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说起颈动脉斑块,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在彩超报告单上。不少朋友做完检查后发现报告单上打着这么个结果,心里就会非常的担忧,生怕哪天就把血管给堵塞了。那颈动脉斑块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呢?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为什么会形成颈动脉斑块?●其实个人认为可以稍作拓展,因为颈动脉斑块可归属于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一个小分支。为什么说是一个小分支呢?按照部位划分还有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颅脑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四肢动脉粥样硬化等等。所以不仅仅只是颈动脉会出现粥样斑块,像我上面提到的几个重要部位动脉也可出现或同时粥样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并且随着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动脉粥样硬化呈现高发病率、年轻化的趋势。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确切的病因其实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动脉硬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血管壁对多种始动因素的一种异常反应。
●现在我就以颈动脉粥样斑块为例来探讨其形成的机制,现代医学认为,损伤反应学说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过程是首先是内皮损伤,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或者吸烟、高胆固醇血症、血压增高、糖尿病等导致血管内皮慢性损伤。其次是脂质积聚,这一过程有赖于低密度脂蛋白(坏的胆固醇)的参与,而高密度脂蛋白(好的胆固醇)则能对抗这一病理过程,最后纤维粥样斑块形成。
●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这该如何解释呢?其实祖国医学并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但根据其表现,主要归于“眩晕、“头痛”、“痴呆”、“中风”、“胸痹”、“真心痛”、“脉痹”等病症的范畴。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因秉赋不足,年老体衰,肾精亏损或过食肥甘,脾胃受损,或情志过极,五志所伤,或毒邪侵犯机体,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津液不能正常输送代谢,痰滞体内,毒邪煎熬、熏蒸血液,血凝成淤。所以中医上考虑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包括气虚、阴虚、阳虚,标实包括血淤、痰浊、寒凝、气滞、热毒。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症候包括痰淤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淤证和气滞血瘀证。
颈动脉粥样斑块是怎么从无到有的?●我们的颈动脉壁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在超声下内中膜厚度(IMT)一般小于1mm,笔者通过翻阅《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发现,如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则称为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而形成颈动脉斑块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的形成需要一个由小至大漫长的过程,具体如下。
●脂纹期:有研究发现,在婴儿期血管内壁就可能形成黄色的小斑点或条纹,也称为脂纹,形成斑块的“雏形”。随着婴儿步入“中年阶段”,脂纹表面胶原纤维不断增加增厚,超声有可能描述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IMT>1mm)”,而内中膜增厚是罹患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纤维斑块期:随着斑块内聚集的脂质增多,刺激斑块表面的纤维帽不断增厚,内中膜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IMT>1.2mm),超声下就诊断为颈动脉斑块,但尚未引起管腔狭窄。
●粥样斑块期:随着斑块内脂质沉积进一步增加,斑块体积明显增加,明显阻挡血流时,超声检查会显示管腔狭窄。当狭窄部位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收缩期流速>150~200cm/s),会诊断颈动脉狭窄,此时斑块破裂脱落栓塞颅内血管导致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复合病变斑块:随着病变进展,粥样斑块会出现影响斑块稳定性的病理改变,如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出血、斑块内质地不均匀、斑块纤维帽不完整、斑块部位血栓形成、斑块局部钙化等,提示斑块不稳定。这样的斑块可能更加危险,容易导致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会怎么样?●从名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和颈动脉有关联。从解剖学来讲,我们人体的颈总动脉左、右各一条。而两侧颈总动脉均沿食管、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到甲状软骨上缘(注:也就是颈动脉分叉处)可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注意了,颈总动脉的重要分支颈内动脉,它主要是负责向我们的大脑前部输送血液和氧气。而大脑又作为我们的中枢器官,由此可见,颈动脉的通畅与否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
●在这我有必要提一下“缺血性中风”。它在西方国家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约15%-30%与颈动脉斑块有关。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了管腔狭窄,或者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会导致颅内动脉堵塞,造成缺血性脑中风。轻者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重者临床症状为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可能会危及生命。
●其实在医学上斑块的专业名称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而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上面第一小节我也提到,与家族性心脑血管疾病史、“三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肥胖、吸烟及睡眠呼吸暂停等均有关系。注意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狭窄程度不是中风唯一的预测因子。研究认为“颈动脉斑块的构成和性质”是预测未来中风的重要标志,即我上一节提到的斑块纤维帽的存在和状态,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以及斑块位置。
