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张寡妇,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寡妇,原名贺贞,河南省洛宁县人。十余岁嫁给了同村一个叫张友的人,之后相濡以沫数年的时间,相继生了3个儿子,即老大张振升、老二张明升、老三张先升。

本来,张友家虽是贫穷如洗,但胜在他很疼贺贞,对她无微不至,所以两人的生活虽穷苦,但却很幸福。只是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贺贞与张友为了日后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着的时候,张友却因病不治身亡,可谓是英年早逝。

但是无论如何,日子都还得照过,自己的丈夫走了,可3个孩子还小,他们还需要贺贞的照顾,如此贺贞一个女人就只得一人含辛茹苦的抚养他们长大。不过好在贺贞还是个能吃苦,能劳作的女人,所以3个孩子终于是平安的被其抚养长大。

可是不知老天是不是故意跟贺贞过不去,还是贺贞老辈子做了什么坏事。正当老大张振升被抚养成人后,贺贞眼看能稍微过些舒心的生活,张振升因受不了地主的欺凌,索性就做了一个绿林好汉,不过好景不长,张振升因损害了地方地主恶霸的利益,不久他就被一个恶霸所收买的杀手给暗杀了。

之后贺贞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杀,她的血性被激发了出来,作为母亲她是痛心疾首,更是气愤至极。为了替自己的儿子报仇,她变卖家产,用所得之银两购买了数支枪支,然后带着自己的次子张明升进山了当了土匪。

在入山为匪期间,因贺贞处事果断,且公平公正,同时她做事也有勇有谋,当时好几次行动就因她的决断而收获甚厚,亦或是幸免于难,所以很快就得到大家的爱戴和信赖,被推为驾杆,也就是头领。之后因贺贞在做头领期间,奉行“只准抢有钱人,不准祸害穷人”的规矩,所以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拥戴她,甚至是投靠她,如此贺贞的势力开始越来越大。

两年后,贺贞手下人马已达千余人,更有千余条枪,这等势力在当时周边的县足可称王称霸。如此,当时贺贞的人马经常活动在洛宁、宜阳、嵩县一带,昼伏夜出,攻村破寨,对那些富商恶霸,或劫财物,或绑人票,总之就是使劲的敲诈他们,将他们的财产一抢而空。

但是土匪始终是一个朝不保夕的行当,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对于他们来说,能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而贺贞也深知这点,她也不想一辈子都这样过下去了,凭借着之前所抢夺的财宝,她已经可以舒舒服服的过完下辈子了,之后再加上镇嵩军张治公部想要招安于她,所以在1925年,贺贞就率领着麾下数千土匪接受了镇嵩军的招抚。

可是没等贺贞安定几个月,她的次子张明升就被那些仇恨于她的当地乡绅设宴诱杀。贺贞听闻后瞬间发疯,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儿子被人所杀的命运,于是率领着麾下的土匪包围了头峪街,将当地乡绅全部诛杀,同时因贺贞丧子过于心痛,她还纵容手下土地对该村进行烧杀抢掠,最终导致近百名百姓被误杀。

之后报完仇的贺贞自知已经被镇嵩军所不容,所以就主动脱离军队,重新回到了上山,拉起大旗,继续做那土匪行当。再之后因贺贞继承是下山去抢夺那些富商大户,所以那些地霸豪绅对她可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可是碍于她的势力,他们不敢对她干嘛。

可是他们虽对贺贞不能干嘛,但对她的三子张先升确是有办法的。因为贺贞的三子并未跟她入草为匪,而是安心的在家务农,如此为了报复贺贞,他们就将其在家务农的三子先升枪杀。后贺贞得知,再次率领着人马从宜阳杀回洛宁报仇,将那个村庄的所有的地霸豪绅全部杀光,同时近33位无辜百姓也因此被杀。

三个儿子全部离自己而去,其中两子因自己而死,一夜间贺贞的头发悉数掉光,而后心灰意冷的贺贞,在1933年弃杆从商,做起了走私的生意,她经常到临汝、郏县、许昌一带贩卖枪支、毒品。次年,因贩卖毒品,经龙门时,被国民党军武庭麟部查获,枪杀于洛阳东关大桥下,自此走完了传奇,但又充满血腥的一生。

