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病容易转化为癌症?

癌症可以说是一种慢性疾病,为什么好发于中老年人,就是因为不断的基因突变累积之后,才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的。

1.肝炎

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癌是中国肝癌发病最主要的三部曲。西方发达国家的肝癌主要是由酒精肝,肝硬化,肝癌导致的,所以从发病原因上看也是相通的。肝炎所产生的肝脏细胞的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是有很高的风险产生癌变的。

2.结核病

类似于肺结核一类的疾病,因为在肺部反复感染,也是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刻刺激肺上皮细胞发生变异,从而产生肺癌。因此存在肺结核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肺部的病变,如果有增大的趋势,并且抗结核治疗无效,需要警惕肿瘤的发生。

3.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果发现宫颈上皮细胞已经发生了不典型增生,也就是宫颈上皮内瘤变,需要严密地监测细胞变异的程度。宫颈炎症往往是有HPV感染导致的,这种感染有很高的风险可以导致宫颈上皮的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宫颈癌。

4.胃溃疡

胃溃疡在中国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虽然很小一部分胃溃疡患者会转变为胃癌,但是这种反复的感染修复是癌变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生胃溃疡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胃镜,来除外早期的胃癌。

5.反流性食管炎

当胃酸分泌过多,或者贲门的扩约功能障碍的时候,胃酸可能经过贲门,也就是胃的入口反流到食管当中。胃是不怕酸的,但是食管是非常怕酸性的,因此在强酸的腐蚀下,食管的下段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因此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需要去医院就诊,评估是否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或者服药。

6.肠息肉

肠息肉也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如果有多发息肉,可能需要提示你定期复查肠镜,定期取活检来除外早期的结肠癌。

什么病容易转化为癌症?

在医学上有个词叫做:癌前病变。这是一个病理学的诊断,意味着此时该类疾病有进展为“癌”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处于“癌前”,因此我们可能通过某些手段使其悬崖勒马,甚至恢复至正常状态。

体检常见的癌前病变有: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患者会感到上腹部胀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表现。

简单说,就是因为多种原因,胃粘膜变薄、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减少了,并不是整个胃萎缩变小了。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在55岁人群中非常普遍,检出率大于50%,所以对于中老年人萎缩,不必太担心,有些医生甚至称之为退行性疾病,就是人老了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这种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癌前病变,真正的癌前病变是发生不典型增生之后。

据报道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时,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

萎缩性胃炎在发生肠化前根除掉幽门螺杆菌,对症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往往能够逆转,几乎能完全阻断其进展为胃癌。

粘膜白斑→(相应部位)鳞癌

常见发生部位:食管、口腔、外阴

病变部位的颜色为白色或灰白色,触感粗糙。其发生原因可能与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等有关。

口腔粘膜白斑单独说一下,槟榔是我国南方地区广受喜爱的一类食品,但同时也是口腔癌的一级致癌物质。而发生口腔癌之前,往往就已经有了口腔粘膜白斑,因此为了您的健康,请戒除食用槟榔。

槟榔属于一级致癌物

肠道腺瘤样息肉→肠癌

肠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5~15年可发展为癌。而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目前认为癌变几率较低,但是在肠镜下,并不能形态判断息肉的性质,所以一般建议均在肠镜下切除,然后送病理标本。如果最后确定是腺瘤性息肉,还需要每年复查,以免有“漏网之鱼”再次出来兴风作浪。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根据临床对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结节观察发现,肺部结节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约在1%以内;0.5~1厘米时,恶性可能性为6%~28%;直径>2厘米的肺结节恶性概率达到64%~82%;直径>3厘米的肺结节,90%~95%为恶性。

肺癌虽然发生率高,但及时的体检可以最早地发现肺癌结节。推荐吸烟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同时及时戒烟。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建议:

一、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二、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所以不明成分的化妆品不要随意使用。

三、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奶酪及各种甜食,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

四、保持好心情,负面情绪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跟乳腺疾病有一定关系。

五、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肝硬化→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国外最常见的为酒精导致的肝硬化。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建议:

一、如已经形成肝硬化,定期复查超声及AFP(甲胎蛋白)。

二、如有乙肝,积极治疗。

三、戒烟戒酒。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宫颈癌

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癌变,这个时间可长达10年或更长时间。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也就是常说的宫颈癌前病变,分为三个级别,级别越高越容易癌变,级别越低越好治疗。

