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又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更大的CT?

一说到CT检查,许多人都觉得CT辐射大,对人体伤害非常大,所以许多人都不太情愿做CT检查,但是无奈看病时又要经常检查,也只能默默承受CT检查带来的辐射。但是除了CT检查之外,其实还有一个磁共振检查作用与CT差不多,而且没有辐射。于是许多人不禁问,既然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的CT?今天,左撇子就跟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磁共振有哪些优点

第一,磁共振最大的优点就是没有辐射。它不像CT那样检查,有X线辐射损害,它的检查原理是通过强大的磁场作用,通过脉冲的作用激发人体中的氢原子从而产生磁共振,再经过转换处理成图像。可以说是一点辐射也没有,比CT检查安全得多,并且人们在做CT检查时最在意的就是CT检查具有辐射,会有致癌、致畸的可能。因此,做磁共振时我们也就不用再担心会造成X线辐射损害。

第二,相对于其他医学影像学检查的方法,磁共振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也就是图像显示比CT清楚许多许多,人体的许多组织结构都可以清晰看到,特别是对于软组织具有良好的的分辨力,比如我们人体的肌肉、肌腱、筋膜、脂肪等软组织结构都可以清楚看到,对于心腔、心肌、心包等细小结构也能清楚看到,这方面CT是无法做到的。

第三,磁共振可以全方位显示被检查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可以说是无观察死角,这是因为磁共振检查是多平面,多参数成像技术的检查,具有任意方向直接切层的能力,患者只要躺在那里不动,就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的图像,不论是横断面、矢状面也好,还是冠状面、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都可以清楚地显示,而且最重要的还可以可精确定出病灶在哪里,哪里出现病变一目了然。另外,比如我们需要看血管的话,如果是做CT检查,就需要造影剂才能看到,而磁共振不需造影剂就可以清楚地显示人体的血管的结构。

二、既然磁共振有那么多的优点,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非常大的CT?

任何实物都有两面性,有优点的同时也会有缺点,我们不能只看到其优点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存在的缺点。

就像这个磁共振一样,虽然说它有那么多的优点,比CT看得清楚,而且还没有辐射,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却还偏偏用有辐射的CT检查呢?

这是因为磁共振具有以下这几个缺点:

第一,一台磁共振检查设备是非常昂贵的,单单仪器设备就需要1000多万,再加上磁共振检查室的建设,那可以一笔巨大的费用。这么昂贵的费用并没有多少家医院能承担得起,特别是对于那些小医院来说,能做到有CT仪器已经是不错,要想普及磁共振那是想都不要想,只有那些大型的三甲医院才能做到普及磁共振仪器。所以,就单单这一个价格,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普及。

第二,做一次磁共振检查费用也是比较昂贵,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得起的。一般来说,一个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大概就要700元左右,如果你想要做增强的核磁共振或者是像要做血管成像的话,那么费用就更高,可能就要一千多,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做得起这个检查呢?没必要的话 谁也不想花这么多钱,毕竟大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那可是真金白银,谁也会心痛。所以,在这方面就限制了磁共振的应用,一般能做CT检查可以了解病情的都会做CT检查。

第三,磁共振检查的时间往往比CT检查要长许多,要进行一个部位的检查,最少也要20分钟左右,大部分都要30分钟以上,有时甚至需要1~2个小时的时间。这么长的检查时间,可以说是让许多病人难以耐受,而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要保持着一个姿势,如果病人一移动的话,那么又要重新做过。因为磁共振检查对病人的身体移动是非常敏感,只要一有移动就容易产生伪影,这就不利于图像的判断处理。这对于一些急诊患者或者急危重患者就无法使用磁共振来检查了。

第四,最磁共振检查时,扫描仓内会有明显噪声,有许多病人都不能很好配合,无法长时间忍受检查时带来的噪声。特别是扫描仓里面空间比较狭窄,这对于一些具有幽闭恐惧症的人来说,根本就无法忍受这样狭窄的空间,也就很难完成一个检查。

第五,因为磁共振检查是时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因此是不能带有金属物质的,而我们有些病人的体内往往会带有一些金属,比如一些假肢、人工心瓣膜、固定用钢板、螺钉、人工股骨头等,如果存在这些金属物件的话 是不能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否则就有可能在强大的磁场作用下,会造成这些金属物件移位,甚至还有可能损害重要脏器以及大血管。另外,如果体内有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也是不能做磁共振,因为会干扰心脏起搏器,从而导致心脏起搏器停止工作。

