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

常听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每个家庭里的老人都是这个家庭从过去到现在的积累,他们的经验教训,他们的生活总结,都能帮家庭里的年轻后辈减少一些生活磨难,但是这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适用所有家庭吗

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是这样的吗?不尽然吧。

我兄妹七人,五女二男。大哥早在前几年意外去世,留下二个侄子,父母念其孤儿寡母,大哥的死亡赔付金都给了嫂子并且不在要求大嫂侄子们有赡养老人义务。母亲在世时和父亲单独生活,我们定期去看望,觉的父母在家就在。家有一老就是一宝。我母亲84岁去世,留下87岁的父亲,孤苦无依,我和远在日照的二姐和兄妹商量给老父亲请个保姆来照顾父亲的衣食住行,费用六兄妹匀摊。这样的决定受到在老家生活的3个姐姐反对,钱拿不出轮养可以。决定轮流赡养先从老大轮起。第一年还算顺利,都能各司其职,把老父亲照顾的白白胖胖。第二年问题出来了,二嫂有洁癖说父亲住的房间有味,不方便在照顾就不按规矩接了。大姐本来就是老思想认为儿子才有赡养义务,闺女只能帮衬不能当主力。平时就颇有不满,以二嫂为例,大姐也不养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成了空话。兄弟姐妹思想不在统一。群起效仿还了得,都儿大女大的了传出去谁谁家的孩子不养老爹,脸也丢不起。我和老公就做另外三个姐姐和哥哥的工作,几经协商,赡养把大姐也排出在外。大姐那份我替她。就这样磕磕绊绊走过来,冬天,春天父亲在我这,夏天回老家在那两个姐姐家流住,秋天去日照姐姐家,二嫂早在几年前也退出赡养,只挂个空名。

如今老父亲97岁了,身体还很硬朗,烦心事也挺多,老人百年后怎么样才能顺利安葬,村里的老屋不住人多年早己屋顶塌陷露天。回家在哪安脚都是问题,头疼。不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凭良心做事老天会照顾的吧。

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

谢谢邀请!

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是是怎样吗?

本人是老人,又见证了前辈们一天天老去的经历,作为老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明确的告诉年轻的朋友並不是宝而到一定年龄非给子女增加麻烦,俗话说的好久病前无孝子,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还要安排时间照顾老人怎么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都不是心里话,只能说家一老必须受到子女的孝顺与赡养,这是义务与责任。

现在本人用事实来证明自已的看法!

1,笔者岳父早逝,岳母做家务事是一把好手,当岳母在60岁做家务非常不错,有十几位晚辈抢着要她,接她去玩事实把做家务,岳母很勤快,大家争着要,並且说在家住一年都不厌多,我家是老姑娘,很想要岳母来家玩,再帮照顾小孩,但排不上队,岳母心上里也乐开了花,认为晚辈们对自已这么好,其实不然,她身还有剩余价值,有能做家务的能力。

但岳母到80多岁时,失去劳动能力,没有一位晚辈抢着到家住上十天半月,只能常我家住,当岳母因病卧病时,很少有人来看她,连大姑娘来的次数也不多,为她跑来跑去看望她的只有我妻子和女儿。

又如,我内人身体一直很硬朗,今年突然生病,一年四次住院,二个女儿跑前跑后,大姑娘离家较远,每次听到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立马从家坐火车连夜赶到,这又怎么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最后小结一下,每个人都会一天天的老去,对于家里有老人的家庭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老人是一宝期望不要太大,大多数老人到一定年几不仅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发作,而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每位老人都需要子女照顾,俗话说得好,生要人,死要人,无事端端不要人。、

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是对的。但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村里的一位92岁阿婆的遭遇,希望不会影响到大家心情。

一人之力养活两个不孝子

阿婆已经驾鹤西游快6年了。阿婆因父母走得早,很小的时候就被亲戚卖给了大户人家做使唤丫头。年轻的时候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后来解放了、阿婆嫁到我们村的一户人家,可惜那男人死的早,撇下了阿婆和两个儿子。自从丈夫走后怕两个孩子受委屈,阿婆至死都没改嫁。在那个年代、靠一个女人养活两个儿子,可以想象是多么艰难。就这样阿婆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两个儿子拉扯成人,并且都娶了媳妇儿!