建议:

一、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二、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性生活要注意卫生。

三、条件允许下可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生。

四、不良生活习惯会降低人体免疫力,给病毒入侵制造机会。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如果真的需要切痣,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者整形外科,千万不要随便找一家美容院点掉。第一可能延误黑色素瘤的病情,第二治疗不彻底易复发,治疗过度易留下疤痕。

痣的变化

我是杨医生,北京三甲医院外科医师。热爱科普,喜交朋友。手打不易,求赏个赞。欢迎关注或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什么病容易转化为癌症?

我给大家说一个真实事件!

这是一个由胃炎转变成胃癌的故事!

朋友的父亲是一位生活非常节俭的老人,年轻的时候也是拼了命的挣钱养孩子,直至老来了都还是非常的节俭。不管是吃穿住行都是能节省的地方都会尽力的节省,也就是他的这种信仰还成功的培育出了三个大学生。

然而,命运却并不待见这位善良的老父亲,2018年底,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孩子们都在在商量着怎么过年。可是一天下午老父亲却意外的晕倒在田里,刚好路过的邻居看到了才急忙打电话给老伴,并叫人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到医院后医生们简单的给处理后才渐渐醒过来。看到老人面容非常的差,初步检查各项指标都异常,也不敢乱下诊断,在乡下小医院条件有限,于是建议他们转诊县医院。

老人得知要转诊县医院,那是一百个不愿意,他说他晓得自己的情况,他说自己有胃病好多年了,每次疼胃的时候就吃几粒药片就没事了。只是最近药片吃完了,又买些药片回去吃就没事了,就这样草草的买了药回回家了。后来朋友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的恼火,于是特地的从外省赶回来,得知自己的父亲晕倒在地里,连医院都不舍得去也实在说不过去了,真的是捉急人,说接他们去城里住也不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朋友最终还是拖着父亲去大医院做了个系统的检查,才得知父亲患上了萎缩性胃炎,检查结果出来后朋友还问我胃炎是不是要紧的病,当时我还以为是他本人,来说经过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对于这个情况我也如实的告诉了朋友,萎缩性胃炎这个病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后期发展的可能性非常的大。可是朋友的父亲非常倔强,认为这个就是普通的胃病,没事,非常反感去医院。不去医院可以,但是一定要听医生的话,保养身体要紧,千万不能贪功好做。

半年后,同样的遭遇又发生了,这一次是晕倒在家里,老人吃完晚饭后突然感染胃胀特别的不舒服,胸口特别的慌闷。直到突然大作呕吐后整个人直接倒地,这一幕彻底的整慌了这个家。直接打县里的120,家里这边又派人开车送去,送到县医院抢救,直到晚上凌晨三点过才醒来。这是情况比上一次更加糟糕了,医生给他做了胃镜发现胃底大部分都出现了溃烂,已经不是简单的胃炎了,于是叫他们送到省医院去看看,那边条件要更加好一些。

送到省医院后,医院把一整套的检查都做了,最后又做了个病理组织学检查才得知患上了胃癌,并且已经处于中晚期。

接受保守治疗两个月后,最终朋友的父亲还是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就想告诉大家有时候你不在乎的病都有可能为发展成癌症,本来自己以为只是普通的胃炎,最后却还是变成了胃癌。

其实,你只要了解什么是萎缩性胃炎后自会警惕,严格意义上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其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胃粘膜变薄、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减少了,胃结构本身就已经发生了改变。世界卫生组织曾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这个结果并不是空穴来风。据了解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1%,而且近几年来发病还在呈升高的趋势。

除了萎缩性胃炎可能会发展成癌症外,还有许多慢性病,结节病,结核病都有可能是癌变前期表现,我建议患有这类疾病的人务必定期去做检查,不要等癌变了才去治疗,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是“杨医生说”,专注于健康科普,喜欢的可以点个关注!谢谢!!!

什么病容易转化为癌症?

