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王婆的厉害之处,她用这句话彻底勾住了西门庆的心,也让西门庆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那想要说清这件事情,我们就必须要回到《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
话说,事情的起因就是潘金莲的开窗,那一天武大郎早早地就出去卖烧饼了,潘金莲独自在家里闷得慌,就想打开窗户透透气。
古代的窗户跟我们现代的窗户是有区别的,打开窗户之后得找个竹竿支住,也不知是早上跟武大郎吵架了,还是心里念着武松,反正潘金莲在开窗时心不在焉的。
就这样潘金莲溜号后,手一滑竹竿掉到了外面,本来这也没什么,可事情就这么巧,这根掉下去的竹竿,直接砸到了楼下路过的西门庆身上。
这个西门庆是什么人啊?典型的贪财好色、地痞流氓,大白天的自己好好走路,竟然被人高空抛物给砸了,西门庆怎能不生气,刚准备破口大骂,狠狠地讹对方一笔钱财。
抬头却看到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女子,这可把西门庆看呆了,话说他在阳谷县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如此美貌的女人,心里的不爽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潘金莲也没想到自己手中滑落的竹竿能砸到人,眼见西门庆怒气冲冲地抬头向上看,连忙娇滴滴的向西门庆赔礼道歉,说了一句:
“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
美女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要是一个大老爷们砸到了西门庆,不被西门庆扒层皮才怪呢!可见是这么漂亮的女人,西门庆怎么可能发火呢?
此时的西门庆心里反而美滋滋的,西门庆心想这是上天要帮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与美女邂逅的机会,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被砸歪的头巾,彬彬有礼的对潘金莲说:
“不妨事,娘子请尊便。”
西门庆的这个举动,反而把潘金莲弄得不好意思了,她没想到楼下这个英俊的男子,竟然如此有礼貌,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西门庆心里还在盘算着怎么进一步跟潘金莲接触,所以他也没有再说什么,见两个人愣在当场,旁边卖茶的王婆眼前一亮,心想赚钱的买卖要来了,于是王婆连忙接话:
“谁叫大官人非要从这屋檐下边走,打得正好!”
王婆的话看似在帮着潘金莲说话,实际上是在吸引西门庆的注意,他要把西门庆引到自己这里来,要不然她怎么从中挣钱呢?
西门庆听了王婆的话后,立即明白王婆这是在帮着缓和尴尬的气氛,连忙顺着王婆的话,对潘金莲笑着说赔礼:
“倒是小人不是,冲撞了娘子,休怪!”
接下来西门庆和潘金莲互相谦让起来,都说自己错了,反复几次后,二人的关系也相对拉近了不少,潘金莲更是对西门庆好感倍增,天天接触武大郎的她,还从没接触过这么有礼貌的男子。
但跟陌生男子一直聊天也不好,尤其是王婆还在旁边笑眯眯地盯着两人,所以潘金莲最后不好意思地把窗户关上,回到了房间内。
西门庆眼见潘金莲关上了门窗,虽有不舍,但作为情场老手的他,也知道一切不能操之过急,所以也没有拦着,反正西门庆认为以后还有机会。
因为刚才王婆的搭话,使西门庆意识到,王婆作为潘金莲的邻居,就是自己突破潘金莲的最佳助力,当然了这也是王婆想看到的。
这个王婆是个卖茶水的,之前西门庆虽然知道这个老婆子,但并没有过多接触,所以西门庆也不好直接开口求王婆,只能有事没事的往王婆那里跑。
一天之内跑了很多次,这要是真喝茶的,肯定不会这么干,就算王婆的茶再好喝,也不至于让西门庆如此流连忘返,所以王婆也知道了西门庆的心思,可王婆就是要钓鱼,不可能让西门庆如此轻松的得手。
因为太轻松的得手,王婆就挣不到钱了,所以当西门庆来王婆这里喝茶,有意无意地打听潘金莲的事时,王婆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故意装聋卖哑,反复打哑谜,其实这也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西门庆一看不给点甜头,这个王婆是不会帮自己的,于是就问起了王婆儿子的情况,并提议让王婆的儿子以后跟着自己,算是许诺给王婆儿子安排了一个工作。
王婆虽然知道,这未必是西门庆的真心,但西门庆也算是给了她一个承诺,也就是王婆如果帮西门庆,西门庆肯定会给她好处。
王婆这才笑呵呵地把西门庆送走了,打算西门庆下次再来时,打开天窗说亮话,毕竟自己总拖着,西门庆容易找别人帮忙,那样的话,自己就挣不到钱了,所以当西门庆又一次来到茶馆时,王婆主动说:
“大官人吃个梅汤?”
