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古代男人纳妾妻子不仅没反对,有的还主动赶丈夫去小妾屋里,这究竟是为啥?不是因为妻子大度,而是因为各种难言之隐。
纳妾,在古代就跟穿衣吃饭一样,是一种极为正常且普通的现象,古代的男人,但凡有点余钱,都会纳妾,更别说那些有钱有权的上层社会人士了。
譬如《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大老爷贾赦,已经年过六十了,屋里还姬妾成群,林黛玉好歹也是贵族出身,第一次见到那阵仗还有点错愕。
而陪伴我们走过十几年义务教育的李白先生,据说连正经老婆都换了4位,更别说小妾了,那数量估计他自己都记不清,而且人家还经常拿自己小妾出来嘚瑟,譬如:“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这种。
纳妾这种行为,在今天我们看来,就是男人养了别的女人,而且还可能生了孩子。这难免叫人疑惑,按说,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更别说关系到家庭资源分配等问题,那这些妻子怎么还能容忍丈夫纳妾呢?
其实啊,古代的女人不仅能容忍丈夫纳妾,有的甚至还会主动帮丈夫物色小妾,更有的还总将丈夫往小妾床上推,这是怎么回事?原因有几个:
一,纳妾合法我国古代属农耕社会,想要发展就得需要足够的劳动力,可是吧,在古代,因为医疗卫生条件所限,导致人口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再加上战争、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人口的自然增长是非常的缓慢的。
这种背景下,想要增殖人口,就只能扩大可以生育的人口,也就是尽量多纳妾。所以在许多时候,不生儿子已经不是家庭问题那么简单了,譬如北魏的大臣元孝就上奏过皇帝,力主对没儿子还不纳妾的人问“不孝”之罪。
而到了宋以后,法律直接规定男子可以纳妾,譬如明朝的《大明律》就规定:
男子年满四十无子者,可纳妾。
看看,连法律都这么规定了,反对丈夫纳妾那就是和皇帝作对,哪个会这么不识好歹呢?
而另一面,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无论娶妻还是纳妾,无非是为了延绵子嗣以保香火不断,即便妻子已经生子,小妾再生几个也不嫌多。如果妻子连儿子都生不出来,还要阻止丈夫纳妾,那就是要绝夫家香火,是要被族人唾弃甚至打死的。
所以在《红楼梦》里,王熙凤多么跋扈嚣张的一个人?在听说贾琏在外面偷偷娶了尤二姐后,也只能忍住怒火,先假意哄尤二姐进府再借刀杀人。她能像对待鲍二媳妇那样对待尤二姐吗?她不敢啊,当初贾琏偷吃鲍媳妇,贾母虽然表面上是帮她了,可是言语中也是说她善妒不容人的,并且默许贾琏偷吃的行为,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她王熙凤自己没生个儿子吗?
二,小妾地位极低,对正室没有威胁虽然都是伺候同一个男人,为同一个男人生孩子,但小妾和正妻,是没有可比性的。
在古代,要娶一个妻子,那是三书六礼,三媒六聘,八抬大轿,十里红妆,风风光光迎进家门。
而纳妾呢?有钱就可以买进来,不满意还可以再卖出去,好像《红楼梦》里的香菱,当初被薛蟠强买,后来为正妻夏金桂所不容,薛姨妈就要将叫来人牙子将其卖掉。
因为算不上是正当的婚姻关系,导致妾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的低下,她们属于半个奴才的身份,所以连她们生下的孩子,都是她们的主子,她们是没有资格养育自己的子女的。同是《红楼梦》中,赵姨娘训斥贾环时,王熙凤就斥责她:“他不好自有人教”,而在王夫人贾政面前,她连掀帘子这样的事都要去做。
那么小妾为何甘心如此卑微?没办法,在律法面前,她们硬气不起来啊。
就比如,《大唐疏议》中规定:
“以婢为妻者,徙二年。以妾及客女为妻者,以婢为妾者,徙一年半。各还正之”
想宠妾灭妻?没门,不仅要被流放,流放回来该是正妻的还是正妻,谁的身份也别想改变。
如果小妾敢伤害正妻,那就等着挨板子,严重者要被凌迟处死。而如果正妻伤害小妾,刑罚几乎没有,就算伤及她的性命,只要有点权势,都可以直接压下去。
《大明律》中曾规定:
“夫将妻打死,判绞刑:将妾打死,判一百杖,流放三年”
看出差距了吧?在律法面前,妾几乎是不受保护的。
所以,对于许多正妻来说,丈夫纳个小妾,基本上不伤及皮毛,也就无所谓了。