我们来归纳一下。

第一种可以致癌的疾病是肝炎,根据医学统计表明,我国原发性肝癌90%以上都是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所以乙肝患者必须提高警惕,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乙肝患者还要定期复查甲胎蛋白指数,并进行肝脏B超,可以提高早期发现肝癌的概率。

第二种是消化道的溃疡性疾病,特别要提一下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很容易被忽略。一开始发病,其视力会有下降,眼部会出现一些不适,肚子经常会隐隐作痛,还会经常出现口腔溃疡,但是需要知道的是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必须进行积极治疗,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还有胃溃疡,如果长期不愈,不去积极治疗,在反复刺激的情况下胃黏膜会发生一些改变,会诱发胃癌。

第三种是肺部小结节。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比如炎症、结核、霉菌等,但是肺癌的前兆也是小结节开始的,有一部分的肺部小结节患者会转化为肺癌患者,一般来说发现小结节要去医院排查,如果是良性的小结节也要定期复查,我最近听说一个案例是7年良性的肺部小结节突然转为恶性,果断开刀去除。

第四种是乳腺囊性增生症,也就是乳腺增生,其乳腺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的4倍,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平衡失调有一定的关联度,其中少部分患者会转化为乳腺良性肿瘤或者恶性肿瘤。为了预防乳腺增生,一般鼓励大家适时结婚,不超过28岁,初次生育年龄不要超过30岁,要有正常、和谐、均衡、有规律的性生活。

什么病容易转化为癌症?

息肉,可以说是癌症的小弟,非常容易转化为癌症。

什么叫息肉,其实就是身上一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它生长在人体空腔脏器的黏膜上,比如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到子宫、膀胱等等。

如果在某一器官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比如直肠多发性息肉。

把癌症比喻成黑社会的老大,那么息肉就是小弟,这个黑社会小弟在人体器官内藏得很深、长得也很慢,不会轻易暴露自己。

医学上,按照生长的器官给予命名,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等等。

声带息肉

最容易被暴露是声带息肉,声带一旦有息肉长出,就会让人声音嘶哑,到医院就诊行喉镜检查,从而很快地被发现,一般来说它跟绿豆或者花生大小时。

为什么会长声带息肉呢?

原因有:用声不当或不良的发音习惯;还有反复的上呼吸道炎症,鼻炎、咽喉炎;长期烟酒刺激,特别是一些女性,常常被动吸烟;过度劳累、熬夜形成亚健康状态等。

一般来说,休息好消除诱因,声带息肉会消失。

但声带息肉有癌变的可能,不过概率比较小。一旦确诊声带息肉后,需要尽快治疗,这样才可预防癌变。声带息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手术切除,大部分的息肉可以在显微镜下就能切除。

术后为了避免声带息肉反复发作,平时要注意保护嗓子,尽量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能吃辛辣刺激上火的食物。

鼻息肉

生长在鼻腔的息肉,常常造成宿主感冒、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医生使用鼻镜检查,可以轻易地找到并切除掉。

鼻息肉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烦恼,因为其一般长在鼻窦处,会阻碍鼻窦通气,进而引发鼻塞、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表现。

鼻息肉的癌变风险相比肠息肉、胃息肉要小很多。鼻息肉本身属于良性的,如果可以早期摘除鼻息肉,一般是不会癌变的。

但是有的鼻息肉摘除后还容易复发,这样反复治疗,组织不断地增生和慢性的炎症不断作用,癌变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胃息肉

长在胃粘膜上的息肉,由于胃的容积很大,息肉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可以正常的生活、进食,甚至吃火锅以及辛辣食物也没有异常。

胃息肉大致可分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以及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较低;后者癌变率则高达极高。

其中腺瘤性息肉癌变成为癌症的可能性极大,行胃镜检查发现后,医生会给予手术切除。

如果是50岁以上的人群,则癌变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所以推荐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胃镜检查。即使息肉切除后,每1~2年也要复查胃镜。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胃息肉与长期喜食辛辣生冷或硬的食物、剩饭菜和腌制食品、饥一顿饱一顿、吸烟、嗜酒等因素有关。

炎性的、增生性的胃息肉跟感染幽门螺杆菌息息相关,大部分人在口服药物消灭幽门螺杆菌后,胃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肠息肉

最有潜力的小弟是结肠、直肠息肉,它最容易升级成为癌症,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

肠息肉表面非常脆弱、也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但是病人的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

肠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两类,前者大多不会恶变,而后者的恶变几率则比较高。

据统计,有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所以我们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发现并切除它!