这个“梅”的谐音与“媒”相同,也就是做媒的意思,西门庆一听有点意思,就顺着王婆的话,说要多加点酸,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王婆把梅汤做好后,递给了西门庆,西门庆哪有心思喝梅汤,他想着怎么把话题引到潘金莲那里,就顺口来了一句:
“王干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
王婆见西门庆很上道,也把事情往开了聊,说了一句:“老身做了一世媒,哪讨一个在屋里?”王婆的意思很明确,你不就是想让我帮你做媒嘛,那咱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西门庆也非常狡猾,他猜到了王婆话中的深意,所以反倒沉稳起来,假装没听懂,说了一句:“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做媒,差了多少?”
王婆见西门庆还在揣着明白装糊涂,并不生气,她知道这个钱自己挣定了,于是她不紧不慢地回复西门庆:“老身只听得大官人,问这媒做得好,老身只道说做媒。”
王婆的意思很明确,你不就是让我来做媒的嘛,还在这装蒜,你要是不谈这个,咱俩也就不说别的了,西门庆见状知道不能再绷着了,就对王婆说:
“干娘,你既是撮合山,也与我做头媒,说头好亲事,我自重重谢你。”
西门庆算是明着把话唠了出来,王婆终于得到了重谢的承诺,也是非常兴奋,闲扯了几句西门庆媳妇同不同意后,就进入了正题。
王婆说自己身边真有一个合适的女子,长得非常标致,不过年龄大了一些。西门庆连忙说只要长得好看,大几岁也没事。王婆接着说:
“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西门庆听到了王婆的话后,笑着起身说了句王婆是疯婆子后,就满意地离开了,两人算是达成了协议,王婆帮着西门庆把潘金莲弄到手。
那为什么王婆说介绍的这个女人,“新年恰好九十三岁”后,西门庆就知道是潘金莲了呢?其实,这是王婆跟西门庆打得哑谜,毕竟把一个有夫之妇介绍出去说着难听,就用这个代指潘金莲。
说到这里,大家有可能迷糊了,潘金莲怎么可能九十三岁呢?如果真那么大岁数,西门庆也不可能喜欢啊?那我们就先看看潘金莲此时到底多大。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这一回中特意交代了潘金莲的年龄,就是为了与王婆的这句话相呼应,当时武松到武大郎家里吃饭。
潘金莲没话找话跟武松聊天,她主动问武松的年龄:“叔叔青春多少?”武松回复说:“虚度二十五岁”。潘金莲回话说:“长奴三岁。”
那也就是说潘金莲真实年龄是22岁,那王婆为什么说潘金莲九十三岁呢?这是个哑谜,大家可以把九十三拆开相加,也就是九加十加三,恰好等于22岁,所以王婆说的潘金莲年龄就是22岁。
西门庆也不傻,经过这些天的打听,早就知道了潘金莲的年龄,他当然明白了王婆说的那个九十三岁女人,指的就是潘金莲,这才高兴地离去。
其实,王婆之所以一直跟西门庆打哑谜,就是因为两人还不太熟悉,加上干的这事也不是啥光彩事,所以才一直没有明说。
这一次,两个人算是彻底唠明白了,西门庆答应给重赏,王婆也答应帮着从中撮合,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一系列事情,那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笔者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不过,说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一个前些年特别流行的段子,就是潘金莲一个女人影响了历史进程,这个段子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现在分享给大家:
如果当年潘金莲不开窗,竹竿就不会砸到西门庆,如果没遇到西门庆,潘金莲就不会害死武大郎,如果武大郎不死,武松就不会杀了潘金莲。
如果武松不杀人,就不会被逼上梁山,如果武松不上梁山,就不会擒住方腊,如果方腊没有被武松抓住,就不会错失建功立业的机会。
如果方腊能够取得大宋江山,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靖康耻,金兵也不会入关,如果金兵不入关,也就没有接下来的清朝,如果没有清朝,也就不会有慈禧。
如果没有慈禧,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那么多不平等条约,我国也早就发展了经济与武力,现在早就成了最发达强盛的国家了。
所以很多网友说,如果谁能穿越回古代,一定要找到潘金莲,告诉她没事别开窗户,老老实实地在家里待着吃饼,它不香吗?
当然了,这个段子明显有很多漏洞,在这里只是为了博君一笑,切勿当真,历史没有假如,就算有假如,也会引发无限的可能,更何况这只是一部小说。
那问题来了,潘金莲九十三岁的哑谜我们说清楚了,大家觉得那个掉下的竹竿,到底是潘金莲无意的,还是特意砸向西门庆的?欢迎留言讨论!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93岁”,为何会让西门庆心痒难熬?其中套路太深!