总得说贺贞并不是一个好人,她为祸一方,虽奉行“只准抢有钱人,不准祸害穷人”的规矩,但是在这期间还是有很多的平民百姓深受其害。此外,当时她的两个儿子被人所害时,她因丧子之痛,为了报仇,她对所在的村里落实行大屠杀,多少的无辜百姓被她所杀。而后,她弃杆从商时,贩卖毒品的行为也让人所不齿。

但是又不得不说在那个年代,贺贞的坏完全就是被逼出来的,她本是一个善良的农家妇女,安心的相夫教子,与世无争,即使是她丈夫去世后,她也是无怨无悔的在家养育着张友留下的三个儿子。可是世道就是这样,她不惹别人,不代表别人不惹她,她的长子被恶霸所害,最终让她走上一条不归路。

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张寡妇,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寡妇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纵横豫西的一个女土匪,她的一生极为悲苦,早年丧夫守寡,长子被迫闯荡绿林,结果被当地豪绅买凶所杀,为了替长子报仇而落草为寇,之后纵横于豫西一代,但她仅剩的两个儿子此后也先后被杀。张寡妇后来弃杆从商,从事毒品枪支买卖,最终被国民党捕获枪杀。

张寡妇本名贺贞,1880年生于河南省洛宁县,成年后嫁给张有,两人共育有三子,分别为长子张振升,次子张明升和幼子张先升。后来,丈夫张有去世,贺贞逐守寡,独自抚养三个儿子艰难度日。

随着三个儿子的长大,张家生活负担逐渐加重,长子张振升成年之后又屡受当地地主欺凌(另说该地主为本家张更山),张振升无奈之下被迫闯荡绿林,但却被当地豪绅雇佣杀手暗杀(另说被张更山买凶杀害)。

民国十一年(1922年)秋,为了替长子报仇,贺贞逐倾家变产,购买枪支,与次子张明升一起上山入伙。因处事果断、有勇有谋贺贞很快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拥戴,被推为驾杆,人称“张寡妇”。引起有胆有识、行事仗义,人马很快便兴旺了起来。

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寡妇的人枪已经达到1000多,经常活动在洛宁、宜阳、嵩县一带,昼伏夜出,攻村破寨。对那些殷实富户,或劫财物,或绑人票,尽管她本人很少出马,但作案者都打“张寡妇”旗号,由此张寡妇名闻数百里。

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张寡妇被镇嵩军张治公部收抚。但后来因为次子张明升被当地乡绅设宴诱杀,张寡妇逐率重兵包围头峪街,误杀很多无辜百姓。报仇之后,张寡妇随即脱离镇嵩军,重返家乡拉起了杆子,不久便再度达到1000多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寡妇被万选才收编,不过这次收编的仅仅是张寡妇手下之人,她本人再度回乡拉杆,继续过着劫富济贫的日子,被当地乡绅豪强所恨。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张寡妇在家务农的幼子张先升被人枪杀,张寡妇随后率领人马从宜阳杀回洛宁为子报仇,又误杀村民33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先后失去丈夫和三个儿子的张寡妇心灰意冷,加上年龄逐渐增大,逐弃杆从商,经常往返于临汝、郏县、许昌一带,贩卖枪支、毒品。同年,她从许昌返家,在经过龙门时,被当地国民党军武庭麟部查获,随后被枪杀于洛阳东关大桥下。

张寡妇的生平大致如此,至于网上流传的详细版本,本人没有考证,不知真假。

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张寡妇,最后的结局如何?

有人说张寡妇在土匪的道路上越走越黑,也有人说她是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里反抗的标杆。而她所做的一切皆因生活所迫,重担所压,于她而言,为子报仇,终身不悔张寡妇名贺贞,上山前活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18岁嫁人生子,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每天夫妻俩为柴米油盐而艰苦奋斗,虽家徒四壁,但却也苦中有乐。第2年,他为丈夫张有为生了第1个儿子取名为张振升。

生活多磨难,本来就贫苦的家庭,还要照顾生病的婆婆。夫妻俩每日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粗糙的手像是枯老的树皮一样。

之后公公婆婆相继离世,为了埋葬公公婆婆,向当地地主借了银两,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生活。但是债务还没还清,另外两个儿子又相继出世。