第六,如果患者体内出现了钙化灶或者结石等,就无法对这些病变进行诊断以及判断。因为钙化灶和结石里面不含质子,而磁共振检查就是通过质子的磁共振作用而产生信号,这样没有质子存在的话也就不产生MRI信号,所以磁共振检查对钙化不敏感。

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磁共振的优点,却忽视了磁共振的缺点,也不要只看到CT检查的缺点却忽视了CT检查的优点,对于肺部病变的检查以及早期脑出血等病变的显示CT比磁共振要好得多。它们之间各有个的优点,磁共振无法替代CT检查,那个对疾病的诊疗更好我们就用那个,而对于那些没有磁共振的医院,也就只能用CT检查了。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核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又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更大的CT?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

MRI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多于CT数倍的成像参数和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使其对软组织的对比度明显高于CT。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MRI能清楚、全面地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现在回到正题,既然MRI 那么好,为何不淘汰CT呢,原因在于MRI也有不少的缺点:1.成像速度慢,1.5T的MRI做一个部位的成像至少得10-20分钟,包括摆位,如果做一个增强MRI,还需要注射造影剂,花费时间更多,因此MRI每天做的病人非常有限;

2.在检查过程中,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可引起运动伪影,影响诊断,尤其是胸部及腹部MRI会存在运动伪影干扰,不适用于急诊及危急重病人,因此看肺部炎症、肺部肿瘤、腹部肝胆脾胰及淋巴结等实质性脏器行CT检查更合适;

3.由于MRI机器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磁铁,因此有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钢板或者其他金属材质异物的患者均不能行MRI检查。

4.MRI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但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

5.由于钙化灶、结石及骨皮质不含氢质子或者含量极少,MRI对钙化、结石及骨皮质不敏感,故不能产生足够的MRI信号。

6.最重要的一点,MRI机器贵,成像慢,自然做MRI比CT贵的多。

因此,在临床上,CT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CT在急诊的颅脑外伤,脑出血、肝脾破裂、肺肾挫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诊断中及其重要,能够快速检查,让医生快速作出诊断。64排CT可以对全身各个部位的血管进行检查,如头颈部血管成像、主动脉成像、肺动脉成像、下肢血管成像、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比毫不逊色。还可以进行仿真结肠镜及仿真支气管镜检查。

总之,CT在各个科室的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MRI不可能完全替代CT检查。

核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又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更大的CT?

作为一名放射科医生,这两种检查我们再熟悉不过,首先想替CT喊个冤,虽然CT检查是存在辐射的,但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设备越来越先进,人们做一个CT检查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越来越小。其次,辐射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危害性,但是受检者并不是长期或大剂量受照射,所以做一次CT检查就致癌的概率小之又小,所以,CT检查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可怕。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核磁检查,在许多非医疗工作者的心目中,核磁检查不但高大上,而且无所不能,属于影像学检查的终极大boss。的确,核磁的优点数不胜数,核磁没有电离辐射、核磁对于血管的显示可以不需要对比剂、核磁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很多肌肉、韧带的显示优于CT,而且核磁对于许多病变的临床分期、病变的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的评估都优于CT检查,尤其对于颅内大多数病变,核磁比CT更具有优势。

但是核磁还是有很多局限性的:

1.核磁检查是有很多禁忌症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核磁检查,例如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幽闭恐惧症的患者等等。2.核磁检查相对价格较高,而且多数医院的核磁检查都采取预约制度,并没有急诊,所以危急情况下并不能及时的接受核磁检查并确诊,会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而CT检查24小时向急诊敞开大门,全年无休。而且CT的扫描速度较核磁快,同样是头颅扫描,CT需要1-2分钟,而核磁却需要30分钟,在危急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啊!3.核磁并不是对所有的病变都显示的好,例如对于肺内细微病变的显示、骨的显示、钙化的显示及急性出血的显示等不及CT,尤其对于肺部病变,CT拥有绝对优势;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冠脉检查,目前仍然主要依靠冠脉CTA,而核磁尚处于研究阶段。

另外,核磁检查受线圈的局限,并不能进行快速的全身扫描,对于一些临床的特殊需要,不能很好的满足;还有核磁的层厚较CT厚,一些微小的病变存在漏诊风险。

总结起来,两种检查各有各的好,不能相互取代。根据临床需要,做最适当的检查,得出最准确的诊断是影像学检查最大的意义。

核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又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更大的CT?