面对可望不可及的潘金莲,西门庆色心大动。王婆欲擒故纵,西门庆被吊足了胃口。
西门庆为了得到潘金莲,和王婆有多次对话,其中含有许多隐喻,二人心照不宣。王婆说这话的目的,是想趁机敲西门庆一个竹杠,发点小财。
西门庆看到潘金莲后,虽然起了色心。但那毕竟是在宋朝,撩妹的招数远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么方便。
西门庆的办法就是问王婆。王婆是个出了名的媒婆,非常贪财,行为做事没有下限,西门庆明白,只有王婆能帮上这个忙。
“我问你: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老小?”
王婆作为一个职业媒婆,西门庆是什么人?她不是不知道,所以她一眼就看出了西门庆的心思,却故意回答:
“他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他怎的?”
王婆为什么要这么回答?两个原因。
一是想看看西门庆究竟是何反应,二是因为西门庆这个人以奸诈闻名,又会武功,和官府又与来往,在县城里,也算是一个黑白通吃的角色,王婆怕吃亏。
(西门庆)从小也是一个奸诈的人,使得些好拳棒;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说事过钱,排陷官吏。
但西门大官人毕竟是有钱的主,像这种土财主,王婆平时是巴结不上的,好不容易有了这个机会,王婆想从中趁机捞一笔。
所以,当西门庆再次来到的时候,王婆开始撩他了:
王婆出来道:“大官人,吃个"梅汤"?”西门庆道:“最好,多加些酸。”
这就是一个谐音,“梅”音同“媒”,其实就是暗示西门庆,需不需要我从中撮合呀?
但是,王婆还没有摸清西门庆的底,所以此话一语相关,可进可退,既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让西门庆产生联想。
为了让西门庆上钩,王婆继续撩。
西门庆道:“王乾娘,你这梅汤做得好,有多少在屋里?”王婆笑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个在屋里。”
王婆假装听错了,主动把“梅”和“媒”联系起来。
西门庆果然被撩得心痒痒的,迫不及待地请求王婆帮他牵针引线。
王婆见他上钩,又故意装疯卖傻,和他打起了哑谜。
“前日有一个倒好,只怕大官人不要。”西门庆道:“若好时,你与我说成了,我自谢你。”王婆道:“生得十二分人物,只是年纪大些。”西门庆道:“便差一两岁,也不打紧。真个几岁?”王婆道:“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93岁的老太婆,不可能介绍给西门庆。更何况,以宋朝那个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恐怕整个县城都没有活到93岁的老太。
王婆这话,明显就是拿西门庆开涮。同时,这中间有一个隐喻。九十三,九加十加三,等于二十二,这是在暗示:西门庆要追求的潘金莲,年龄是22岁。
王婆为什么不明讲?因为此时西门庆还没有给任何好处。
王婆一方面开涮,一方面继续撩。说要给西门庆吃个“和合汤”。西门庆迫不及待,连声称好,还让把汤放甜些。
由于此时西门庆还没有给王婆任何好处,所以王婆的态度很不积极。
“这个刷子踅得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
西门庆还是识相的,赶紧拿出了一两银子给王婆。王婆的态度立马不一样。
婆子笑道:“何消得许多?”西门庆道:“只顾放着。”婆子暗暗地欢喜。
钱到了手,赶紧给西门庆泡上一杯“宽煎叶儿茶”。
意思就是,既然你出了钱,就请大官人放宽心,我老婆子一定帮你把这件事搞定!
不过,要想搞定,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得再出血。
西门庆知道不出不行了,答应再给五两银子。
王婆遂提出“潘、驴、邓、小、闲”,五个泡妞的必要条件。
“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捱光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儿大的行货;第三件,要似邓通有钱;第四件,小就要棉里针忍耐;第五件,要闲工夫:这五件,唤作"潘、驴、邓、小、闲"。五件俱全,此事便获着。”西门庆道:“实不瞒你说,这五件事我都有些。
王婆说了这五样,其实她最关心的是“似邓通有钱”。
因为西门庆有钱,所以她才极力撮合。
最后,王婆还要再关照西门庆一声:“不要忘了许我的十两银子!”