生活的重担把自己的丈夫腰都压弯了,可是地主阶级以及西方列强共同剥削下,他们依旧是负债累累。

俗话说祸不单行,在贺珍26岁那年,丈夫与世长辞,她从此成了寡妇。一个女人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里,将三个孩子拉扯大比登天还难,但贺贞硬是坚持了下来。当地的恶霸与地主见他们孤儿寡母,更是仗势欺人,而他们也就一直过着忍辱负重的生活。直到十几年之后,孩子们都长大了,本以为生活有所好转。

但是在大儿子21岁,二儿子19岁,小儿子也17岁之时,一场灾难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那年为了养家糊口,大儿子张振升不得已想向地主张更山租了几亩地。但是作为伯父的张更山不仅将他拒绝了,还让他羞辱了一番,最后将地租给了别人。

张振升咽不下这口气,与张更山理论,没想到被暴打一顿。张振升怀恨在心,但却无可奈何。看着家里米粒全无,他只好辞别母亲,上山为匪,另寻生路。

张振升为人有勇有谋,深得土匪首领的喜爱,很快就当上了二当家的位置。为了报仇雪恨,张振升带着几个弟兄下山找张更山算账,但是没想到自己却遭了暗算。

张更山得知张振升上山当土匪,并且当上了二当家的位置时,早就买通了张振升的一名手下。他私底下给张更山通风报信,害得张振升空手而归。可是谁也没有预料到张振升的这次行动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张更山怕张振升再次来扰乱,于是再次用重金收买那个叛徒,直至那个叛徒在张振升背后打了黑枪,让张振升成了他乡的冤魂。张寡妇听闻,恨由心生,毅然带着二儿子“上了梁山”。

由于张振升声誉非常好,所以张寡妇备受尊重,最后原来的老大死了,张寡妇做到了老大的位置。而她也给手下制定了规矩,只抢富不劫民,不欺负良家妇,抢来的财富必须要留一半买枪支弹药,扩充队伍。

后张寡妇的队伍又被送到部队训练,而张寡妇的报仇之心从未停止过。可是大儿子的仇还没有报,二儿子张明升又被当地乡绅所打死。

这一次,张寡妇再也忍不住了,带人血洗了整个村子,从此她土匪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可是张根更山歹毒如蛇蝎,偷偷把张寡妇留在家的小儿子拉到河边活活打死。

张寡妇听闻,悲痛欲绝,带人攻打。然而张更山早已与地方势力勾结,根本打不下来,只能撤兵。为了替子报仇,张寡妇寻找到当地军阀吴佩孚,让他收编了自己的队伍。自己的队伍被送去编制后,手下已经没有多少人。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加大对豫西的整顿力度,一步步把张寡妇逼上了绝境。

1933年,张寡妇从郑州坐车去洛阳,在洛阳一家旅馆被识破,没过多久就被洛阳司令部包围。

在刑场上,她大喊:“就算是死了,我也要报仇。”而张寡妇也就结束了她悲惨而壮烈的一生。

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张寡妇,最后的结局如何?

“蛇蝎心毒,寡妇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断根。”这句话是豫西富户给张寡妇编的顺口溜,在当时豫西几百公里范围内,只要提起张寡妇的大名,足以让小儿止啼,可见其威慑力。

这张寡妇一介农妇,为了给儿子报仇年逾四十上山为匪,她有何德何能拉起数千人、就连吴佩孚也不得不重视的队伍?她为儿子报仇为何却一再酿下对平民的血案?两受招安三次为匪又是为了什么?

纵观张寡妇为匪的后半生,其主旨就是为儿子报仇,以至于屡屡酿下惊天血案,成为人人弃之的土匪,所以说她是一个悲情的可恨人物也不为过,那么她的结局如何呢?

张寡妇对大儿子说:人穷骨头不能软,宁可去抢,不能去求

张寡妇(1880-1933),原名贺贞,河南省洛宁县人,出生于世代务农的贫困家庭,18岁成年后嫁给德里北村农民张有为妻。夫妻二人家境虽然贫寒,但八辈子也跟土匪沾不上关系,如果按照一般剧情发展下去,这一对贫寒夫妻辛苦劳作过完此生也就结束了他们的人生,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自然也有旦夕祸福。

就在贺贞嫁到张家的第二年,她给张家添了一个儿子,这本来是一件令全家上下高兴的事。但随着这一年清廷任命裕长为巡抚,强推“昭信股票”,张家所剩无几的土地被官府强卖了数亩,贺贞婆婆一气之下病发身亡,而公公张洛山也因挨了官府的“杀威棒”而病倒。为了给公公治病,贺贞与丈夫借了大笔外债,但仅仅三年后,张洛山再也坚持不下去,因病吐血而亡。