三,正妻无子,需要庶子自保相对于许多人的无所谓,有的正妻是非常热衷给丈夫找小妾的。这中间当然有为了打造一个贤良名声的,譬如《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屡次为丈夫找小,而《红楼梦》中的邢夫人会为贾赦要收鸳鸯到处奔走。
而更多时候,许多正妻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晚年。
在古代,一个家庭就算妻妾无数,女儿成群,如果没有一个儿子,只要这家里男人一归西,那就等着被吃绝户。在人们看来,没有儿子意味着断了香火,女人们终究是外人,她们只有被撵出去。
为了不至于以后家财落去他人之手,自己无家可归,这些正妻在自己肚子实在不给力的情况下,早早督促丈夫纳妾,恨不得每晚将丈夫推到小妾的床上。
譬如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杨宪益先生,他的生母就是他父亲杨毓璋买来的小妾。
话说这杨家当初是天津首屈一指的大户,杨毓璋娶的妻子是位容貌美丽的大家小姐,可是生不出儿子。最后杨毓璋买来了河北南皮县穷秀才家的女儿做妾,生下来杨宪益。
杨宪益生下后,被正妻雇来奶妈养大,自幼离开生母,睡在正妻的屋里,叫正妻“娘”,叫自己生母“姆妈”。在杨宪益出生前,他的几位叔叔虎视眈眈等着将自己儿子过继过来继承万贯家财呢,现在都泄了气。
而在生下杨宪益后,杨毓璋对这位小妾逐渐有了真感情,正妻一发现,马上将自己的丫头给杨毓璋做了二姨太,好分散他对大姨太的专宠。看看,这不又主动给男人纳妾了?
现在看来,王熙凤真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本来生不出儿子,好不容易怀了又流掉,却死活容不下其他女人,但凡她能看清点事实,早早催心腹平儿怀上个孩子,生下个儿子,也不至于和贾琏夫妻反目,她更考虑不到没有儿子再威风将来可能面临家业被霸占的风险。
以上,就是古代女子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出于什么缘故,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这些都是难言之痛,细细想来,她们也会妒忌,也会不想跟其他女人分享丈夫的情感;
而对于小妾来说,她们也想要一个正常人的权利,也不想活得那么卑微,然而她们却无法改变。而正妻她们不仅选择了顺从,甚至还从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说到底是因为身处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中,身不由己罢了。
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首先,咱们要区别清楚的一点是,古代女人能够容忍丈夫纳妾,和现代女人不能容忍老公找小三,这两者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并不是说古代女人容忍丈夫纳妾,就是默许老公在生活上,可以胡搞乱来。
纳妾在古人看来,有时候是一个无奈而又必须的事情。
大致来讲,在这个问题上面,之所以很多女主人会同意男主纳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历史上,妾对妻子的地位,很难威胁得到、动摇的了在古装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男主因为喜欢小妾,纵容腹黑的小妾在家里一手遮天,而心狠手辣的小妾往往会搬弄是非,甚至恃宠而骄、欺负正妻。
但咱们可千万不要被电视里的狗血情节给忽悠了,这容易被带到沟里去。因为,在古代,男主真的很少敢这么干的。
宠妾灭妻,这不仅牵扯到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已经触犯了法律,是要判刑流放的。
在古代,妻妾地位,一旦固定便不能轻易改变,否则容易生乱。因此历朝历代的律法当中,往往都有明令禁止以妻为妾和以妾为妻的内容,倘若违背,必定会受到法律严惩。
在《唐律疏议》里就有明文规定:
“以妻为妾,以婢为妻者,徒二年。以妾及客女为妻,以婢为妾者,徒一年半。各还正之。”
想要宠妾灭妻,请等着流放吧,而且等流放回来之后,照样改变不了任何现状,妻还是妻、妾还是妾的现实依然摆在眼前。
在家庭当中,妾以妻为女君,妾的地位有多低下?