王婆是始作俑者。从西门庆和王婆的整个对话过程来看,西门庆最终之所以能和潘金莲勾搭成奸,王婆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西门庆看了潘金莲的美貌,虽然起了色心,但并没有能够有进一步的行为。外面的美女多得很,西门庆虽然是县城的一个大官人,但他又不是皇帝,不可能他看中的女人都能撩得上。
因此,西门庆试探性地问了问王婆,其实他当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指望。如果此时王婆对他不予搭理,这件事也就结束了。
而王婆为了从中捞取好处,一步一步吊足了他的胃口,终于让西门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后来,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血腥事件,其始作俑者就是王婆。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王婆这句话,其实说的就是潘金莲的真实年龄。而且,隐伏了一段大明秘史。究竟怎么回事呢?
潘金莲生于戊寅年,当年是二十一岁潘金莲撩拨武松时,说自己比武松小三岁,是二十二岁。但是,到了王婆的嘴里,潘金莲却是“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潘金莲没王婆说的那么老,因而,王婆的这句话被西门庆当做“扯风”话,也就是王婆说了疯话,潘金莲怎么可能九十二岁了呢?
其实,王婆说的,才是潘金莲的真实年龄。这一年,潘金莲二十一岁,翻过新年,才是二十二岁。为何,因为“9+10+3”才是这道题的谜底,而且,潘金莲要过了年才是这个岁数。
《水浒传》中到处都隐藏着密码,潘金莲的真实年龄便是以古代谶纬学的数字方式,暗藏了玄机。这个玄机,暗写的就是建文帝登基。
建文帝朱允炆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二十一岁这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登基做了皇帝。按照农历地支纪年法,朱允炆登基就是戊寅年。
朱允炆做皇帝那年,没有改年号,而是到了第二年才是建文元年,大明王朝有了新的年号,迎来了新年。
所以,王婆说“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而潘金莲自报二十二岁也没有错,这倒不是虚岁实岁的问题。而是因为,潘金莲的二十二岁还隐藏了梁山好汉故事的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敬请列位看官自祥。
《水浒传》隐写了建文帝我已经实锤《水浒传》中隐写了建文帝,并且,把建文帝的去向密写在了《水浒传》中。施耐庵绝不可能是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的“施彦端”,他至少活到了明成祖迁都之后,甚至更后。因而,施耐庵极有可能是这段秘史的见证者。
王婆这一处如果是孤证,还不能证明施耐庵写了建文帝,那么,我们就回到《水浒传》“引首”和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中,去领略一番建文帝的“风采”。
施耐庵在“引首”故事中,特别罗列了北宋王朝的传位,是这样写的: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
在这段话中,施耐庵故意遗漏了宋真宗,说是宋太宗把皇位直接传给了“皇太孙”,宋仁宗接替了宋太宗的皇位。这样写,其实隐藏了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孙立,也就是立孙子朱允炆做皇帝。
“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前一天,洪太尉爬上了龙虎山,在山上遇到了一只白额锦毛虎。这只虎,楔出的是燕顺。燕顺与清风山另外两个“红巾军”头领隐喻的是:燕王英武真天授,施耐庵认为,“红巾军二代”才是顺应“天道循环”的皇位继承人。
锦毛虎跳走后,一条雪花大蛇又窜出来,向洪太尉吐毒气,妖魔所吐之气当然是毒气了。这条雪花大蛇,楔出的就是朱允炆。
上面已经讲到,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12月5日,是大雪节前夕。这一年干支丁巳,朱允炆就是一条雪花大蛇。
王婆所说的这句“风语(疯话)”,照应了开篇故事,说的就是建文帝做皇帝、改年号的事。
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朱允炆呢?
武松杀嫂隐写的是建文帝削藩龙虎山上叔侄先后登场,都对朱洪武表示了不满。燕王原本可以做皇帝,但他这一辈人被剥夺了继承权。朱允炆虽然做了皇帝,却被叔叔杀掉了(施耐庵是这个倾向)。朱允炆不仅丢了命,这一脉还做了“丧门神”,父子都被褫夺了帝王尊号。因而,“妖魔”大蛇就要向洪太尉吐毒气了。
朱允炆做了皇帝,翻过新年就开始削藩。但是,建文帝削藩却丝毫没有章法,打虎不成反被虎伤,反倒给叔叔以“奉天靖难”的借口,发动了夺位之战。
“靖难之役”之前,朱棣为掩盖谋反之志,竟然装疯。《水浒传》中则以宋江江州装疯,来掩盖题写反诗的行为,隐射了燕王起兵。所以,西门庆说王婆是“风婆子”,没疯装疯,岂不就是“装风”?