●所以在这我有必要提醒大家,了解什么是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也是关键所在。像具有薄的纤维帽、大的且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伴活动性炎症的粥样斑块等等,这些因素会使得斑块更容易破裂导致栓塞及血栓形成。那么怎么才知道自己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呢?目前评估血管壁成像的技术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PET,PET/CT和PET/MR。最新的血管壁成像技术除了可以评估管腔狭窄情况,也可以分析斑块的形态和成分,从而可以区分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做到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中风等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斑块如何应对,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这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方案,还是要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划分,<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有的人狭窄到一定程度即出现相应症状,有的人也可能无症状)。斑块一般生长较为缓慢,早期无需反复复查,每年复查颈动脉超声一次即可。
●在总体原则上,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要延缓斑块生长,防治引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科学饮食,粗细粮搭配,忌高盐高脂,吸烟的人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质量,加强运动,定期体检。部分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较多,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血脂仍高,建议使用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确切消除颈动脉斑块,但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斑块的生长。注意了,如果继续发展,当斑块增大引起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或有“预警”信号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均是目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
●有朋友可能会问,有没有什么办法或者治 疗方式让动脉不出现硬化,不出现粥样斑块?在这我告诉大家,不可能。尤其是动脉硬化,这是人体走向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我可以这么告诉大家,只要你60岁以上,不论你去做颈动脉B超还是下肢动脉B超,基本都会打上“某某动脉硬化”的结果,这并非杜撰,因为你到了这个年龄在影像表现上就是这种情况。
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这是本人个人临床经验、以及行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花费一晚上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是因为颈动脉内皮发生损伤,形成的团块状脂质沉积,这是一种动脉硬化的表现,而阿司匹林有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被查出颈动脉斑块,服用阿司匹林是一种较好的预防办法吗?
首先颈动脉斑块不可小视,如果任由发展,可引起颈动脉狭窄或堵塞,导致血液无法流通到大脑,导致大脑缺血的情况,就可能引起脑梗死。但是否该服用阿司匹林还需要看情况。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颈动脉狭窄或堵塞的情况,则应该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和预防。如果患者的斑块情况不严重,并未出现颈动脉狭窄或狭窄程度轻的话,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综合考虑是否服用。
若同时合并有多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可考虑服用阿司匹林。
但阿司匹林也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用的,如凝血功能受损、血小板的生成受抑制、新近消化道溃疡等由于使用不当,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问题,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神经内科医生,并在医嘱下服用。
查出颈动脉斑块时不要过分紧张,医生会根据病情和自身的情况建议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服药时一定要按医嘱按时定量的服用,千万不要自行加减药量,以免发生意外。
指导专家:陆正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一区专科主任。专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目前来说,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的时代,在过去的那个不发达的时代,最主要的死亡率就是传染性疾病,但是现在来说传染病的危害性已经小很多了,心脑血管疾病却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
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却是这些疾病的共有的一个特点,发生在颈部就叫做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颈动脉斑块。为了让大家对斑块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斑块是如何形成的?就目前来说,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存在几种学说,具体的包括脂质浸润学说、内皮损伤反应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等,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单纯的某个学说并不能完全来解释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复杂,所以这里我只能粗略地说一下大致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在形成之前会有一个比较原始的变化,那就是血管内皮受损。这种受损包括生理性的,还包括别的一些因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肯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剪切力,这个就好比我们在浇水的时候,水流对泥土也会有一些破坏,而且血流在经过血管的分叉或者垂直处的时候,这种力量肯定会增加,从而对血管形成慢性的损伤。