举个非常知名的例子,《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赵姨娘和贾环、探春之间的关系就很明显,作为妾,基本和丈夫的子女没啥关系,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子女管教权力,都没有。
王夫人主持家庭内政,赵姨娘的月银甚至比丫鬟的都要少。
再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古代律法对于夫妻互殴当中,如果妾殴夫,则与妻殴夫相同处理,但是如果是丈夫打小妾之时,就跟打妻子不一样了。
“诸欧伤妻者,减凡人二等。”
到了大小妾,一般打伤还不算事儿,非得打到骨折以上,才能折算到,减殴妻二等。
因此,在古代杖毙小妾的事情大有人在,但杖毙妻子的事儿,闻所未闻。
这就是妻子为啥同意丈夫纳妾的原因之一,对自己的威胁,实在是太小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正妻没孩子的话,让老公纳妾,是最后的自救方法。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一方面是家族延续香火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就是,古代吃绝户,实在是太狠毒、太猖狂了。
在古代,如果两人结婚多年,依旧无子的话,家族里面的旁支叔伯兄弟们,这个时候,看这对夫妻的眼神,可就大不一样了,在他们看来,丈夫的财产那是家族的,女方想要占便宜,那可是万万不行的。
因此,在古代,一旦丈夫去世,女主儿的命运往往非常悲惨,老公尸骨未寒,分分钟被赶走出门都是常事儿。
当年武则天的母亲不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武士彟一死,她的异母哥哥们便把她们母女赶出家门了吗?
设身处地地想想吧,如果当你穿越回古代,老公跟你几年也生不出来个儿子,周边的叔伯兄弟们眼巴眼看着你们夫妻俩,就等着你老公嗝屁,撵人分财产。
你能不着急?
在古代,人均寿命那么低的情况之下,医疗条件也不好,保不准哪天男人就不在了。一旦老公去世,家里没个男丁,谁能架得住那群吃绝户的生猛劲头,关键这种恶习,官方层面也默许暗助,简直不给妇女同志们条活路。
因此,这种情况之下的正妻,别说老公要纳妾,即便老公不说,也会主动帮助联系讨妾事宜,什么陪房丫鬟、什么宜男之女,只要能给我生出个儿子靠山,怎么都行啊。
这个时候,老公其实已经不仅仅是丈夫的角色了,更是一头能够保障自己下半辈子幸福的耕牛,别喊苦、别叫累,十全大补汤、生子秘方走起!
每每夜幕降临之时,正妻的河东狮吼多半不会是“你咋跑到那个狐媚子屋里了?”而是“赶紧滴,滚过去,生个儿子去!”
因此,在古代,吃绝户的恶习,从另一方面使得正妻们,不得不对纳妾这个事情,非常上心,倒不是贤良淑德,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综合上述,古代女人容忍丈夫纳妾,确实不算什么事儿,再正常不过了。
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在古代,女子不仅不会反对自己的丈夫纳妾,甚至有的还会主动帮丈夫物色美女。
在今天的女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还让老娘帮他找女人,这不是反了天了吗”。
一提到“纳妾”,有的人就会说了:“别美了,古代也不是谁都能纳妾的,你得有钱,你得非富即贵才行,普通屌丝就算了吧,能娶上老婆就不错了”。
能说出这种话的,不仅很“酸”,还对古代的纳妾制度缺乏了解。
在古代,纳妾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成本也非常低,没有三媒六聘,没有大红花轿,更别提什么彩礼了,朋友一高兴,送你一个女人当小妾,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而且,小妾在家里的地位也非常低,基本就相当于一个佣人,给口饭吃就行了,要啥化妆品。不像现在的小三,今天要包包,明天要衣服,弄不好还会让你身败名裂。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女人,能够容忍丈夫纳妾,这其实是和古代的现实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法律和道德都允许首先说明一点,我们经常说古代人可以“三妻四妾”,这个词是严重不准确的。真正的古代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
妻,只能有一个,这一点,是从周公做周礼开始,就定下来的。
从法律层面上讲,古代是允许纳妾的。