王婆说,潘金莲是阎罗大王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宋江装疯时,扬言自己是玉皇大帝女婿,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要杀你江州人。这些疯话与王婆如出一辙,相互照应,说的是朱棣经镇江进兵,夺下了南京城。
“心在山东身在吴”,《水浒传》中的江州不是写的九江,而是写的镇江。“敢笑黄巢不丈夫”,朱棣才有资格说这个狠话。
建文帝削藩,因而是削去了“藩”字头,便剩下了“潘”。武松杀嫂,意味着建文帝削藩。从而,引发了“西门庆”。
建文四年,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棣从镇江龙潭进兵,打到南京城下。镇守在南京西北门的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朱棣进城。朱棣策马进入帝京,沿途将士下跪,高呼“万岁”——果然是早有准备的“西门庆”。
这就是王婆说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的深刻隐喻,施耐庵不赞同朱元璋违背“天道循环”的帝位传承。因为,这场因“孙立”而引发的“靖难之役”让天下百姓失去了太平世道。违背“天道人心”的皇帝,便都是妖魔。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王婆仅用几句外人听不懂的哑谜,一语双关的点透了西门庆,撩得他心火难耐,让颇有脸面的西门庆,乖乖的献上白银,甘愿认其为干娘,此处足见施耐庵对市井人物心理把握。那么王婆这句“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啥意思,西门庆在其中听出了什么?为何会欣喜不已呢?
在《水浒传》中的女性角色中,潘金莲可以称为花魁。其在民间的知名度甚至高于顾大嫂,孙二娘,虞三娘等英豪。
无论是听评书或是听故事,只要每每提到潘金莲,听众首先会想到的并非武松、武大郎,而是依仗老爹的关照赚的一些家产,经常混迹于市井的纨绔子弟西门庆。
西门庆有缘结识潘金莲,正是在水浒传中的第24回中,那天金莲见天色已晚,武大将要归来,就拿着叉子放下窗外的竹帘,
或者有人会狐疑,为何要拿叉子去放下帘子,其中的一个原因,当时民间的窗户多为支摘窗,支摘窗通常分为上下两段,上部分可以随时支起,下部分任意摘下。
由于古代的窗户多为木制,因为为了采光透气,早上都会支起窗户,到了晚间将窗户关闭,一些人财力的人家,为了遮挡阳光和不让外面窥视屋内的需要,会在窗外加上帘子,这些帘子材质各异,有竹帘,芦苇帘等等。
这天金莲武大将要归家。就从打算叉下那帘子,无巧不成书的是,她拿不稳手里的叉子,叉子失手掉落,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一位哼着小曲,一身锦服带头巾的路人。
走在路上忽然遇上高空砸物,而且还被别人砸中,任谁都会气愤不已,这位路人抬头正想发作,没想到却看到一位娇俏的妇人,颇为紧张的注视着他,见妇人娇滴滴的说:
“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
这人见到如此佳人怒气全消,一双眼上下打量着妇人。顺口就回了一句:
“不妨事,娘子请尊便。”
金莲立刻给他陪个不是,两人就此攀谈了几句,本来此事也就此过去,但正是金莲的邻居王婆,亲眼目睹了此情此景,她见金莲被盯得一脸桃红,西门庆目光更是没离开过金莲半寸。
人情练达的她,敏锐地觉得发财机会来了,说笑着掺和两人的对话,两人一番寒暄后,出于礼数就此相别,而西门庆对金莲是难以忘怀,一步一回头走了好几步,待金莲放下了帘子,才肯离去。
如果没有王婆的掺和,或者金莲和武大会终老一生,但也就是王婆的几句看似平常的笑话,“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得正好!”,提点了西门庆她和潘金莲的关系不一般。
其后不久,西门庆兜了一个圈,又回到了王婆的茶档,借故帮衬王婆打探一下金莲的信息。这西门庆虽说经常混迹于市井,但和王婆也不算很相熟,
西门庆本和王婆无甚交集,书中介绍,他本是阳谷县家道中落的财主,在县里经营一家生药铺;少时习得一手好拳棒;其后因为家族关系,忽然发迹起来了,专为县里跑一些寻常人做不得的差事,
发迹的西门庆也雅致了起来,一般都会上酒楼听戏喝茶,甚少帮衬王婆这样的路边茶摊,因此他再次到来,王婆已经知道他相中了金莲。
王婆经营的茶摊,在宋代是许多市井最热闹的地方,因为宋代经济发达,许多小商贩都会挑着货担沿街售卖,即便地到了晚上,依然街上依然会很热闹。