债务没有还清,家中又添了明升、先升两个儿子,尽管贺贞与丈夫日夜操劳,但日子还是过的苦巴巴的,但总算有了盼头,只要坚持过了这几年,等孩子们一长大就是好劳力,不愁这日子过不好,贺贞时长这样安慰自己。

但是仅仅又过了五年,丈夫因为操劳过度,患上了肺病,就在贺贞26岁那年,张有竟一病不起,不久便丢下贺贞和三个孩子去世了,贺贞就此成为了“张寡妇”。

要知道,在清末的那个黑暗年代,弱肉强食是简单的生存道理,所以张寡妇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更是生活的异常艰难,尤其她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寡妇,门前是非自然远胜一般人,就连自己公公张洛山的兄长张更山也想让她给自己儿子做小妾。

但性格刚烈的张寡妇并没有屈服,她拉扯着三个孩子像个男人一样的生存,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是非一一处理的干干净净,不惜与亲戚翻脸,更不惜与地痞无赖动手,慢慢地,张寡妇豪强的名声渐渐传了出去,村里这才有了她们娘四个的立锥之地。

但是,张寡妇一家四口人在村里的生存环境还不是太好。在她40岁的时候,自己丈夫的亲大伯张更山已经成为本村最大的地主,由于张寡妇之前拒绝过给他儿子做小妾,所以张更山对她一家四口从没有好脸色,尤其在最初张寡妇最苦的时候差点要卖儿子求生存,村里有人劝张更山帮帮侄媳妇,他竟然冷冷说道:“穷富都是命中注定的,常言说救急不救穷,她这个穷坑我填不满!”此话传到张寡妇耳中时,她表态道:“冻死、饿死也不去求他。”自此,她一家与伯父一家彻底决裂,再无修复关系的可能。

1920年秋,张更山村南有四亩地收成不太好,便打算租出去。张寡妇的大儿子张振升听说后便想着大爷爷租给谁也是租,自己是他的亲侄孙,应该大爷爷会优先租给自己,所以便去找张更山请求道:“大爷爷,听说您村南四亩地要出租,你看租给俺弟兄们可好?租子只会比别人多,不会比别人少!

张更山一听这话,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绝了他:“我那几亩地留着要自己种,不出租!”张振升失望地走了,张更山看着他的背影,“呸,一家子穷鬼,你们哪里有钱交租,想在我的头上找食,没门儿!

张振升回家郁郁寡欢,张寡妇见他神色不对遂问其缘由,张振升无奈只好将这件事说了出来。张寡妇气的一跺脚道:“我以前说过,饿死也不去求他!咱们人穷骨头不能软,宁可去抢,不能去求!

第二天,村里便有了消息:张更山村南的四亩地被张清溪家租去了。

张振升气不过,次日一早仗着侄孙的身份便去犁那块地,想让张更山改变心意。但张清溪家听说后,便一起跑到地头里同他理论,后来因口角逐渐发展成殴斗,张更山听说后问也不问,直接指挥下人将张振升胖揍一顿。

张振升被揍得鼻青脸肿回到家中后,突然对张寡妇说:“妈,我想出去闯一闯!闯不出个人样子我不回来!

张寡妇沉默了好一会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出去要有出息点,不要忘记是谁把你逼出去的!

张振升点点头道:“您放心,我忘不了张更山,也忘不了张清溪,有朝一日我非宰了他们不可!

张寡妇摇摇头说:“逼咱走绝路的是张更山,张清溪打你是不对,可他和咱们一样都是穷人,都为了活下去,不能一样看待!