那年大雪天永远的离开了

阿婆为了这个家,一辈子省吃简用惯了、到老了却被两个不孝子抛弃。(不好意思,写到这里我心里还有一股火)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后,在媳妇的唆使下把阿婆撵到牛棚里面住。那年冬天雪很大,一大早阿婆的两个儿子就满家满院的通知村里人,告诉大伙阿婆已经离世了。那年我28岁也被叫去抬棺,当我们掀开阿婆身上的那床薄薄的被子准备给她穿寿衣时,床上都是阿婆的粪便。

当看到阿婆瘦弱的身躯蜷缩在一起,一双手还在嘴边呈哈热气样。当时我实在受不了,哇的一声痛哭了起来,阿婆这是被活活冻死的!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看到阿婆拼死拼活的养两个儿子,到老了却是这样的下场!(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又悲又恨)

抬棺后的冷落

出殡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去坟场送阿婆最后一程。当时我一边抬着阿婆,一边心里在想。阿婆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阿婆一辈子为了两个儿子,临走了却没有享过一天儿孙的富,没有一身像样的衣裳。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替阿婆感到不值,一点都不值。当阿婆坟墓上的最后一锹坟头盖上后。大伙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去她两个儿子家吃饭,都是默默的各自回家!

总结:直到现在不管大小传统节日,只要我去村里的公墓坟上坟,都会到阿婆的墓前烧几刀火纸。我到现在都想不懂,大家一直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有些人为什么就不知道这一点,不懂得去珍惜身边的人?不管是父母亲戚朋友,只要这辈子你们相遇了,那么你们上辈子一定有或多或少交集的缘分。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懂得去珍惜?(不好意思,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里面可能夹杂着个人情绪,希望大家谅解)谢谢。

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

家有二老,简直赛过珍珠玛瑙哟!曾记当年,我在省城工作,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妻在县城上班,累得很,回家人几乎散架!乖女无人带,老妈放下家里一摊子事,奔来城里,把整个家给我撑了起来!老爸在城里上班,有文化,辅导教育孙子的事由他独揽,家务嘛,老妈包干。妻子在单位逢人便讲,我不知那辈子修来的福,遇到了这样好的公婆!

家有二老赛玛瑙,但宝也要老,做子女的一定要善待老宝贝!小女读高中住校,老爸退休了,他和老妈商量要回乡下与哥嫂同住,我还没发话,老婆马上反对:“老爸老妈已适应城里生活,再回乡下不宜,再说城里医疗条件好,看个病什么的方便,辛苦一辈子也该歇歇啦”!我乐得顺水推舟,一合计便按揭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把二老留在了城里,同时与老爸合伙又给老妈买了社保,如今二宝正在怡养天年!

孝文化需要时代传承,做父母的要言传身教,我俩的善行深深地影响了女儿,影响了邻居,我女儿也说,“你们也是我的宝宝哟,你们咋对待爷爷奶奶的,我以后也原版复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

实话实说,家有一老,有宝贵的一面,也有累赘的一面。

先说宝贵的一面,老人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阅历,较高的收入,恰当的言行举止。有了这四个方面,无疑是完美老人。活到100岁仍然是宝贝,而且是至宝。他(她)带给儿女的是满满幸福。健康的身体可以帮儿女打理家务,照料后代。丰富的阅历,可以让儿女少走许多弯路。较高的收入则可以不用儿女负担甚至反馈儿女。恰当的言行举止则少惹儿女嫌弃。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圆满。假如老人以上四项什么都沒有,是一个不能自理的病态老人,完全依赖儿女的照料。对于儿女的宝贵之处只剩下后辈的样板和社会亲友的尊重。因为社会对于孝敬老人的人是非常尊重的。显然这需要儿女耐心的照料,悉心的付出。孝心大的人认为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是应该的。而沒有孝心的人认为这种付出是不对等的,是累赘。

做为老人,要尽量放宽心态,做好养生,有一个好的身体。少给儿女添累赘。做为儿女,一定要孝敬老人,父母在就是宝。

常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真的是这样吗?

我要说真的是这样,那肯定有些年轻人不赞同,我要说不适合当今的所有家庭,同龄的老年朋友又会有人喷我。(笑)

在过去我们小的时候还真是这样。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的都有。

我刚有记忆时,姥姥一直跟着我们。父母每天忙生计,累了急了就吵、就打。我们兄妹几人衣食住行全由年近八旬的姥姥包了。

天不明姥姥就喊我和姐姐起床推磨,然后她就去摊煎饼,然后去做饭,再然后下河洗衣、再做饭……一天忙到晚。

我的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是姥姥给的,所以想起她我至今泪流满面。

可如今我也老了,我确有自知之明:我可不是什么“宝”,至多是个不太惹人烦的老头,因为我小事不多,最主要是还能做点贡献(比如照顾孙子啥的)。但我可不奢望、也知道不可能让孩子们把我当宝。

现在的居住环境、紧张的生存空间、自我享乐的需求,不可能再把我们当“宝”看待了。有退休金、能自我生活,还能为儿女作点贡献,彼此客客气气,就很不错了。

所以答题主,不要把我们看作“宝”,而且这句话也不适合现代家庭,只要不看着我们无用,能够给予起码的尊重,在我们晚年不能“顾涌”时,发发慈悲,适当关照,心愿足矣!

你们千万别看我们是什么“宝”!实在当不起!(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