从清明上河图中就能看到,宋朝的人们已经有逛街,喝茶,吃点心的习惯,茶摊更是坊间最热闹的地方,每天人来人往不少,茶摊收入微薄,但王婆一个女人,儿子不在身边,能把茶摊经营不错,可见这妇人对人情世故把握。
大部分来王婆处喝茶的,都是些市井人物,例如卖枣糕徐三、银担子李二、花胳膊陆小乙、卖炊饼的武大等人,西门庆这样的富户忽然登门,还不嫌弃的叫王婆做干娘,
王婆心中已经有了分寸,面对西门庆王婆知道,此时不能趁热打铁,反而是要吊其胃口,混迹于市井的王婆,深懂人的心理,只有让西门庆干着急,又得不到,自己才能开出条件,让西门庆这种说翻脸就翻脸的人,心甘情愿的答应她开出的条件。
故此,对于西门庆的旁敲侧击,王婆故意卖关子,让西门庆着急后,才说出金莲是武大的妻子,西门庆当时是一阵可惜又无奈。
两人点到即止,西门庆以茶钱为由聊起了王婆的儿子,王婆也随势给儿子在西门哪里讨了分差事,不过两人这样说的目的,都是相互试探对方意愿。
西门庆秒懂王婆的意愿后,过了半天,又回到了王婆茶汤,还专门找个对着武大家帘子的位置坐下,王婆懂事的劝西门庆吃个梅汤,
西门庆一听连忙叫好,两人就着梅汤攀谈家常,许多人看不懂,王婆为何让让西门庆喝梅汤,其实王婆正是借故告诉西门庆,她可以做媒。
故此西门庆才高兴不已,王婆顺理成章地告诉西门庆:“老身做了一世媒...?可见王婆的一语双关,西门庆如果听出了,估计也没有后面的事。
两人就着梅汤聊起了说媒,又从说媒聊起了金莲,并且打起了哑谜,虽然两人都不曾点婆说的就是金莲,但却心照不宣,西门庆了解了金莲过往后,
又问起了金莲的岁数,古代对此也是比较在意的,王婆回复的很巧妙,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又大气了哑谜,她说:“生得十二分人物,只是年纪大些。”
对于王婆说年纪大了些,原著中提到西门庆不算很在意,提示不打紧。但要清楚金莲真个几岁?王婆说了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
“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却好九十三岁。”
西门庆一听,哈哈大笑地扔下一句话,就西门庆笑着起身走了。许多人以为,王婆在说笑:毕竟世上哪里有人93岁还能保持如此娇俏,很明显王婆是让西门庆自己猜。
那么西门庆猜出来了吗?
对于施耐庵的这个哑谜,许多人有不同的解法,但西门庆盘算了一下,还是推出了金莲的准确岁数,那么为何西门庆有此一问呢?
因为古代娶妻纳妾讲究对应两人的生辰八字,生辰八字中特别重视的生肖,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按照岁星的运行规律12年为一轮,12年对应12生肖。古代夫妻两人生肖上是否相冲,在婚姻上是特别有讲究的。
在民俗中有许多相关的谚语,例如女大三,抱金砖等等,但民俗中很强调,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二不是伴,认为女子比男子大一,两岁,两人的婚姻会不大如意,
虽然在现代科学看来,这不过是古代的一种陋习,但在当时这写观念是深入民心。这其中和古人对数字寓意有很大的关联,也正是这些观念让西门庆才有此一问。
而王婆的回到却很巧妙,她并没有很直接的告诉西门庆,金莲到底有多大,而且提供了一些资料给其参考,让他自己掂量如意不如意。
所以,王婆半开玩笑的说:“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却好九十三岁。”
这里王婆告诉了西门庆,三个关键信息,同时也透露了她与金莲的交情去到哪里,可谓是一语双关。
王婆通过这段哑谜告诉了西门庆什么呢?
一:金莲生于60甲子中的戊寅,这也大约告诉了西门庆,金莲的出生年月。60甲子中戊寅排序15,,前后是丁丑 ,己卯,西门庆只要略懂文墨,大约就能猜透她几岁。
二:明确告诉西门庆,金莲的生肖属虎,这样的做法让他自己衡量一下两人的生肖,因为王婆当时不知道西门庆生肖属什么?
三:再补充一句“新年却好九十三岁“,也就是告诉西门庆,金莲大约的生辰月份。
这句话可以说非常适合王婆媒人的身份,虽然我们现在听起来感觉有点别扭,但是在古代因为许多规矩,很少直接报姑娘家,或者公子家的岁数,
因此媒婆会借用生肖,甲子,生辰等来告诉对方一些信息,同时也保留了一些神秘感,比在古代许多人结婚,双方从来没见过,都是依靠媒婆的一张嘴,而这样的婚姻,好则好,不好则都会埋怨媒婆,为此媒婆都喜欢留有回旋余地说哑谜,任双方脑补猜想去定夺是否婚配。
那么新年却好九十三岁这句话何意。
其实这是个数字谜语,简单地分析有4种可能!