谢谢邀请!

有一句古话怎么说来着:“存在即是合理” ,在临床上偶尔也有人问起这个问题,大概用通俗的话语回答一下。当然我这只是很通俗浅表的解释一下,真正影像学原理比这个复杂的多,看到很多人用很专业的成像原理名词解释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些专业的成像原理估计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听的应该都是云里雾里的吧!

既然会同时存在临床上使用,那CT 和磁共振一定是各有优势的。换句话说 CT 一定有磁共振无法代替的优势。

通俗的讲磁共振在看神经、看血管、看软组织方面有是比 CT 更好,可以通俗理解为同样是做影像学检查,拍 X 光是站在大楼外面看一整座楼的大体形态。CT 检查是深入大楼每一层去看内部大概框架结构(对应在人体上就是看骨头看这种框架的东西看的更清楚)。做磁共振就把大楼的地板撬开、墙壁石灰全部撬开看大楼内部电线及地板水管电线的布置(对应在人体就是看神经、血管、脂肪软组织看的更清楚)。

但磁共振检查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做的时间比较长,通常要躺在检查床上约20-30分钟。这样就会对一直蠕动一直运动的脏器就会看不清楚,会产生伪影。就比如你在给一个人照相的时候他在一直动就会无法对焦,拍出来的照片会模糊看不清楚。还有磁共振对含水少含气多的器官也看不清楚!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身体哪些器官即使你躺在那里的时候依然是无时无刻在一直运动的?

答案就是:1、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一直在动,肺里面还含有大量空气,跟磁共振水成像原理也是冲突的,所以肺一般用CT看)2、心脏(一直在跳到)3、胃肠道:也是一直在消化一直在蠕动,并且胃肠道也含有很多气体。

所以说肺、心脏、胃肠道做磁共振也是看到不是很清楚,特别是肺含有大量气体并且无时无刻在运动着。所以肺检查都是做 CT 不是做磁共振。心脏冠脉造影也是常用 CT检查,而不是做磁共振,不过据说最新的高端的磁共振也可以做冠脉造影,但贵!贵!贵!而且做的很慢,CT 顺利的话只要三分钟,磁共振大概要30分钟,这对心脏不好的人躺那里30分钟是一种折磨!

当然磁共振因含有磁铁,所以身上有安装金属支架、金属起搏器的也不能做。因为做的比较久所以老人、很会动的小孩、急诊外伤比较急的比较烦躁的患者也不能做,因为会一直动。早期脑出血磁共振也没有 CT 看的清楚。早期脑梗虽然磁共振比CT 看的清楚到脑梗早期患者往往也很烦躁,也很会动,会产生违影,所以一般也是快速扫描CT 辅助诊断!

大概就是这样,你们大概感性的了解一下就好。在临床上到底做CT 还是磁共振反正听医生的就对了。

核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又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更大的CT?

CT最大的问题就是辐射大,若不是有必要大多人都不愿意做,但是核磁共振虽然没有辐射,可是大多医院医生又不愿意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核磁共振在1973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运用在临床医学领域了,但是现在都2021年了,将近半个世纪都过了,可是核磁共振的普及程度还是不高,自然用的是之前一直使用的CT,这是为何?今天小段就来跟大家聊聊。

核磁共振检查最早不是用于医院的

核磁共振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1946年核磁共振作为一种物理现象,被利用化学领域。

成像原理是所有含奇数质子的原子均具有自旋及磁矩的物理特性比如氢原子。用一个频率频率与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激发欲检查的原子核,将引起共振,即磁共振。

所以说磁共振最先运用的是化学领域,后来才投入到医学检查领域的,而且因为其没有辐射,还比CT更清晰,所以更是深受被推广。

核磁共振检查的优势

1.核磁共振在神经系统检查中运用比较成熟,对脑干、幕下区、枕骨大孔区、脊髓与椎间盘的显示明显比CT有优势。

2.能将脂肪与血管形成对比,易于观察纵隔肿瘤、血管,肺门淋巴结、中央型肺癌等诊断有很大帮助。

3.心脏、大血管在核磁共振上能够在无创的情况下清楚检查。

4.对腹部与骨盆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颈部还有子宫的检查也更有帮助,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以及其对血管侵犯显示比CT更有优势。