比如《大明律》就规定:“庶人年四十以上无子者,许选娶一妾”。从这一条规定,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为什么古代的小妾,伺候的都是颤巍巍的老头。
而且,娶小妾的前提是“无子”。古代是非常讲究香火传承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就相当于自己这一脉绝了,而绝户,是非常受歧视的。
因此,一旦有人纳小妾,那大概率就是老婆不能生,既然不能生,那就没有理由拦着不让纳小妾。
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绝对的女强人,但是,就是因为她没有生下儿子,贾琏不照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还不是乖乖的接受现实。
从道德层面上讲,反对丈夫纳妾,后果可能很严重。
首先,古代讲究三从四德,其中有一条就是“出嫁从夫,夫为妇纲”。古代女子就是男子的附属品,在家里是没有发言权的,凡事都听丈夫的,这在古代是一种“美德”,敢和丈夫叫板的,那就是“失德”。
其次,古代有“七出”的规定,只有女子有这七种情况,丈夫是可以“休妻”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嫉妒”。
这里的“嫉妒”特指“吃醋”,就是指不能容忍丈夫纳妾。也就是说,如果女人反对丈夫纳妾,是有被“休”了的风险。
可不要小看“休妻”,在现在的女人来看,有啥大不了的,离就离,老娘找个更好的。可是,在古代,一个女人如果被休了,基本就很难再嫁出去了,最终的归宿可能就是给别人当小妾。
而小妾的地位,到底有多悲惨,是你无法想象的。
不用担心“小妾上位”前一段时间,在网上有一股“姨太太风”,一个个小姑娘,穿个旗袍争着当民国姨太太,她是不知道,古代的小妾生活有多惨。
妻,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在皇家,那就是中宫皇后,母仪天下,需要三媒六聘,大红花轿抬进家门的;妾,只是家里的一个女奴罢了,一手交钱,一手交人,当天晚上就能睡到一起。
妾,是不算家庭成员的,你生的孩子,不能问你叫妈,只能叫姨娘,比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就是贾政的一个小妾。
一旦男人不喜欢你了,可以随时把你卖出去,这在古代也是允许的。即便男人把你打死了,也不用偿命,最大的处罚就是“一百杖,流放三年”。但是,如果把妻子打死了,那就是死罪了,会被判绞刑。
《大明律》规定:
“夫将妻打死,判绞刑:将妾打死,判一百杖,流放三年”。
古代有句话叫“宁为农人妻,不做富家妾”,因为一旦当了小妾,你的身份就锁定了,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正妻,绝对不会有“逆袭上位”的机会。
《大唐疏议》中规定:
以婢为妻者,徙二年。以妾及客女为妻者,以婢为妾者,徙一年半。各还正之
因此,作为正妻,是完全不用担心小妾上位的,如果你心里实在是不舒服,可以拿小妾出气,打一顿,骂一顿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拦着不让丈夫纳妾,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丈夫只是一个“饭碗”在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三媒六聘”,但是,从来没有人讲“感情”的。
老婆长的漂亮不漂亮,在结婚前,全靠媒人一张嘴来“美颜”,至于素颜长的什么样,只有在掀开盖头那刻,才能看到。
如果俩人能看对眼,那么在婚后可能会发展出感情,如果俩人看不对眼,那男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找个小妾,因为妻也不是随便休的,必须有“七出”之事才能休。
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出嫁,就是换个地方吃饭而已,因为,古代的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去工作,去挣钱的,丈夫,就是她们唯一的饭碗。
因此,她们只能事事顺着丈夫,要纳妾,那就纳去,只要不影响我的正妻地位就行。
另外,古代没啥避孕技术,怀上了就得生,这生孩子犹如鬼门关里走一遭,没有几个女人愿意一直生。年轻的时候还可以,过了30岁以后,可就生不动了。
但是男人不一样啊,男人的那方面需求,有极强的生命力,即便是到了70岁,照样有战斗力,找个小妾回来,其实是为正妻分担了压力。
能够生下儿子还好,一旦正妻不能生育,或者连着生了几个丫头,就是生不出儿子,那别说男人着急,女人比男人更着急。
在这种情况下,女人就要想办法给男人找个小妾了,目的就是能够给男人生下个儿子,一旦生下儿子,女人就可以把孩子抱走,名正言顺的当他的“妈妈”,而自己,也不用担心成为“绝户”了。