母子二人聊了大半夜,张寡妇给他简单收拾了行囊,到了后半夜让他出了门,二弟张明升把他送到村口,分手时问他:“哥,你准备去哪里?投靠谁?”张振升看着黑漆漆的夜色,狠声道:“谁能帮我报仇,我就替谁卖命!”然后将行囊挎在肩上,踏入了浓浓夜色中。

张寡妇对二儿子说:人家逼得咱走投无路了,只能拼命跟他们干,走,上山。

清末民初时期,社会动荡土匪横行,当时百姓谈匪色变,在某种意义上,当土匪反而成了当时一种畸形出路,张振升走的就是这条路。他走出自幼长大的村子后,就直奔宜阳、洛宁交界的洪崖而去,这里也是附近百十里最大的土匪窝,有着各种大小土匪、刀客组织,他就奔着“入伙”而去。

张振升投奔的是本地最为出名的“刀客”组织“半山高”,在这个匪帮中,由于他厚重、老实,讲义气,又对“半山高”颇为忠心,所以很快就得到众匪的信任,两年后居然升任匪帮二把手,在洪崖一带说话颇具分量。

有了刀枪人马,张振升那压抑了许久的复仇怒火终于爆发出来。

192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他带着“半山高”匪帮杀回村中,他声称要“杀死张更山,财产抢个干;抓住张清溪,套上去拉犁”。但这次张振升的行动过于高调,等他带着手执刀枪的土匪们杀到张更山家中时,老奸巨猾的张更山听到风声早就逃之夭夭,根本没给张振升任何机会。

张振升没找到仇人,但也约束的土匪们没有抢掠穷苦百姓,他对围观的乡亲们说:“你们不要惊慌,我恨的是我那为富不仁,见死不救的大爷爷,与你们无关。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还要回来找他算账,搬不倒他,我就不回来安居乐业。”说完带着人马撤出了北村。

随着张振升的出现,张更山几乎被吓破胆子,他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报复了,于是便想出一条毒计。张更山老奸巨猾,知道土匪大多是乌合之众,见利忘义之辈众多,他找人打听了一番,得知邻村另一名叫韦聚臣的土匪与张振升不睦,于是便花重金雇其打张振升的黑枪,此人果然允诺下来。

11月底的一天,张振升从高湾回洪崖的途中,遭遇韦聚臣的伏击,被打中数枪不治身亡,尽管在第一时间凶手被逮住枪杀,但张更山的目的总算是达到了,他现在谋划着如何对付张寡妇剩下的一家三口人。

张寡妇得知山上传来的消息后,对二儿子张明升道:“你兄长遭暗算不幸亡故,张更山老匹夫不会放过我们,人家逼得我们走投无路了,只能拼上性命和他们干,走,上山!”说完,张寡妇让年龄尚小的三儿子先升看家,她和二儿子连夜奔向高湾投身匪帮,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传奇生涯。

张寡妇年逾四十上山为匪,这不仅仅是勇气的事情,更因为她是张振升的母亲,所以众匪皆将她当做长辈来看待,慢慢的,匪帮中的大小事也经常找她来商谈。由于张寡妇刚毅果决,有勇有谋,公私分明,很快便取得了土匪们的一致信任,就连原来的“大档头”也退位让贤,主动要求张寡妇来执掌匪帮,众匪皆以“干娘”称之。

张寡妇也不客气,在执掌匪帮之后对土匪们说:“孩子们,以前我拿针拿线,现在我拿刀拿枪,这都是人家逼得,这要从头学,跟你们学。大家抬举我当这个大档头,推不掉就一起干吧!

张寡妇还立下了几条规矩:第一、眼前要抢富户,拉“肥票”,购买枪支弹药,招兵买马,但不得抢穷人;第二、拉票不伤人,女票不欺辱,没出嫁、快嫁人的“快票”谁也不能近身;第三、自家兄弟莫相残;第四、立功者受奖受封,无功者受罚……

就这样,张寡妇凭借着严明的纪律,居然使得张寡妇匪帮成为当地土匪中的一支清流,其行事公允仗义,追随者日众,就连当时出名的杨德廉、金老十这样的匪首也心甘情愿投身到张寡妇麾下听命,其声望日隆,成为左右当地政治格局的一股武装力量。

张寡妇对张治公说:我当土匪是为了报仇,不是想当官

截止到1925年初,张寡妇匪帮已经发展到2000余人,1400余支长短枪,实力堪称豫西最雄。但她还是经常教育土匪们:“逼我们造反的是地主老财,他们的倚仗是官府的贪官污吏,咱们不光要杀有钱有势的财主,还要攻城劫狱,杀那些贪官污吏。

张寡妇匪帮经常出入洛宁、宜阳、嵩县等地,视官府为无物,坐镇洛阳的吴佩孚惧怕张寡妇匪帮攻打洛宁,不仅从自己的部队中调集精锐驻防,更让各区成立民团协防。但除了洛宁外,其他地方还是防不住张寡妇匪帮的袭击,一时间告急信纷纷发往洛阳吴佩孚府上。