5.骨髓在核磁共振上表现清楚,对骨髓的病变也能发现。

核磁共振难以普及

针对没有辐射,检查结果比CT还清晰的核磁共振,目前最大的弊端就是成本太高了,从检查室的设施,到仪器都是不菲的价格,一般的医院根本没有经济能力承担这样的设备价格。

再者就算进购,可能愿意检查的人也很少,毕竟检查费用挺高,一次就是六七百的检查费用确实挺高的,对于大众来说宁愿接受一次辐射做CT的检查,毕竟只要医生能够看清楚就够了。

核磁共振设备的特殊性对于一些人是做不了的,如置有心脏起搏器,颅脑手术后动脉夹存留、铁磁性植入物、心脏手术、换有人工金属瓣膜患者,金属假肢、关节患者,体内有胰岛素泵、神经刺激器患者,以及妊娠3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等均应视为核磁共振检查的禁忌。

核磁共振检查的其实在一些骨骼和胃肠道方面的检查是受到限制的。

CT检查就真的不如核磁共振吗?

至少价格是比较亲民的,检查时间也不算太长,对于一些急诊患者,可能等不及做核磁共振,而且核磁共振不仅做的时间比较长,期间还不能动,这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可能难以接受。

很多时候CT检查加上各种造影剂也能对很多问题达到清楚的检查效果了。但说来说去它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辐射太大,因为其成像原理需要这个还真不好避免,如果可以,尽量选择低剂量的CT检查。但是对于疾病的诊断,就算有辐射也只能接受。毕竟“都已经过到吃泡面了,还担心泡面是否健康?”

总结

所以总的说来,目前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取代CT最大原因还是价格昂贵,医院很难普及,大众也难以接受。当然就算大家都能做得核磁共振了,或者医保能够保证我们做得起了,CT可能也不会被淘汰吧!毕竟其实X线、CT、核磁共振检查之间还有各有优势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有一些帮助,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核磁共振那么清楚,副作用又小,为什么还要做对人体伤害更大的CT?

确实,磁共振和CT从检查功能上看有重叠的地方,也不排除有个别医生会出现“过度检查”的现象,让你拍了CT又拍磁共振。

但我也相信大部分医生不管是开CT还是开磁共振,或者两个都开,都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选择的!

现在我教大家怎么去简单判断医生开具的CT或者磁共振是否合理!

第一,有些病情比较急,CT是首选,是救命所需!

我们CT检查虽然有一定的辐射损伤,但是其扫描速度明显快于磁共振检查是毋容置疑的,CT只需要花十几二十秒时间就可以对我们人体的某个器官或全身完成扫描检查,而磁共振检查时间尽管已经比以前快多了,但至少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完成对某个器官的扫描!这对于脑出血的患者来说,CT无疑是首选,救命的检查!

第二,我们人体器官本身解剖结构限制,CT检查更清楚!

磁共振检查的分辨率确实要高于CT,但这也不是没有前提的!一般是对神经系统(比如脑、脊髓)、腹部实质性脏器(比如肝脏、胰腺、肾脏等)、乳腺、身体各部位的关节以及全身的软组织等,核磁共振检查确有分辨率高,看得更清楚的优势!但像我们人体的肺部、胃肠道等含有气体的脏器以及想了解心脏冠状动脉的情况,CT检查依然是首选!

第三,除了没辐射,副作用小,磁共振也并非毫无缺点!

我有好几个病人就接受不了磁共振检查,一躺上去,耳朵就感觉受不了,整了人烦躁不安,这主要是因为磁共振检查过程中有噪声大的缺点,虽然目前对磁共振检查室进行降噪处理以及给病人耳朵塞棉花,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噪声非常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病人,影响特别大,而且检查时间又长,一旦病人无法安静进行检查,会影响磁共振检查结果,不利于疾病诊断。

第四,以下几种人是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

  1.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
  2. 体内安装有人工心脏瓣膜的、
  3. 耳朵装有人工耳锅的
  4. 身上装有药物剂量控制装置
  5. 装有除颤仪的
  6. 糖尿病人安装有胰岛素剂量泵
  7. 才做完冠状动脉支架手术不到三个月的人。

第五,磁共振真的贵。

举个例子,CT和磁共振都查同一个器官如大脑,CT三四百,磁共振就上千了,费用基本上是CT的2-3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