另外,很多人本身也可能存在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这些疾病都会对血管有一定的损伤。除此之外,一些不良习惯也会损伤血管,比如吸烟、喝酒、肥胖、高热量饮食、熬夜等。
当血管受损以后,一些脂质就会沉积在血管内皮,这些脂质经过氧化修饰以后变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这些被氧化修饰的脂质,会吸引人体的免疫细胞比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脂质以后就变成泡沫细胞,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蓄积。这些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是有限度的,当超出了它们的能力的时候,就会裂解死亡,这会诱发一系列复杂的炎症反应,最终形成臭名昭著的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中之一可以引起血管内壁的狭窄,从而造成血管供应脏器或者组织的缺血缺氧,冠心病从本质来说就是冠脉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所以冠状动脉狭窄了,进而引起心脏的供血减少,当人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心脏缺氧,可诱发胸疼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危害是形成栓塞性疾病,这些斑块在血管内并不稳定,当人在喝酒、暴饮暴食、高脂饮食、情绪激动或者血压快速升高的时候,可造成斑块的脱落,如果颈部的斑块脱落,这些脱落的固体可能会随着血液流动进入脑部,可诱发脑梗死。
2.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上面介绍的动脉粥样硬化想必大家能看出,要形成斑块,需要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动脉损伤,其二是血脂异常。只要严格控制好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有效预防动脉斑块。但是实际上存在很多局限性,就拿动脉损伤来说吧,很难避免,因为如果现在慢性病治不好,无论控制的多好都会使血管壁有损伤,而且本身就存在一些生理因素使血管壁受损。
还有一些因素我们无法改变,常见的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就拿年龄来说吧,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男性多见,这个主要是因为女性在年轻的时候体内的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女性绝经以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人衰老的特征性变化,衰老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为此悲伤,因为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要想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在饮食上应该做到清淡饮食,尽量不吃油炸或者油煎性食物,每天的食盐的摄入量控制在8g以内,不吃或者少吃糖果或者甜食,控制每天的能量摄入,可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对于那些有慢性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服用药物,定期监测相应的指标,把慢性病控制好。尽量去除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避免吸烟、喝酒,不要熬夜,每天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坚持力所能及的运动。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没有禁忌症的话,就长期按时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
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点个关注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30-50%的脑梗死是因为颈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了血栓,血栓脱落堵塞了脑血管,导致了脑梗死,引起偏瘫失语、半身不遂、长期卧床,甚至致命!
一、颈动脉斑块是什么
颈动脉斑块其实就是动脉血管的斑块,只不过在颈部就叫颈动脉斑块;因为颈动脉是连接心脏和大脑重要的交通枢纽,或者说是心脏给大脑供血的交通要道,随意颈动脉显得格外重要。
斑块就是老百姓说的血管垃圾,专业术语叫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出生的时候,血管很有弹性,血管壁光滑,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另一部分人可能出现较晚,逐渐的都会出现动脉血管硬化。
当各种高危因素合并在一起,有部分人的动脉硬化程度进展较快,可能会在血管内壁出现类脂质物质堆积,久而久之,这些类脂质物质就会形成斑块,因为这些斑块好像粥一样,所以就叫动脉粥样硬化。
据统计,1/3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颈动脉斑块,尤其过了40岁,颈动脉斑块会加速出现,所以过了40岁体检时,最好查一下颈动脉;过了60岁,更多绝大多数人会有颈动脉斑块。
二、颈动脉斑块有什么危害?
我们上面说了,颈动脉是心脏给大脑供血的交通枢纽,那么如果这个血管出现斑块,就可能会影响血流,随着斑块的加重,就可能会引起脑供血不足,脑缺血发作。最严重的的情况,颈动脉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就可能会引起脑梗死;或者颈动脉慢性闭塞,也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
当然上面我们也说了,颈动脉斑块很普遍,但并不是有颈动脉斑块都会有危险。
一般来说,颈动脉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相对来说稳定斑块,一般不需要药物特殊治疗,一般不会有危险;而不稳定斑块有斑块破裂的风险,需要药物治疗;当然除了斑块性质,还得参考斑块大小,对于比较严重的斑块,不管是否是不稳定斑块,都需要治疗,甚至需要手术治疗,要不就会有脑梗死的风险。
三、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一方面,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年龄有直接关系,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有斑块的人越来越多。另一个原因和颈动脉斑块的解剖有关系,我们身体遍布了动脉,但相对来说,最容易发生斑块的部位就是颈动脉,因为颈动脉在进入大脑之前有个分叉,分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在这个分叉的地方,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容易形成湍流,对血管壁是一种冲击,简单立即血流拐弯,影响了血流速度,容易形成斑块。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斑块严重,有的人斑块较轻呢?