在古代,一旦家庭里没有生下儿子,而丈夫又去世了,那这个家庭就是“绝户”了,你家的所有家产,都会被丈夫的兄弟们给瓜分,甚至有可能把你赶出家门。
这就是为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古代会那么严重,因为没有了儿子,就相当于断了香火,轻则被人瞧不起,重则被瓜分家产。
说到底,女人能够同意男人纳妾,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饭碗,为了自己能够体面的活下去。
对比现代女性,则完全不同了。
首先,现在是自由恋爱,双方是有爱情基础的,具有排他性的,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三者的。
其次,现在男女平等,双方过不到一起可以离婚,谁也不耽误谁,而且,有的女人赚的比男人还多,根本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所以,坚决不会容忍第三者的出现。
再次,现在是一夫一妻,小三随时可以上位,没有人会说她是小三出身,不能当妻,因此才会防火防盗防小三。
所以,不要再在评论区里说什么“这么好的传统,怎么就丢了呢”。
不是传统丢了,而是时代不同了,培育它的土壤不在了,它也就完全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了。
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1、纳妾对于正妻来说是一件好事,没必要反对。
在古代,妾基本上等于奴婢。在很多电视剧里,小妾敢对正妻指手画脚。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即使有,那也是几百年才会出一个。
严格意义上来说,妾连家庭成员都算不上。
妾,是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纳妾不视作婚姻,妾本身不属于家庭成员,也没有家庭成员所享受的待遇,同样,夫家有罪时,妾也不会被株连九族。
看见没,诛连九族都轮不到妾,也就是说,在法律层面上,妾就是个奴婢。
妾的主要作用是正妻无法生子的情况下帮其生子,其余情况下妾和奴婢没什么区别。
明代的法律规定,庶人四十岁以上无子者,许纳一妾。
由此可以可以看出来,纳妾就是为了生儿子,仅此而已。
另外,小妾生的儿子必须视正妻为母亲,对小妾只能称呼“姨娘”。
因此,小妾永远威胁不到正妻的地位,平时还要听正妻的吩咐。
对于正妻来说,有人帮自己生孩子,孩子还会认自己当亲妈,丈夫只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帮忙生孩子的奴婢,所以没必要反对。
2、古代女人地位低下,正妻不敢反对丈夫纳妾。在古代,女人是不能抛头露面的,这就意味着,没有经济来源。
参考七出之条,不让纳妾可以休妻。
正妻敢反对丈夫纳妾吗,明显是不敢的,因为丈夫有权把自己休了,一旦被休,带不走夫家任何财产,娘家也回不去,最后只能饿死街头。
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男人,正妻如果没办法给丈夫生几个男丁,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能纳妾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家业,家里如果没有儿子来接管家业,那么这些家业就会在丈夫年迈或死后被人瓜分,妻子也会跟着遭殃。
在古代,家里如果没有男人,再好的家境都会瞬间化为乌有,丈夫年迈或去世后如果没有留下儿子,丈夫的同宗族人就会一拥而上瓜分财产,然后再将妻子扫地出门。
前面已经说了,扫地出门就等于饿死街头。
因此,如果正妻生不出儿子,她是不敢反对丈夫纳妾的,相反还会催促丈夫赶紧纳妾,这也是为了自己好。
在古代,纳妾制度是对正妻最好的保护。
正妻巴不得小妾赶紧生个儿子出来,至于小妾生出来的孩子会不会对自己不敬,会不会和自己不亲,这些都不用担心,有国家法律管着呢。
3、在古代,嫉妒是女人最不好的名声,正妻为了名声不会反对丈夫纳妾。古代女人很在乎自己的名声,就算嫉妒小妾,表面上也会装作若无其事,一切都要为丈夫考虑。
这里的嫉妒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吃醋”,古代女人是不可以“吃醋”的。
七出之条第四条就是嫉妒。
正妻不让丈夫纳妾,这事要是传出去了,就会被街坊四邻指指点点,被同宗族人指责不懂事。
古代女人从小受着三从四德的教育,在她们眼里名声和生命一样重要。
总结:古代女人为什么不反对丈夫纳妾?因为不想反对、不敢反对、不能反对。
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我们假设一下:
我是原配,膝下有儿有女!
