跋扈。

这馆陶公主见刘荣被立为太子,便打起了让女儿阿娇成为太子妃的主意,可惜,栗姬到底是空有美貌毫无脑子,她不懂得借此机会拉一个强援,而是将其当做一个复仇出气的机会,狠狠拒绝了这位大姑子。

一向呼风唤雨的馆陶公主,哪里受过这等气?恼羞成怒夺门而去。

这一切王娡都在暗中注视着,现在她的机会来了。

她主动找馆陶唠家常,期间假装不经意提及儿子刘彻的婚事,馆陶公主在栗姬处受了气,如今眼前的王美人如此通情达理、和善亲切,自然好感倍生,遂不假思索向王娡提出联姻。这正中王娡下怀,可是她却假装愁眉不展,称刘彻不过一个亲王,将来又不是皇帝,哪里配得上阿娇呢,馆陶公主一听就冷笑:“栗姬以为自己儿子当定了皇帝,自己将来就是太后,想得美,有我在,这个皇帝她儿子甭想当。”

而不久,又发生了刘彻声称“金屋藏娇”一事,令馆陶公主心花怒放,觉得刘彻才是女儿最好归宿。也不知这话是不是王娡教的,反正刘彻说出这话,确实让他离皇位更近了一步。

此后,馆陶公主开始时不时在汉景帝跟前爆栗姬的黑料,同时也不忘盛赞王娡和刘彻的贤能,当然这也不是无中生有,因为汉景帝几次亲自试探,都验证了馆陶说的是真的。后来栗姬果然失宠,而王娡和刘彻越发受景帝喜爱。

乘胜追击

栗姬失宠后,剩下就是如何将刘荣拉下太子之位。馆陶公主又发挥了她强大的作用,那就是暗中收买大臣进言立栗姬为皇后,这几乎等于栗姬的催命符,景帝认为这是栗姬勾结大臣支使的,大为光火,马上将刘荣贬为临江王,而改立刘彻为太子,王娡也成功坐上了皇后之位。

总的来说,王娡的成功,依靠的是她的智慧和性格,她能隐忍,懂得审时度势、伺机而动,当然,最重要是她遇到的对手水平太过拙劣,栗姬空有美貌而缺乏智商,生生把机会拱手相让,王娡也正是抓住了她得罪馆陶公主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强劲的合作伙伴,里应外合,上下夹击,才将她扳倒。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吧,王娡刚好都拥有了,她能成功,理所当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