息肉到癌症的逐步演化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常见的致病因素有:遗传、高脂肪饮食、果蔬摄入少、吸烟、肥胖、缺少体力劳动等。

建议健康人群从5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若结果正常,可以过5年后再检查。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我!

胆囊息肉

红圈突出的即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性息肉,喜欢组团出现,直径大多小于1cm,只是胆固醇结晶,基本没有恶变可能。

而真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样增生四类,其中胆囊腺瘤是最危险的,虽发病仅占胆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变率约20-30%,一般喜欢单打独斗。

为什么会长胆囊息肉?

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喜欢油腻饮食,如火锅、烧烤、蛋黄、动物内脏等;饮食不规律,如不吃早餐,饥一顿饱一顿;经常熬夜和生活不规律;有家族遗传史等。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腹部B超筛查。没有高危因素,息肉小于1cm,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3~6个月复查1次超声,如结果持续良好,可改为一年复查一次B超。

看看吧,这个小弟惹得麻烦还真不少吧。这还不算什么,人们最怕的还是我的癌变,就很有可能升级成为大哥(晚期癌症),这时医生也只能手术和化疗了。

自从医生知道息肉与癌症不同寻常的关系,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不断地发现,把我们当成癌症的小弟加以彻底处理,使我们作威作福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切除了。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或周围的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所以,即使切了息肉,还要遵守医嘱,定期复查。

什么病容易转化为癌症?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能转变为癌症的疾病,希望有助于大家做到癌症早筛、早诊与早治。避免癌症发生或最大限度减轻癌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能导致肺癌的疾病:

  • 肺结核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肺结节病;
  • 特发性肺纤维化;
  • 硬皮病
  • 职业性肺病:比如长期接触石棉、砷、双氯甲基乙醚、铬、芥子气、镍、多环芳香烃类、以及镭等放射性物质导致的的职业性肺病。

能导致食管癌的疾病:

  • 胃食管返流病
  • 腐蚀性食管炎
  • 贲门失弛缓症
  • 食管憩室
  • 食源性慢性食管炎:比如经常进食富含亚硝胺、真菌毒素的食物或长期吸烟、饮酒与喜食粗糙、过烫食物等导致的慢性食管炎。

能导致胃癌的疾病:

  • 萎缩性胃炎
  • 残胃炎
  • 胃溃疡
  • Menetrier病
  • 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
  • 胃息肉与胃腺瘤
  • 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慢性胃炎

能导致结直肠癌的疾病:

  • 家庭性息肉病
  • 结直肠腺瘤
  • 炎症性肠病
  • 食源性导致的结直肠疾病:比如长期过多摄入高脂肪或红肉、膳食纤维不足导致的结直肠疾病。
  • 林奇综合征
  • 慢性阑尾炎及阑尾切除术患者
  • 慢性胆囊炎有胆囊切除术后患者
  • 长期有精神压抑疾病的人
  • 有慢性腹泻与慢性便秘的人。

能转化为肝癌的疾病:

  • 病毒性肝炎
  •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
  • 职业性肝病,即长期接触氯乙烯、亚硝胺类、偶氮芥类、苯酚、有机氯农药等化学物导致有肝病;另外,血吸虫疫区的人,因工作导致血吸虫感染获得的肝病。
  • 食源性肝病:比如经常进食包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食物或饮用污染水、藻类污染的河沟水等导致有食源性疾病。

能导致胆囊癌的疾病:

  •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 胆囊息肉
  • 胰胆管汇合异常的患者。

能导致胆管癌的疾病:

  • 胆道结石并反复感染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
  • 胆管-空肠吻合术后
  • 慢性肝吸虫感染
  • 慢性伤寒带菌者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能导致胰腺癌的疾病:

  • 慢性胰腺炎
  • 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
  • 肥胖病的患者
  • Peutz-Jeghers综合症

能导致膀胱癌的疾病:

  • 长期接触染料、油漆、皮革、橡胶、塑料等工业化学品中的联苯胺、β-萘胺、4-氨基双联苯等致癌物质导致的慢性膀胱疾病。
  • 膀胱结石、
  • 膀胱憩室
  • 血吸虫感染
  • 长期留置尿管的膀胱疾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