老公的家产今后都是传给嫡长子,也就是我的儿子的!
女儿还有一笔丰厚的嫁妆!
家里大小事都得听我的,下人对我恭恭敬敬,内院全部是我的天下,我就是当家主母,地位崇高!
老公因为我是原配,也必须对我尊敬有礼!
他娶再多的小妾回来,都撼动不了我的原配地位!小妾连吃饭都上不了桌,见到我就得恭恭敬敬的行礼!
小妾生再多的孩子,也永远是庶出,教育的再好,也比不过我的嫡长子!就算我没孩子,我也能过继一个来!
我有钱有权有儿有女有势力有下人有内院!我天天有好多事要忙!
忙着管理我的内院!
忙着守护我的财产!
忙着教导我的儿子!
忙着为我的女儿挑选如意郎君!
忙着开动脑筋让内院更和谐!
忙着开源节流!
我每天还能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一堆人伺候,看看戏吃吃点心,养花养草养鹦鹉,没事教育教育小妾,管教管教庶出的小孩们!
这么爽的日子,我还要求我那老公只爱我一个人干嘛?
我当然要投其所好,他想纳多少就多少啊?
他开心了,就会努力赚钱,然后归我管!
我还不用天天伺候他!
多好的事啊!我还去阻止,我脑子进水了才会去阻止!
只是,这辈子我都不可能有这个命了!
古代女人为何能容忍丈夫纳妾?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从周朝开始确定的,不是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两种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夫多妻制指的一个男人可以娶多个妻子,他的妻子地位是平等的,而一夫一妻多妾制指的是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但是可以纳很多妾,妻与妾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身份完全不同,妻的身份是尊贵的,妾的身份是卑微的。
与一夫一妻多妾制相配合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制度,是为了解决延续几千年之久的继承人之间的残酷争斗,如果男人有几个妻,每个妻又生了儿子,儿子们之间就会爆发继承人之争,这是残酷的政治争斗,而周朝规定了一夫一妻多妾和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一夫一妻多妾制
众所周知,在秦汉之前的中国历史是贵族政治,贵族代表了社会的主流,男人娶妻也是如此,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贵族只与贵族通婚,而不会跟其他阶层通婚,在周朝之前的夏朝和商朝乃至炎黄时期,贵族男人都不止一个妻子,比如华夏始祖黄帝就有四个妻妾,有二十五个儿子。
《礼记 昏义》: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这是周朝的皇帝后妃制度,规定了天子有一个正妻(后),三个夫人,九个嫔(后妃等级),27个世妇(后妃等级),81个女御(御妻),后的等级最高,其次是夫人,再次是嫔,再次是世妇,最后是御妻,其中后就是正妻,其他都相当于妾。
上行下效,天子如此,诸侯、卿、大夫、士等贵族也是如此,只不过娶妻的数量都有限制,逐层递减,以天子最早,士最低,而平民百姓到娶妻纳妾的数量就更少了,那么是什么导致古代男人可以娶多个妾呢?古代男人在纳妾时,他的正妻或者其他的妾为什么不反对?