憨胡战争”爆发后,镇嵩军第二师师长张治公利用“红枪会”和国民二军的矛盾夺取了洛阳,为了扩充势力,他将目光盯上了张寡妇匪帮,决定要收编这支战斗力不菲的队伍。

张治公派出了专员来做张寡妇的工作,但开始张寡妇并不同意,他她对来者说:“我当土匪是为了报仇,不是想当官,更何况,我一个小脚女人,也不能带兵当官呀!”但张治公使者却对她说:“仇早晚都能报,但土匪不能当一辈子啊!你不为自己想,你也得替他们年轻人想想,不要耽搁他们的前程呀!”这几句话说到了张寡妇的心上,她开始动摇了。

使者走后,张寡妇召集部下们征求大家的意见,除了少数人不想当兵打仗外,剩下绝大部分都愿意接受招抚,主要原因是“当兵有军饷,不用担惊受怕被围剿”。张寡妇看到事已如此,就同意了张治公的收编,但她还是为了她的“孩子们”提出了最好的收编方式:一、按实有人数收编,不能挑肥拣瘦;二、原班人马不得遣散;三、收编后,军官需由张寡妇来任命。

1926年春,张寡妇匪帮一千多号人浩浩荡荡下了山,接受了镇嵩军的改编,独自编为一个团,张寡妇指派杨德廉当了团长,二儿子杨明升则当了连长。张寡妇见交接完毕后,单身匹马又回到了洛宁南山架子岭,继续招兵买马当土匪去了。

张寡妇在当地土匪中的号召力是无与伦比的,正当山中的小股土匪们惧怕官府剿匪而瑟瑟不安时,张寡妇再次立起了大旗,群龙无首的土匪们很快前来投奔,人马越聚越多,大有超过以前之势。

而远在老家德里北村,张更山将张寡妇在家务农的三子张先升拉到河滩上打死,此事让张寡妇悲痛不已,发誓要血洗北村为三儿子报仇。

到了1929年,张寡妇匪帮人数再次上千,但鉴于洛宁县常年有国民军大军驻守,张寡妇也只能望德里而悲叹,有报仇的实力却始终无法报仇,这难道是天注定的吗?

1929年秋,蒋介石任命万选才为洛阳警备司令,由于其手下6万兵马几乎全被冯玉祥收编,他急于扩充实力,于是将目光再次盯在了大名鼎鼎的张寡妇匪帮身上。对于万选才的招抚,这次的张寡妇没有犹豫,为了给“孩子们”求一个前程,她命令土匪们再次接受万选才的收编去当兵当官,而自己则再次孤身一人回到洛宁继续招兵买马。

1931年,张寡妇在镇嵩军中的二儿子张明升也死了。他是在陕县头峪执行公务时,因打骂地方士绅,被当地一士绅借请客之名,将其打死在酒席上的。张寡妇闻讯后痛彻心扉,她的三个儿子没有一个正常死亡,全部是被谋杀,她岂能不痛?

于是,张寡妇亲自带队,将头峪村血洗,这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头峪血案”,这次的屠村血案中,幸存者寥寥,就连房屋也焚烧殆尽,张寡妇匪帮的名声就此开始臭名昭著。

在血洗了头峪村后,张寡妇决定回老家为大儿子和三儿子报仇,却不料自己的部下阴差阳错走到了另一个“北村”,土匪们见到男人就杀,等张寡妇赶到后才发现找错了地方,杀错了人,33条人命就因为张寡妇的复仇执念而烟消云散。

等到再想继续去德里时,各村已经开始严阵以待,张寡妇匪帮错过了奔袭德里北村的最佳时机,看到复仇已经难以实现,张寡妇面相德里大哭一场之后,带着队伍回到山中。

似乎老天故意和张寡妇作对,凡是她想复仇时,却老是出差错,曾经统领几千土匪的时候,是有政府的大军为张更山作保,就剩为数不多的土匪时,却是阴差阳错杀错了人。

1932年,由嵩县爆发的一场霍乱席卷了大半个河南地区,张寡妇的匪帮也死绝大半,这场霍乱带来的后果反而是好的,豫西的社会秩序因此渐趋稳定,再加上冯玉祥在该地区的通知被民国政府瓦解,土匪们在当局剿抚兼施的政策下逐渐消失,就连威震豫西的张寡妇也成了孤家寡人,她常独自登上山顶望着不远处的德里老家喃喃自语:“这个仇就没办法报了吗?