一:9+3=12 也就是说金莲当时仅12岁,这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二:9+13=22岁,这个相对比较贴切,按照金莲的经历,从大户人家做丫头,再嫁给武大的几年,时间上是能对应的。
三:9乘3=27岁,这个时间段很贴近金莲当时的心理和行为,也是可能性之一。
四:93岁,上文提到,金莲不是天山童姥,不可能活到93岁,还是一位娇滴滴女子的模样。
所以这里,只有21,27岁这两个选其中一个,那么金莲到底是几岁呢?
个人认为是27岁左右,因为有专家曾经推断过,北宋年间金莲所处年代,戊寅年正好是1098年,无论从年代,还是从岁数,还有施耐庵在24回,描写潘金莲见到了武松后,为武松的英雄气概折服,对武松的大献殷勤。
还有王婆说金莲岁数较大的缘故,从种种的迹象都透露出,金莲是一位嫁人多年的妇人,也因为经历了种种坎坷,又无奈嫁给了武大,自认为貌若天仙的金莲,一直对这桩婚姻是郁郁寡欢,
也因此她对于武大有诸多的不满,虽然武大经济上已经能买下房子,还养尊处优地供着她,但她依然对这样的生活甚为不满,认为以她的条件,应该能获得更好的归属。
也因此当她见到武松时,内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情,对武松既爱又敬,为了武松她打破了叔嫂的礼节,对武松更是大献殷勤,还表露心迹,武松是水浒传最正派的人,对于她的如此行径,不但一口拒绝,还认为她行为不端,让她好自尊重。
金莲对武松也因爱生恨,正是在此时竟然巧遇上了登徒浪子西门庆,金莲本来对西门庆没多大想法,但西门庆却对她难以忘怀,本来这一切如若没有王婆从中牵线,估计西门庆即便是厚着脸皮,也是老鼠拉龟无从入手。
但苍蝇不叮无缝蛋,王婆敏感的把握住了两人的心态,从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为了得到较大的回报,不顾脸面的为两人牵线搭桥,才让西门庆和金莲接上了线。
也正是王婆金莲的信息都告诉了西门庆,西门庆对潘金莲是过往是门前清,当然也就毫无顾忌的许诺各种条件,王婆借机相机,以裁衣裳为由,引金莲到她家里来,给两人制造机会,同时也看看金莲的反应。
西门庆如何见金莲,该如何请来金莲,她有何反应,该如何继续下去,这些王婆都是想好了,并且都告诉了西门庆该如何做,如何的处理。可见西门庆最终能如愿以偿,没有王婆的帮忙,估计是痴人说梦而已,
小结:
王婆最终的下场,也证明了她应由此报,也正是她的贪婪,违背了基本的伦理道德,为了自身的利益,一步又一步相助西门庆,同时为两人牵线搭桥,最终导致武大的去世,武松为兄报仇,将潘金莲了解,在狮子楼大战西门庆,最终武松被发配,而王婆也受到了应由的惩罚,这正是应了一句,天道好轮回 苍天饶过谁,
王婆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一个道理,不要认为自己人情练达,足智多谋,就去做一些不道德的事,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会遭到天谴。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西门庆听了心痒难熬,实际上,王婆用暗语告诉西门庆“潘金莲二十二岁”。这是王婆的一个套路,故意引诱西门庆,使其落入自己的陷阱之中。
《水浒传》中,潘金莲和西门庆的苟且之事是最令人痛恨的了,她俩狼狈为奸,竟然为了私情把一个老实人武大郎给毒死了,令人气愤!而这一整件事中,其实都缺少不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王婆。若没有王婆在其中穿针引线,潘金莲和西门庆是肯定走不到一起的,所以说,王婆是最应该为整件事负责的!