除了年龄因素,颈动脉斑块还和遗传因素相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和生活方式有关系。生活中吸烟酗酒、久坐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熬夜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发生动脉斑块。同时没有发现三高或发现三高没有积极正规控制的人,也容易加重加速颈动脉斑块。
四、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
上面我们说了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那么我们预防颈动脉斑块就是从根源上预防,遗传和年龄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改变面对三高的态度。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久,斑块越严重。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从现在开始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多一点蔬菜水果粗粮杂粮,少一点肥肉油炸食品;坚持运动,控制体重,远离烟酒,避免熬夜,好的心态;同时该查体查体,如果发现三高,积极正规控制并监测。
只有这样才能预防颈动脉斑块,从而预防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很多人发现颈动脉斑块,是因为体检的时候做了颈动脉彩超才发现的,这还算好的,因为毕竟我们发现了它,就会去了解它形成的原因、有什么危害、以及怎么去治疗它。另外有一些朋友是因为突发脑梗塞,从而进一步检查发现了颈动脉斑块,这时候既然大祸已酿成,只能是亡羊补牢了。那我们就来了解了解它。
1、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的医学研究认为,颈动脉斑块是脂质在动脉内膜下的沉积的过程。与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一样,促使这个过程的直接的因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其他的因素包括有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缺少运动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动脉斑块的形成也是缓慢形成的、逐渐进展的。所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时间,也就是说年龄年龄越大的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越多。
2、颈动脉斑块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现在大家那么重视颈动脉斑块,就是因为颈动脉斑块有造成脑梗的风险。这个风险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颈动脉斑块有可能逐渐增大,慢慢的堵塞血管,形成脑缺血,另外一方面是因为颈动脉斑块有可能破裂,破裂的斑块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脑梗塞。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颈动脉斑块虽然危害大,但是它是可防、可治,而且很容易检查出来的。
3、如何预防颈动脉斑块?
既然知道了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那么,如何去预防它就显得很简单了。
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预防的方法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要注意,不要吃的太重口,肥肉、油、盐要少一些,糖要控制,不吸烟包括二手烟,多运动别看宅家里,体重要控制。
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人来说,血压要控制,别以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痛不痒,它的危害在于靶器官损害,其中就包括有颈动脉斑块。
总之,颈动脉斑块的原因是“三高”、不健康生活方式,它有导致脑梗的风险,控制好这些就可以有效的预防。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经历这样几个过程:
打地基 动脉斑块其实就象盖房子一样,首先要打地基。打地基的“工人”主要有吸烟、高血糖、高血压、熬夜、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它们在血管内皮上打下了一个个的地桩。
产原料 盖房子的原料主要是脂肪物质,生产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每天吃的食物中吸收,一个是肝脏等器官不断生产,后者生产出的原料占大多数。
运砖块 要把盖房子的砖块运到工地,运输车是必不可少的,这个任务由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来承担,它们会不辞辛劳地将脂类物质一趟一趟地运进血管内皮中。
盖房子 地基打好了、原料运进来了,盖房子的工人就该上场了,它们由血管中的吞噬细胞组织,会把运到现场的砖块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炎性反应产生象粥一样的物质把砖块粘合在一起,在血管壁上就盖起一排又一排的小房子,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
“工人们”在打地基的时候,会选择比较合适的位置,比如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地建一些高楼大厦,不仅地基打的深,盖起的房子也更高,比血管壁中一排排的小房子高得多,就形成了动脉斑块。
动脉斑块这样的高楼大厦由于盖的高,稳定性就差,血液的流动时如果压力升高,就可能把这大厦冲倒,大厦一倒血糖中的血小板就会赶过来救援清理现场,越聚越多乱成一锅粥就形成了血栓,于是血管就被堵塞而中断血流,梗死性疾病就发生了。
了解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过程,怎么防止它的发生,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阻止它的形成,就应当很明白了:
阻止打地基:戒烟限酒、加强运动、生活规律、控制好血糖血压。
少生产原料:饮食清淡、少吃油脂,调整肝脏功能减少脂肪合成。
减少运输车:及时服用他汀降脂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地基没有、原料不足、运输不畅通,房子自然没法盖,动脉硬化和斑块也就无法形成了。道理就是如此,至于你的血管里要不要建起一排排的小房子和高楼大厦,决定权就在你手中了。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