张寡妇之死:报仇执念空余恨

报仇已经成了张寡妇的执念!她为了给大儿子报仇,又搭进去了两个儿子,以至于身边孤苦无依,这十几年的土匪生涯,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已经像个男人一样成了秃顶,即便这样她也心心念念想在有生之年找到张更山为两个儿子报仇。

1933年,张寡妇在贩卖烟土从许昌经郑州回到洛阳,本来想尽快赶回洛宁的,但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她便打算在这里住一晚上。

不料,张寡妇在这里一住却住出了麻烦。有一个原来洛宁县的百姓认出了她,由于她一直没有向政府投降,当时民国政府对她的悬赏高达1200大洋,于是这个百姓在盯着她进入西关旅社之后,便马上报告了洛阳警备司令部,结局则也不出所料,张寡妇被擒获。

对张寡妇的审问很快就展开,主要就“头峪村血案”和“北村血案”展开调查,审讯时间很短,因为张寡妇承认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洛阳警备司令部企图让她交代出当时的其他同党,张寡妇给他们的只是一个蔑视的笑容……

由于张寡妇有许多“干儿子”已经在国民政府军界担任基层军官,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洛阳警备司令部仅仅抓获张寡妇两天便对其执行了枪决,临死前她还在高喊:“我死了也要报……”但老天一直和她故意作对,就连最后一个仇字没喊出来,就被枪声取而代之……

参考资料:《民国土匪实录》等

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张寡妇,最后的结局如何?

张寡妇是民国时期河南洛阳一带令富家大户闻之色变的女土匪,她一生命运坎坷,先后经历丧夫丧子之痛,落草为寇也是情势所迫下的无奈之举。

张寡妇名叫贺贞,是河南洛阳洛宁县人,18岁时嫁给了当地村民张友。张家是老实本份的庄稼人,虽不富裕但日子也过得下去,贺贞嫁给张友之后,接连生下3个大胖小子,一家人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不料,好日子没过几年,张友因病去世,26岁的贺贞转眼间成为寡妇,人称张寡妇。张寡妇带着三个儿子受尽欺凌、艰难度日,好不容易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大儿子张振升因小时候时常遭地主恶霸的欺负,于是上山落草为匪,想借土匪的势力报仇雪恨。依靠敢打敢拼敢闯的精神很快成为了山寨的二当家,率领土匪回村找地主报仇,却没想到地主居然花大价钱收买打手把张振升害死了。1922年,43岁的张寡妇决心替儿子报仇,她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弹药,上山落草。由于她办事干练、为人仗义,很快受到土匪们的信赖,被推举为大当家的,山上人马在她的带领下逐渐兴旺起来。

1924年,张寡妇手下拥有1000多人马,在洛宁、宜阳、嵩县一带劫富济贫,攻城破寨,令当地富家大户闻风丧胆,她的名号一时间响彻方圆数百里。她对山寨土匪立下规矩“只准抢有钱人,不能祸害穷人”。张寡妇很有远见,抢来的钱都用来购买枪支弹药,扩充队伍,很快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1925年,为了手下们的前途考虑,张寡妇率部接受了镇嵩军张治公的招安。没过多久,二儿子张明升被头峪村乡绅设宴诱杀,张寡妇率部血洗了这个村庄,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报仇雪恨之后,张寡妇回到家乡继续当土匪,很快又拉起了一支1000多人的队伍。

1929年,镇嵩军万选才部招安了这支人马,张寡妇把人枪交了出去,自己带着亲随继续回乡招兵买马。1932年,在家务农的三儿子张先升被地主恶霸枪杀,张寡妇率部从宜阳杀回洛宁,将行凶的地主一家老小全部杀死,其中误杀村民33人。

1933年,已经54岁的张寡妇金盆洗手,弃匪从商,在临汝、许昌等地贩卖枪支、鸦片等,在从许昌回乡路上,经过龙门,被国军剿匪部队查获,在洛阳东关大桥下被执行枪决!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威震豫西的女土匪张寡妇,最后的结局如何?