西门庆虽然有权有势,可潘金莲也是良家妇女,早已嫁给了武大郎,所以西门庆根本就不可能明抢,没有别人的帮助,即便西门庆心里再痒痒,那也是无法拿下潘金莲的,所以说最开始西门庆虽然觉得潘金莲长得貌美,但其实也并没有拿下潘金莲的想法,直到王婆主动搭话,才让西门庆心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王婆这人,虽然是开茶馆的,但实际上她的业务面非常广,什么媒婆、接生婆、人贩子这些她都干,反正说白了王婆就不是一个好人!当时潘金莲和西门庆的相遇,她是看在眼里的,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赚钱的机会,因为西门庆这个人很有钱!于是她和西门庆逐渐搭起话来了。
西门庆是非常直接的,一见王婆的面便问潘金莲是谁?意思很明确了,西门庆对潘金莲有兴趣。但是王婆这边却并不顺着西门庆的话说,而是说些乱七八糟的话,不给西门庆明确的信息。要说王婆也真的是高手,就在这一步步的话术中,逐渐把西门庆的猎奇心给勾起来了,导致西门庆两天跑了王婆茶馆六次,最终双方终于敲定合作事项!
接下来我们看看王婆和西门庆的几次对话,看看二人都是如何试探对方的!王婆让西门庆吃个“梅汤”,西门庆提出要求,最好多加一些“酸味儿”,王婆又问西门庆大官人“吃个和合汤”等言语。两人经过一番试探,双方都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于是重点来了,西门庆开始让王婆给他介绍女人了。
原文:“前日有一个倒好,只怕大官人不要。”西门庆道:“若好时,你与我说成了,我自谢你。”王婆道:“生得十二分人物,只是年纪大些。”西门庆道:“便差一两岁,也不打紧。真个几岁?”王婆道:“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王婆这里介绍的自然就是潘金莲了,不过当西门庆问王婆潘金莲多少岁时,王婆却直接回答九十三岁,这就令人非常疑惑了?既然王婆有心介绍,为何她要说潘金莲属虎,九十三岁呢?潘金莲芳龄几何?
事实上,王婆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在和西门庆打哑谜!毕竟介绍有夫之妇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所以在事成前王婆也不敢说得太露骨,而且西门庆和王婆聊了这么久,还没有给王婆一点好处,所以王婆只能用隐晦的方式告诉西门庆而不直说。不过西门庆常年混迹社会,自然对这些暗语是比较了解的,九十三岁不就是九加十加三,等于二十二岁吗?
二十二岁的女子,正在当年,符合西门庆的要求,于是他开开心心给了王婆一两银子,算是敲定了合作事宜。而尝到了甜头的王婆更加卖力,开始给西门庆出谋划策了,还进一步告诉了西门庆“潘、驴、邓、小、闲”这五个泡妞的必要条件。
原文:大官人,你听我说:但凡捱光的,两个字最难,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第一件,潘安的貌;第二件,驴儿大的行货;第三件,要似邓通有钱;第四件,小就要棉里针忍耐;第五件,要闲工夫。
看看王婆说的这番话,不得不说,这老家伙确实是个老手啊,懂得确实多。现在双方都开诚布公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潘金莲在王婆的设计下半推半就从了西门庆,直到被武大郎发现,情况急转直下!
结语
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西门庆和潘金莲两人交往的整件事情中,王婆其实扮演了一个非常不光彩的角色,若不是她,西门庆哪里会和潘金莲勾搭在一起?哪里会有后来发生的这么多事?怪不得后来官府要把王婆凌迟处死,她的行为确实太可恶了!至于说当西门庆问潘金莲的年龄时,王婆为何说九十三,其实就是因为当时西门庆还没给王婆好处,所以她只是隐喻告诉西门庆潘金莲是二十二岁!
(本文主要参考《水浒传》)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什么意思?
潘金莲年轻貌美,她是王婆的熟人,王婆知西门庆的德性,西门庆见潘被勾魂。
西门庆到王婆处,打听潘金莲的事情,王婆知其意,王婆不是个好东西,不得到好处,她是不会说实话的。
古语说:二八佳人体如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这里说的二八,是二乘以八,二八一十六,十六岁的意思,古人结婚早,对女子来说,十六、七、八岁,是妙龄之年,年龄再大就显老了。
水浒传中,潘金莲的年龄,是二十二岁,显老了一点,所以说,当西门庆向王婆,打听潘的年龄时,王婆为了拴住西门庆的心,为了从西门庆身上多诈点银子,就隐而不实说,而说成九十三岁。
九十三岁的说法,是随口的玩笑之答,说成八十七,八十多岁,说成九十一,九十多岁,随随便便,都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水浒原著中,西门庆郑经相问,王婆戏答,西门庆聪明之人,一笑置之。
如果西门庆,装不懂继续追问,这是好像,他对老的也感兴趣,我猜精明的老婆,还会有应对之戏答。
王婆可能会笑着说:老X枯皱纹儿,XⅩ美死人儿,相公若有意,试看老身如何?哈哈哈哈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