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第一个原因:男尊女卑。自从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男人地位就远远高于女人,整个社会所有重要事情的决策权皆取决于男人,上至天子管理国家,下到普通百姓管理家族,男人可以随意娶妻纳妾,但是规定了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可以纳很多个妾。
而且娶妻需要明媒正娶和门当户对,有一套详细的流程,比如三茶六礼,一是纳彩,就是送彩礼求婚;二是问名,就是测生辰八字;三是纳吉,就是占卜婚姻;四是纳征,送聘礼到女方家;五是请期,就是确定结婚日期;六是亲迎,就是男方到女方家里去迎亲。
古代男子娶妻
这些流程即使到了现在,也有地方在流行,这就是娶妻的流程,而且耗时耗力,但纳妾就不一样了,不需要明媒正娶,什么流程都不需要,可以到市场上花钱买妾,可以把敌方女俘虏直接纳妾,可以接受他人赠送的女子为妾,所有的一切由男主人做主,因为男人的地位高,妻或妾是无法干预的。
《女诫 夫妇》:夫有再娶之义,妇夫二适之父,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故事夫如妻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丈夫(男子)有再娶的义务,妻子(女子)却没有再嫁的道理,所以说丈夫是妻子的天,天是无法逃离的,所以丈夫也是不能离开的.......所以对待丈夫就如同妻子对待天,与孝子对待父亲、忠臣对待君主是一样的。
这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著名军事家班超的妹妹班昭写的《女诫》,就是告诫妻子如何对待自己的丈夫,这还是一个女人写的书,在班昭这样有才华的女史学家写的文章中,都是男尊女卑的思想,这基本上是整个社会的共识了。
古代男尊女卑
所以丈夫纳妾,其他的妻妾根本管不了,只能顺从,即使不满意,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也只能顺从。
第二个原因:传宗接代。古人是非常重视传宗接代的,因为没有后代就没有一切,这里说的后代就是儿子,女儿没有继承权,尤其是贵族,比如诸侯王,如果没有儿子,其封国就要被收回,比如卿大夫,如果没有儿子,其采邑就会被收回。
所以当男主人没有儿子时,他的妻妾都会拼了命帮他纳妾,不然封地或者采邑收回,男主人去世后,所有的妻妾及他们的女儿都没有赖以生存的封地或者采邑,就得喝西北风了,这是利益决定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封地或者采邑被同宗族其他分支的男子继承,原来的妻妾就要被赶出家族大门了。
男子妻妾成群在古代很正常
比如武则天的母亲是武士彟纳的妾,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没有生下儿子,只生了三个女儿,当武士彟去世后,武则天母女几天就被他的异母兄长赶出了家门,原本可以继承一点父亲的财产,但由于没有儿子,所以没有继承权。
在这种迫切的利益主导之下,所以贵族们都是拼了命地生儿子,想要生儿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纳妾,毕竟只有一个妻子的话,生不了多少儿子,而且古代儿子存活率很低,娶的妻妾越多,生儿子的可能性就越高。
比如曹丕的妻子甄氏就曾经对曹丕说过这样的话,甄氏说:
古时黄帝子孙繁盛,是因为妻妾多的缘故。所以夫君也应该多纳贤淑美好的女子,才能使子嗣旺盛。
再说了,中国社会一直就崇尚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观念,为了有更多的儿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纳妾,妻只有一个,妾有很多个,所以只能纳妾了。
妻妾多,子女就多
三、妻妾地位不同,无法阻止男主人纳妾。妻与妾的地位相差很远,如果说丈夫是男方人,那妻就是女主人,而妾则是男女主人的财产,妾不仅要臣服于男主人,也要臣服于女主人,一个家族之中,妾是没有话语权的,有话语权的只有男主人和他的正妻。
正妻往往出身名门与贵族,就算是正妻去世,男主人也是继续明媒明正娶来娶妻,而不是把妾扶为正妻。在古代极少有把妾扶为正妻的,除非妾的出身很高贵,或者说男主人一定要这么做,所以男主人的妻妾之中,唯一有话语权就是正妻,正妻为什么能容忍丈夫纳妾呢?
当正妻没有儿子的时候,她无法阻止男主人纳妾,这是天经地义的。比如关羽,下邳之战时,关羽对曹操说:
我的妻子没有生儿子,所以希望在城破之后,将秦宜䘵的妻子赐给我。
关羽纳妾的理由就是正妻没有生儿子,无论正妻是否强势,任何理由都无法阻止男主人纳妾。而妾连阻止的权利都没有,不仅如此,妾由于地位低,被妻打压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
关羽以自己妻子没生儿子为由向曹操请求纳妾
比如袁绍的正妻刘夫人,在袁绍去世之后,尸骨未寒,刘夫人就把袁绍生前最喜欢的五个小妾全杀了,再比如刘邦的皇后吕雉,在刘邦去世后,把刘邦生前最喜欢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所以妻妾之间也是有冲突和竞争的,尤其是皇帝的后宫之中,嫔妃成群,宫斗那是天天上演,这些嫔妃当然不能容忍皇帝娶妻纳妾了,但是她们阻止不了,只能暗中斗争。
这就是妻妾地位不同,她们不能容忍男主人纳妾,但是无法阻止的,只能被动地接受,然后在暗地里斗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