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位张寡妇虽然让人痛恨,但其实也一个可怜人。

张寡妇,原名贺贞,出生于河南洛宁的一户穷苦人家。18岁时在父母的撮合下,嫁给了同村的小伙子张有为。婚后夫妻恩爱,贺贞也为张有为生下三个儿子,老大张振升,老二张明升和老三张先升。一家人靠着祖上留下来的几分薄田,虽然幸苦,但也勉强能度日。

但老天似乎不给好人活路。在张寡妇26岁时,她的丈夫积劳成疾而去世,公公婆婆也因为承受不住老年丧子的打击而先后去世,只留下张寡妇他们孤儿寡母,独自面对生活的艰难。

后来,张寡妇含辛茹苦,终于把三个儿子抚养长大,但同样家里的开销也是越来越大,日子愈发捉襟见肘,更过分的是,老大张振升还经常受到同村地主张更山的欺凌,这位张更山甚至还要强行收回他们的田地,张振升前去找张更山理论,却换来了一顿毒打。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张振升毅然辞别母亲,上山成为了一名土匪。成为土匪的张振升由于敢做敢为,颇得匪首赏识,很快做到了二当家的位置。于是,他便寻思下山找张更夫报仇。

但是,张更夫在得知张振升成为土匪二当家后,就花重金买通了张振升的一名手下韦聚臣,有了这名手下的通风报信,张更夫连续好几次都躲过了张振升的暗杀。再后来,张更夫再次重金收买这名手下,在后来的一次绑票行动中,这名手下在张振升的背后打黑枪,将其杀死。

张寡妇在得知消息后,悲愤欲绝。一怒之下,她倾家变产,购买枪支,与次子张明升一起上山也加入土匪,她要为大儿子报仇。随后,她又因处事果断、有勇有谋,很快取得大家的信任和拥戴,被推为首领,人称“张寡妇”。

两年后,张寡妇就已经拥有1000多人,800余条枪,她经常活动在洛宁、宜阳、嵩县一带,昼伏夜出,攻村破寨。对那些殷实富户,或劫财物,或绑人票,尽管她本人很少出马,但作案者都打“张寡妇”旗号,由此张寡妇名闻数百里,老百姓中更是流行一句歌谣:“蛇蝎心毒,寡妇心狠;犯她手下,挖苗断根。”

后来,洛阳军阀刘镇华为扩充自己的实力,有意招抚张寡妇。张寡妇为让这些土匪有个好前程,便率领手下1000多号人接受改编,成为了刘镇华的一个团,并让老二张明升出任团长。

但是,因为张寡妇多年的劫富济贫,让当地的地主乡绅们非常不满,再加上张明升自恃手中有人有枪,背后又有军阀的支持,也是骄横跋扈。

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地主乡绅便以设宴为由,诱杀了张明升。张寡妇得知消息后,逐率重兵血洗了头峪街,全村百姓几乎被杀光。这在当时轰动一时,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报仇之后,张寡妇随即脱离了刘镇华的军对,重返家乡拉起了杆子,不久便再度达到1000多人。不久张寡妇又被军阀万选才收编,不过这次收编的仅仅是张寡妇手下之人,她本人再度回乡拉杆,继续过着劫富济贫的日子,因而被当地乡绅豪强所恨。

于是这些乡绅豪强便派人将张寡妇在家务农的幼子张先升被人枪杀,张寡妇随后率领人马从宜阳杀回洛宁为子报仇,将这些乡绅豪强全部杀死,但也造成当地33名无辜村民被杀。

由于三个儿子的先后去世,张寡妇也开始变得心灰意冷,再加上她年龄逐渐增大,于是便弃杆从商,经常往返于临汝、郏县、许昌一带,贩卖枪支、毒品。1933年10月,张寡妇从许昌返家,在经过龙门时,被以前的手下认出并报官。

随后,洛阳警备司令部出动大批军警,将张寡妇的住地团团围住。张寡妇明白自己这次插翅难飞后,主动缴械投降。在对张寡妇进行审讯时,她非常爽快的承认了自己这十多年的所有罪行,最终被洛阳警局判处她死刑。

行刑当日,张寡妇被押到洛阳东关大桥下,当时整个洛阳城万人空巷,老百姓争相目睹女匪首张寡妇的真面目,随着行刑警察的一声枪响,53岁的张寡妇结束了她传奇而罪恶的一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